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艺术的线性歌唱特征及其美学价值是什么(简述民歌的艺术特征)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3-01-13 00:21:14 归属于社会艺术 本文已影响50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线性思维源自我国传统的艺术审美观,它丰富多变善于承载情感,是早期人类艺术的主要表达形式,西方音乐艺术虽然后来以块状交错的立体形态存在,但起初还是以单旋律的线性思维状态行进的,而声乐演唱艺术中的“线性”流动正是美丽之声形成的根源。本文选取民族声乐艺术的线性审美作为论述对象,立足歌唱实践,从歌唱技术技巧的剖析出发,讨论民族声乐的线性表现及其价值。

关键词:民族音乐; 线性; 歌唱; 美学
  中国传统音乐的线条,不是直线、垂线、折线,而是波状曲线。从单线来讲,波状曲线的发展余地最大,更具有流动性和生动性。
  1 丰富的音色加强了曲线运动的风格化
  音色是指音的色彩和特性。人声音色的千变万化,既与先天的发音体的质料有关,也与后天的发音方法和审美追求的差异有关。民族声乐艺术在音色方面的特点,大大加强了其个性化发展。
  1.1 民族声乐总的音色特征是明亮、清脆、集中,以“靠前”为属性。研究表明,这种靠前的音色在泛音共鸣、声音力度及呼吸支持方面不及美声唱法,但它的灵活性、抒情性、明亮度、个性化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
  音色变化的丰富是个性化追求。在“靠前”主导音色下,不同地区,不同剧种,不同流派、不同行当,甚至同一首歌的不同之处,都会产生音色上差异。以旦角为例(老生除外),同时以假声为主的京剧和粤剧,音色截然不同,同是以真声为主的评剧和越剧,音色大不相同,同是以高亢见长的河南梆子和河北梆子,音色也不相同。就是同一剧种的同一行当,不同的流派,都能够把自己独特的音色融化在所刻画的人物中去,形成流派特色。行腔中各种音色的变化和偏爱,是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于声乐艺术中的体现。
  民歌演唱中,西北的花儿主要从真假声的使用上形成了四种唱法:尖音(假声)唱法、仓音(真声)唱法,轻声唱法,两担水(真假声结合)唱法。具体到每一首歌中,音色变化可以集中于一个字。如陕北民歌《赶牲灵》第一句末尾“哟”字,在“i”音高时唱真声多的直音色彩,在“5”音上突然唱成小假音,与前面的声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很强的风格特点和感染力。类似的唱法同样也出现在另一首陕北民歌《兰花花》的首句末字“线”的处理上。
  1.2 调节音色的办法。其一通过调节共鸣腔体调节音色。傣族民歌因演唱中带有较浓的鼻腔共鸣而形成了“鼻音美”风格。京剧中花脸侧重头腔、鼻腔、口腔、胸腔的共鸣。其二通过真假声运用调节音色。小生用真假声相结合(真声多),嗓音以宽音带刚劲;生用真声,演唱风格挺拔中带苍劲。其三通过控制气息调节音色。蒙古族长调的演唱气息深厚悠长,似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音色也因此宽厚、饱满。而戏曲声乐讲究的丹田气,也因剧种、流派的不同而有灵活的运用。其四通过调整发音位置调节音色。剧中青衣一般要求“音过脑后”,同时还要靠前,即“亮、润”。而程派演唱发音位置高但比较靠后,因此程派是一种寓刚于柔的味道。其五通过共鸣焦点的形成来调节音色。民族声乐的演唱一般讲究两个共鸣焦点:一个是鼻腔头腔共鸣焦点,要求声音穿鼻而过,保持歌唱的高位置;另一个共鸣焦点是游走共鸣焦点,这一特征独具中国特色,指在演唱中根据字、腔、味临时形成的特殊共鸣焦点。
  2 润腔让歌唱曲线优美
  音色的调节,也可以通过润腔手段完成。润腔,是对曲调的润饰、烘托、渲染、补充丰富以弥补曲调的呆板。既调整字音与去掉的矛盾,也发挥歌声的主体情思,以刻划形象,追求韵味。凡歌一声,声有四节;起末;过渡;缊簪”,其中“缊簪”原意是插戴针饰,用以比喻歌唱时要善于按拍灵活插腔,即润腔。
  润腔表现音乐的功能主要体现于各种装饰音和其他因素运用上。西方声乐作品中也运用装饰音,并且在谱面上标示清楚,又严格的规范;而中国声乐作品的装饰音,在谱面上没有标示,因此称为润腔。润腔技巧运用的装饰音,主要是强调对旋律的润色加味,增强表情意义。如果没有润腔,则“歌声仅按谱还声,绳趋尺步,而听者不以为美。”(《方诸馆曲律》)润腔在南北东西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风格、民族风格。地方戏中的豁腔、叠腔、橄榄腔、疙瘩腔、砸夯腔等,陕北民歌中嗖音、喉音、直音、藏族民歌中的整固等都是各具风采、品质的润腔手法。
  曲线运动是润腔的主要手段。它针对一个主干音或主干字的高低作上下偏差,生出一些谱面上找不到的派生音(偏差音)。派生音的出现非但没有改变主干音的主导地位,反而以“虚”的方式在主干音周围跳动,直观又充满生气,形成了旋律线流动的“微势缥缈”。派生音对主干音的依赖,完全迎合了欣赏者对主干音的期待。针对一音一字(或几个音几个字)在除音高之外的因素上的做幅动,形成歌唱在力度、节奏、时值上的“微势缥缈”,增强了歌唱旋律的波动。
  无论是音色、节奏还是音高、时值方面的润腔,各种元素的协调与配合,任何一种计算和语言都无法精确描绘。润腔的灵敏调节不断进行,其实际效果是突破了歌唱的单调,打破了歌唱的单调,打破死板的直线性平衡,形成歌唱的动感和张力,具有美的中国模式的特征。
  4线性歌唱的美学价值
  对于民族声乐艺术来说,线性歌唱的特征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它承载的是艺术的内容和情感,民族声乐艺术的母性歌唱是声音线条与旋律线条的完美结合,所以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以传统的线性音调为基础,通过语言、润腔手段的灵活使用,伴随音乐结构上紧缩、扩散、虚实、打散、移音等无穷的可能性,制造人声音响在音色、音调、力度、时值方面的变化,形成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曲线性特征。其美学价值在于:歌唱行为中的技术处理,通过加强声音的装饰,增加了声音运动的弹性和积极流动,唤起了听觉的张力,从而加强了曲线性歌唱的生机。民族声乐艺术线性的歌唱,在线条中闪现生命的律动、运动的美,不仅实现了对歌词、曲调本身意义限定的展延,更是歌者对自己,对他人,甚至对生活对文化言说的一种独特的抒情形式,体现了中国艺术求动求发展的自由精神。
参考文献:
《音乐美学》 王次绍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音乐美学文选》 于润洋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12.01. ISBN:78109612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