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合理定位--浅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鐢宠鎸囧瀛︾敓绀惧洟鍙戝睍瀹氫綅)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3 19:21:20 归属于艺术论文 本文已影响14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随着高校各学生社团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社团内部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日渐凸现,针对社团存在的缺乏核心价值观、资源浪费、活动形式单一,激励机制不明确,社团干部管理能力欠缺等问题。本文针对高校社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对社团工作正确引导,合理定位,打造广大师生认可的优秀学生社团。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 管理; 对策

  一、社团内缺乏核心价值理念,缺乏凝聚力与吸引力。
  社团组织是否具有凝聚力与吸引力,是否能让会员具有成就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将决定社团是否办得成功。很多大学生社团缺乏核心价值理念,甚至部分社团组织架构、纪律规范、运行模式、活动内容、社团文化、办团目标等都模糊不清,造成社团缺乏内涵,活动模式陈旧单一,组织冗杂,人员混乱,效率低下,吸引力不够,导致老会员"身在曹营心在汉",
  二、社团间隐性恶意竞争加大,导向错误,活动重叠,资源浪费。
  社团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会费,会员人数的众寡决定了社团活动经费的充足与否,也直接制约或影响着社团的发展。部分学生社团单纯追求规模与人气,拼命夸大宣传,招纳会员,"进出不设卡",学生只要交纳一定数额会员费就可以加入。甚至有些社团哗众取宠,为了吸引眼球,一味追求人气,拉帮结派,不用交会员费就可以成为自然会员。
  三、社团活动形式呆板,内容单一,创新性不够,与社会脱节。
  部分学生社团的传统活动项目由于缺乏新意,形式呆板,内容单一,过于程式化,活动缺乏吸引力,不能紧密结合时代主题,会导致社团吸引力大为下降,从而引起会员的流失。有的社团开展活动专业性太强,创新性不够,闭门造车,不够灵活机动,结合社会需求及社会生产力不够,与社会脱节。即使会员在活动中获得了某种提高,但并没有拉近与社会的距离,校内推广性不强,价值不大。
  四、社团激励机制不明确,会员重视程度及奉献服务精神不够。
  大学生社团组织不同于官方的学生组织,它是完全基于会员的兴趣爱好、在自愿的基础上依照章程自发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性组织。没有荣誉,只有机会。很多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锻炼了内功,提高了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情绪的掌控能力、处理冲突的应变能力。但由于社团活动完全靠自觉性参与,没有硬性的奖惩指标,可变因素太多,导致社团的长效激励作用不强,社团核心干部及会员的重视程度及奉献精神持续性差,这也是很多社团"虎头蛇尾",生命力不强的原因之一。
  五、社团核心干部的自我定位偏离,管理能力欠缺,服务意识淡漠,官僚作风浓厚。
  1、应该大力强化社团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确立社团核心价值。
指导社团核心干部强化团队管理,明确办团目标,准确定位,规划长远;对会员需虚怀若谷,广纳良谏;开展活动需思维开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组织领导需思路清晰、民主集中,令出必行,合理规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活动成功不骄傲自满,妄自尊大;活动失败需及时总结,勇于承担。
2.应该立足全局,树立大社团管理理念,合理整合资源。
社团指导者应能及时调整社团发展思路,引导社团形成自己特色,强化管理社团核心干部,必要时解散或合并存在资源浪费、定位不明、形同虚设的社团。制定社团间例会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及时加强引导社团间的良性沟通,有序互动,整体布局。要求社团活动有计划、有方案、有预判、有总结,对性质或内容重叠或相似的活动择优选择,及时协调,必要时联合组办,尽量避免资源浪费。社团间引入良性竞争机制,量化考评社团活动组织管理。
  3、在掌握好尺度的基础上适当灵活放权、增强社团自主、自治能力
  学生社团作为一个群众性组织,他具有一定的工作独立性,这种工作的独立性应在服从工作的安排下进行。工作独立性作为学生社团的一个特点,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全社团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使他们更具有一种主人翁意识,从根本上促进社团的发展。因此,应在加强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在工作中,要注意把社团管理和尊重社团的自主性二者有机结合,尊重社团的自主性应该是社团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在管理工作中,实现社团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在管理方式上,更多的应采取鼓励、引导、激励等方式促使社团进一步发展,人为地干涉社团内部事务,往往会适得其反。必要时引导社团活动与社会需求及社会生产力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敢走出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造条件引导其与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沟通、交流、合作,了解社会需求,把社团活动与社会相结合,拓展社团活动的深度、广度、灵活性、机动性、实用性,拉近与社会的距离。
  4、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将社团活动管理纳入到与学生组织等同的地位中,参与评优。
  高校对学生社团的激励机制主要表现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制定具体奖惩办法,对学生社团干部进行积极有效的激励,比如通过全方位评比,对学生社团管理得力、运作好的学生社团干部进行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 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社团有效的激励,通过星级社团评比、调查问卷等方式来对学生社团建设的绩效进行评比,对有价值和有前景的学生社团给予重点扶持,特别是给予更多的经费支持,在学生社团中树典型、立榜样,有意识地打造特色社团和品牌社团,对差的进行必要的惩罚,尤其是解散那些没有实质性存在价值的学生社团。
5.社团指导老师应正确引导好社团核心干部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
  社团指导者,要使社团负责人充分认识到不应完全充当指挥者的角色,而应树立领导也是服务的意识,将各项工作分化成指导性的服务、管理性的服务和事务性的服务。应该正确定位于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为他人的成长服务,通过组织开展社团活动为会员及广大普通同学服务。

参考文献:
李四军,赵华 提高学生干部管理能力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胡晓毅.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些思考.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31-13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