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9 20:19:42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51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及其质量已经成为国内外相关机构和研究者注意的焦点问题之一,尤其是类似于经济增速真实性等敏感性问题更使人们产生浓厚兴趣。同时,统计数据是宏观经济决策的基础,对于它们的结构变化作出科学的判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社会发展的统计描述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三个方面对取得的一系列的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统计手段;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数理统计方法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二是综合性。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即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随着经济领域对统计工作需求的不断上升和统计方法的不断革新,统计手段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面   从统计记述来看,20 世纪记述统计学最伟大的功绩就是创立并完善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84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斯通,就是为了奖励他对发展该体系从而大大改善了经验经济分析基础的基本贡献。没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数据,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就是无米之炊。可以想象,没有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我们对国民经济形势的描述可能就只能用“好”、“比较好”、“越来越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等空洞无物,苍白无力的词语了;没有国民经济核算相互联系的数据,我们对国民经济的分析只是支离破碎的,无助于国民经济政策和决策的制定。1953 年 SNA 是基于“提供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报告国民收入和生产统计的框架”这样一个核算体系,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主要是“为评价经济发展的可能趋势和政府政策所需要的调整提供了一个系统框架”;1968 年 SNA 将生产帐户分解成投入产出帐户,将净借出或净借入分解成机构部门的金融流量,将国家收入支出帐户和资本帐户分成反映各机构部门的帐户,为国家和机构部门增设了资产负债表,将整个核算体系用一个矩阵帐户反映等。这使得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分析、资金流量分析、资产负债分析等成为可能,使得经济模型的恒等式的个数大大增加,对经济总量的构成分析大大加强;1993 年 SNA 是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又一阶段,它根据各国的经验和不断变化的分析重点,把金融中介服务、资本费用、消费者补贴、正规和非正规经济活动的区别、环境核算、功能分类等纳入体系,使得人们可以研究在经济中起作用的因果机制,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分析预算盈余赤字、各个部门或经济总体收入中用于储蓄或投资的份额以及贸易差额等,为制定经济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   二、社会发展的统计描述方面   为便于对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全面正确的描述、评价、对比和预测,自20 世纪 60 年代社会指标运动以来,国际组织以及各国纷纷研究与运用社会指标,建立适合各自国情、满足不同目的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是依据一定的发展目标而建立的,反映和说明社会发展综合状态的、具有内存联系的一组社会经济指标。它不同于描述社会某一现象、行为的间介质社会指标,它通常是依据某种理论假设,将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零散的社会指标编制在一起,描述、反映社会或某一方面的状况。70 年代以后,国际组织和各国开发出系统测量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指标主要涉及就业、住房、健康、教育等领域,主要侧重于生活水平、基本需要、分配与平等、贫困等社会问题,如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和美国海外开发委员会的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等。80 年代联合国环境开发署提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社会指标体系逐渐扩大到环境领域,如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和真实进步指数等。90 年代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发了人类发展综合指数,联合国、经合组织、世界银行建立起了 21 世纪社会发展核心指标体系,以此来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 20 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支撑和维系这种长期高速的最重要的动力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今后,我国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难点问题的解决,如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拉动、就业岗位的增加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等,都要依赖于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演进。大量实践表明,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环节和必要条件,而有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就必须达到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协调化的统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同时也发生了显著改变,通过经济普查,我们可以有效地掌握经济数据,作出产业结构分析,以及未来发展变化的预测。比如通过最近的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以下的产业结构特点:   1. 服务业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表明中国的经济结构更为合理   一直以来,工业规模过大以及重化工业的快速增长,使得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产业结构的改善速度过慢,影响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但此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第三产业的规模被严重低估,此次普查结果中,GDP 的调整增量的 93% 来自第三产业,使得中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已经占到了 GDP 的 40.7% ,比原先估算的提高了 8. 8 个百分点,接近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则从原先认为的 52. 9% 下降到了 46. 2%。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附属于法人单位的次级产业活动单位中,有 75. 4%从事的是第三产业活动,同时个体工商户中,有 85%是从事第三产业,将这样经济活动调整归入第三产业的经济统计,增大了第三产业的比重,使得对经济结构的描述更为合理。   2.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较大提高   根据原来的统计,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在 2003 年仅有为 2%,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三个行业普查后的增加值调整增加了近1. 5 万亿元,占第三产业新增部分的 70% ,如果根据 2003 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相对比例,在这三个行业中房地产业新增的增加值初步估算为 1953. 09 亿元,这样 2004 年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 3. 6%。   3. 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相对增大   近几年我国以投资主导的经济快速增长一直面对外界较大的质疑,增加内需的呼吁越来越高,此次调查结果也从侧面表明,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比原来想象的有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栗方忠.统计学原理(第三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林贤郁.统计基础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贾俊平.工商管理统计[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4]陈志武.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5]袁卫等.新编统计学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