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大学里的心理课思想政治课重要吗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14:16:46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63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人的科学,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保证人才培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教育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公民责任感,实现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导向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方面的要求,而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只重视思想观念的形成,而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培养,许多学生的心理障碍被当作思想问题去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应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关系,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结合点,是坚持与时俱进,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有力措施。本文拟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的可能性入手,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方面做一点尝试性探讨,以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的可能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人才培养方向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的教育。思想政治观念是人们对于事物本质、整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是人脑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后形成理性认识的结果;而心理教育是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它遵循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使人们的心理矛盾达到内化。心理是客观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想,是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意志、性格、动机等一切心理活动的总称。虽然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但从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两者在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其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产生的源泉都是客观外界;其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都离不开人的大脑,都是人脑机能活动的产物;其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都同属于个体的精神范畴;其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都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客观外界的能动反映。两者从形成的过程来看也是统一的。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不论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还是高尚思想的养成,都是人的知、情、意、需要、动机、性格等诸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而只有从心理入手,才能掌握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而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其次,思想属于理性认识,是心理现象的一部分,而且是高层次部分。而心理则既包括理性也包括感性。思想属于意识层次,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等在各种意识中占主导地位,而心理既包括意识也包括无意识。思想的形成是经过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等多次的反复最终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心理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跨越这一心理历程,确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再次,心理包含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属于心理范畴。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服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思想观念和心理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思想对心理起决定性的作用,支配着心理活动的方向;另一方面,心理对思想起反作用,思想的发展变化受心理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心理教育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础。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心理优化的功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些观念又反过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而心理教育能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使人们的心理素质得以提升,思想积极向上。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鉴于此,笔者认为,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在具体教育目标、教育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两者不能相互代替,但是在总目标上两者是一致的,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在于通过对思想或心理的重塑促进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两者具有内在的、深层次的一致性,可以相互融通和借鉴,相互补充和完善。一方面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个体心理的发展方向要受到主体思想的支配;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思想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变化都受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密切的关系说明两者在内容上不是彼此对立和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这些都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就应该吸收心理学知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有机地结合,彼此借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结合是时代对高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当前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谁掌握了教育,谁就能在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对此,各国纷纷针对教育出台各项改革措施,对教育内容进行全方位多侧面的整体改革。不仅强调培养知识面宽的“宽口径专家”,更强调培养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强的“世界通用人才'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新世纪对人才标准的基本要求,而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相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中曾明确提到,新的历史时期“对高等教育在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中和在为建设未来而赋予

  青年一代以新的技能、知识及思想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日益提高'国家教育部也多次强调,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网络迅猛发展,导致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减少,人们的心理负担加重,心理不平衡加剧。这些思想和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地疏导和调整,就会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极易导致各种心理性疾病的发生,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中期,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发育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在逐渐形成,思维、记忆、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都处于成长和发展的旺盛时期。生机勃勃、奋发向上、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可塑性大,这就决定了他们将最先敏感地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使他们面对激烈的竞争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竞争中判断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不断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增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是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校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必然趋势。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据人们的思想活动规律进行教育的,而人们的思想活动规律又要受制于心理活动规律,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以与受教育者产生心理共鸣,其效果是事倍功半。心理教育则侧重于从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生理机制的方面去研究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的延伸和补充。思想政治教育重在育德,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心理教育重在育心,提高受教育者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而良好的政治思想觉悟又会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两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两者结合能增强教育活动的科技含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记》中说:知其心,长善而救其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在学生的思想问题中,大部分都是属于心理问题,而不是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或政治观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掌握个体差异理论、需要理论,了解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运用心理学知识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心理连动原理,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性。人们常说;“表扬一个人,带动一大批”,“批评一个人,教育一大批”这就是心理学的心理连动原理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不能只顾眼前,要有长远观点,要考虑处理一件事会引发什么样的反响,会形成什么样的心理连动,从而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针对大学生共同因素较多,心理波及速度较快,程度较强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运用心理学的波及原理,使教育取得最大的心理影响效果;此外,运用互激心理特点,做好集体中的激励与转化工作;运用“同化效应”,找到矛盾点和共同点,增强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吸引力;运用心理学的心理相容、心理共振以及心理趋同等一系列心理原则和心理方法,都不失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过去那种凭感性经验支配的经验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应该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向符合大学生思想活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转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心理疏导加思想引导,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用客观规律来指导实践,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走向科学化。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新举措。

  四、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1.将心理教育融入思想品德教育课程。

  思想品德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从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不断激发受教育者内在矛盾,促使其人格发展与完善的教育;心理教育则是一种旨在运用心理学原理、方法、技术帮助学生改善心理技能、掌握社会技能、发挥个人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质的教育。近年来,尽管在大学教育的实践中,心理教育已逐步纳入德育体系,但是由于缺乏对这门课程内容的深刻了解和对教育对象思想的实际了解,授课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出现盲目性,致使思想品德教育效果欠佳。事实证明,思想品德教育的绩效取决于道德的内化程度,而道德内化的主观条件就是心理结构,对心理结构的培养不是靠德育自身,而是由心理教育承担的。因此,思想品德教育课无法回避心理教育问题。只有联系社会和学生实际,才能掌握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的发展、变化规律,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讲授,使学生通过知、行、情、意的实践,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适应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对此笔者认为,应采用思想品德课的“视野”和“思维方法”,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使思想品德课从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倾向,注重说教和灌输的思想政治课程,转变为一门强调学生道德和心理品质结合的、独特新颖、富有实效的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参与,通过辩论、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对心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形成心理健康的观念,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增强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此外,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品德课应尽可能的由班主任、学生辅导员和从事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教师承担,因为这部分教师工作的对象就是学生,与学生打交道最多,最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各种思想情况,察觉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心理上与学生具有相融性这种相融表现在学生的信任、感情融洽,因此最易使彼此间感情相通;同时,由于他们与学生交往最多,对心理教育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感受最深,具备心理教育的基础和从事学生工作的实际经验,因此能结合实际将思想品德教育理论与学生心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实例支持理论,以理论分析实例,有效地开展教学,以减少盲目性,提高实效性。

  2.将心理教育融入日常政治思想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心理教育。必须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研究其思想状况,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只有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正确的判别事物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才易于被他们所接受。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共性和个性,对于具有共性的问题,如:自尊和自卑的问题,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工作与学习的协调问题,友谊与爱情的问题以及竞争与合作的问题等等,这类问题可以采取集体辅导、辩论、座谈的形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中相互启发,自我教育;对具有个性的问题,则采取单独谈话个别辅导,如:针对新生刚从中学进入大学,经历简单,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依赖心理较强的特点,进行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度过“理想间歇期”,完成角色的转变;对特困学生针对其自卑心理,进行心理创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对毕业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择业心理教育,帮助毕业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业与职业的特点,做出既适合于自己,又满足社会需要的选择。当然在结合的过程中,要防止心理教育内容完全德育化,既不能把心理教育等同于德育,把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混为一体,也不能用思想教育的手法取代心理教育的策略。在日常的政治思想教育中,只要我们将心理教育融入日常政治思想教育中,从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入手,寻找共鸣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就不会没有成效。

  3.建立“心理网站”、“思想政治教育网站”、“BBS”开辟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专题,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工作。由于个人的心理问题大多带有一定的隐私性,很多人不愿公开自己的心理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着心理问题,因此尽管各个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这种面对面的工作方式,使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真正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仍然不能切实得到解决。网络使用的是人机对话,而非直接见面,有一定的隐蔽性,人们可以利用网络空间的距离,创造平等、信任和理解,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距离,使受教育者能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直接对话,沟通思想。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又可以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动态分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笔者认为,这种利用网络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变成为生动活泼、具有形象的网络教育的形式,将会被大学生所接受。

  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既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有较强的心理学知识,熟悉学生心理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和辅导,以及提供必要的学习、交流和考察的机会,拓宽他们的视野,开拓他们的思路,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高校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组织科技攻关,尽快研制开发出一批有特色、有价值、易于操作的实用型软件,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于一体,把深奥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编成生动形象的计算机程序,吸引学生主动使用,使被动地接受教育,变成为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科学,它研究人的思想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而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发展、变化又和心理是同步的,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从思想现象来研究人,深入研究人的思想观念形成的客观规律,也要从心理现象来研究人,以心理过程的规律为依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受教育者思想状况和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因此,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得更深、更细、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在现代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没有心理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是成功的教育,尤其是在当今世纪。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