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焦点透视及散点透视的关系,什么是绘画的两点透视法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09:12:57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67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写意与写实绘画历来作为中西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由于中西方对世界认识方式的不同,追求的审美心理不一样,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观察审美对象的方法——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符合于中西方各自的审美需要,服务于不同的审美需求,也因此创造出了不同的审美形式,成就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即写意与写实绘画。两种绘画形式都是世界文化瑰宝,是世界绚丽多彩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的文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散点透视;焦点透视;写意绘画;写实绘画

  自古以来,由于哲学基础的不同,中西方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存在很大差异,也由此引起了思想、文化选择的异同,产生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就其文化体系中的绘画艺术而言,虽有大致的共识:如志、情、意、神,或经验、直觉、感情认识的共通性。但从总体来讲,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倾向于追求强烈的写意性、程式化,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和谐。而西方绘画艺术则多表现出强烈的写实性、科学性和真实感,在追求内容与形式和谐的同时,更偏重形式的倾向。  艺术风格的不同,成就了中西方迥异的艺术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技法。中国绘画艺术主要通过散点透视观察对象的方法,把对事物的多方关照统一于一幅画中,抒发画家心意,讲究艺术的写意意境,追求画面的中和之美。而西方绘画艺术侧重写实性特点,追求画面的逼真效果,对科学因素有严谨的讲究,因此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成就了西方绘画艺术写实性特点。  形成中西绘画艺术特色的基石之一——来自于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  一、透视简介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是一种推理性观察方法。①  (一)中国传统透视学   “散点透视”是相对于西方焦点透视而言的专有名词,采用移动式的多视点多视域的观察模式,多方位多角度地体察对象,按照传统绘画的审美心理需要和载体形式,以独特的视角用尽可能自由的方式来经营画面,以实现理想的审美需要。②  (二)西方透视学  焦点透视称“定点法”,属有限性视域范畴,其视域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一个被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单视域。即将人的眼睛在视觉活动中的瞬间停顿、相对静止状态,从理论上加以固定、绝对化,从而以假设的、固定单一的观察点代替双眼,在固定的时间内形成固定的观察范围,从而推导出角度单一的凝固的理性空间。③  二、两种不同观察方法以及绘画形式的历史渊源  (一)散点透视与写意绘画  中国绘画艺术一直可以追溯到原始彩陶那里,中国原始彩陶的图案无形中培养中国人“仰观俯察”、“移步换景”的审美心理习惯,而这种习惯正是散点透视最可靠的基石。因为,中国彩陶器皿上用线条绘制的无始无终的抽象图案,人们在欣赏它时需要通过“游目”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圆面内体味到“无尽”的意味。  中国绘画很早摆脱时空观念的限制,追求艺术表现的自由。在中国画师看来绘画不应是对实景的直接描绘,相反要从特定时空的狭隘视野中解放出来。不管是中国画的立轴画、横卷画、长卷画等不同的构图形式,还是山水画、风俗画、人物画等不同的类型,都避免焦点透视作画的束缚,不强调自然的纵深关系,物象的具体构造,透视点则是左右移动。物象大小位置以及人物关系,都随画家主观安排,画家在作画时基本不考虑客观的真实,而是追求绘画表现的高度自由,往往把对事物的多方关照统一于一幅画中,以达到心物交融的意境。  我们在欣赏一副中国山水画时,要充分调动我们的知识、情感、经验来体味画家表达的境界,产生情感的共鸣。这种强调绘画写意意境的绘画形式,促成了散点透视的观察方法以及表现手法的实现。  (二)焦点透视与写实绘画  与中国写意绘画不同,西方写实绘画创作,强调客观物象的物理属性,形式逼真的立体空间的真实感,透视精确的明暗光影,努力扩展具象描摹的表现力,为达到再现客观真实的艺术理想,广泛借助科学技术手段。  文艺复兴前,在岩画和洞窟画上,人们朦胧的对物象通过上下错位的排列,大小刻画等手法把一些表示距离的远近关系反映出来。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原始的西方绘画就讲究写实性的追求。  文艺复兴时期属于透视的发展时期,虽然从19世纪以后透视学在绘画领域中的地位逐渐受到削弱,但作为西方写实性绘画追求的时代,透视学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达芬奇非常强调透视原理对写实性绘画的意义,认为“绘画以透视为基础”。

wwW.JunziLian.Com

  三、两种不同观察方法以及绘画形式的认识基础  (一)中国写意绘画以及散点透视  任何一种绘画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艺术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哲学思考和思维方式密不可分。  在中国古代,对宇宙本源的认识最具有影响力的是“道”本源说,而“道”这个本源又是感官无法把握的,面对这样一个感知对象,人们只能通过无视无听的静观过程才能加以体会。④因此,中国的艺术美也只能以无法限定的形式加以表现。由于对宇宙自然理解的主体化,因而在中国艺术家的心目中根本没有客观自然这个概念,即便用直观形象表达情感的绘画,也不是眼睛所看到的客观的真实的再现,而是一个画家主观意念重新诠释的对象。中国画家把自己融入宇宙万物之中,尽情体味美之意境。  散点透视的多视域多视角,尽可能自由经营画面的方式,追求构图往复性的表现手法,无疑成为中国写意绘画艺术审美需求的必然追求。  (二)西方写实绘画以及焦点透视  西方认识世界的方式与中国大相径庭,相对于中国的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他们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分离以及靠认识来把握世界的方式。受这种认识方式的制约,西方艺术总倾向于认识世界的合规律的形式。  西方人“天人相分”的宇宙意识,确定了人与自然万物只能是一种并列关系。人对可感知的世界认识越多、理解越深,就越接近宇宙的本源,越靠近真理。所以在西方人看来,认识活动是一种人对客观自然的冷静、理智的思维活动。受这种意识的影响,在艺术领域里,西方艺术家把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分裂开来,以便对客观对象进行深入的认识,然后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严格的条理化、系统化。  焦点透视符合于客观真实,它强调消失点的存在,观察范围以及画面空间的包容性受到限制。所以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符合写实性绘画形式的审美需求。  结语:中西传统绘画艺术追求的写意与写实的表现形式,归根结底是中西方认识世界方式的不同。有什么样的审美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审美需求,用什么样的观察方式,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绘画形式。在此把两种观察方法与两种绘画形式拿出来比较,并不存在谁优谁劣,谁先进与谁落后的比较,因为它们分属不同的文化艺术渊源,扎根于自己民族的深厚土壤,都是世界文化瑰宝,是世界绚丽多彩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1]魏永利.殷金山.《美术技法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2]白璎.《艺术与设计透视学》【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6.[3]魏永利.殷金山.《美术技法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4]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