药学科普发展趋势论文摘要,临床药学发展现状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7 01:59:58 归属于医疗卫生 本文已影响23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第1篇: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定位与改进措施分析

  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之我国人民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我国现代医学模式不断丰富,使得我国病人对于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呈现出逐年攀升之势,因此对我国医院临床药学服务进行定位和改进措施的研究和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我国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定位和改进进行研究和分析,其目的在于促进我国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良好发展,为我国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的医院临床药学服务。

  1、医院临床药学的内容、方法与运行机制

  1.1医院临床药学的内容

  我国传统观念当中,医生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包括对于病情的诊断和疾病的医治。所以,我国药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本身的实践方面,诸如:药物的检测办法、药物的稳定性、药物的加工技术等等,但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当中的情况、其代谢情况等等问题,都是有赖于医生的观察和研究,作为药师鲜少参与其中[1]。

  1.2医院临床药学的方法

  由于受到我国医院体制的制约,我国医院执行工费医疗方式,因此我国病人在使用药物方面,追求新型药物、见效快的药物以及价格昂贵的药物,其对于药物的浪费让人震惊,我国医院临床药学的研究工作也有一些阻碍[2]。

  1.3医院临床药学的运行机制

  由于我国的药物价格体系不够灵活,其补偿机制不够完善[3]。因此,我国长时间处于医疗和药物不分家的情况,造成我国医院长期将药物的利润作为医院的主要收入。近些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深入改革,对于药物的使用愈加谨慎,对于医院临床药学研究而言,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药是其重点研究内容。

  2、医院临床药学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改变原有形象,构建科技服务

  在原有观念当中,医院主要是靠药物的销售为主要治疗手段,而药剂科常常是作为药物的供应科室,经常被人们所忽略。但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药物的使用量受到管控、医院引进的大量低价药物,使得原有的药剂科室的收入大大减少。当前我国医院促进医疗成本和藥物的降低,这样的情况为我国科学用药以及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环境和发展前景[4]。

  2.2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与数据采集的关系

  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是一项专业技能较强的工作,它的发展有赖于实际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数据的采集可以对用药剂量提供更加准确的标准和依据,能够对病人实行个性化的用药方案给予辅助和指导。

  2.3临床药学信息系统支持

  首次,医院临床药学信息系统可以取得病人信息的信息,主要有身高、体重、疾病临床症状、肾功能、药物过敏史、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等等,可以帮助药师对于药物有更加深入、全面和实践方面的了解和掌握。其次,医院临床药学信息系统可以呈现药物的最新信息,能够使得药师掌握当前最新的药物相关资料,可以帮助药师进行更加深入的药物研究工作,为其提供海量的药物相关信息。

  3、“以人为本”,全面实行医院临床药学服务

  3.1药物管理及人员

  医院的药房,应该使用护士进行临床药物的发放,改变为使用医院药师进行药物的发放,同时医院药师对于从自身发放出去的药物质量负责;构建医院的药物供给体系,健全药物的储备管理规范、救急药物管理规范以及药物退费管理规范等等。

  3.2建立静脉药物中心

  建立医院静脉注射药物发放中心,在医院的药方应该讲病人需要使用的细胞毒性药物、全静脉注射药物、全静脉注射营养液、广谱抗生素和常用于输液和注射的药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供给,对于其整体流程进行科学、规范的标准化管理[5]。

  3.3构建化疗药物配置档案

  医院应该将需要进行化疗的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身高、体重、疾病名称、临床病症表现、所使用药物历史等等诸多方面的信息,进行记录并建立档案。将病人自住院以后所使用的所有化疗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于医院所有门诊病人的所有化疗药物的配置情况进行保管和封存,其档案的存放和管理使用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和归档。

  3.4结合前人经验,全面开展药学工作

  医院的药师应该以前人药师经验作为研究基础,并积极地将临床与药师相结合,使得药师能够对临床病人的情况了解并掌握,使得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可以在医院的诸多临床科室开展,诸如:重症监护室、外科以及血液科等等。不定期或者定期的进行药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得临床工作和药师工作能够互通有无,进而助推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

  结语

  我国医学技术不断提高,医学领域的观念也不断更新,对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医疗与药物将进一步分开执行,这也给我国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具有更大的市场需求。因此,我国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定位与改进工作,应该将患者作为核心,更加全面的推进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构建更加规范的药物管理制度和人员管理制度,建立静脉药物中心,构建药物的配置档案制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我国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开展的更加全面,以促进我国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良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得我国人民能够享受到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具针对性的医院临床药学服务。

  作者:毕飞

  第2篇:国内妇产科临床药学工作现状与分析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等。妇科疾病特指女性生殖系统所患的疾病,大多涉及药物治疗;怀孕期间药物在体内动力学发生改变,分布、吸收、代谢和排泄均会有所不同,有些药物有毒性和致畸性,易造成流产或畸形,不适宜怀孕妇女应用;哺乳期间部分药物可通过乳汁并对婴儿产生影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关系到母体及胎儿的安全,属于特殊人群用药。妇产科临床药师应掌握患者的上述特点,根据药学专业知识权衡利弊,协助医师合理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本文通过分析归纳近年来国内有代表性的妇、产科临床药学文献,探讨妇产科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思路。

  1药学监护

  药学监护,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参与用药方案的实施和调整,指导合理用药,使药物治疗过程安全、有效、经济。孕产期患者与妇科肿瘤患者均是妇产科临床药师重点监护对象。

  1.1孕产期感染的监护

  孕期和哺乳期是妇女生理上的特殊时期,发生感染时,应参考抗菌药物的危险性分类等级,考虑药物对患者及胎儿、乳儿的影响,结合病原菌种类及敏感程度等多方面因素选择药物。危重情况应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并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用量,及时停药,哺乳期妇女可暂停哺乳。

  宁颖等[1]参与了1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感染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患者的治疗,避免了初期氨苄西林/舒巴坦与替硝唑、美罗培南的重复用药。在后期子宫切除后采用时间攻击差疗法,先给予磷霉素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再给予万古霉素,使万古霉素能更有效发挥抗菌作用。呋喃妥因尿中的浓度较高,对泌尿系统敏感菌有良好作用,对孕中期胎儿的影响较小(妊娠早中期属于B级)。李碧峰等[2]选用了对MRSA敏感,尿中浓度较高的呋喃妥因片抗感染,停用有液体潴留作用的山莨菪碱片和利托君片,解决了妊娠中期患者因尿路MRSA感染导致尿滞留的问题。

  闫成等[3]对产后脑静脉窦血栓合并颅内感染的患者实施了药学监护,选用能通过血脑屏障的头孢曲松,并及时改用美罗培南覆盖可能上行颅内的厌氧菌,使感染症状得到改善。

  邓燕[4]详细评估了哮喘孕妇妊娠周期、哮喘史及过敏史,分析其存在感染体征,哮喘发作可能是感染诱发所致,因此治疗的重点应包括控制感染。并根据革兰阳性菌感染检查结果,联用头孢噻肟、阿奇霉素抗感染,最终使孕妇妊娠未受影响的情况下哮喘症状得到了改善。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治疗,妊娠期間以及围术期血液呈高凝状态,更易形成血栓。吴桔等[5]参与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孕患者人工流产术的治疗,通过调整华法林和低分子肝素剂量,及选择对华法林影响小的头孢曲松抗感染,既避免了术后长时间出血而导致宫腔感染等不良事件,又不至产生血栓的严重并发症。

  1.2妊娠期常见疾病的监护

  妊娠期间孕妇往往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或由于妊娠导致相关疾病并发。临床药师需要权衡利弊,兼顾妊娠期安全和其他疾病的治疗。

  1.2.1妊娠剧吐妊娠初期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反应严重者称为妊娠剧吐。妊娠剧吐可引起水、电解质、营养失衡,影响胎儿发育,严重者需终止妊娠。汤晟凌等[6]根据剧吐孕妇每天不同的临床症状以及各项检测结果在医院静脉配置中心调配个体化的肠外营养配方,避免孕妇的营养缺失。

  1.2.2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甲亢为妊娠期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未控制可使妊娠妇女流产、早产、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胎儿生长迟缓等的危险性提高。张立平等[7]报道了临床药师监护双胎妊娠24周合并甲亢性心肌病、心衰、甲亢、甲亢危象前期患者的情况,药师分析患者若维持妊娠,应及早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建议妊娠期合并甲亢患者首选丙硫氧嘧啶最小有效剂量治疗。通过临床药师对治疗方案的调整,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

  1.2.3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GDM)可增加新生儿畸形、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等风险,应进行早期、综合、个体化治疗。GDM患者若通过饮食调节血糖仍不达标,应首选胰岛素治疗。徐婷婷等[8]根据检测指标和患者情况,及时调整GDM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剂量,使患者血糖下降平稳并接近理想值。葡萄糖是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主要能源物质,妊娠早期孕妇对其需要量增加,易发生低血糖。妊娠中后期胰岛素抵抗激素分泌增多,所需胰岛素剂量会增加。吴萍等[9]对孕中期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用药监护,建议行持续性胰岛素皮下输注治疗,提醒临床孕中期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应增加胰岛素剂量并加强血糖监测,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后,收到很好的效果。GDM脂代谢紊乱缺少有效的治疗,常见调脂药物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等为妊娠期禁用,妊娠推荐等级B的胆酸螯合剂单独使用效果有限。对某妊娠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10],临床药师建议采用控制饮食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控制血糖,同时密切监测血脂水平,暂不采取调脂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高婧等[11]参与了1例妊娠期糖尿病双胎先兆早产患者的治疗,在严密监测血糖、酮症酸中毒等不良反应情况下谨慎使用利托君保胎,期间出现血糖升高后适量使用胰岛素,使胎儿从28周+4d保胎至35周+4d。

  1.2.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妊娠20周以后发生的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和昏迷者,称为妊高征。重度妊高征又分为先兆子痫及子痫。任小平等[12]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手术前后用药实施监护,用输液泵控制解痉药硫酸镁输注速度,减少因输注过快引发的不良反应;提醒患者降压药硝苯地平妊娠安全性分级为C级,使用期间应暂停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

  1.3妇科肿瘤的监护

  临床药师应帮助妇科肿瘤患者克服对化疗的恐惧心理,提高依从性[13]。

  卵巢早衰为卵巢恶性肿瘤化疗常见远期并发症之一。李军云等[14]对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能力术后需辅以化疗的2例未成年患者提供了卵巢功能保护药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并开展了以用药教育为主的药学监护,得到患者及家属理解和配合,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更好地保留了生育能力。

  刘璐璐等[15]对高龄卵巢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制定了多西他赛联合卡铂的化疗方案,同时应用醋酸奥曲肽和芬太尼贴剂对症支持治疗。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肝功损害,在排除了胆道阻塞可能后,停用能导致肝损伤的脂肪乳剂,并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加强护肝治疗,获得了良好效果。

  王丽等[16]结合检查结果对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患者开展全程药事服务,患者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及洛铂,剂量选择上考虑高龄,给予低限剂量多西他赛化疗,溶媒选择上洛铂与氯化钠配伍禁忌,选择5%葡萄糖溶液为溶媒,血糖监测上针对患者可能为化疗引起的血糖一过性升高,建议行三餐后血糖监测,并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4U胰岛素进行治疗,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4特殊用药监护

  硫酸镁注射液妊娠期安全性分级为B级,是抑制宫缩、子痫解痉的常用药物。因其有效治疗浓度窗较窄,又属于高危药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顾寅明等[17]报道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产科硫酸镁用药,建立硫酸镁静滴监护流程及滴速剂量换算表,通过对使用硫酸镁的孕产妇进行用药教育,监测血镁浓度,预防药物不良反应,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2药学会诊

  临床科室在复杂病情时常会邀请临床药学人员会诊,帮助解决抗生素合理使用等问题,部分医院规定危重患者全院会诊必须有临床药师参加。临床药师在涉及妇产科患者时应注意考虑孕期及哺乳期的特殊要求,谨慎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妇科感染常伴有厌氧菌感染,容易被忽视或重复覆盖。某患者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许银燕等[18]药师分析进入腹腔、盆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且涉及阴道的妇产科手术多有厌氧菌污染,须同时覆盖。临床采纳药师建议改用硫酸依替米星联合甲硝唑覆盖阴性菌和厌氧菌治疗3d后好转。

  病原体培养阳性并非就是感染,或一定是该病原菌感染。需依据感染部位、患者临床现的特点、细菌培养阳性的结果综合分析,不能简单地按其药敏测定结果随便用药。许银燕等[18]监护了1例细菌多次培养均为卡他莫拉菌的妇科患者,分析可能为污染菌或正常菌群,建议停用抗生素,患者体征逐渐恢复正常。

  3小结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相关临床药学工作也应得到重视[38-40]。临床药师要考虑妇科患者个体诉求,帮助重症如恶性肿瘤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提高用药依从性。要考虑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的特殊性,根据药物的危险性分类等级,考虑药物对妇、儿的影响,结合检查、临床效果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和调整药物,兼顾有效与安全。临床药师想做好上述工作,须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将医药理论、检查结果、临床经验和患者感受结合起来,灵活应用;也应有较好的交流沟通能力,与医护团结协作并理解患者感受;还要善于总结,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才能做好此项工作。

  作者:刘洋等

  第3篇: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及其发展现状分析

  中医是我国传承至今的传统文化,也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中药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意义和显示意义都不容忽视[1]。该文以此为主要的研究背景,参考最新的研究资料,对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对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客观冷静的思考。

  1理论研究现状

  1.1概念

  中药临床药学的产生背景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医疗水平的进步,而传统中医中药理论是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的土壤。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为服务对象,重点研究中药及中药制剂与人体间的相互作用,以提高临床用药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归纳中药临床用药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患者是中药临床药学研究部的主要对象,受到个体体质差异、病情进展、病程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中药临床药学的發展,能够弥补个体化用药方案的空缺,并在此基础上,有效联系药理学和药剂学相关知识,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身体损伤[2]。从现阶段所发表的文献研究资料来看,有部分学者把中药临床药学称之为临床中药学。这两个概念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从本质上讲,两者的研究重点都是药学和临床;但是临床药学是大学科,中药临床学是下属的分支学科[3]。中药临床学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临床上合理的使用中药;而临床中药学的研究重点在于中药基本理论以及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临床应用。这两个学科的差别需要研究者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具体区分。

  1.2中药临床药学的内容

  中药临床药学的服务对对象主体为患者,是为了满足各种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复杂多变病情的防治需要,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运用现代的药剂学、药理学及药物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传统中医中药用药过程进行监测,对传统中药性味、归经等理论加以解释,证明了传统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性,为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帮助,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4]。中药临床药学是中医药与现代药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是临床药学的一个新分支,其核心是中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中药临床药学致力于临床服务,以提供给患者更优质的药学服务为宗旨,具体的研究目标可以归类为以下几项。①提高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让中药的临床使用更加安全有效;②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具体包括患者的在用药后的生物利用度、药物有效性以及患者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药动力学特征;③对药物情报进行分析,为患者提供药学咨询服务;④深入研究探讨各种药物的使用禁忌、配伍禁忌、还有不同药物一起使用后可能会产生的相互作用;⑤有关中药使用的临床试验和药物效果评价。上述内容除了是中药临床学的研究内容,也是临床中药师的日常工作内容。

  2研究现状特征及不足

  我国的中药临床药学相关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的就是年代,发展到今天,只有部分规模较大的医院依然在坚持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而规模小,资金不雄厚的小医院在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上,并未投入太多的人力和财力。因此,中药临床药学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遭遇了诸多困难。

  2.1人才情况

  中药临床药学是临床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立足于我国本土中医的特色药学。我国临床药学的起步时间比发达国家要晚上20年左右,开始于上世纪的80年代,而中药临床药学的起步时间还要再推迟10年,也就是上世纪的90年代。在我国,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和鉴于重要集中在南京药学药、上海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这些院校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最优秀的学科带头人[5]。诸多信息显示,我国逐渐重视中药临床药学的人才培养,在资金方面也在逐年追加。但是,我国中药临床药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依然处于成长阶段,教育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理论与实践培养脱节、学制设计不合理、实训带教不规范等问题。

  2.2中药动力学研究现状

  最早在上世纪的60年代初期,我国就有学者发表了中草药有效成分的代谢研究报告,在上世纪70年代发表了首批中药药动力学试验报告。现阶段,我国有关药动力学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研究的草药成分已经达到了20多种,药物成分的监测技术也在逐渐成熟。现阶段,常用的中草药成分检测技术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法、气—质联用法、气相色谱法。

  2.3不良反应监测

  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现阶段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中成就最为显著的一个环节,绝大多数的医院都十分重视患者在服用中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但是这项工作依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突出问题,①中药使用者的思想局限,普遍认为中药是无毒的;②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

  2.4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传统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阴阳相调,在用药、诊断方面有诸多讲究。但是,一些年资轻的医师中,存在一些用药不对症、配伍不当、剂量控制不合理等问题。

  3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展望

  在经济条件逐渐优越的今天,国民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中医中药的治疗和保健功能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中医中药的价值被无可厚非的肯定,但是中药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则阻碍了中医中药的推广[6-8]。中药熬制的时间、方法、容器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在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如果不能给予患者有效的药学服务,势必会影响患者对中医中药的认同感。中药药学服务的推广和普及,离不开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缺乏专业的中药人才,没有可靠的药学理论,中药药学服务就没有辦法顺利开展。因此,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迫在眉睫。

  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的关键。一方面高等院校作为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应逐渐改变传统的药学教育模式,在以对中药饮片的鉴定,中药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各个环节的药学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的传统中药学教育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和完善,建立能够培养适用于医院中药学临床药学的人才的药学教育体制。同时中药临床药学的教育不能完全照搬西药临床药学教育模式,也不能完全沿用西药的培养模式,坚持中医特色,发扬中药整体观念和辨证的优势[9]。另一方面医院作为中药临床药学开展的主战场,要为培育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积极创造环境和条件以实现药学服务职能的转换。作为医院的决策者要加大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视,带动中药临床药学队伍的建设,从领导层面加大临床中药师的培训力度;医院中从事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人员要主动学习,不断更新充实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素质[10]。同时还要注意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在于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药师应该多下临床,与临床医师一同查房,与医师、护士、患者多多交流,这样才能获得最可靠的用药经验,也能够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分析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作者:黄立东

  第4篇:论复合型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

  临床药学(clinicalpharmacy)是指以药学知识为基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研究及干预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药效动力学及药代動力学过程,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及经济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本概念最初于1957年由DonaldFrancke首次提出[2],并于1966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Francisco,UCSF)率先创立临床药学专业[3]。临床药学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1989年由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建立了我国首个临床药学本科专业,至2014年全国共有32所高等院校具有临床药学专业,其中有12所院校具有硕士培养点,9所院校具有博士培养点[4-6]。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我院于2014年申请并获得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和培养点,负责培养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部分七年制在校生的实习带教。在培养过程中,通过与临床科室的交流及毕业生的反馈,笔者发现,现普遍实施的临床药学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临床对药学人才的需求,临床不仅需要临床药师提供药物咨询、指导服务,更需要临床药师提供设计、分析、实施药物试验的科研服务。据此,经导师组调研与讨论,决定对在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对本单位对该学科的学科建设、课程安排及人才培养方案做一总结,以供同仁参考。

  1培养对象与目标

  临床药学是以向临床提供具有药学、临床、科研能力的临床药师为培养目标的学科,故本学科的培养对象须具有临床药学的本科教育背景,但由于我国临床药学起步较晚,各高校的临床药学本科教育规模普遍偏小,而现今社会对临床药师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可将招收条件放宽至具有药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学历。在培养过程中,不仅需使研究生掌握为患者提供合理化用药方案的能力,还需以研究生可独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药物问题、分析药物问题、解决药物问题为最终培养目标。

  2培养模式

  2.1培养时限

  临床药学的培养时限一般为3学年(6学期)。但由于本培养点的规模有限,本校报考人数较多,故目前仅招收本校临床药学5年制本科生,根据培养方案,可将本校临床药学本科的第五学年与研究生阶段打通培养,这是由于临床药学第五学年本为临床实习,而本培养点即是临床单位,故将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打通,在保证本科质量的前提下使总学程达到3年。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接触临床一线,更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连续性,并可压缩培养周期,即“5+2”培养模式。

  2.2培养方式

  2.2.1导师组负责制为保证培养质量,由本校临床药学系负责32个月实践培养计划的制定与轮转编排,并由导师、药学部的相关专家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的实践培养进行有效指导。在培养过程中,再由临床药学系集中组织安排进行阶段考核、结业考核、学位论文开题与答辩。

  2.2.2专科定向培养研究生在首都医科大学完成必修课学习后,导师根据课题背景、优势学科、研究热点及学生个人兴趣对其专科方向进行定位。研究生将以个性化的专科方向进行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

  2.2.3药学实践在进行临床实践前,研究生需对本单位的药物品种、药事管理细则、科研课题及药学部运转模式有一定的认识。故在临床实践前,研究生需进行为期10个月的初级临床药学实践,在药学部门诊药房、病房药房、静脉配液中心、药检室、实验室及药库等各个岗位进行轮转培训,培训包括对药品的检验与调剂、静脉配液方式、用药干预、治疗药物监测及用药咨询等。在轮转期间,药学部还会安排各岗位负责人对研究生进行统一的讲座培训,使学生快速的、正确的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2.2.4临床实践在完成药学实践后,研究生将进入为期1年的高级和专科临床药学实践阶段。学生按照自身专科方向进入各临床科室,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在此期间研究生需掌握本专科用药品种、适应症与药物遴选方法、用药原则、用药时限及药物不良反应辨别方法等内容,并在本专业临床药师及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的初步的用药监护。

  2.2.5科研实践本培养点推荐研究生住校学习,研究生自入学始,即对其进行科研培养。在临床实践及科研实践期间,布置工作量较小的相关科研任务,嘱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并安排研究生对老师及学长的实验及科研进行观摩,使其在观摩期间迅速掌握相关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标书及论文撰写等相关科研内容。

  在完成初级临床药学实践后,研究生进入为期1年的临床高级和专科药学,以及科研实践阶段。导师根据其专科方向、课题背景及学生个人兴趣围绕当前临床研究热点及难点进行科研选题。选题需具有一定的高度,并应涉及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循证医学等多个学科,从而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对相关科研方法及手段有更深的理解,并通过实验结果对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数据支持。

  2.2.6培训及交流实践为加速临床药学的学科建设,本培养点着重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沟通及言语表达能力。研究生在学期间,导师组努力为学生争取参加各种学术讲座、专业培训及学术会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在会议过程中进行汇报、发言及交流。另外,导师组每两周安排的一次学术交流会,研究生定期进行数据汇报,并对研究内容及难点、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这不仅可使导师了解每个研究生的实验进程与实验问题,还可使研究生拓宽眼界,了解其他专科的相关知识与研究现状。

  3成果

  3.1熟悉药学业务工作

  据了解,部分临床药学培养点忽略药学实践过程,从而加大临床实践幅度[7-10]。这虽可加深学生对临床药学的认识,但研究生在实践中却不了解自身科室的药品品种、药事管理细则及科室运转模式,从而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医生、护士及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无从解答[11-13]。由此可见,药学实践是临床药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本培养点研究生在药学部轮转过程中,不仅熟练掌握本单位用药目录,更对各岗位工作内容及职责有了深刻的认识,使研究生在查房过程中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药品信息及药事管理细则。

  3.2临床药学能力增强

  在本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在临床中发现及解决药物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据相关临床科室反映,对于药物品种、适应症、用法用量等常见问题,学生可根据已有知识或用药手册迅速给出结果;而对于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辨识、非常规用药等复杂问题,学生可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方式获取正确信息,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反馈于临床。由此可见,专科培养下的研究生已得到各临床科室的肯定与认可,这不仅为临床合理用药做出了贡献,还为临床药学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3.3科研水平提高

  在此培养模式下,研究生的科研思维与科研能力均有显著的提高。研究生不仅可以按时高效完成论文开题、中期汇报、论文答辩等环节,还在与同学的相互帮助与合作中,对其他专科有了一定的了解。2015年以来,本学科点已毕业和在读的4名硕士研究生,共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有2篇论文分别获得2014年和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优秀论文的二等奖和三等奖。由此可见,在此模式培养下的研究生不仅拥有了良好的科研思维与写作能力,还加深了对专科药物的理解与感悟,临床药学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3.4交流沟通能力增强

  在众多的科室会议、用药宣教、学术会议中汇报及发言中,研究生的言语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沟通技巧均有显著的提高。在不断地锻炼中,学生渐渐从中找到了自信,办事能力及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4总结

  4.1专科培养的优势

  本培养点研究生在第二学期即明确自身的专科方向,有助于学生尽早对专科知识进行学习与梳理。通过对专科药学知识的研究,不仅能对该学科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为特定人群提供更加专业的药学服务;还能更为快速的掌握临床药学的工作内容及研究方法,在学习其他专科时也可触类旁通,提高自身学习及工作效率。此外,专科培养也为科研课题指明了研究方向,使临床与科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避免科研与临床脱钩的现象。

  4.2加强科研培养的优势

  目前,临床需要精通药学、临床及科研的复合型药学人才,而传统培养模式下的临床药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无疑是其短板[14-17],故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加深其对专科药学知识及问题的理解,还能切实分析、解决临床中的药物问题,提供可靠的理论及数据支持,使药学与科研真正服务于临床。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专长,也成为其就业的敲门砖[18-20]。

  4.3展望

  诚然,本单位展开的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刚刚起步,各个方面的建设均处于摸索阶段,在某些培养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正与临床药学在国内的学科现状相一致。但笔者相信,在大家对临床药学教学的不断尝试、探索与挑战下,最终会摸索出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临床药学的特色发展道路,临床药师也会随着工作的深入得到医生与患者的认可和信赖。

  作者:余俊先

  第5篇:临床使用钙制剂的临床药学探讨

  钙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临床中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和钙制剂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1]。在人体内调节钙离子浓度大小,对于实现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衰老等症状。当前我国临床中应用的钙制剂种类非常多,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如何选择适宜的钙制剂非常关键。

  1钙制剂应用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生物利用度低[2]钙制剂在传统工艺制作时,水溶性存在很大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钙制剂的吸收率下降,或者是出现了一部分无机钙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对于胃酸解离的依赖性过高,因此医务人员在钙制剂采集过程中,一定要对临床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控制,结合患者具体实际病情状况,从而选择科学准确的钙制剂,避免其他一些病症因素,影响了钙制剂使用效果。

  1.2钙制剂用量不当在当前临床调查研究中显示,我国钙制剂在临床中主要以口服方式,是治疗缺钙、补钙的主要用药形式,钙制剂在临床中的使用剂量主要是在1~3g,由于当前一些条件的限制,使得加工出来的钙制剂里钙离子含量偏低,最终引起钙制剂剂量不能够很好的满足患者身体需要,引起不良反应症状[3]。

  1.3药物经济学不科学当前我国医疗市场上对于钙制剂价格的规定不统一,没有统一的标准对钙制剂单位的价格进行统一定价,新型的钙制剂单盒价格在几十元,在长期使用时,钙制剂的支出是非常高的,因此钙制剂在药物经济学角度看仍然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之处。

  2临床应用钙制剂优化措施

  2.1钙制剂生物利用度综合认识生物利用度是对钙制剂的利用效率等各个方面评价的一个综合指标,是判断人体可以获取钙制剂有效含量的一个重要标准[4],当前我国临床中对于钙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检测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的检测方式,产品宣传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诱导因素影响,因此医务人员在临床应用钙制剂时,需要重视对生物利用度方面的关注和认识,加强管理监督,从而保证使用剂量能够充分满足机体需要。

  2.2优化钙制剂使用剂量钙制剂中钙的含量高低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在最近几年临床医学发展过程中,国外加强了对钙平衡的实验,进一步对钙的含量、人体对于钙离子的需要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认识,发现人体每天需要摄入1000mg的钙才能够满足一个人日常正常的生活需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人钙的摄入量为800~1000mg/d,妇女、老人、儿童钙的摄入量为1000~1500mg/d,只有达到上述钙摄入标准量,才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需要,在临床使用钙剂时才能够更好的用于治疗、预防控制疾病,同时在具体临床钙制剂使用过程中,其用量方面需要结合钙制剂的含量、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其使用剂量进行科学调整,从而保证用量的安全、准确[5]。

  2.3药物经济学管理临床中应用钙制剂,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素质、钙摄入需要量、病情严重程度、药物制剂的利用效率高低等各个方面指标大小进行准确识别,对患者服用钙制剂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和认识,能够进一步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时间对患者服用药物的整个过程加强认识,对其产生的药物消费、医疗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认识,从而对患者服用钙制剂的种类、用量大小等进行科学调整,保证钙制剂使用的准确、安全。

  3结果

  从钙制剂用量大小、用药方式、生物利用度、药物经济学等多个方面对钙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加以充分分析和认识,从而弥补不足,提出针对性优化对策,进一步结合患者机体的吸收能力,能够保证临床钙制剂使用的科学、安全、准确,为临床不同情况下使用钙制剂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4讨论

  钙是人体内的一种活性较强的元素,人体活细胞需要钙离跨膜运动来获取能量,同时骨生物力学强度也需要依靠钙的化合物强度,尤其是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于钙的需求量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在幼儿时期出现缺钙情况,容易引起抗病能力下降,甚至引发其他病症。在儿童时期缺钙容易对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使得其骨骼发育不健全,牙齿强度不坚固。孕妇缺钙容易导致其牙齿强度不坚固,小腿抽筋等。总之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由于缺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在临床应用钙制剂时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年龄、个体、生理特点等需要进行科学选择。

  钙是人体内活性比较强的一种元素,是保证人体正常生活、运动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元素,伴随着人们年龄增长,人体内钙的含量会逐渐减少,因此对钙制剂在临床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认识和了解,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非常重要。在具体钙制剂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钙的功效、利用度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从而能够保证钙制剂用量的安全、准确,为患者选择更加有效的钙制剂,保证其疗效发挥到最大。

  因此钙制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从钙的作用、机体利用情况、不同钙制剂特点等多方面加以综合考虑,能够准确的为患者选择高含量、高质量的钙制剂,从而提升临床疗效。

  作者:罗世鹂

  第6篇:消化内科临床药学服务的价值评定

  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药师管理规定》,明确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的药事管理服务方向,将临床药学服务进入到制度化的发展中[1]。临床药学工作者具有参与临床救治、会诊讨论及医院制度建设等多方面的责任,这对临床药学工作者也提高了更多的要求。临床药学服务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但目前的工作方法和模式还不够成熟,本次研究对消化内科临床药学服务治疗进行回顾和分析,探讨提高临床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和管理要点,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医学知识学习

  临床药师在工作中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大多数在职的临床药师并未接受过专业的临床医学学习,医学知识水平相对较少,对于临床药学指导多停留在理论层面[2]。对于临床药学工作的重点思路仍然不清晰。临床药师应做到查房心中有数,对患者的症状、检查指标和结果均有一定的了解。对临床药师要定期进行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思想,熟悉消化内科中的应用药物,快速提高药学专业判断能力。在日常查房中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是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治疗的重要工作。随着当今医疗技术的发展,消化内科治疗中开展手术治疗的病例越来越多,作为临床药师仅仅对药物了解是不够的,药物的更换、使用、停药等过程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同样也是与围手术期用药的关键。只有临床药师明白整个手术过程和原理后,才能进行有效的药物措施预防围手术期中出现的并发症。

  2掌握各种用药指征

  在消化内内科临床可选的药物种类众多,应严格根据每种药物的说明书、诊治规范、相关指南等信息进行临床治疗[3]。药品说明书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药物使用说明,也是临床药物的主要依据,其具有临床指导的复杂性,及说明书与临床医学进展的滞后性等问题。对于临床用药存在超说明书使用情况的发生,如钙离子拮抗剂应用于贲门松弛症或肠绞痛;应用激素或免疫调节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应用B受体阻滞剂治疗门静脉高压。当临床应用超出药物适应症时,临床药师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调查是否应用,并将情况告知患者,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再用于临床治疗。

  3明确药物品种

  对于急性胰腺炎预防性抗感染的治疗,应选用抗菌谱为厌氧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药物,并且抗菌药物的脂溶性及血胰屏障的通透性要强,并且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降阶梯”的原则[4],临床推荐方案为: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第三代头孢、喹诺酮类,治疗时间应满足7d,特殊情况可延长临床应用时间。对于乙型肝炎的治疗,应选择临床疗效好,但耐药性较低的抗病毒药物,如替诺福韦酯、恩替卡韦,但前者在中国还未上市,我国临床上多应用恩替卡韦。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应选用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并联合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抗菌药物首选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质子泵抑制剂首选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在原则上不再给予抗生素,特别是口服制剂,但对于重症无法停用的患者,可给予大量的益生菌制剂,并增加服药次数。益生菌制剂首选:地衣哑炮杆菌、及益生元制剂,抗生素可调整为耐药率较低的喹诺酮类药物。

  4药物的正确使用

  4.1正确的给药途径上呼吸道出血可口服凝血酶,在服用前应先充分综合胃酸,当胃内pH>5时凝血酶才能发挥作用,并用胃管将出血抽吸干净,让创面直接与凝血酶接触,起到止血的作用,送服凝血酶的生理盐水温度不宜超过37℃,防止凝血酶失活。对于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出血的患者,在局部用药的同时应给予全身联合用药,可提高治疗效果,但对于急性出血期的患者不宜使用,可考虑灌肠剂。

  4.2正确的用量治疗幽门杆菌的首选药物埃索美拉唑,推荐量为20mg,2次/d,但临床处方因价格多开具服用量40mg,无论从药效学和药动学这种剂量的应用都是不合理的,分剂量用药可有效延长药物的半衰期提高药物临床疗效。肝硬化腹腔积液的治疗多给予利尿剂,螺内酯的最大应用剂量为400mg/d,应根据每日体质量的降低情况及血浆中钾含量对利尿剂的使用进行调节,当血钾>6mmol/L就应该停用螺内酯。

  4.3正确的用药方法口服药物时应采用坐位或半坐位服用,特别对老年人或胃食管返流的患者,避免发生刺激性食管炎,应安放胃管,对于不便服药的患者可将药物溶解后直接经胃管注入。氯化钾的口感较差,可用果汁稀释后再服用,并在餐后服用可减少对胃的刺激。

  4.4正确的用药时间对于幽门杆菌感染的患者,应选择正确的治疗时机,停用抗生素及铋剂应≥4w,如选用四联疗法应在活动性出血得到控制后再进行治疗[5]。因为服用铋剂后大便颜色会变黑,不利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对于乙醇中毒的患者,应先补充维生素B1再给予葡萄糖的治疗,应为在患者体内当硫胺不足时,补充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会消耗体内的硫胺,极可能诱发急性韦尼克脑病。

  5讨论

  药学服务对于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临床药师在实践中应发挥自身药学专业的优势,掌握更多的药学信息,与专科临床医师形成有效的焦虑,不断发现改善药学服务的切入点,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黄蓉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