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语文课堂的“单腿前行”的障碍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09-19 23:08:32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41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犹如健全人的两条腿,只有双腿有效协调,方可健步如飞。若缺失了教师的主导,就等于失去了一条腿,“单腿前行”又如何能做到快、稳、实呢?   “活动单导学”模式强调化教为学、化师为生、化静为动,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但不是仅凭一张活动单,学生就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学中,教师也绝不是甩手掌柜,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堂需要教师的穿针引线,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特别当学生徘徊于知识构建边缘、感悟浅尝辄止、方法选择出错时,教师必须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才能避免低水平学习活动。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避免“单腿前行”呢?笔者尝试从教学实例出发,探索“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教师主导作用的实施策略。   一、品味语言——“该出手时就出手”   虽然“活动单导学”模式注重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更充分的自由思想和自主学习的空间,但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决定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习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往往是比较狭窄和肤浅的。因此,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地给予引导和点拨,给学生一个支撑点,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引领学生走向思维的深处。   笔者执教《大作家的小老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课,品味萧伯纳的感触时,基于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了有效引导,现摘取片段如下:   师:是呀,娜塔莎刚才就天真地学了一句,也许就没有其他什么意思。可是萧伯纳通过倾听,开始反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他深有感触地说——   (生齐读感触)   师:听了萧伯纳的感触,你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根据要求完成活动二。   师:谁能说说自己的感悟?   生:每个人都不能自夸。   生:不管成绩有多大,都要谦虚。   生:做人要谦虚,不能骄傲。   师:能结合课文说说吗?   生:萧伯纳是说他和娜塔莎是平等的。   生:萧伯纳认为,虽然自己在文学方面取得了成就,但在小姑娘娜塔莎面前应该谦虚,不该自夸。   师:是呀,生活中的我们也应该这样,你说呢?   生: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谦虚,要向别人学习。   生:生活中,不管是普通人,还是成功者,都应该是平等的。   对于萧伯纳的感触,三年级的学生仅凭自己的能力要想深入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案例中,学生一开始仅仅是对文本的简单复述,理解粗浅,感悟浅尝辄止。教师的提醒“能结合课文说说吗”,实际上给了学生一根拐杖,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与主人公展开对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主人公的心灵深处,与主人公产生共鸣,感悟到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此时教师并未罢手,看似不经意间的一句“是呀,生活中的我们也应该这样,你说呢”,带领着学生跳出文本,走进生活,徜徉在精心预设的生活场景。学生思维的火花瞬间迸发,感悟自然更进了一层。   二、创设情境——“咬定青山不放松”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语文课堂,首先要有语文味。特级教师王爱华老师曾说“一堂语文课,‘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学科特点,咬定“语文味”这座青山不放松,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本意境之美,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方能守住语文学科的一亩三分地。   回眸“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不少教师能放手让学生品读文本,感悟语言文字,却忽视了文本情境的创设和呈现。这样的体味是支离破碎的,是语言文字形式上的浮光掠影,缺乏对文本意境美的认同和赞赏,难以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来看看一位老师执教《二泉映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品读琴声的教学片段:   师:(播放音乐,全体静听)《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在我们的心中流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着。那么,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表达了阿炳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让我们再细细地品读课文,走进活动二。   生:分小组按照“起初”“高潮”“尾声”分别汇报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生感受较为粗浅,对阿炳内心世界的感悟不深)   师:(再次播放《二泉映月》)阿炳用心谱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课文作者用心听懂了阿炳的心声。同学们,人与人是相通的,心与心是相连的。让我们再来回顾阿炳那坎坷的生活经历,再来欣赏从他心里流淌出来的《二泉映月》,相信你一定想对阿炳说些什么。(投影出示阿炳的生活照片)   (此时,所有人都沉浸在《二泉映月》伤感的氛围之中。)   师:(音乐过半,渐渐降低音量,手势示意学生发言。)   生:阿炳,我同情你可怜的身世,同情你坎坷的经历,但我更佩服你拥有如此顽强的意志。   生:阿炳,你身残志坚,与命运顽强地抗争着,坎坷的经历没能磨灭你对生活的热爱,反而激发了你对音乐的执著。   生:阿炳,你的《二泉映月》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笑对生活。   语文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涵泳,品味语言文字,产生阅读体验,就得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丰富的情感世界之中,感受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二泉映月》一文的教学中,学生依据活动单进行了自主、合作、交流,但学生难以进入文本情境,难以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怎么办?如果教师对学生“单腿”跳跃于思维的薄冰之上置之不理,不闻不问,那么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就如蜻蜓点水。欣慰的是执教老师及时捕捉到这一讯息,巧妙地创设情境:饱含深情的语言渲染、荡气回肠的音乐烘托,加上生活图片的视觉冲击,既营造和呈现了文本意境,又拓展与延伸了文本内容。此时,文与人,景与情, 曲中之情与文中之情互相交融,学生的心灵被震撼着,情感被升华着,自然而然就有所思有所悟,他们对文本的感悟在此时此刻也达到了高潮。在《二泉映月》悠悠的旋律中学生由衷地抒怀,实现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实现无痕的教育境界。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无论使用什么模式,教师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学生学习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学中,教师只有点在关键时,拨在朦胧处,学生的思维才会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教师只有搭起语文学习的舞台,学生才能演绎激情四溢的舞蹈。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