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给乡村带来的变化,经济建设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9 21:38:16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65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对新农村建设需求结构变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24个行政村干部的新农村建设需求意愿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主成分分析,构建了新农村建设需求三维度结构模型;采用回归分析建立了村民年均纯收入与需求意愿程度的回归方程,揭示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新农村建设需求结构的变动规律。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需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满足和提升人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与归宿。需求是由需要而产生的要求。我国农村土地宽广,区域资源差异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非常广泛,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执行困难、效果不好就是因为没有考虑当地农民的实际能力和需求。

因此,有必要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需求结构与状况研究。另外,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从2011到2015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1.4%、10.7%、12.4%、8.0%、7.5%(由2008~2013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汇总计算而得)。

从经济学角度看,需求结构变动受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因此,从经济水平发展的角度,研究新农村建设需求结构的变化规律,进一步丰富新农村建设理论,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实践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

  对新农村建设需求的研究主要有:陆益龙将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需求划分为剥夺性需求与期望性需求,并指出农民对农业的依赖、非农受益机会递减、社会保障及公共品获得较少是影响了需求产生的主要因素;叶敬忠从不同角度对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五大目标内容的需求程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农民对各类新农村建设内容需求的优先序;其它研究文献则主要将农村公共品需求结构、消费需求结构等相对单一类型需求作为研究主题。从总体上看,影响新农村建设需求结构变动的经济发展因素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2 研究设计与过程

  2.1 研究思路

  研究参考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五大目标,构建新农村建设需求框架结构,并以此框架结构拟订新农村建设需求意愿调查问卷。以某一农业为主的县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行政村干部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不同类型新农村建设需求内容的意愿强弱程度。随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构建新农村建设需求结构模型;建立村民年均纯收入与需求意愿程度的回归方程,得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新农村建设需求结构的变动规律。

  2.2 变量选择

  农民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从各个来源渠道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获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后的部分。农民人均纯收入是衡量农民实际收入状况的一项重要统计指标。有研究发现,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参考一些学者用农民人均纯收入来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先例,本研究确定采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作为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自变量。

  新农村建设需求结构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新农村建设对不同方面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比例和关系。与个体农民需求不同,新农村建设需求结构从整体性视角考察新农村建设对不同方面内容的需求。本研究参考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大目标,结合文献研究,构建了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营销技术、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村务公开等方面内容的新农村建设需求框架,并采用这些方面需求的意愿程度来建构新农村建设需求结构特征。

  2.3 调查对象与调查问卷设计

  临海市是一个县级行政区域,位于浙江沿海中部,陆域面积2203km2,海域面积1819km2,辖5个街道、14个镇,993个村委会,户籍总人口117.85万人,农业人口74.2万人,约占总人口的63%,是农业大市。该市地形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构成“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格局,形成了以水果、蔬菜、水产等七大系列为主的农业经济产业链。村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农民群众的一员,对农村有着全面、深入的了解,可以从所在农村整体与个体农民相结合的角度观察新农村建设。本研究从村干部的视角,考察新农村建设各方面需求的意愿程度。

  考虑到村干部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存在对新农村建设需求在认识上的局限性。课题组在参考已有文献以及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自行编制“村干部新农村建设需求调查问卷”。

Www.Nokibar.Com

问卷包括新农村建设需求框架结构具体化的15个题项。题项采用李克特(Likert Scale)五点量表法,新农村建设需求各题项分值为5、4、3、2、1,分别代表着5种从强到弱不同的需求意愿水平。为使需求意愿数据与具体行政村相联系,所有问卷均具名。

  2.4 研究过程

  课题组在临海市供销社、临海市农办的支持与帮助下,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分层抽取141个行政村通过农民信箱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4份,回收率为87.94%。根据问卷答复情况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核查了13个样本,发现问卷表述有较高准确性。随后,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 数据分析

  3.1 调查问卷效度与信度

  本研究用效度与信度来衡量问卷的质量和测量的精确度。效度是指测量出其所要测量事物的程度。问卷大部分题项的设计都是根据已有的文献编制,又经二位农村问题专家论证,并对8名村民进行试测,结果表明问卷各题项内容表达准确,因此,问卷具有较高内容效度。信度是指根据测验工具所得到结果的一致性与稳定性。将问卷数据导入SPSS17.0统计软件,得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2。这表明问卷各维度信度均处于可接受范围,问卷整体内部一致性较满意。另外,问卷题项为15项,有效问卷份数为124>15×5,符合(有效问卷份数)/(问卷题项数)至少应大于5才具有稳定性的要求。 3.2 问卷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3.3 新农村建设需求结构模型构建

  因素分析是一种潜在结构分析法。本研究对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来建构新农村建设需求结构模型。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提取,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分析结果显示KMO统计量值为0.76>0.7,表示可以进行因素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删除负荷少于0.4项目后,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公共性均大于0.4表示变量共同特质较多,适合投入主成分分析中;4个因子对方差的累积解释率为62.79%,表示萃取后保留的四个因素是适当的。根据碎石图也可以判断,抽取4个因子较为合理。由表中各因素层面的题项变量的因素负荷量均在0.50以上,表示潜在变量可以有效反映各指标变量。

  根据各个因子包含题项的内容,对其进行综合命名。将题项为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销售技术、农业生产资料、农业金融、非农就业、农业基础设施的因子命名为生产性需求,定义为:生产性需求是人们对获取生活资料所需的各类资源的需求。将主题为文娱体育、教育培训二个题项的因子(文教)与社会保障、村民消费、乡村规划、医疗卫生四个题项的因子合并,命名为生活性需求,定义为:生活性需求是人们对有意识地维持自身生存、促进自身发展、改造自身生命状态的各类资源的需求。将主题为民主选举、村务公开、治安法制三个题项的因子F3的命名为交往性需求,定义为:交往性需求是人们对处理涉及人与人(社会)关系活动的需求。

  3.4 建立需求意愿程度均值与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的回归方程

  绘制总需求意愿程度均值与村民人均年纯收入散点图,得图1。由图1看出,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与需求意愿程度均值为线性变化,可以建立一元线性函数关系。

  除交往需求均值回归Sig.=0.002外,其余Sig.=0.000,即P<0.001,说明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线性关系显著;由表4可知,由于t检验的结果均达到显著水平P<0.001,所以常数项与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线性关系显著,可以建立回归方程。

  基于以上研究,设x为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单位:千元);为总需求意愿程度均值,为生产需求意愿程度均值、为生活需求意愿程度均值、为交往需求意愿程度均值。根据表4“回归模型系数表”建立以下回归方程:

  3.5 回归方程函数图及交点计算

  绘制三个维度需求意愿程度均值与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的回归方程函数图(图2)。

  可见三条回归方程函数线共有两个交点。计算结果:生产需求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回归方程与生活需求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的回归方程交于(7.132,4.29);生产需求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回归方程与交往需求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回归方程交于(6.291,4.38)。

  4 研究结果

  4.1 新农村建设需求意愿状况

  从调查数据(表1)看,新农村建设需求总体强度均值为4.0665(±0.48101);生产需求维度强度均值为3.9161(±0.72453);生活需求维度强度均值为4.1221(±0.50702);交往需求维度强度均值为4.1613(±0.59429)。可见,各维度需求强度均处于比较强的需要水平,充分表现出对新农村各项需求旺盛程度。

  对新农村建设需求意愿调查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表2)发现:当前新农村建设对发展生产最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产品销售技术的需求最为迫切,而生产资料供给以及农业金融服务次之;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居于生活需求之首,而教育文化、农村消费品供应的需求居第二,对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需求居末位;交往需求维度中对民主选举的需求愿望排第一位,村务公开次之,对治安法制方面的需求列最后。

  4.2 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对新农村建设需求结构变动的影响规律

  4.2.1 新农村建设需求意愿与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呈递减关系。从需求意愿均值与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的四个回归方程系数-0.066、-0.0102、-0.049、-0.047可以看出,各维度新农村建设需求意愿程度均值与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呈递减函数关系。这表示,随各村人均年纯收入的增长,各维度需求意愿程度均值呈不同幅度的递减。

  4.2.2 生产需求意愿对新农村建设总需求的影响最大。生产需求意愿程度均值与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的回归方程系数与其它两维度需求意愿均值的回归方程系数比较发现,0.102>0.049+0.047,说明生产需求系数对需求意愿程度的影响大于生活系数与交往系数之和。由此可知,生产需求的满足对村民总需求满足程度的作用最大。

  4.2.3 随着人均年纯收入的递增,对生产需求的关注度逐渐被交往、生活需求取代。由图2可以发现,当村民年均年纯收入低于6291元时,生产需求是村干部最关注的;当人均年纯收入大于6291元而小于7132时,他们对交往需求意愿最强、生产需求其次、生活需求居末位。当村民年均纯收入大于7132元时,生活需求意愿程度超过生产需求,居第二位。

  5 讨论

  5.1 新农村建设需求的三维度结构模型

  投资、消费与出口通常作为拉动经济的三大需求,然而从社会总体需求角度考量,这种分类结构还不能概括反映整体社会需求。有学者指出,要具体地认识人与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需要的差异性及其共性,要从人的具体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中去认识,从社会实践中去认识。实践的基本形式可分为生产实践、生活实践和交往实践。基于这种需求社会论、实践论的观点,可以将人类需求分生产需求、生活需求、交往需求三大范畴。新农村建设需求划分为生产需求、生活需求、交往需求三大范畴符合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特点。有研究通过对村干部的质性研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生产需求、生活需求、交往需求的划分框架,本研究构建的新农村建设需求结构,从另一个角度概括反映了新农村建设需求的这一特征。 5.2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各项需求的满足

  研究发现新农村建设需求意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逐步降低。深入分析新农村建设需求三个维度的题项表述可知,一方面,生产需求本身就是以增加村民收入为实现目标,人均年收入的增加意味着生产需求得到更多的满足;另一方面,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为生活与交往需求的满足创造了经济条件,推动了乡村各方面建设,使各类需求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意愿程度也随之减弱。当然,本研究着眼于农业、农村的角度,对于比较发达的、已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农村,这些需求意愿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其它非农类需求意愿的降低。

  5.3 推进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的制定要考虑新农村建设需求结构的变动规律

  新农村建设需求意愿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规律表明,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应该掌握新农村建设需求结构的变化规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村民收入水平是一项重要的考察指标),相应地调整新农村建设服务方向与重点: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要坚持高度重视生产发展,满足村民生产需求为重点;对发展中地区新农村建设要采取以发展生产为重点、改善村民生活与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兼顾的策略;对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要以满足村民交往需求为重点,着力提高村民民主管理水平,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政策、措施更具有针对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作者:何学军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11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