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电影影评(电影《一轮明月》观后感)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3-01-25 00:02:07 归属于社会艺术 本文已影响67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在当下商业电影、娱乐大片、明星效应带给观众纯感观刺激的同时,有这样一部不合潮流的电影,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恰恰却是可以随时拿出来警醒当下文化和价值信仰渐行渐远的中国电影界,它就是2005年荣获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的优秀故事片《一轮明月》。这部影片拍摄风格平和流畅,通过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传奇人生,展现了他悲天悯人的宇宙关怀与人格魅力。
  一、《一轮明月》的情节叙事结构
  路·吉安乃蒂说:“一部影片的结构是指它的结合原则——部分如何同整体相结合。所以一部影片的情节只是一种结构——一种强调事件和各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结构。” 各情节事件因果关系的强弱可以使影片形成不同的类型,比如因果关系、时空关系最强的经典好莱坞类型片。而电影《一轮明月》和一般的人物传记类电影一样,选取李叔同人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事件的因果关系并不是很强。丰子恺曾在《我与弘一法师》中谈道:“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这段话是丰子恺理解李叔同出家的原因,也可以用来解释电影《一轮明月》的情节结构。影片情节可以分为三块,叙述了李叔同幼失考妣、成年艺露锋芒到老年出家悟道以下三个阶段。
  幼年到青年(影片前23分钟):1880年出生于天津,父亲笃信佛教,曾任吏部主事,后辞官经商于天津,幼年李叔同生活条件优越,聪慧好学,三四岁时就能随口背出《金刚经》的偈语。母亲小父亲50岁,父死后,李叔同与母亲相依为命。青年时代的李叔同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显示出最早的忧国忧民情怀。1898年离开津门南下上海求学于南洋公学蔡元培门下,并积极与黄炎培的民主活动,直到母亲去世,扶柩归津。成年(影片中间40分钟):1905年8月,母亲去世后的李叔同到达日本,展现了在戏剧、音乐和绘画方面的贡献与开拓之功。1913年回国任职杭州,教音乐与绘画,在此期间萌发出家观念,常在杭州虎跑寺居住。日本妻子前来探望,终别俗念正式出家。老年(影片最后35分钟):江心别妻后,弘一开始游脚僧的修行与传教生活。走过四五处寺院,从修身、得道、扬名、授业,到抗战的爱国情怀,展现了弘一法师内修身心,外忧国民的爱国、爱教情怀。
  电影文学剧本《一轮明月》是根据武华的长篇电影散文《一轮明月》改编而成,并获第七届“夏衍电影文学奖”二等奖。除了情节之外,人物在《一轮明月》中也是散文化的处理,主人公外,没有贯穿始终的次要人物。在影片风格上,还可以看到散文化的叙事气质,与吴贻弓的经典影片《城南旧事》有相似的叙事结构,以伴随人物一生的爱国爱教情怀为主,选取人生三个阶段叙事。
  二、《一轮明月》的叙事手法
  如何在不到一百分钟里将一个人的一生表现出来,主要依靠导演对电影时空的艺术表现技巧。
  字幕的运用是人物传记类影片最常见的时空叙事方式。每次时空的转换配以字幕交代时间地点,这在影片第三块表现李叔同出家后的精神追求多处使用。字幕先后有:1921年温州庆福寺、1924年到浙江普陀山、1932年厦门南普陀寺、1937年青岛湛山寺、泉州大开元寺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华。几段时间,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生转折情节,把弘一法师一心求佛法,真诚传教律的高尚情操串联起来。
  音乐与画外音帮助完成电影视觉叙事空间,特别在时空衔接上表现出较强叙事功能。《一轮明月》中多处使用音乐与解说词,较好完成电影时空的转换。影片开头:三岁的李叔同正在抽打陀螺,第一人称解说词:“岁月荏苒,如梦似幻,人生一世,只在呼吸之间。”(画面字幕:1883年,天津桐达李家。人声鼎沸,大箱子一个个由门外抬进来)李叔同问仆人:这是什么呀?仆人答:这是奥地利公使送来的钢琴。一个梳着发髻的年轻女人出现:三郎。李叔同:娘,娘。解说词:“三郎是我的乳名,我在伯仲间行三,字叔同,父亲信奉佛教,他曾出任吏部主事,后辞官经商,除正室姜氏、先后有郭氏和张氏两侧室,我生母19岁嫁到李家,纳为侧室,次年生下我,我4岁时父亲已经71岁。”这一段通过视听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李叔同小时候生活的物理时空及基本家庭状况。一重重大门及父亲的外交生意可以看出李家在当时是何等显赫。片中解说词还多用在时事评论、人物主要贡献总结时,比如李叔同对南山律的贡献,对清末维新的认识均以解说词点明。
  除影片简明精彩的开头外,音乐与画外音在电影中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李叔同幼失考妣后,进入第二个人生篇章,求学日本。第一部分的结尾以李叔同在母亲丧礼上弹唱钢琴曲《梦》作结,画外音:“丧母后的我,如游丝飞絮,飘荡无根,更无牵挂。(幕黑淡入,日本音乐,配以日本的浮世绘图,字幕1905年8月日本东京)镜头从浮世绘上摇到人来人往的20世纪初东京。人群中走来一身学生装已无辫子的李叔同,人生的艺露锋芒开始了。由第二个人生篇章江心别妻结束到第三个篇章走上出家之路,导演采用了音乐加特写镜头。用了长达三十多秒的七个脚部特写,剪辑出来一双从秋走到夏的脚,其中的含义即是李叔同出家的多方寻求之旅。
  最后,影片中钢琴、陀螺等细节物件也起到很好的铺垫与叙事作用。钢琴是一直陪着李叔同成长的,在影片3′40″到4′40″处,用一首钢琴曲的跨时空演奏,来表现李叔同从幼年到青年的历程,前一个镜头是幼年李叔则看外国女人弹琴,琴声悠扬,下一个镜头,还是这个琴声,画面已转到水中一轮弯月的静止画面上。镜头摇起推到屋子里,是成年的李叔同在为母亲弹这首当年的曲子。这样的剪辑,使故事时空大大缩短,表现了导演高超的时空叙事手法。钢琴是李叔同生前安慰母亲的手法,同时它也出现在母亲的丧礼上,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三、《一轮明月》叙事的美学韵味
  《一轮明月》悉心于整体风格的抒情性氛围营造与意象的构建。在影片中主要运用了诗词、物品和乐曲来营造这种抒情而富有韵意的韵味。
  首先,抒情意境的营造。
  电影是综合艺术,而李叔同又是多才多艺的才子,他作诗写词、作画谱曲都可以用来传达抒情意味,并且与叙事塑人紧密结合。人生第一个阶段,李叔同求学上海南洋公学,当时的上海一片歌舞升平,他结交了诗妓歌女并为她们写词。诗妓李平香与他交往甚好,并送扇给他。在母亲死后,李叔同将题词的扇子送还李平香。题诗为:“冰蚕丝尽心先死,故国天寒梦不春,眼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诗意中将国难与私情描写得如此轻柔,扑面而来的却是感伤。母亲去世时,李叔同做了一件惊动天津的事情,没有按中国传统封建家族的下葬方式,而是用现代方式为母亲举行庄重的遗体告别,长歌当哭弹唱自己谱的词《梦》:“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在天之涯。唯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 导演将音画处理为平行关系,一面是李叔同在母亲灵前弹唱,一面是闻声而来的三妈,悲伤请求李叔同等她死后,也为她再弹一次《梦》。两个画面形成一种平行叙事,同时悲伤情感最大化,将李叔同失母后的悲伤通过黑色的夜幕\流泪的脸、哀婉的乐曲和三妈这样一句没来由的话展现出来。
  第二个人生阶段,抒情性的场景围绕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即后来李叔同重新填词的《送别》,这首歌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归国后杭州教书的音乐课上,李叔同第一次弹唱,展现李叔同开展西式音乐教学的思想。第二次是为好友夏丏尊弹唱,导演在音乐与画面关系上,处理为音画对立关系。歌曲《送别》抒情而忧伤,导演则用闪回的画面拼接了六个温馨的画面,有李叔同从小与母亲幸福地在一起,有青年意气风发追求理想,有成年留学日本寻求救国之路的壮志,有妻子照顾孩子的温馨场景和最后与日本妻子刚到杭州泛舟湖上的惬意。音画对立,展现了李叔同决意出家的诀别之情,感人心伤。第三次响起这首曲子是由日本妻子吹奏,同样是夜里,导演用了交叉蒙太奇手法,一面是在家中思念丈夫的妻子吹曲,一面是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中,听夜色中的佛祝之声。李叔同一心向佛的决定已经笃定。与妻子江心决绝一处,是第二个人生阶段的总结,也是全剧最有意境的场景。江雾缭绕中二人小船如浮萍般相遇,两人各立在船头,一个穿着合服,一个穿着海青。女(直视):我就要回国了。男(始终未直视,头微低,声音淡淡的):好。女(急):叔同。男(淡淡的):请叫我弘一。女(悲伤,泪涌):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叫爱?男(肯定的):爱,就是慈悲。此段之后,李叔同正式走上皈依之路,低缓的箫歌伴随着冷冷的江面,有一种大爱无处追寻的凄凉。
  其次,细节的意象传达。
  影片中意象性最深刻的是开头和片尾不停转的陀螺。片末,静静的黑夜灯火阑珊。李叔同在人生的最后,走过一座小桥,桥上一小孩在抽打陀螺如片头他小时候一般,画外音响起“三郎,回家吃饭了”。小孩走了,留下了孤独的弘一和不停转动的陀螺。背后爆竹响起,弘一脸上露出淡淡的表情,转身走下台阶。乘一叶舟在落满莲花灯的河面上飘然而去,画面定格。赵仆初先生题词的片尾曲响起“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这个片尾表达了深刻的意象,人生如一不停转动的陀螺,周而复始,并与片头的陀螺呼应,意味着佛教最高寓意即轮回。
  片末的明月,与题目有关,也与李叔同品格才艺相关。《一轮明月》题名来自前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先生为弘一大师题的词:“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第一句诗指的是李叔同1907年在日本演话剧《茶花女》,塑造过悲剧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形象,这部话剧也成了中国话剧的开篇之作。清末民初大量爱国学生向国外寻求救国图强之路,李叔同通过赈灾义演体现了他的悲悯情怀。“无数奇珍供世眼”则说明他一生文艺造诣很高,在话剧、音乐、绘画、诗词、篆刻等领域有突出成就,为世人所仰慕,俨如空中明月。在此美景中,让人心情平和,一切归善。
  中西方对艺术都讲求真善美。不同的是,西方重在由真到美,而东方以中国为代表多强调由善到美。《一轮明月》从叙事内容与形式上,恰恰很好印证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 路·吉安乃蒂.无情节电影的传统[J].世界电影,1983(03).
  [2] 徐俊西.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丰子恺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488.
  [3] 郭长海.李叔同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173.
  [4] 赵朴初.赵朴初墨迹选[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85.
  [作者简介] 钱建华(1979— ),女,山西大同人,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