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心理调适简易方法,四种常见的心理疗法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14:17:42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60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心理素质教育(简称心理教育)是一种旨在运用心的原理、方法、帮助学生改善心理机I能、窣握社会技能、发挥个人潜能,从而全而提髙学生心理索质的一个教冇范畴。

  从80年代末以来,许多学汶在开展心理教育方而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初步形成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和方式、方法体系,对此加以概括和总结,勾画出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这对心理教冇向纵深方向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对三种常见的心理教冇模式加以评析。

  一、课程模式

  实施心理教育课程模式的基本出发点是: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从课程学的高度进行探究。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知识技能索质教育、生理素质教杏和心理索质教育四个方面,就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而言,思想道德索质教育从“公民”、“思想品德课”等课程中能集中体现出来;知识技能素质教冇则体现在文、史、地、数、理、化、生等学科课程中;生理索质教育主要反映在体育、生理卫生等课程中;唯有心理教冇没有相应的课程设置,因而使心理教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体系是实施心理教育的客观耑要,也是心理教冇走向科学与成熟的标志。尽赀目前关于心理教育有无课程化的必要性问题尚有争议,但一些学校把心理教冇作为一种课程体系来构诖确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如一些学校开设“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与训练课”、“学校心理辅导课”等,这些可称为心理教育的课程模式。

  课程模式具有下列特点:1.心理教冇的课程模式重视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作用,s视对心理教育0标、内容、方法、评价等一系列课程设计问题的研究,因而以课程模式开展的心理教宵起点较高,理论基础扎实,能有效保证心现代中小学教育理教育的科学性。2.课程模式基本上是以心理学知识体系为线索组织心理教育的内容,注m心理学的逻辑结构(学科)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也能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儿童)和当今社会的要求(社会),即考虑到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学科、儿童、社会等三大支柱,从而使心理教冇体系较为规范、合理。3.课程模式易与中小学现行的学科教冇相沟通,便于按学科课程的待点组织实施。中小学现行的课程体系以学科课程为主体,尽管学科课程在教育系统中愈益暴露其缺陷,但它毕竟是广大教师最为熟悉的一种课程体系,以学科课程为线索组织起来的心理教育也易于为教育者接纳,有利于心理教存的开展与普及。

  就心理教育的实践来看,课程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1.课程模式易导致一些教冇者按学科课程的共性来设计心理教育课程,从而落入学科课程的俗套。其实,心理教冇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它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现行学科课程体系主要关注的是解决学生认知范畴的问题,而心理教育课程并不主要解决认知问题,而是通过认知促进各种心理机能的完善,因此,心理教育模式如果操作不当,易使课程目标产生偏移,以认知目标替代学生心理发展的整体目标。2.课程模式主要是以集体的方式组织实施,注重共性心理发展的探讨,而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则难以体现出来,即注重而上的指导而忽视点上的指导,不利于因材指导。3.课程模式把心理教冇局限在以心理学为主体的个别学科领域,忽略了其他学科课程的心理教育功能,只靠心理教育课程单兵作战,不注重中小学学科群体的整体教育功能,势必会削弱心理教育的功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活动横式

  心理教育活动模式是以组织活动为中心,旨在训练和开友学生心理机能的一种教育模式,也可称为活动课程模式。我国中小学课程设计都把活动(课程)放在一定的位置,提出较髙的要求,以活动课程为载体实施心理教育也是心理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精心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活动模式中的活动主要由两类构成:第一类,中小学常规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教育,

  包括:通过晨会(夕会)、升旗仪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感、责任感、自尊感等髙级社会情感:通过形式多样的班团队活动培养学生谦虚、进取、自荨、自爱、自勉、自信、团结协作、互谅互让等人格特质以及自我管理和相互交往能力;通过早操、课间操和其他体育锻炼,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其生动活泼、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等心理品质;通过科技文体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欲,发展各种特殊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相应形成分析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通过学校组织的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远足等发展学生知、情、意、行等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二类,是心理教育的专题活动,如心理教育讲座、心理咨询活动、心理测量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知心电话与电视广播等活动,发展学生心理机能,全面提髙心理素质。

  活动模式的特点是:1.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之中,拓展了中小学活动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活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早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而通过活动课程实施心理教育则是近年来的事,在活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学习指导、情感陶冶、意志训练、行为养成,使学校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更接近学生、吸引学生,发挥活动课程的作用。2.活动模式能较好地发挥心理教育的效果,以梢心组织的各种活动为线索,注重在活动中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养成,因而这种模式的操作更为自然、流畅,在潜移畎化中达成心理教育目标。3.心理教育活动模式的操作以兴趣与动机为基础,符合中小学生的天性,因为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由理性教导能替代的,更应强调符合学生天性的活动的养成,在愉悦的气筑中培植,如心理教育的主题班会活动、观摩活动、游戏活动、角色辩论活动等都能培养和激发兴趣,促进学生心理的和谐发展。4.心理教育活动模式能较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活动中学生以主体活动者的角色出现,而不是旁观者,学生始终参与活动进程,充分体现自主性,这也是心理教育活动模式的优势所在。

  心理教育活动模式的局限是:1.就学校组织的众多活动来看,无论是少先队、团队活动还是科技文体活动都有自身的目标、特点和要求,要在活动课程自身目标的基础上融进心理教育目标,这对活动课程的开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操作不当常常会以活动课程自身的目标掩盖心理教育目标,或者因重视心理教育目标而削弱活动课程的目标,从而产生目标偏差,增加活动课程的复杂性和难度。2.就心理教育专题活动而言,活动的组织相对于心理教育学科课程而言具有较大的难度,如以辩论为主体的心理教育活动,教师既要为学生创立一定的情境,又要组织学生精心调控论辩过程,还要适时地总结概括,从而实现活动的目标,这对教育者提出了较高要求。3.从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来看,心理素质是以整体形式体现出来的,需要进行系统的培养和训练,而心理教育的专题活动难以涵盖心理教育的全部,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全面提高。另外,心理教育专题活动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中学高年级及其以上学生,心理教育应注a系统的逻辑知识的把握,单纯的活动难以全面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三、渗透模式

  心理教育的渗透模式是指在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注重引入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髙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认知技能、情意和人格特质。完善心理机能渗透模式主要有三种渠道:1.学校德育中的渗透。在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目标,这是拓宽德育视野的有效途径。具体包括思想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三个方面。虽然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与心理教育有很大的区别,但将德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2.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在不同层次上涉及心理教育问题,只要对学科内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内容。如,语文教学中通过选择典型的文学内容,可以开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再造想像与创造想像能力,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及抽象思维,通过语文教学还可促进情感、意志、个性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数学教学中,既可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也可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音乐、美术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感、丰富其想像力,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良好的审美心理;理化教学可以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灵活性、坚持性、严密性与科学态度;史、地教学则可通过历史人物、自然国情等激发学生的高级社会情感,锤炼良好的性格;体育教学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等。3.各种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在学校的团组织、少先队、班会、文体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也是渗透模式的一项内容,在活动模式中已做大量分析,在此不加赘述。

  渗透模式的特点是:1.通过学科渗透开展心理教育,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具有“潜移畎化”的效果,这比心理教育课及专题活动更为经济有效。目前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已相对成型,单独增加心理教育课有较大难度,且具有“人为”的痕迹,而“润物细无声”的学科渗透教育则在不增加人力、物力及时间要求的条件下实现目标,符合课堂经济学的要求。2.通过学科渗透进行心理教育,对各科教学本身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各学科教学的魅力,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心理,易为学生所接纳;渗透模式也大大拓展了学科课

  现代中小学教育程的功能与目标,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学生从中则获得更全面的发展。3.在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这是对德育途径的一种探索,长期以来,学校德育一直处在举步维艰的境地,心理教育无疑给学校德育注人了新的活力,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开展德育工作反映了德育的深化,也表明了心理教育作为一种新生力量为德育工作拓宽了途径。4.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的全员性策略,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不是靠部分教师,心理教育成熟的标志即在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心理教育才能真正开展起来。

  渗透模式的局限是:1.在学科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一项全新的教育系统工程,目前尚处于启动阶段,相对而言,渗透模式较其他模式更难以操作,目前能通过学科教育、教学而自觉、髙效地开展心理教育的教师为数不多,因此,未经严格训练的教师难以胜任此项工作。2.从理论上讲,学科教育的目标与心理教育的目标能做到有机统一,但长期以来心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没有一席之地。偏重学科教育目标忽视甚至排斥心理教育目标,因而渗透模式中的心理教育目标与学科教育目标会出现挤压、重叠现象,如果操作不当,会削弱学科教育、教学目标,也难以完成心理教育目标。3.各学科首先要达成自身的目标,心理教育在其中只能处在次要地位,同时学科教育、,教学也不能包揽心理教育的所有方面,因此,心理教育不能单靠学科渗透来完成,还需要结合其他模式协同进行。

  除了课程模式、活动模式、渗透模式外,心理教育还有青春期教育模式、矫正模式、管理模式等。各种心理教育模式的形成反映了心理教育实践的深人,它是心理教育由无序向有序、由经验化向科学化过渡的重要标志。就笔者所见.建构模式与超越模式是相辅相成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建构模式应理解成不断建构与不断超越的连续的过程,模式形成不是偁化的教条,而要在不断超越中臻于完善,因此,建构模式的同时要不断地超越模式。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