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与传统文化(国学的启示和智慧)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3 02:52:44 归属于思想政治论文 本文已影响64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国学的启示——走向“和谐化”

  不久前,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京师大学堂参加了一场题为“和谐中国,和谐亚洲”的研讨会。这是一场国际关系学者与中国文化学者的对话,对于急于从国学中寻找启示的国际关系学者来说,比如笔者,启示不少。罗列如下。
  以直报怨
  会议期间,少不了谈钓鱼岛问题。对于伤害过我们的国家,应该持何态度?国际关系学界有人说“以德报怨”,也有人说“以怨报怨”。武汉大学一位退休的教授说,应该是“以直抱怨”,即“以己之正确见解化开别人的怨恨”。直不是公正直率,而是“正见”。
  由此而想,“德”过于高尚,或许能体现政治家的胸怀,但朴素的老百姓不一定接受。“怨”又过于狭隘,冤冤相报何时了,朴素的老百姓也不一定接受。所以,以“直”为好,更持中,这个“正见”,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根据事务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判断吗?
  和谐的路径
  这些年来,“和而不同”耳熟能详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而一位刘老前辈对实现和谐的路径做了很好的阐释。他说,和谐包含三个相辅相成的意思。第一是自治、自律、自立,英文是autonomy,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第二是竞争,英文是compete,竞争是和谐不可少的条件,知己知彼,和谐不是没有批评,和谐不是回避矛盾。第三是妥协,英文是compromise,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在我理解,和谐就是容纳矛盾,转化矛盾,化解矛盾。细想,这三个层面真棒,把如何将关系和谐化全部点明。如果,我们的领导人和官员,如此这般道来,既体现中华文化之宽博广厚,又能与西方文化成功对接,何乐而不为?
  命运共同体
  读党的十八大报告,发现两处提到“命运共同体”,一个是海峡两岸是命运共同体,一个是人类的命运共同体。报告说,“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想起会上一位冯老前辈从中国的“五伦”讲到命运共同体。他说,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间包含着人际间的温情、理解和信任,而且是相对性的、双向性的要求,由此形成较为和谐的人伦关系,在利益驱动的现代社会尤其显得宝贵与急需。东亚国家和地区20世纪下半叶以来创造了经济奇迹,除利用最新科技成就和借

用西方市场经济的竞争与激励机制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东亚伦理的人际和谐精神得到现代式发挥,将企业和社会组合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命运共同体”,使管理者与劳作者在“和”的精神凝聚下,形成长久、牢固的“合力”,而不是短暂的利用关系。这正是对东亚和合精神的创造性发挥,暗含了孟子的名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与佛教的“丛林共住精神”。
  如果从“人伦”延伸到“国伦”,东亚显然还缺乏相对性的、双向性的道德要求,一方和平发展难以唤起另一方的善意回应。尽管自冷战结束以来,东亚乃至亚太的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愈加明晰,但能否以国家间的纲法伦常,或曰共同规范,走向相互适应,争取共赢,依旧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庸辩证法
  参会后,抓紧从头到尾细细拜读了一遍外交学院秦亚青老师的《关系与过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文化建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此书是作者历时八年,思考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和中国学派问题的力作。当我们还在捡些中国文化的只言片语、作点滴和片段式的感悟式思考的时候,作者已经从中国哲学思维的层面,挖掘中庸辩证法,抓住“元关系”,强调关系与进程,进行了完整的理论构建。作者说,“中庸辩证法之所以与西方哲学所熟知的二分法有着根本的不同,是因为它以和谐而不是以冲突为核心的”。中庸辩证法更倾向于互容、和平、中庸、渐进的过程,冲突辩证法更倾向于对抗、暴力、偏执、激进的过程。
  “和谐”是好,我们更需要“和谐化”。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思想政治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