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行为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促进儿童发展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7 08:46:34 归属于医疗卫生 本文已影响27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关键词】 教养方式;儿童个性;行为方式;心理特征

个性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孩子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也是极不稳定的,在学龄前时期孩子的语言和动作都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但是还没有形成稳固定型的个性,因此是孩子个性的最初萌芽期。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孩子一生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智力,而是他们的个性。那么“个性”到底指什么?怎样才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孩子的“个性”呢?     “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其实,孩子生下来之后心理状况也如一张白纸一样,家长的心理素质、教养方式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方向[1~3]。有些家长带孩子来咨询时总是诉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殊不知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的病态心理造成的。

  1 家长的心态

  1.1 家长的过分要强、虚荣心过高

  家长的过分要强、虚荣心过高会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最终导致诸多的心理障碍甚至疾病。例如,有位家长把一个7 a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训练课程,钢琴、绘画、英语、书法、下棋、作文等等,结果孩子由于过于紧张造成抽动秽语综合症。还有的孩子在家长的严密监督下仿佛学习考试都是为了家长,平时学习还可以,一到考试就紧张、恐惧、失眠、厌食、歇斯底里发作等,有的临近考试竟要放弃等。

  1.2 家长的过分挑剔、完美主义造成孩子许多心理障碍   例如,家长对孩子写作业要求甚多,孩子写一笔要反复描,擦了写,写了擦,结果动作拖拉,有时考试都写不完,严重的还会造成强迫行为。

  1.3 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可影响孩子

  有的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家长非常担忧,经常抱怨、烦躁不安、絮絮叨叨,对孩子过分关注,结果孩子变得敏感多疑、自卑、退缩、神经质。

  1.4 家长对孩子总是否定,导致孩子失去自信心

  家长总希望孩子要表现得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好,甚至更好,稍有一点缺点就横加指责,把打骂当成家常便饭。有个5 a的孩子经常发脾气,做事没有长性,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老做不好,常被妈妈批评,没有表扬,所以想发脾气。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要容忍孩子有缺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当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先反省自己的问题,放松一点, 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自己解决不了,可以找心理医生帮助分析和矫正。

  2 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个性

  2.1 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培养快乐个性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2.2 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

  快乐个性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4、5]。

  2.3 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情。

  2.4 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

  2.5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快乐的个性。

  2.6 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

  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个性的一个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

  3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3.1 温柔一推

  深层心理学有一个说法,叫“温柔一推”。

zgjcc.com

意思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有意识“温和地把孩子从身边赶走”,以便孩子更好成长。每一个孩子心理都有独立和依赖两种愿望的冲突,父母应该更多支持孩子成长的那一方,因为独立的方向就是成长的方向[6]。

  3.2 分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幸福

  那些因为各种心理障碍而生活不顺的人,就是分离得不好的人。最严重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的心理发展状态几乎停留在与母亲融合性关系中,所以他们各种能力都受到限制,从现实的层面看,也许终生都要生活在母亲的照顾中。分离得不太好的是各种人格障碍的患者,他们的内心世界部分地与母亲融合,所以能力有部分受限。正常人就是跟母亲分离得比较好的人,他们的能力可以发展得很好。

  3.3 心理上的分离跟现实的分离

  心理上的分离跟现实的分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心灵成长的程度,后者指的是此时此刻的父母子女关系。但是,很多父母会混淆两种分离,做出妨碍孩子心理成长的举措。

  3.4 孩子跟母亲分离的过程

  孩子跟母亲分离的过程,是伴随一生的。出生就是这个分离的开始。1 a以内,婴儿跟母亲建立的信任关系至关重要。母亲在这个时候会全力以赴陪伴和喂养孩子,可以使婴儿获得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安全感,这为后来孩子的远行提供了基本的保证。1 a~4 a,随着孩子慢慢具有自控能力,母亲对孩子的照顾应该相应减少,以保证孩子的自控感不受到伤害。4 a~6 a,孩子开始有性别意识,并开始向母亲父亲孩子的三元关系转换,视野扩大,并开始学会跟他人分享爱的能力。6 a以前的分离状况至关重要,事关人格的核心部分。人格的核心指的是一个人在早年生活中形成的性格的基本特点。青春期是第二个快速分离的高峰。以后的分离虽然缓慢,但一直都在持续。即使母亲的去世也不会使这一分离结束,因为孩子要分离的,是那个已经内化到了心里的母亲。

  4 如何培养孩子坚韧的个性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不少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个性。(1)要教会孩子正确看待造成自己失败的原因:父母亲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抓住问题的关键。(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了解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天下没有十全十美之人,而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就更需要时间来体验挫折,享受成功,进而认识自己。(3)家长帮孩子做应付困境的心理准备:家长们除了教孩子正确分析和理解造成挫折的原因外,也要帮孩子做应付困境的心理准备。只要父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应付自己周围的一切,孩子的生活就会时时充满了阳光,当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总是感到自卑和畏缩。

  5 如何对待儿童的不合理要求     孩子逐渐长大之后,随着各种需要的出现,对环境的探索会不断的深入,慢慢的就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表现出任性的行为?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儿童的任性呢?

  5.1 拒绝儿童的要求

  拒绝儿童的要求,可能会引发儿童的一系列行为,如哭闹、打滚,以不做某某应当做的事情相威胁等等,这时候有些父母面对这些招数往往束手无策,可能坚持一会儿就妥协了,最后以孩子的胜利而告终,这是万万不可的。这样通常滋长了孩子的气焰,降低了父母的威信,使孩子学会了下次还要如法炮制,结果往往后患无穷。孩子会越来越任性。所以呢,父母从一开始就要坚持住,绝对不向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妥协,要把握好自己的立场,千万不能认为,只有这一个孩子,让着它吧!     拒绝儿童的不合理要求的方式要尽量委婉,尽量给儿童摆事实、讲道理,用儿童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表达;有的家长知道不能答应儿童的不合理要求,但却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加以拒绝,甚至对儿童体罚,这样也是不合适的。在儿童哭闹不休的时候,父母可以避开,没有了观众,小孩子哭哭也就累了,这时候要真的避开,可不要躲在门后偷听,一旦儿童发现你在窥视他就可能哭闹的更起劲。

  5.2 转移注意力

  在儿童的不合理要求被拒绝而哭闹的时候,可以采取某些方法来转移它的注意力。但是这种转移注意的方式应该是中性的,不应该是一种正强化。

  6 美国人教子十二法则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5)声言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是巨大的。(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8)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9)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10)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11)20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20码的距离。(12)4 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回家。

【参考文献】   [1]邹晓燕,胡艳玲.3~5岁儿童母亲关于儿童自主观念的研究[j].幼儿教育,2006,(5):44  [2]邹晓燕,杨丽珠.2~5岁儿童独立性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科学,2005,(1):225  [3]刘海鹰.论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当代教育科学,2006,(23):50  [4]nucci, l & smetana, j g. mother’s concepts of young children’s areas of personal freedom[j]. child development,1996,67:1870  [5]hiroyuki se mothers’ view of young children’s areas of personal discretion[j].child development,2004,1:164  [6]曾奇峄.距离越远-成长得越好[j].心理月刊,2007,(10):10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