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的文艺剧种(黑龙江的戏曲)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7 22:55:00 归属于社会艺术 本文已影响60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龙江剧是中国最年轻的戏曲剧种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诞生在黑龙江的地方戏曲新剧种,是黑龙江汉族地方戏曲之一。
  一、传统民间艺术“龙江剧”的概述
  在1958年东北协作区第三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指出:“要繁荣和发展东北的文化,要创造自己的地方戏曲剧种。” 根据这一指示,龙江剧于1959年伴随龙江剧院的成立而诞生。龙江剧是1959年在东北二人转和拉场戏(含独角戏、单出头)的基础上,由龙江剧群体艺术家、导演艺术家、音乐艺术家经过多年的舞台剧目实验,不断改革创造,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地方剧种。
  早在龙江剧院建院30周年召开的研讨会上,黑龙江省文化厅出台的龙江剧建设与发展总结意见中,曾就“龙江剧应是一个什么样的剧种”这一龙江剧建设的本体性问题给予了定位:“龙江剧是在东北地方戏和东北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适应当代观众审美要求的地方戏曲新剧种。”
  二、传统民间艺术“龙江剧”的现状分析
  纵观龙江剧的发展历程,新世纪的龙江剧一刻也未曾停止过向前迈进的脚步。但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是龙江剧创作的成果并没有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没有满足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需求。
  (一)龙江剧与时代发展脱离
  龙江剧面临着这样一个事实,即观看龙江剧的观众越来越少,符合现代大众欣赏口味的新剧目屈指可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龙江剧要紧扣时代的脉搏,创作出能够反映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种意识形态和人的内心世界、能够体现丰厚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的剧目,要开拓思路、大胆尝试,开辟出一条复兴龙江剧的道路。
  (二)龙江剧与市场、观众需求脱节
  也许是地域差异因素,也许是文化传统的禁锢和历史的积淀,现代龙江剧与市场、观众需求相脱节是不容置疑的现状。今日,人们面对着当代东西方各种新文化艺术潮流的涌入,面对着各种传媒、电子音乐、娱乐设施等新颖高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龙江剧的娱乐性、观赏性已严重缺失。笔者认为,龙江剧忽略了黑土地特有的地域文化“二人转”式幽默诙谐的喜剧传统,摒弃了北大荒人苦中作乐、含泪放歌的自由精神。
  (三)龙江剧创作队伍的流失与缺失
  要提高龙江剧剧作的整体水准,关键是要有过硬的龙江剧创作人才。剧作家是戏剧成败的关键因素。没有他们的一双慧眼及捕捉生活、提炼人物和结构戏剧的精湛技巧,戏剧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龙江剧的剧作家年龄老化严重,后来者的数量和质量严重不足,再加上龙江剧市场的萎靡,龙江剧的剧作家大多笼罩在付出与所得不均衡的状态下,这使得剧作家把精力投入到了非舞台剧创作领域或影视剧文学创作中。
  三、传统民间艺术“龙江剧”的现代传承策略
  龙江剧在新世纪应有新发展,应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以一种开放的艺术精神把龙江剧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一)龙江剧要与时俱进
  龙江剧要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应从时代需要、观众需要、剧种建设需要出发,创作出优秀传统文化、鲜明地域文化、先进现代文化互相融合的作品。在龙江剧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演员要有强烈的自觉意识,既不满足现状,也不固步自封,以传承完善特色,以创新适应观众,从而把龙江剧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二)重视地域性
  地域性是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同,文学艺术更加强调地域化。中国当代文学巨匠鲁迅曾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龙江剧作为黑龙江省地方戏曲新剧种,地域性是其根本和来源。作为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戏曲艺术,其地域性又主要依靠表演艺术加以具体体现。因此,充分重视地域性的民间艺术是龙江剧传承和发展的根基。
  (三)培养青年剧作家
  培养青年剧作家是保持龙江戏剧创作光荣传统的一个艰巨任务,也是振兴龙江戏剧关键的砝码。龙江剧应高度重视年轻编剧的培养,送他们学习深造,亦可在本地开设各种补习班,对戏剧编剧人才重点培养。此外,相应政策的照顾、编剧稿酬的提高、编剧人才的奖励等利好条件,是吸引年轻编剧投身戏剧创作事业的前提。
  (四)充实龙江剧的美学精神和人文神韵
  地方戏和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是东北地域特殊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精神的审美表现。特殊的生活方式、自然环境与人文精神是龙江剧的基础,也是龙江剧的灵魂。因此,龙江剧应以黑龙江特有的浓郁的黑土风情和人文精神为审美底蕴,以东北地方戏、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为审美形式要素,成为黑土地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新剧种。
  (五)建立龙江剧联合一体化
  建立龙江剧联合一体化就是要进一步发展壮大龙江剧,更好地发挥龙江剧院作为龙头剧院的作用。龙江剧成立联合体有 利于龙江剧的发展,有利于龙江剧在普及的基础上达到百花齐放的目的,也有利于戏剧市场的开拓。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传统民间艺术‘龙江剧’的现代传承策略”,项目编号:14C030)
  参考文献:
  安葵.新时期戏曲创作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蒋菁.中国戏曲音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付翠屏,韩义军.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观.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李明明.关于龙江剧建设与发展的理性思考.艺术百家,2003(3).
  关迪.浅析龙江剧的历史与现状.北方音乐,2009(7).
  费冽,王秋原.龙江剧作缘何“高不成低不就”.戏剧文学,2014(9).
  作者李思囡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2012级博士研究生、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李娜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