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欧化语言(张爱玲作品中的汉语欧化)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3 02:51:23 归属于思想政治论文 本文已影响33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本文以张爱玲部分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语言,发现张爱玲的作品出现大量欧化汉语,这使其作品文笔优美流畅,意境深远。

关键词:张爱玲;文学作品;欧化汉语
  张爱玲的作品以丰富的意象,苍凉的艺术风格,华丽的语言著称。西方文化与文学作品对其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之一便是其作品中大量欧化汉语的使用。
  一、 欧化汉语
  欧化汉语可简单理解为受西方语言文化影响,体现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语言特征的汉语。这种汉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而且在词法和句法层面也出现了一些冲击汉语语法规范的语言变异现象。语言学家王力总结出多种欧化汉语的表现:定冠词的较多使用;动词修饰语;被动语态;并列结构;共动与共宾结构;插入语及从句的使用。
  二、 张爱玲作品中的欧化现象
  由于喜爱西方文化,及 “五四”运动的巨大影响,张爱玲的作品常出现欧化现象。这里主要是从词汇和句式层面去分析张爱玲作品中的欧化现象。
  首先是张爱玲作品词汇层面的欧化。如:“我给您沏的这一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一点。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恐怕也是一样的苦──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茉莉香片》)(张爱玲,2003-7:88)”。在上述句中,张爱玲使用较多的冠词“一”,如: “一壶”, “一点”, “一段”, “一样”,“一个” 等。虽英语中常出现冠词“a”,但其译语“一”却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在此较多使用这种以“一”构成的量词可在音韵上产生美感,渲染氛围。再如: “她向来多嫌着旁边的人的存在的(《鸿鸾禧》)(张爱玲,2003-9:89)”。 由于“的”的多次使用,熟悉汉语的人会对这句感觉别扭,。作为所属格的“ 的”字在英语中是常见的,它有时以符号“’”代替,有时用“of ”表示,而在汉语中若非必要,相当于所属格的“的”字则常被省去。显然上述句中出现的 “的”字若省去并不会影响意义的表达,但多次使用“的”字可让读者产生异样感,有利于突出主人公怪异的行为与性格。又如:“传庆的哭,一发不可复制(《茉莉香片》)(张爱玲,2003-7:103)”,在此,张爱玲将“哭”这个抽象名词作主语,这在汉语中是罕见的。从语法特征看,英语习惯将抽象名词作主语,而汉语则不同,这里的欧化主要是为了使文章生动。
  此外,句子层面的欧化在张爱玲的作品里反映同样明显。如:“然而郑夫人的话也有理(郑家没有一个人说话没有理的,……)(《花凋》)(张爱玲,2006:132)”,此句中,张爱玲用括号进行补充说明,这种加括号补充说明在传统汉语中是少有的。再如:“郑夫人毕竟不脱妇人习性,明知是留不住的,也还要继续地积,家事虽是乱麻一般,乘乱里她也捞了点钱,这点钱就给了她无穷的烦恼,因为她丈夫是哄钱用的一等一好手(《花凋》)(张爱玲,2006:163)”,而这句话的结构与英语结构非常相似,先说事实,再说明原因,以此来突出人物性格。
在张爱玲的代表作《倾城之恋》的结尾,她写道:“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倾城之恋》) (张爱玲, 2003-7: 87)”。诗人余光中曾给此句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典型的欧化句,且此句是善性欧化句,这样的欧化句使结尾自然(余光中, 2004:123)。
  三、结语
   张爱玲以独特的创作风格成为当代中国文坛的一枝奇葩,研究发现,其文学作品中存在显著的欧化特征,而这些欧化汉语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多样和复杂的。其作品中古汉语与欧化汉语的结合,繁复的意象使得张爱玲作品呈现出参差对照的特征,它更好的表达出现代人虚伪之中透着真实,浮华之中带有朴素这一张爱玲作品中不变的主题。
参考文献:
.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200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思想政治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