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戏剧的问题(探索戏剧与传统戏剧的差异)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7 22:54:58 归属于社会艺术 本文已影响330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一、大连话剧团“戏剧商业化”之路——传统“正剧”与时尚“新剧”共生共存,大胆创新尝试
  据公开资料统计显示,2011年至2014年大连话剧团排演传统剧目与新剧目共10台:《雷雨》第五版,并推出青春版;话剧版的萧伯纳《卖花女》;主旋律话剧《民意如天》、《一诺千金》、廉政话剧《半套房子》;儿童剧《小王子》;大连本土时尚爆笑话剧《这里有情况》、《闯关西》、本土原创都市情感大戏《给爱留口气儿》。
  无论是传统“正剧”,还是时尚“新剧”,上演后都受到观众的热捧,接连刷新票房纪录。截至2014年,《这里有情况》总演出场次累计达240余场,而且邀约不断,市场前景依然广阔;《小王子》累计演出40场,创下大连儿童剧演出新纪录;《雷雨》(青春版)完成全国巡演及高校演出共计40场;《闯关西》大连首演,首轮4场,票房全满;廉政话剧《半套房子》,首轮演出场次共计10场。
  二、肯定“话剧的欢乐原则”
  儿童剧《小王子》讲述的是外太空的小王子因为宠坏了心爱的小玫瑰而受到打击,离开自己的星球,在各星球历险的故事。故事温馨、真挚、感人,寓教于乐。而《这里有情况》则是大连首部本土时尚爆笑话剧,讲述一场屌丝男的欢乐逆袭,一经问世便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足迹遍布杭州、绍兴、宁波、福州、南昌、合肥、北京、丹东、营口、大庆、济南及大连周边城市等,几乎3分钟一个笑点,300次笑声打底。而《闯关西》具有浓郁特色的“海蛎子味儿”台词和大连式幽默,完成了一次笑后深思的主题上的提升,耐人寻味的作品内涵赢得观众的心灵共鸣。
  不难发现,大连话剧团对话剧的“欢乐”原则是肯定的。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所倡导的“人民剧场”为民众提供娱乐的观点和当代文艺理论家罗兰·巴特的“文本的欢乐”理论,都肯定了话剧的“欢乐”原则。在消费时代,看话剧可以被当作一种消费活动,剧场也可以是观众寻找自我的场所。剧场是一个可以为观众提供欢乐的理想的地方,在欣赏话剧时,人们可以抛开烦恼,暂时搁置生之苦痛、责任和工作。哪怕这只是片刻的逃离现实,而如果现实是残酷和令人不快的,那么片刻的“欢愉”则是舒缓和释放情绪不可或缺的。“人民哈哈大笑或会心微笑,既嘲笑社会、嘲笑他人,也嘲笑自己。在笑声中宣泄郁积在心的苦闷与焦虑,在娱乐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思想的启迪。”但是,这条商业化的道路是否走得通,现在仍是言之过早。可以肯定的是,成功的关键不单在商业化本身,更在于艺术性。
  三、“戏剧商业化”的缺陷
  戏剧商业化必须要满足市场的需求,难免出现“急就章”快餐式的生产模式,导致戏剧质量下降的情况出现。“在现今本地商业挂帅及行政主导的社会体系下,被视为‘主流’的戏剧作品大部分无奈地依循着经济大气候行转,遂成为以数字为本的‘成果效益’推广和模式化的‘文化活动’……在此环境下,部分创作人乃至重要职业剧团因要顺应基本‘生存’而将重点放在包装、大众文化认受性和技术制作的方面,令创作本末倒置,最重要是创作人在表演艺术和内容上的挖掘,亦欠缺应有的能耐、胆识和空间,不少演员和导演因此承接了一系列不科学的排练方法、态度和陋习,忘却本有的艺术的生命动力和脉搏,资源有限往往成为‘创作不遂’的借口,又或是因习惯了早已被认定(或假设被认定)的剧场行政机制,很多演员更是在不知不觉间,过分倚赖机制上厘定的物资性制作条件,结果创作变得处处‘见步行步’,而自律性较强的剧院亦仿佛有近乎‘孤军作战’的感觉,与剧场艺术中本存的创作互动性实有颇远的偏差,根本谈不上较严肃地对自身表演艺术造诣作出真正提升和努力。”
  四、克服“戏剧商业化”缺陷的建议
  首先要反映、参与和表述大连文化的独特话语。在商业社会里,话剧要生存乃至发挥它的功能——无论是服务群众或是个人化的抒情言志,以至追求艺术的至善至美,都必须面对大连乃至中国整体文化的本质与诉求,在认可知识精英知性的欢乐的同时,也应该容纳更为大众化的感性的欢乐。
  其次,在大连较为包容和自由的生态环境中,艺术家必须尝试和探索,使话剧被市场和市民所接受,也即从经营文化走向大众文化。
  再次,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话剧演员、编剧、导演等内在的实质、排练的试验、技艺上的磨炼。
  作者简介:
  王 颇,男,大连话剧团,国家二级演员,影视演员。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