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风险现状与问题如何应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思路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30 06:46:45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58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一直是我国金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前巨额不良资产以及低下的银行经营效率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集中反映。由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急需金融理论工作者去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 风险控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金融市场得到迅速发展,商业银行的风险也呈不断上升趋势。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信贷风险是金融市场上最基本、最古老和危害最大的一类风险,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之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关系到其长远发展。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发生变化而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银行信贷资产或收益发生损失并最终引起信贷资产价值甚至银行整体价值下降的可能性。信贷风险不仅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还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较为落后,不良贷款率偏高,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对此,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水平和手段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我国信贷风险特点、种类分析我国信贷风险的现状,并而从识别并确定信贷风险加强对信贷风险控制的认识。对信贷风险控制体系、信贷控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提出了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研究,以促进商业银行切实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  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属性,银行不可能脱离风险而存在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源泉,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商业银行在资产上不同于其他经济组织的特点是,负债比重远远高于所有者权益,资本金对债权人债券的担保能力极其微弱,所有者权益通常是无法清偿债务的,而资本金运营的过程中来存在损失的可能性。资产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商业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只有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才能清偿到期债权和补偿举债成本,也只有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才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商业银行资产经营的方式是信贷。信贷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客观性:商业银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负债经营,银行大部分营业资金来自于客户的各种存款和其他借款。这一经营特点决定了银行与生俱来就伴有一定风险性。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要银行从事信贷业务那么风险就不可能摆脱风险,信贷风险的存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转移为转移。  第二,隐蔽性:风险是指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人们难以确定何时、何地、何种程度的潜在损失。但风险由可能损失转变为损失还需要一定客观条件。由于信贷资金的不断流动,人们难以准确辨别银行信贷资金是否以发生损失,即使某些不确定性因素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已经出现,银行仍可以通过不断吸收存款来保持流动性,使得银行在巨额亏损时仍能够运转,因此其风险具有隐蔽性。  第三,可控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说信贷产生风险,而是信贷产生风险发生的可能,信贷风险可以监测与防范。商业银行可以在信贷风险发生前运用一系列手段加以预测及防范。对于风险的控制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能有效预防风险的发生和危害。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及其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生死,商业银行自身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与资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实践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还处于较低水平。  1. 银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度偏高  从类别来看,无论是资产还是负债,四家国有银行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50.9%,负债占银行业机构总负债的50.1%;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5.0%,负债占银行业机构总负债的15.1%;城市商业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7.2%,负债占银行业机构总负债的7.2%。  迄今为止,四大行所占的市场份额虽然在逐渐减少,担任然占主导地位,垄断者我国的金融市场。  因此,在这种高度集中的市场环境下,将会使银行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受到其贷款户经营状况和个别产业兴衰的支配,缺乏灵活调整的余地,这就使得风险分散转移性差,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银行信用风险加大。这主要是因为四大行的盈利能力与他们的市场份额并不相匹配,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越大,其盈利能力越差,反之,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越小,其盈利能力越强。而根据对美国银行业的研究,市场份额与盈利性之间一般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2. 银行贷款不良比率偏高  近年来,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剥离一部分不良资产、债券转股权、核销呆坏账等方式,处置了相当数量的不良资产,但不良贷款比例偏高一直是困扰国有银行的难题,虽然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改善贷款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各行平均不良贷款比率仍处与较高的水平。  据中国银监会初步统计,截至2009年9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045.1亿元,比年初减少558.0亿元;不良贷款率1.66%,比年初下降0.76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44.1%,比年初上升 27.7个百分点。  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损失类贷款余额609.8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2294.5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2140.9亿元。分机构类型看,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296.9亿元,比年初减少568.4亿元,不良贷款率1.64%,比年初下降0.8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642.2亿元,比年初减少566.0亿元,不良贷款率1.86%,比年初下降0.95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54.7亿元,比年初减少2.4亿元,不良贷款率0.99%,比年初下降0.36个百分点。  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76.6亿元,比年初减少8.8亿元,不良贷款率1.70%,比年初下降0.63个百分点。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7.9亿元,比年初增加6.4亿元,不良贷款率2.97%,比年初下降0.97个百分点。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3.8亿元,比年初增加12.8亿元,不良贷款率1.06%,比年初上升0.23个百分点。  3. 商业银行资金结构不合理  (1) 资产结构存在总体单一,盈利能力差  对贷款利息的收入依赖程度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多年来经营模式较单一的局面不但没有改观,反而有所加重。2009年末,传统的利息收入约占全部营业收入的88.2%,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则是非常低的。低非利息收入率表明中国的银行提供各种新型服务的能力还非常低,也说明我们的银行业距离国际金融机构还有非常大的距离,虽然近几年中国的金融理财产品发展得非常快,但都趋于简单,技术含量不够。与我国银行业相比,国际银行业的收入多元化程度则要高的的多,其中非利息收入所占比约为30%左右,其中大银行(如花旗等)的非利息收入所占比更高达40%左右。由于非利息收入业务对银行资产的占用比利较低,从而使银行总资产的收益不高。  (2) 负债结构不合理  个别资产主要是信贷资产占比过大,债券资产比重较低,无风险资产的流动备付功能与资产投资功能扭曲的整体特征。在信贷资产内部,又存在过度商业竞争下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超额配置以及趋利动机下中长期放款冲动,并且在既定的信贷资产结构下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在既定的内控制度下存在着不良资产再生的内在机制。由于历史和体制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衍生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这部分不良资产作为沉淀资产,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优化的障碍。  国有商业银行都倾向于向国家重点大型企业和大型项发放贷款,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盈利前景,贷款数额大期限长,能够为银行节约一定的业务费用和管理成本,但是贷款过于集中违背了风险分散这一起码的道理。09年末,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贷款投向位居前5的大行业的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最低的也接近60%,最高的超过70%而且这大行业也基本雷同。  从商业银行贷款行业分布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26.5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比26.12%;制造业占比13.94%;房地产业占比11.5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比8.8%。  (3)资产负债结构不对称  商业银行经营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要根据吸收存款的期限来合理配置自身贷款等资产的期限,或者要根据贷款的期限,组织相应期限的存款,以便使贷款资产与存款负债的期限相匹配,一般短期贷款、短期存款、中长期贷款、长期贷款,的比例应该大致与各项贷款,客户存款的比例相当然,而除了中国银行,工行与建行。09年年报显示的中长期贷款、长期存款的比例却分别高出各项贷款、客户存款的比例。从商业银行贷款期限结构看,10年期以上的长期贷款占比40.54%,5-10年占比31.66%;1-5年占比23.35%;1年期以下占比4.44%。  四、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对策建议  1. 加快和完善内部评级建设  五类分类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实际损失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等。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分别要按不同比例足额提取呆帐准备金,并以贷款质量的升级为管理目标。  而且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内部评级仅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关于违约数据库、转移矩阵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几乎空白,必须要加快步伐赶上。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不同行业的基本特点、发展趋势和主要风险进行长期系统的研究,从而为信用级别的确定创造条件,充分借助专业评级机构的作用以更加合理地确定资产结构,增加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2. 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外部监督,可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充分发挥银监会及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如建立金融从业人员信息库,对不适合担任商业银行高级管理职务的人员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商业银行获取人力资源信息的能力;要求各商业银行提高对违规经营责任人员处罚的透明度等等。  同时,也要明确监管部门的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外部监督的及时有效。从而促使商业银行在进行高级管理人员任用时不仅仅限于银行监管部门的资格审查,而且从自身的风险控制角度自觉加强人事任用的审慎性,降低商业银行信贷过程中管理层的道德风险。  3. 加大信贷人员道德风险行为的惩罚力度  制订严格执行刚性的法律制度对防范银行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根据香港《防止贿赂条例》第九条(香港法例第201章) 规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为本人或亲属接受客户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金钱、礼物、职位、服务、优待等利益,从而在处理信贷业务中给予优待,即为违法,其最高刑罚是入狱7年及罚款港币50万元,同时将招致最高7年的禁止担任任何法团或公共机构管理人员职位或在任何专业中执业的处罚。通过严厉的刑罚,发挥了其在维护金融秩序中的巨大威慑作用,遏制了信贷业务人员的贪欲,使信贷业务人员不以身试法,防止了信贷业务中的道德风险行为  五、结论  本文对信贷风险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严重性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这里牵涉了方方面面的原因,既有宏观调整的需要也有微观机制上的漏洞。本文形成的观点就是商业银行要做好信贷风险控制首先要从自身建设做起,加强自身内部机制改革,加快资产优化进度,进行产权制度创新,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原本应该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企业,但在我国,它更多的只是充当了一个宏观调控的工具,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应该与政府、企业划清关系,真正的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摆脱国有企业对它的依赖。同时在法律保障方面,政府也要尽快将各种法律、法规出台,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切实保护银行利益。参考文献:中国人民银行http:// (2010-5-15).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