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区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胆管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7 05:37:15 归属于医疗卫生 本文已影响19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临床CT影像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6例经CT平扫并经手术病理报告确诊的肝门胆管癌病例,分析其肝门胆管癌的CT影像表现及组织病理关系。结果:本组26例患者,经CT平扫证实肝门部位呈低密度软组织肿块者共8例,肝门胆管增厚,管腔狭窄患者共9例;动态增强有15例延迟强化,对照组织学病理特点,评价CT扫描为肝门胆管癌的价值。结论:肝门胆管癌的CT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肿块及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同时可伴有肝内胆管扩张,是诊断肝门胆管癌的可靠手段。

关键词:胆管癌;CT影像;影像学   肝门部胆管癌(HCCA)也称Klatskin瘤,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肝外胆道肿瘤总数的58%~75%,早期诊断少,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1-2]。临床主要以CT影像检查来确定病变部位、大小、以及侵润程度,并根据检查结果设计治疗方案。笔者对近年来经CT影像诊断并经病理确诊的肝门胆管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其在临床诊治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6例,全部为我科2007年2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肝门胆管癌患者。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36~76岁。临床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不适、黄疸、消瘦、胀痛症状。所有患者在入院后1~2周经检查确诊,其中鳞癌8例,腺癌12例,转移癌6例。后行剖腹探查,18例行姑息切除术,8例行根治术。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经CT影像扫描,我科所用CT机为Siemens Somatom全身螺旋扫描机检查,扫描范围为肝顶部至十二指肠水平部以下。扫描条件:120 kV、1OO ms、层厚8 mm、层距8 mm。其中18例行CT平扫,后注射对比剂行增强扫描。增强造影剂为碘海醇,剂量为80~100 ml。注射速率为3ml/s,注射方法为程控全自动高压注射器。 2 结果   本组患者8例腔内呈结节表现,单个结节向腔内突起,呈密度均匀的乳头状或丘状,也有部分呈分叶状向腔内凸起。3例管腔增厚,表现呈不规则或花边样增厚。软组织肿块者8例,肿块可占据全部管腔,部分病例可见扩张的胆管突然中断。本组患者9例呈肝管狭窄,阻塞者3例,其中左肝管狭窄者4例,阻塞者2例,右肝管狭窄者2例,阻塞者1例。发生梗阻近端的胆汁可见呈乳头状、鸟嘴状,梗阻部位胆管突然中断呈不规则截断状。梗阻或狭窄近端肝内胆管扩张,26例患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呈柱状扩张者11例,蔓藤状14例,枯枝状1例。均向肝门外延伸扩张。所有患者中动态扫描呈低密度患者8例,等密度8例,高密度2例。 3 讨论 3.1 肝门胆管癌概述:肝门区胆管癌发生于肝总管,左、右肝管或其汇合处,多原发于一侧肝管,随着肿瘤的发展而向汇合处或对侧浸润生长。由于肝总管或左右肝管的内径小,肿瘤很小即可引起梗阻。临床发现大多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明显低于胆管中下段癌。胆管癌多为分化较好的腺癌,少数为未分化癌,更为少数的为鳞癌和类癌。按肉眼所见的形态分为三类:①弥漫型:最多见,占全部胆管癌的2/3,以管壁增厚和病变范围广泛为特点;②结节状:常为单发;③乳头状:常多发,但少见。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肝门区胆管癌在CT上有不同的表现。 3.2 肝门胆管癌的CT特征及病理基础:肝门胆管癌在胆管癌中发病最高,大体病理观察和CT诊断,肝门胆管癌可分为三型:轮廓不清沿管壁浸润型,轮廓清晰壁外扩展型,腔内息肉型;或称浸润型、结节型、乳头型。镜下浸润型多为硬化性病变伴有大量的纤维组织增生。在CT增强延迟扫描时纤维组织显示强化,是因为纤维条索比肿瘤组织储存造影剂的时间更长,其机制为纤维组织间隙较大或造影剂从纤维组织弥散回流人血缓慢。根据作者经验,延迟扫描时间在6~18 min最佳,此与Keogan及李健丁等报道基本相符[3]。软组织肿块在胆管梗阻处表现为腔内结节、胆管壁不规则增厚。肿瘤充满整个管腔呈截断改变,为诊断肝门胆管癌的CT直接征象,被认为系肝门胆管癌的特征性表现。肝内胆管扩张程度和形态为区别良恶性梗阻性黄胆的重要间接征象,就肝内胆管密度而言,恶性梗阻较良性梗阻更低,管壁更清晰,可能与梗阻发展快、胆汁淤积多、管径粗有关,并且恶性梗阻多不伴有胆汁性肝硬化和继发性胆管炎及纤维增生等[4]。恶性梗阻肝内胆管扩张明显,行走扭曲呈管状、串珠状,严重者伴有囊状低密度影,范围较大,可延伸到肝脏周边。   软组织肿块在胆管梗阻处表现为腔内结节、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及肿瘤充满整个管腔呈截断改变,为诊断肝门胆管癌的CT直接征象,被认为是肝门胆管癌的特征性表现。肝内胆管扩张程度和形态为区别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间接征象;就肝内胆管密度而言,恶性梗阻较良性梗阻更低,管壁更清晰,可能与梗阻发展快、胆汁淤积多、管径粗有关,并且恶性梗阻多不伴有胆汁性肝硬化和继发性胆管炎及纤维增生等。   肝门胆管癌以浸润型最常见,镜下浸润型多为硬化性病变伴有大量的纤维组织增生[5]。在T增强延迟扫描时纤维组织显示强化,是因为纤维条索比肿瘤组织储存造影剂的时间更长,其机制为纤维组织间隙较大或造影剂从纤维组织弥散回流入血缓慢。根据笔者经验,延迟扫描时间在5~17 min最佳。 3.3 鉴别诊断:①混合性胆管结石:其形态与软组织相似,用薄层扫描有可能发现周边高密度或高低相间年轮状,无强化,结石与胆管间常见一层含胆汁低密度影,肝内胆管扩张不及肿瘤明显,肝门胆管壁外脂肪间隙存在;②肝癌、肝门区淋巴结:肝癌主要表现为肿块,胆管扩张虽也可发生,但程度较轻,单侧肝叶萎缩少见,肝癌有特有CT表现。肝门区淋巴结转移在增强及延迟扫描后少有增强或边缘环形强化;③硬化性胆管炎:与早期胆管癌鉴别较为困难,早期胆管癌由于瘤体小,延迟征象不理想,鉴别时应结合间接征象及硬化性胆管炎肝内胆管呈节段性、串珠样扩张等,并密切结合临床、超声、MRCP等其他影像检查综合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之,肝门区胆管癌的影像特点是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加上肝门区小肿块。增强扫描时肿块多具有“慢进慢出”即延时强化特征。如果临床上提示患者有进行性无痛性黄疸,无近期手术史,CT检查发现有肝内胆管及左右肝管根部明显扩张,也应高度提示本病可能。为了提高检出率,薄层CT扫描和增强三期扫描是非常必要的。 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肝外胆臂癌全国调查1098例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0,28(9):516. [2] 李 锐,杨美玉,贾树荣.肝门部胆管癌206例影像诊断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9(3):164. [3] 高剑波,孔祥泉.胆管癌螺旋CT强化特征与病理学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5):1066. [4] 高雪梅,黎 庶.高位胆道梗阻的CT与MRI、MRCP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3):562. [5] 李健丁,梁晨阳,张 华,等.CT增强延迟扫描对肝门胆管癌诊断价值的评价[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9):68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