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与互联网的关系(互联网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是)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3-01-10 02:07:17 归属于新闻传播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280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近年来,理念源于“六度空间理论”的社交网络在图书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社交网络服务模式下的信息传播模式也与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不同,用户的信息行为也具有互动性等特点。社交网络服务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用户对服务有着虚拟化、专业化、集成化等诸多需求。另外,社会网络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对于个人隐私数据的安全保存也颇为关注。
  关键词:社交网络 SNS 服务需求 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5-0090-03
  理念源于哈佛大学Stanley Milgram教授的“六度空间理论”的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SNS),自1995年被认为是现代意义的第一个社交网站的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特别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萌发、壮大了一批明星社交网站,以至于现在人们谈论网络应用公司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微软、谷歌等IT巨头,而是以脸谱、推特等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工具。从国外的Facebook、twitter、MySpace、Pinterest等到国内的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QQ空间等,倍增的用户量和访问量显示了社交网络的魅力。据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在2012年3月发布的《世界社交网络使用: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期》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社交网络用户将达到14.3亿人,比2011年增长19.2%。预测在2012年63.2%的互联网用户每月将至少登陆一次社交网站,2013年升至67.6%,2014年升至70.7%[1]。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2]也显示,社交网站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了46.6%,即接近一半的网民通过社交网站进行信息的获取、发布、共享与利用。快速发展的社交网络为信息的交流与分享提供了新的途径,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甚至产生了社交媒体(Social-media)这一概念,作为以向所在院校师生、科研人员进行信息服务为主要职责的高校图书馆,如何在社交网络占据越来越大互联网入口的市场用户争夺中占住固有位置,掌握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与社交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特点,对他们的服务需求进行分析,在具体的服务工作中改变方式、模式及途径,从而达到图书馆社会地位的提升与图书馆事业的向前发展值得研究。
  1 社交网络模式成为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
  在英国,图书馆应用社交网络相当普遍,并创立了“图书馆之声”微博平台,该平台已经常规化,成为闻名全国的图书馆员之间以及与读者之间的交流通道。美国社交网络发展更快,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的调查,美国较大的公共图书馆中有11%在Facebook上开设站点[3]。哈佛大学图书馆等图书馆更是将图书馆搬进了Second Life等虚拟社交空间。在国内,进驻Second Life等空间的图书馆为数不多,但利用博客、微博等社交网络进行读者服务的图书馆数量也非常客观。如笔者于2012年7月28日在新浪微博以“图书馆”进行检索,结果含有图书馆的URL超过五百个,大学图书馆有近两百个,由此可见国内图书馆在微博的应用规模,何况其余图书馆有可能是在其他微博平台如腾讯、网易等开的微博。同时,在人人网、开心网等一些社交网站,一些图书馆也开始尝试进驻,如2009年11月,清华大学图书馆在人人网创建“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书友会受到很多读者的关注与支持,目前其好友总数已突破5000人;2009年11月,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开心网创建 “涂书寮”开心图书馆,读者可将开心网账号与一卡通卡号进行绑定,建立开心积分账户,依据《图书馆开心号积分奖励办法》可享受各种积分奖励。
  2 社交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模式与用户行为特点
  2.1 社交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模式
  理念起源于“六度空间理论”的社交网络,其信息传播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在传统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中,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都需通过网站、互联网进行信息的发布和获取,以实现自由、交互、即时、多元、虚拟的信息传播。信息的流通与传播主要是在媒体与传播者/受众之间、媒体与媒体之间流通的,传播者/受众之间的信息不能通过有效的机制进行传播与互动,但社交网络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提供了一种基于关系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在该信息传播模式中,传播网络以真实的社会关系为基础,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在不断的扩大,最后形成一个大型的社会化网络,构建起一个新型的信息传播平台,信息不但可以在社交网络平台与一般传播者/受众之间通过媒体(包括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信息传播,还可以在传播者/受众之间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使得传播的媒介多元而丰富,且由于网络社交中的好友互相进行信息传播,使得信息的可信度大大提高,用户与社交网络平台的粘连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使得用户对社交网络平台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
  2.2 社交网络环境下的用户行为特点
  由于社交网络的互动性、移动性等特点,使得社交网络的用户行为有着其特有的规律。笔者认为,社交网络环境下的用户行为特点主要有:①互动性。由于社交网络是建立在人与人的互动基础上,互动性是其主要特点之一,因此,互动性也是用户行为的基本特性。②现实性。社交网络平台身份的现实性及信息的准确性,使得用户不管是其身份、信息行为,还是信息行为目的,都具有明显的现实性特征。③移动性。社交网络平台在移动设备、智能手机的广泛移动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移动电子设备(如手机、IPAD)来利用社交平台,移动性也因此成为了社交网络用户的一大新特点。
  3 社交网络服务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
  从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社交网络提供的服务内容可以看出,已经有高校图书馆利用微博、博客等社交媒介提供基本的如信息公告、书目推荐等服务,有的图书馆也在Facebook等社交平台建立了读者服务网络结点,除供读者互相交流外,还方便读者进行诸如图书搜索、学科咨询等服务。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在人人网平台上建立了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不仅可以进行信息发布,还分享了“人人网校内-图书搜索”[4]。但很显然,这些简单的基本服务已满足不了用户的基本需求,向服务虚拟化、集成化、专业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用户的潜在需求。

 3.1 基于社交网络虚拟化服务需求
  以Second Life(第二人生,简称SL)为代表的社交虚拟空间创造以来,人们的生活、娱乐、休闲环境彻底进入了有网络虚拟参与并发挥重要角色的时代,虚拟空间也为人们的创造性学习、生活提供了条件和平台空间,实现了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可以像现实中的自然人一样进行家园的构建、个体素质的提高与社会地位的体现,利用虚拟的馆藏与服务进行学习成为了虚拟个体的一大主要提升素养途径。众多的高校图书馆也看到了虚拟空间的图书馆服务需求,先后在虚拟空间中建立了图书馆服务社区,从2006年开始,哈佛大学图书馆等先后进驻Second Life,向用户提供诸如信息资源检索与传递、参考咨询、网络会议、展览中心、用户沙龙、用户培训、游戏与娱乐、青年特殊服务等服务内容。但在虚拟空间的图书馆社区构建中,尽管少数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如香港理工大学的校园和图书馆也搬进了Second Life,但国内大多高校图书馆还并未认识或实践到相关的意义和价值,随着基于虚拟社交网络应用的越来越普及、用户越来越多及社交内容越来越丰富,用户要求基于社交网络的图书馆虚拟化服务也将更加迫切。
  3.2 基于社交网络的集成化服务需求
  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基于社交网络的服务内容中,信息的发布、读者互动、图书馆介绍等基本的信息服务占据了主要的内容,书目的查询、馆藏的检索、信息的组织、学科的咨询、专业展览、在线讲座等服务还并不被较大范围内的高校图书馆提供,图书馆用户在社交服务模式下并不能够享受到通过图书馆网站、24小时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实体图书馆、手机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将更多的图书馆服务集成到社交网络服务模式下的图书馆服务中,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图书馆也将是用户的另一大需求。
  3.3 基于社交网络的专业化服务需求
  高校图书馆用户群体主要是以本校的科研院所师生为主,由于工作、学习的诸多原因,获取专业化的资源与服务是他们利用图书馆的主要动因,因而他们在社交网络服务模式下的需求相比较公共图书馆的主要群体用户更为专业化和学科化。图书馆应借鉴如纽约大学图书馆Facebook提供东亚研究服务[5]、上海交通大学利用博客提供学科服务[6]等案例,用基于丰富的资源进行深度信息组织、分析的专业化服务,去吸引他们利用图书馆、喜欢图书馆甚至离不开图书馆。
  3.4 进行法制化的个人隐私数据保存需求
  用户在访问和利用社交网络中,通常需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在社交网络的应用中,也会产生大量的诸如日志文件、个人收藏、访问痕迹之类的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尽管产生这些数据的服务器大多是社交网络公司,但在利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也会被图书馆所掌握,如何安全的保存这些隐私信息成为用户的一项隐忧,而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数据泄露案件也使得用户总是担心这些数据的安全保护程度不够。引进法制化的保障环境去安全保存用户的隐私数据成为用户的一大需求。但鉴于图书馆的职能和条件所限,目前单纯的依靠图书馆进行法制化规范并不现实,但进行必要的一些风险规避能容易实现,如告知用户图书馆的用户隐私保护政策、图书馆的用户信息保存办法、图书馆承担的法律责任等。
  3.5 基于社交网络的常规化服务需求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图书馆对技术工具的应用更新换代的步伐逐渐加快,对于新兴技术工具的应用固然代表了图书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用户服务为宗旨的职业精神,但在工具、平台的应用中,图书馆总是会容易在一个新型的技术工具实践应用后,对原有的工具应用的信息新颖度、更新频率等并不保证,从论坛到博客,再到微博无不如是。但作为社交网络的用户,他们总是希望在稳定的网络结点中获取常规的服务与资源,图书馆既然在该服务模式下进行用户的扩展与服务的提供,那么就应该提供常规化的服务去满足可能出现的用户。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在Facebook、Twitter、Second Life、Youtube等社交网络上的出现,有助于改变许多传统的认识观念、教育模式与思维方式,并给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提升、读者信息技能培养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社交网络中的图书馆不但实现了在多个空间进行资源的组织、开发与利用,发挥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而且还通过网络空间、虚拟空间的服务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促使更多的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利用中了解了真正的高校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能够提供给他们的服务与服务价值。对用户而言,尽管实体的物理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等不一定是他们的信息获取首选,但在社交网络中,当接受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成为一种常态并割舍不开时,或在虚拟的社交环境中提升了虚拟个体的社会地位与自身素养时,他们会发现图书馆的价值与影响之大已超乎自己的原有想象,此时,用户收获的可能不仅仅是对图书馆的认可与对知识学习的渴望,也不仅仅是虚拟游戏世界带给自己的满足感,还肯定有如何获取知识、利用信息的信息技能。当然,随着高校图书馆价值的愈加提升和用户对其功能的愈加认可,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要求也将更为复杂多样,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图书馆人“用户为上”的服务理念,也将会促使高校图书馆更为便捷的满足用户的需求,进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浪科技.eMarketer预计今年全球社交网络用户达14.3亿[EB/OL].[2012-06-25].http://.
  [2]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
  [2012-06-25].http://special/cnnic30/#full. [3]社交网络在图书馆的应用[EB/OL].[2012-06-25].http:
  //.
  [4]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EB/OL].[2012-07-14].http://600002731?checked=true.
  .http:// /L2Initiatives /? title =Chapter_11.
  [6]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EB/OL].[2012-06-10].http://.
  作者简介:周育红(1969-),女,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