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思政教育研究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12 17:30:07 归属于贸易论文 本文已影响65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总要求,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学课程为例,通过分析国际贸易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从优化教学设计,使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目标衔接,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两个方面对国际贸易学课程思政教育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国际贸易;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是总书记对教育的总要求。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被提上讲台,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是要求课程教育中融入思政内容,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灌输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1]。围绕课程思政教育,全国各地高校都展开了试点,其中上海市在课程思政教育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并受到了教育部的认同[2]。常州大学是江苏省的地方高校,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学校层面开展了课程思政的试点教育。以常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学课程为例,探索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育的办法和路径。

  一、国际贸易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一致

  常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经贸专业知识;具备分析外经贸问题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协作能力和外贸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在企业、政府及金融机构从事外经贸相关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通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学生毕业思想素质上要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熟悉国际贸易政策、法律、法规,具备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对外经济与贸易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和正确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高校思政目标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思想素质要求本质上是与高校思想政治目标一致的,该要求结合了专业特点,从专业角度出发,提出培养在经贸领域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国际贸易学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与运动规律,知识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基本概念,了解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特点。能力目标是能够对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的现象(贸易摩擦、关税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做出分析和判断。思想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爱国主义的情怀。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国际贸易学思想素质目标方面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怀,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些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保持高度一致。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4],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达到协同育人目的[5][6]。国际贸易学课程思政通过课程运作、全员参与,对学生予以全方位的影响,把显性的国际贸易学理论知识与隐性思想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教育教书育人的作用。

  二、国际贸易学课程思政探索

  (一)优化教学设计,使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目标衔接

  结合课程知识内容及课程目标,在充分考虑思政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思政与专业课程内容的结合,并在教学中优化课程设计,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具体设计见表1。

  (二)课程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的路径

  1.课程教学中挖掘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在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中贯穿课程思政教育,对人才形成全方位的培养[7],这就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从国际贸易学课程的性质来看,主要是理论授课为主,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每章每节内容都含有课程思政,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很熟悉,同时对思政教育体系也很了解,并且能够把两者融为一体,做到课程思政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如在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时,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目前为什么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以及中国与全球很多国家建设自贸区的意义,尝试把开放、共享的思想灌输在这节内容教育中。如在讲述贸易保护主义时,除介绍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及其正面作用之外,以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为背景进行分析,引申出公平和公正的教育思想。2.适当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要有适当的教育方法,在国际贸易学课程讲授过程中,采取了“以案例引导,问题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方式。一是每节内容开始前运用“案例”作为导读,让学生归纳和提炼出具体问题,在此过程中尝试融入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精神。如在讲解非关税壁垒时,要培养学生开放和包容的理念,首先要求对非关税壁垒要有正确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这是目前国际贸易的常态;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会妥善处理非关税壁垒,按照开放、包容的理念,针对这些壁垒采取有效措施,既努力避免又要克服这些壁垒,并使之成为进一步改善产品贸易的动力。二是在分析解决这些案例问题的同时,要进行提炼,引申出思政教育目标。如在非关税壁垒案例中,要进一步提炼出开放和包容的思想,需要在对案例归纳总结,并引申到实际生活中,用总书记在某个时段的讲话去印证这个思想。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就能在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3.深挖教学资源教材是国际贸易学课程学习的主要资源,除此之外,课外教学资源也是重要的教学补充,这些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实训资源和校内外学生的实践活动。网络资源可以利用商务部、省和市的网站资料,这些网站资料通常有国际贸易报道、商务案例资料及统计数据,通过这些网络资料可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在线课程、雨课堂等相关资料也具备教学的功能,可以通过这些资料向学生介绍外贸企业纠纷、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摩擦,增长学生知识。校内外实训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生了解常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历程,专业就业状况以及就业技能要求,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组织学生分组到实践基地去考察,通过社会实践,亲身体会专业,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的认知及对德、智、体、美、劳的培养。4.选配一流教师,增强教师思政教育意识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本人首先要对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有深入的理解,能把与专业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知识内容有效结合;其次教师要深入思考这些思政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方式,学生的配合程度,自身的课前准备状况以及教学思政目标的设计。最后教师要做好授课条件准备工作,上好课程思政,不是之前的例行上课,要增加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要提前准备好资料的收集及课堂的组织工作。特别是公认比较难的思政目标的考核工作,教师可以考虑在日常的教学中融合思政目标的考核,如在平时的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课后作业中融合思政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

  [1]敖祖辉,王瑶.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3):128-132.

  [2]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

  [3]李福林.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J].管理学家,2012(21):229.

  [4]崔蕾,徐颖.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轻工科技,2019,35(11):174-175.

  [5]董常亮.“课程思政”背景下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设计[J].广西教育,2020(11):138-140.

  [6]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7]张晓青,杨靖.高职国际商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与实践——以《国际商务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7):88-92.

  作者:管志杰 刘德光 陈丽 单位:常州大学经济学院

返回贸易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