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发病机理及中医治疗论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论文怎么写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7 02:35:57 归属于医疗卫生 本文已影响17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第1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医药治疗疗效

笔者在2007年1月~2008年5月收治6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患者联合用药复方羟丙茶碱去氯羟嗪胶囊与甘氨酸茶碱钠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2007年1月~2008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COPD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并且为非激素依赖的患者,使用本药前2周未用过其他平喘药,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茶碱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既往史,排除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4~70岁,平均53.6岁。

1.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经过知情同意之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甘氨酸茶碱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羟丙茶碱去氯羟嗪胶囊,连续8周治疗。

全部患者均按支气管哮喘常规处理,避免吸烟、预防呼吸道感染、吸气、祛痰、防治水、电解质紊乱。同时两组常规使用抗生素。

1.3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2周后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症状基本缓解,肺部啰音基本消失。有效:上述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无好转或恶加重。肺功能:两组患者均在门诊治疗开始第1天及2周后测定肺功能FEV1、FVC。肺功能测定均在下一次气雾剂吸入前。

1.4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的X2检验和独立样本率的x2检验。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30例,显效11例(占36.67%),有效15例(占50%),无效4例(占13.33%),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30例,显效5例(占16.67%),有效10例(占33.33%),无效15例(占50%),总有效率50%。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心悸1例,恶心呕吐1例,兴奋失眠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发生心悸2例,恶心呕吐8例,兴奋失眠3例,总发生率为43.33%。两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COPD是气道慢性炎症引起的气流受限性疾病,其气流阻塞呈部分性可逆[2]。可逆性主要包括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支气管黏膜肿胀消除、黏液分泌减少及清除等[3]。药物治疗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展支气管,使气流阻力减轻,降低呼吸功能,从而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或减缓呼吸衰竭的发生。是COPD—线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茶碱类药物广泛应用于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以往临床研究表明,氨茶碱能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OPD)的呼吸困难,改善呼吸肌功能,刺激低气状态下的呼吸驱动,但由于其心悸、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复方羟丙茶碱去氯羟嗪胶囊,又称舒喘平,是有双氯醇胺、丙羟茶碱、山莨菪碱、盐酸去氯羟嗪和必咳平等组成的平喘祛痰复方制剂。对呼吸道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其作用机制比较复杂,过去认为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细胞内cAMP含量提高所致。近来实验认为茶碱的支气管扩张作用部分是由于内源性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结果。此外,茶碱是嘌呤受体阻滞剂,能对抗腺嘌呤等对呼吸道的收缩作用[4]。茶碱能增强膈肌收缩力,尤其在膈肌收缩无力时作用更显着,因此有益于改善呼吸功能。该药与甘氨酸茶碱钠片联合使用,由于作用在不同环节,相互协同作用,故药效得到增强,本研究联合用药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且不良反应减少,患者的耐受性增高。

作者:亚合甫·萨依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人民医院内二科,新疆莎车844700)

第2篇:阻塞性肺气肿的医药联合治疗探讨

阻塞性肺气肿是指呼吸细支气管以远的末梢肺组织因残气量增多而持久性扩张,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其可分为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和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现一般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1],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呼吸衰竭[2]。有肺气肿病理变化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是呼吸困难,轻者仅在体力劳动时发生,随着肺气肿程度加重,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甚至休息时也出现呼吸困难。虽然现代生活已经逐渐由工业化转向电子信息化,但在此过程中所造成的对环境的影响,空气质量的大幅下降直接导致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生率的上升,尤其是老年人群。吸烟、感染也是肺气肿的高发因素。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联合治疗作出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本卫生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57岁,平均岁,病程1年~11年;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61岁,平均(岁,病程9个月~12年。两组患者在病程状态、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尸<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两组患者均由下列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①肺功能检查:残气量超过肺总量的35%c,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的80%c,肺总量超过预计值的100%c,1秒用力呼吸量低于肺活量的60%c。

②血液检查:部分患者可出现红细胞计数增多,白细胞计数多正常,合并呼吸道感染时可增高。③血气分析:早期通过代偿,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④X线检查:胸廓扩张饱满,肺容积增大,肋间隙增宽,肋骨平举。心脏常呈垂直位,心影狭长。透视下可见胸廓和膈肌活动度减弱。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减少活动量、卧床静养,常规治疗以化痰、平喘、止咳、吸氧为主,治疗疗程为6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复方羟丙茶碱去氯羟嗪胶囊治疗,一次口服1~2粒,一天3~4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于头孢曲松(2.0g溶于0.9%的生理盐水中)联合复方羟丙茶碱去氯羟嗪胶囊进行治疗。

1.4疗效评价。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为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消失,血气指标恢复正常,胸部阴影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发生频率下降,胸部阴影显着减小。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用(平均值±s)表示,采用/进行检验,尸<0.05时,说明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发生头晕呕吐等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78%;对照组发生头晕呕吐等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33%。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发病时由于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粘液分泌的增加及腺体分泌亢进、黏膜肿胀、气管变窄、痰栓形成致气道阻塞,导致严重缺氧,甚至危及生命[3]。所以针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可有效防止病情恶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当前临床上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抗菌治疗主要采取抗生素方案,有研究证实抗生素抗菌有效率达70.00%左右[4]。复方羟丙茶碱去氯羟嗪胶囊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粒胶囊含盐酸克仑特罗、山莨菪碱、二羟丙茶碱、盐酸溴己新及盐酸去氯羟嗪。头孢曲松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胆道感染,以及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及手术期感染预防。应注意的是,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复方羟丙茶碱去氯羟嗪胶囊中有成分过敏者禁用。头孢曲松钠可导致儿童泌尿系统结石和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应避免因滥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禁忌症及观察患者是否有胃肠道、皮疹、皮肤瘙痒、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昏、头痛或失眠等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合理用药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郭敬(四川省宁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宁南61540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