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平衡膳食营养论文,营养与膳食案例分析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6 20:19:33 归属于医疗卫生 本文已影响34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第1篇:高校《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公选课的探索与实践

  一在高校开设《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公选课的必要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由过去的“吃饱求生存”转变为现在的“吃好求健康”,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突出的矛盾: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人们的健康饮食方面的知识相对落后。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国家的主力军,非常有必要在大学阶段接受营养健康方面的教育。

  大学生的健康体质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的健康水平及中华民族的世界竞争力,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仅凭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去选择食物,而不考虑营养和合理搭配,不合理的膳食和生活方式会导致现代文明病。[1]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最新结果显示:目前在我国居民中生活方式疾病(也称现代文明病)日益普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约1.6亿多;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糖尿病患病率为2.6%;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调查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随着慢性病的逐渐盛行,各国政府开始对国民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以降低高昂的医疗费用,我国正在酝酿和准备出台《国民营养条例》,所以需要对大学生进行营养基本理论的普及教育,在高校开设《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公选课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把该课程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已成必要。

  二《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公选课的教学定位

  洛阳理工学院于2007年批准了《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的教学计划,该课程24学时,每学期上12周,每周2学时,主要从食品营养的基础理论讲起,重点对2007年底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进行分析和解读,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每一讲针对不同食物(包括谷类、蔬菜、水果、乳制品、豆制品、蛋类、调味品等)的营养及合理选择逐项讲解,同时注重与前面的理论基础相呼应,使学生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pingyin.cn

教学的主要目的使学生对食物的选择和合理膳食有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达到指导学生合理膳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学生营养健康素质的目的。

  三《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公选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所使用的参考教材主要是中国营养协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西藏人民出版社)和孙长颢主编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主要设计了12讲的内容,第一讲,食品营养的重要性和营养基础知识;第二讲,热闹的维生素家族;第三讲,矿物质知多少;第四讲,谷类食物的营养;第五讲,蔬菜的营养和合理利用;第六讲,水果的营养及合理利用;第七讲,禽畜肉、水产品的营养价值与合理选择;第八讲,蛋类及制品的营养特点;第九讲,豆类及制品的营养特点;第十讲,足量饮水和合理选择饮料;第十一讲,乳及乳制品的营养和合理利用;第十二讲,调味品的学问。

  由于课程面向全院的本专科学生,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内容设计要通俗易懂,有丰富的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另外,关注学生所关心的营养和健康方面的问题,每学期第一节课上分发学生问卷调查,[2]主要包括:(1)你为何选择《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公选课?(2)你希望从该课程中学到些什么?(3)你关心的食品营养方面的问题和疑问?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在每次课程中,抽出10~20分钟时间,对学生所共同关注的食品营养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也允许学生提问,课堂释疑,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实用性。

  四《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公选课的教学方法和特点

  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涉及的食品科学与理论较多,同时知识的扩展面也较宽,因此,在具体教学中需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的备课和授课

  授课教师应该具备食品科学、预防医学、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相关的教育背景,最好接受过国家公共营养师相关的培训并获得了国家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资料,如网络、教科书、科普读物、杂志、报纸等,选择那些公认的科学的营养观点和健康知识,剔除那些有争议或是有误导性的说法,把正确、科学、最新的营养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如有很多非专业科普书上介绍食物相克的各种观点,事实上有很多观点是以讹传讹,并不科学,甚至夸大其辞。同时教学要与时俱进,跟生活和现实紧密结合,如讲授乳及乳制品的营养这一讲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阜阳假奶粉和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讲授禽畜肉营养价值时,可以讲一讲2009年发生在广州的瘦肉精中毒事件。课件内容要及时更新,这需要教师花精力备好课,授课中要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使课堂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2.教学的多媒体化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幻灯片要精心准备,具备知识性、丰富性、趣味性和动态性,能够吸引学生,每节课开始要对上节课内容进行提问,加深学生印象,讲到相关问题能够联系其他章节所讲内容,使得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用于指导自身科学饮食。

  教师通过购买或从互联网上下载免费共享的有关健康饮食的视频材料,在课堂中可针对某一问题播放给学生观看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把晦涩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加以形象化,尤其是知名专家讲座的视频资料,例如,养生保健专家赵霖教授的科普讲座《饮食——人之命脉》、《膳食与就餐的十大平衡》、《凡膳皆药寓医于食》等,食品安全专家胡小松教授在中央电视台关于“膳食金字塔”的讲座,食品营养专家范志红在央视“健康之路”节目上关于蔬菜和水果的一些讲座,都非常精彩,既科学权威,又生动形象和通俗易懂,是很好的辅助教学的视频资料,同时要求教师在影视材料播放中要对其中提到的关键性问题和专业名称加以解释和说明,播放后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和课堂提问,引发学生的再思考,使教学效果更有成效。

  3.学生的学习测评

  该课程属于科普教育课程,重点考察学生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主要结合课堂问卷、课堂测验、课堂提问、课程论文和课程总结发言给出综合评价。在课程开始的第一节课,会发调查问卷,了解学生为什么选修该课程、关注的食品营养问题等;课程最后一节课,要随机点名和自主发言,让同学谈选修该课程的收获和感受;在这些考查环节中,教师在教学手册或考勤表上做好记录,给出平时成绩。课程结束后,要求每位同学撰写一篇课程论文,题目自拟,内容是关于不同人群的膳食指导,也可以撰写食品营养方面的科普文章;教师认真阅读后给出课程论文成绩;最后,根据学生平时成绩和论文成绩,给出最终测评结果。这种评定方法受到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和认可,学生上课发言积极、表现活跃,论文撰写规范,涉猎内容广泛。

  五《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公选课的教学效果

  《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属于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可以自由选课,学生选课积极性很高,达到最大班级容额220人,同时出勤率也很高,说明学生意识到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学生反映,能够学到很多贴近生活的饮食知识,听课后能够有意识地去选择健康饮食,教学效果良好。

  六结束语

  公共选修课已成为高校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开展公选课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该课程内容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每次课程结束后,都要求学生写出选修该课程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对老师的建议和意见,教师要虚心归纳和整理,对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笔者也希望抛砖引玉,让更多的高校关注大学生营养教育。

  作者:张浩玉等

  第2篇:《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营养与膳食指导》是卫生类中职教育的选修课,共计32学时。本课程的开设是顺应当代医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有调查表明,2002年我国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得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1]。也就是说,我国城镇居民的膳食结构正在由高植物性食物类型向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类型转化,传统的以谷类、薯类和蔬菜等为主的膳食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膳食结构的转变,城市居民的健康也随之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普及营养与膳食的知识,引导合理的营养与膳食对保证居民的健康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与实践:

  1《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既是教学亦是科普

  《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初步掌握有关营养、膳食的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膳食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理念,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用这种科学膳食的理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原因,对营养、合理的膳食等方面的认识很少,因此,在授课中,除了基本概念以外,我们通常采用包括讨论式、启发式、问题式、参与式等方法。实践证明,这种采用接近科普形式的多种手段授课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2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国民平衡膳食宝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一个国家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2]普及的营养与膳食知识,引导人们科学合理的营养与膳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中国国民平衡膳食宝塔》是人们科学膳食的指南,它明确了个体的食物需要,并能够调配丰富多彩的膳食,从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食材资源,合理分配三餐结构和食量。如何将内容简单的“平衡膳食宝塔”变成学生日常生活中膳食所遵循的原则呢?我们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死记,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引出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凡是讲到具体的营养素,都将营养素的能量、各种食材、各种膳食等与平衡膳食宝塔的相对内容紧密联系,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强化了所讲内容的重要性,而且会反复出现有关平衡膳食宝塔的相关内容,学生也会自然地把食材的营养价值与平衡膳食宝塔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联系生活,尽量将日常的膳食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

  就《营养与膳食指导》的课程内容而言,比较死板、乏味,学生大多不感兴趣。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在备课中应该仔细研究的。在备课中我们注意发掘教材的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为是生活实际,学生就会有较强的兴趣,更容易接受。我们经常地将食材、食材主要的营养素、这种食材的烹饪方法结合起来交代给学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了应学的知识,而且也了解了简单的烹饪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4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求知,而在于致用,也就是实践。实践教学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智、潜能、潜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投身社会实践的优秀品质,为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创造必要条件。”[3]《营养与膳食指导》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膳食中的各种营养、合理膳食、不同人群的膳食、不同疾病患者的膳食等基本知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加以应用。因此,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我们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做了以下探索:适当调整实践教学的部分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让学生进行膳食调查与膳食计算,尽管教材中已经给出了各种食材一般的营养成分,但现在学生所食用的膳食种类在教科书中并未列出,学生食用的往往是烹饪好的现成膳食,各种食材的量很难准确估量,如果按照教科书进行,只能是纸上谈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以膳食的能量摄入为主进行统计计算。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记录三日内摄入的各种食物、饮料的名称和准确用量,利用网络资源就可以准确查到此种食物所含的能量。如学生食用烤冷面,查得每100克烤冷面所含能量:热量:163.88大卡、碳水化合物:23.58克、脂肪:4.27克、蛋白质:6.58克、纤维素:0.23克。这样我们查出所有学生三日内摄入食物的所含能量,学生可计算出自己每天平均能量的实际摄入量,同时我们给出不同性别、年龄、体重个体的能量参考摄入量的计算公式,学生很容易计算出到自己每天能量的平均摄入量是否合理。由于是对自己的膳食做调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学生都做到了认真完成。在总结时,教师讲解其他营养素的统计与计算,学生也能举一反三很快理解掌握,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科学营养与膳食的理念,这对普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升学生及周边人群的健康膳食,同时也为指导今后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全立群等

  第3篇:中职卫校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模块化教学实践研究

  为践行“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人才培养方式,笔者对近三年来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调查,了解到75%左右的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其中大部分主要从事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置、卫生监督与协管等公共卫生方面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岗位时常会涉及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与营养干预,甚至对患者提供膳食指导。由此,基于工作过程岗位需求,本研究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课程模块化教学为主线,以技能掌握为据点,开展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模块化教学及效果评价。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的2011级农村医学专业二年级一、二班学生(一班60人、二班56人),两个班级在第四个学期同时开设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两个班都由笔者一人担任课程教学。一班用的是模块化课程教学设计,二班用的是传统的学科系统教学设计。

  (二)方法

  1.课程设计。一班模块化教学课程设计是按笔者主持的2011年自治区课改项目研究撰写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营养与膳食指导的模块化课程校本教材。本教材按课程目标、任务及技能要求设计成四个模块:膳食调查和膳食计算、食谱编制、社区营养指导、医院膳食指导。每个模块根据教学课时安排,分有1~4个课题不等,而每个课题按工作岗位技能要求设有多个任务,为完成每个任务学生需要掌握和应用相关技能,同时为完成任务又需学习和了解营养和膳食相关知识。二班传统的学科系统教学课程设计是按人民卫生出版社刘锜主编的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目标、大纲,从绪论、营养学基础、人体的能量需要、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安全食品与食品科学、合理营养、社区营养、不同人群的营养与膳食指导、医院膳食及管理、疾病的营养治疗与膳食等十章节开展教学,后设实践指导:膳食调查与膳食计算、食谱编制、糖尿病患者食谱的设计与评价等三个实践项目。

  2.课程教学。一班课程教学是直接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在学习每一个模块的知识和技能时,都要根据工作任务开展教学,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主动去学习相关的营养学知识及食品安全等知识,教师在学生学习实践中遇到困难时给予引导和帮助。通过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会按规范的程序及技能要求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相关营养学知识的兴趣,形成“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意识到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及重要性,从而主动去学习理论知识来帮助自己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二班课程教学按传统学科教学设计从理论到实践来教学,学生在教室完成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后,再到实验室完成实践技能学习。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基本完全分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

  3.课堂教学评价。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分别由一、二班学生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另外,通过同样的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两方面的考核,综合评定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

  4.统计方法。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二、结果

  通过两种不同教学设计方法课堂教学效果对比评价(见表1)和两个班级学生在期末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对比表(见表2),P值均小于0.05,差异呈显著性。由此可见,模块化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三、讨论

  模块化课程教学是基于工作岗位需求,对营养与膳食指导系统学科课程教材内容重新整合,按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分为几大模块,在每一模块学习中提出多个容易掌握的工作任务,融入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通过这些小的工作任务来实现该课程总的学习目标。完成课程教材内容的重编后,师生通过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将一个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完成好。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也在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帮助完成工作任务,甚至要通过教师、同伴的协助才能完成任务。这样的课堂教学体现了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培养;体现了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本教学实践以模块化为总体思路,在模块化教学中则以具体的工作任务完成为手段,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目的。因此,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掌握“化整为零”的课程设计艺术,将教材重组为一个个独立性的、真实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学习完成任务中明确教材的知识点要求、掌握操作的要领,最终达到“归零为整”的效果。同时也体现教师在课堂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任务设计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和学会设计、分工、合作、协调,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学会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模块化教学设计特别注重实训教学的开展,充分利用实训场地,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在学习中完成工作任务,体现了中职教育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特点,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快乐与收获。

  总之,模块化课程教学实践中,对任课教师在课程教材的模块化整合、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要求较高,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就不能只是在课堂上简单地设置任务、下达任务,而要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同时,要做好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点评交流,这有助于启发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意识到工作任务完成的效果与不足,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整个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岗位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学习的引导,大大减缓了学生的厌学思绪,实现了有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韦柳青

  第4篇: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与膳食

  儿童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这个时期可分为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迅速,活动较多,基础代谢和肌肉活动所消耗的热量较高,对各种营养素的要求就比较严格。若缺乏某种营养素的供给,就会影响生长发育。轻者发育迟缓,重者会引起营养缺乏症和其他疾病。只有根据儿童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特点,供给不同的食物,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保证儿童身体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1]。

  1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1.1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儿童在3周岁后至6岁~7岁入小学前这个阶段称为学龄前期,处于学龄前期的儿童则被称为学龄前儿童。与婴幼儿相比,学龄前儿童的体格发育速度相对减慢,但仍保持稳步地增长,此期体重增长约5.5kg(年增长约2kg),身高增长约21cm(年增长约5cm)。

  1.2学龄期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学龄期是指6~12岁的儿童,一般在小学时期。这时儿童的生长发育逐渐平稳,但至后期即小学高年级时又进入人生第二次生长发育加速期。学龄期儿童体重每年可以增加2~2.5公斤,身高每年可以增加4~7.5厘米。但个体差异较大,与性别、活动状况、进入青春期迟早有密切关系。

  2营养需要

  2.1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要及营养素的摄入量

  2.1.1能量

  3~6岁儿童基础代谢耗能每日每千克体重约44kcal。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为总能量消耗的60%。3~6岁儿童较婴儿期生长缓慢,用于生长的能量需要相对较少,约5~15kcal/(kg·日)。学龄前儿童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能量消耗约为总能量的5%。推荐3~6岁儿童总能量供给范围是1300~1700kcal/日。

  2.1.2蛋白质

  学龄前儿童每增加1kg体重约需要160g蛋白质的积累。学龄前儿童摄入蛋白质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细胞生长、组织的增长,因此对蛋白质的质量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要求。一般而言,儿童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占总氨基酸需要量的36%。

  2.1.3脂肪

  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免疫功能的维持、脑的发育和神经髓鞘的形成都需要脂肪,尤其是必须脂肪酸。

  2.1.4碳水化合物

  经婴儿期的逐渐适应,学龄前的儿童基本完成了饮食以奶和奶制品为主到以谷类为主的过渡。谷类所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其能量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50%~60%。

  2.1.5矿物质

  学龄前儿童对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儿童的骨骼发育、血细胞形成以及机体各部分代谢都具有重要作用。

  2.1.6维生素

  维生素A对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尤其是对骨骼的生长有重要作用。建议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的RNI为500~600μg/日。

  维生素B1、B2和烟酸在保证儿童体内能量代谢以促进其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这三种B族维生素长协同发挥作用,缺乏症可能混合出现。

  2.2学龄儿童的营养需要及营养素的摄入量

  2.2.1能量

  学龄儿童的能力处于正平衡状态。能量来源分别为:碳水化合物55%~65%,脂肪25%~30%,蛋白质12%~14%。

  2.2.2蛋白质

  学龄儿童膳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男生要比女生偏高一点,男生约为55~85g/日,女生约为55~80g/日。其推荐摄入量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

  2.2.3脂类

  学龄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因此儿童期脂肪适宜摄入量以占总能量的25%~30%为宜。

  2.2.4碳水化合物

  学龄期儿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适宜摄入量占总能量的55%~65%为宜。

  2.2.5矿物质

  6~10岁钙的适宜量为800mg/日。钙的可耐受摄入量为2000mg/日。

  铁缺乏除引起贫血外,也可能降低学习能力、免疫和抗感染能力。青春期贫血时女童常见疾病,值得特别关注。推荐适宜摄入量为10mg/日。

  锌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12mg。

  2.2.6维生素

  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发病率远高于成人。维生素A的RNI:6岁为600μgRE/日;7~13岁为700μgRE/日;14~18岁,男性为800μgRE/日,女性为700μgRE/日。维生素A的UL为2000μgRE/日。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

  3膳食指南

  3.1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原则

  给学龄前儿童安排合理的膳食是满足其营养素摄入的保证,故平衡膳食原则对儿童有重要意义。平衡膳食原则可分为以下四条:(1)多样食物合理搭配。每日膳食应由适宜数量的谷、乳、肉(蛋或鱼)、蔬菜和水果四大类食物构成,在各类食物的数量相对恒定的前提下,同类中的各种食物可轮流选用,以做到膳食多样化使其营养全面平衡。(2)专门烹调,易于消化。学龄前儿童咀嚼和消化能力仍低于成人,他们不能进食一般家庭膳食和成人膳食。因此食物要专门制作,蔬菜切碎,瘦肉加工成肉末,尽量减少食盐和调味品的食用。(3)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学龄前儿童的胃容量小,肝脏中的糖原储存量少,又活泼好动,容易饥饿,应适当增加餐次以适应学龄前儿童的消化能力。因此,学龄前儿童以一日“三餐两点”制为宜,早、中、晚三点之间加适量点心。(4)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建立健康的饮食模式,包括不挑食、不偏食、少食零食、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口味清淡的健康饮食习惯,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3.2学龄儿童的膳食原则

  学龄期儿童的消化系统已经逐渐发育完全,膳食原则也逐渐接近成人。所以食物应多样化,平衡膳食。注意粗细粮的搭配,荤素搭配,保证鱼、蛋、肉、乳类及大豆类等食物的摄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定时、定量、定点进食,少食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和暴饮暴食。多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4结语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儿童的健康是大家集体关注的话题,努力为下一代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名以食为天就让我们从营养与膳食上为下一代的健康共同努力吧。

  第5篇:老年人均衡营养与膳食搭配

  全面均衡营养理论是指生命体在其生长过程中,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必须是全面的、均衡的才能维持生命体的健康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营养需求也会改变,全面均衡的营养和科学的饮食结构可以减少老年人的疾病,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增进健康。老年人科学饮食,就是要按照均衡营养的原则,将食物进行合理的主副搭配,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以及多样搭配,以优化食物组合并通过合理的烹调,满足机体对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的要求。

  1.老年人营养需求的特点

  1.1蛋白质需要:老年人蛋白质代谢过程以分解代谢为主,因此需要较多的蛋白质用来机体补偿组织的消耗,故老年人平时对蛋白质的质量要求相对较高,但与青年人相比,由于老年人代谢低,其实际需要量并不高于青年人,蛋白质供给过多,会加重肝、肾负担。一般认为,蛋白质的供给量可按每天每公斤体重1.2克计算。对蛋白质的质量,则要求高一些。

  1.2脂肪需要:老年人食用低脂食物,但因食脂肪太少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故不宜过分限制脂肪,重要的是在食物选择中尽量选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以减少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

  1.3糖类需要: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在避免过量摄入糖类、防止高脂血症的前提下,可食用一部分含有果糖的碳水化合物,如蔗糖、蜂蜜和各种糖果点心等。对老年人来说,果糖比葡萄糖的吸收要好些。

  1.4纤维素需要:老年人由于小肠粘液分泌减少,影响了肠中正常细菌成长,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可使粪便体积增大,含水量增多,如松花粉,能有效改善胃肠功能。

  1.5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要:许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作为酶的辅酶成分,参与体内的生化反应过程,促进新陈代谢。维生素的合成减少,故膳食中应供给较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B、C、D等。老年人活动量与食量减少,为了保持他们的体重、生理代谢需要和健康状态,要求每日必须提供充足的微量元素。

  2.老年人的饮食原则

  2.1坚持平衡膳食:老年人应保持营养的平衡,适当限制热量的摄入,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维生素和适量的含钙、铁食物。同时,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弱,咀嚼能力也因为牙齿松动和脱落而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食物应细、软、松,既给牙齿咀嚼的机会,又便于消化。

  2.2良好的饮食习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要养成少吃多餐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过饥过饱。由于老年人肝脏中储存肝糖原的能力较差,而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不强,所以在两餐之间可适当增加点心。晚餐不宜过饱,多吃富含热能而又较难消化的蛋白质和脂肪会影响睡眠。

  2.3注重营养品质:老年人应该每天饮用牛奶或食用奶制品,摄入充足的奶类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大豆或其制品大豆不但蛋白质丰富,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甙对老年妇女尤其重要,可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减少骨流失,增加冠状动脉和脑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禽肉和鱼类脂肪含量较低,较易消化,适于老年人食用。蔬菜是维生素C等几种维生素的重要来源,而且大量的膳食纤维可预防老年便秘。

  3.老年人科学饮食策略

  3.1主副搭配:按照我国传统饮食习惯及主食营养搭配要求,常见有以下几种主副搭配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细杂搭配:即在做米饭或面类主食时,配上一定数量的杂粮,如玉米、小米、高梁等杂粮,可使米饭或面类为主的主食的营养成份更趋于全面合理。二是米麦搭配:即在做米饭时配上一定数量的麦类,如荞麦、燕麦、莜麦等,可使主食既有营养又色艳味香。三是粮薯搭配:即在做米饭时配上一定数量的薯类食物,如红薯、白薯等,以弥补米饭中所缺乏的赖氨酸等氨基酸,又可增加食欲兴趣。

  3.2粗细搭配:一般来说,较为粗糙的食物其营养成分大多比细粮丰富全面。粮食在经过加工后,往往会损失一些营养素,特别是膳食纤维、维生素和无机盐,而这些营养素也正是人体所需要或容易缺乏的。膳食纤维有吸附作用,有利于人体有毒物质的排除,并且可降低胆固醇,预防胆结石的形成、辅助治疗糖尿病等功效。大致要求每人每天吃250-400g粮食(含不少于50克的粗粮)、300-500g蔬菜、200-400g水果、30-50g大豆,这样就能达到每人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老年人膳食纤维吃得过多会促进肠蠕动,进而延长消化吸收的时间,加重肠胃负担,导致食物难以被完全消化、吸收,还会降低其他营养素的利用率,导致营养不良。膳食纤维的利便作用多适用于迟缓性便秘者,而其他原因所致的便秘者多吃粗纤维食物反而会事加重便秘症状。

  3.3荤素搭配:荤菜与蔬菜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不同,也各有各的营养作用特点。对于鱼、肉、禽、蛋等荤类食物,以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A为主;蔬菜、水果类食物以提供矿物质、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为主。又如大豆及豆制品,也能提供优质蛋白质以及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如果少吃蔬菜,多吃荤菜,则机体对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一些矿物质元素需要量得不到生理满足,长期下去,必将发生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糖尿病,动脉硬化以及肝硬化等。

  3.4酸碱搭配:一般情况下,人体可通过自身的缓冲调节作用,使血液的酸碱度保持在正常的水平。但老年人体血液的酸碱度受食物酸碱性的直接影响,如果吃了过多的酸性或碱性食物,超出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能力,就会使血液偏酸性或偏碱性,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脑溢血、胃溃疡及神经系统疾病等。总的看来,动物性食物属酸性,而绿叶菜等植物性食物属碱性,这两类食物的搭配对人体是科学的,在日常的饮食中应注意食物的酸碱搭配,尤其要控制酸性食物的比例,才能保持生理酸碱平衡。

  作者:刘佳佳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