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艺术的写实观念和表现比较,艺术教育与设计思维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08:59:33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43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伴随着经济改革的发展进程也在发生着变化。本科和职业教育各占“半壁江山”,每年招收和毕业的人数各自都已达到30万。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文革”后全国恢复高考那年招生量的总和。目前,艺术设计类专业位居计算机、经济管理、机械、文秘之后成为第五大专业,因为其涉及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所有领域,面广、量大,影响深刻,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内容,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芬兰、美国和韩国等国备受重视,因为其关乎民生,并可影响国家GDP的指标。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城市的环境面貌、生活水平、交通、信息通讯和服务水平很快提高,但城市文化的内涵、生活品质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自主创新和高端生产能力培育的品牌意识仍没有形成。城市主体广告媒体上仍是西方品牌占绝对的位置,这一种“露天博物馆”式的教育影响了青少年一代。要使国家经济主体的硬实力提高,设计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要解决好设计的问题,根在教育,要从教育的主体(教师、学生)、服务的对象(企业、品牌、消费者)进行研究。因此,以中西教育对比为参照,拿国外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些经验和我国的进行比较,并从中找出一些差距,以期对艺术设计教育有所启示。   回顾历史,设计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走过了两个阶段,现在正处于第三阶段的改革过程中——努力尝试培养“有用的”设计人才。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的30年,即苏式教育影响下的写实模仿主义教育时期。其基本特征是追根溯源,从绘画到设计,讲继承、讲流派、讲技巧、讲美学,崇拜偶像,讲究学院派理论。其基本状态是教师忠于职守、讲究奉献,学生尊重老师、努力学习,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讲究报效祖国的社会主义办学思想。代表学校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第二阶段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20年。随着经济改革和国际交流的开放,西方文化思想涌入,师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技能型和美学型教育受到了冲击,取而代之的是教育产业化,以发展经济为目标、以创新教育意识为主体的教育发展方向,其基本诉求是打破边界,沟通中西,其基本状态是人们充满激情,坚持改革,努力建设设计大国。代表学校有广州美术学院和无锡轻工大学。   以上3所学校在当时形成了南、北、中“三国鼎立”无可替代的状况,并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色。   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来至今,随着国家对创意产业的重视,设计教育普遍受到关注,本科和职业教育在校生数量逾百万,硬件条件不断改善,国家和社会也对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西式“教育产业化”的引入和现有教育体制的对立形成极不协调的气氛,集中表现为五个矛盾:1.学校考核教师的教学、科研、产业业绩和现有教师能力的矛盾;2.大量招生、拥挤不堪的校园和有限的硬件条件间的矛盾;3.社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和学校的培养质量间的矛盾;4.社会对设计的期待和综合性大学中设计专业被边缘化的矛盾;5.文凭学位和实际能力在用人制度上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普遍存在,成了各学校发展的瓶颈。因此,迄今为止还看不出哪一所学校能成为第三阶段的典范。   面对这五个矛盾,笔者认为,核心要解决“软件的质量”问题——发挥设计教育中三种力量的作用,即设计教育的领导、教师和学生。领导引导改革方向;教师决定教学水平;学生体现教育质量。艺术设计的在任领导相当一部分过去接受的是传统绘画体系下的教育,其观念无法和现代设计教育对接;教师绝大部分缺乏一线设计工作的能力,很难为业界培养有用的设计人才;艺术类考生实行低分录取,导致在知识接受能力方面有欠缺。   艺术设计教育领导的能力   笔者旁听过1993年柏林艺术学院(Hdk,现在的艺术大学∪dK)的院长应聘面试选拔,跟西方其他国家相似,对学校一把手能力的要求重点放在了演说能力和沟通能力方面。衡量能力的标准有两个,首先是看你有没有能力将市长、教育部长手里的钱装到学校的口袋里;其次是能不能把学校的名声传播出去。而教学副院长则必须懂专业。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艾略特(Charles )校长曾说:“大学的真正进步必须依赖于教师”。哈佛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学府,真正原因在于其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哈佛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在于其学生的广泛影响,而这一切都是受益于其有很好的师资。个人的影响力和团队的知识结构有助于这个学校的健康发展。哈佛大学的学生特点可概括为内涵、平实和理想,而人生理想是哈佛学生成功的关键,其都在为理想而奋斗。哈佛大学的大师承担了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这一课给学生拓宽了视野,让学生树立了人生的理想和目标。   我国的学校普遍存在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含糊不清、校训不明确,特别是教师用人制度和体制不完善等弊端。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忽略把实践型人才引入到高校。大部分人从学士、硕士到博士毕业后马上承担了教师角色。这种情况在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不允许的,而在我国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的职业院校招聘教师也需要博士。这一切都源于用人制度和评估标准上的失误,由此也导致了教师能力欠缺,使学生得不到真才实学。问题二:专业教师岗位布局不合理。如国家重视的动画专业,引进的教师永远是单一的设计和制作型人才,而忽略了设计和制作之前的动画文字原创、编剧、导演和创意人才,以及设计和制作之后的营销和传播人才。同样,这样的教师队伍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能很好地参与市场竞争的。   按照市场运作机制来搭建教师队伍,才能让教学进入一个积极的循环状态。为何在2000年前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在完全具备经济和硬件条件后至今仍无重大影响,难以培养出极具影响力的学生呢?由此可以推断,那些经济条件不成熟的学校问题会更加严重。   教师队伍的合理性决定了课程的科学性,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回顾学生时代,那时没有那么多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但他们却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在他们的影响下,学生才得以成才。相反,今天的年轻教师在创新精神方面意识增强了,但在很多方面,如对教育的忠诚度、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方面却相对淡薄。这些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到教育的根本。 近年笔者去了几次台湾,参观了成功大学、实践大学、云林科技大学、台北艺术大学等学校,相比大陆的设计教育有三个不同:   1.台湾的教师队伍中有90%以上接受过本土和西方两种不同的教育,大部分教师来自社会第一线。这个比例不会比欧洲高(在德国比例是百分之百),却比大陆要高得多。为弥补教师经验的不足,台湾还有一种特殊的岗位,叫“实践型教授席”,通常是由社会上行业范围内大师级的艺人和设计师担当,以此来弥补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   2.台湾设计院校的教学气氛很浓。有教师每周至少4天在校上班的制度,每个人都有办公室或者工作室,有些面积很小,只有8-10平方米,但干净且有条理,很有艺术氛围。教师坚持教学在学校,研究在学校,甚至项目也在学校进行,这使学生随时有机会和其保持零距离的接触。相比之下,大陆相差甚远,特别是新校区远迁之后,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   3.台湾保持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习惯,他们忠于职守,如同前辈一样具有高度的自觉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艺术设计教育的领导,其能力体现在教师个人能力结构、师德学风、队伍结构三方面的打造上:若要培养“有用的”人才,教师队伍首先必须自己有用;树立起良好的师德风范才能办好教育;有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才能与社会需求对接。   艺术设计教师的能力   我们现在聘用教师常常都迫于现有的人事制度,先看学历,再问经历,没有实践经验也行,博士学位至高无尚,进高校天经地义。而在西方国家,博士学位只能说明学习经历,没有实践经验就不具备申请高校教师职位资格。博士学位在德国可能取得助教席位,教授对助教再满意也不能留校,要重新到社会进行实践。只有取得实践业绩后方可申请教师职位。同时,录取教师还十分讲究受教育的情况,本科学产品、研究生学视觉、博士再学景观环艺。在三个阶段的学习中又穿插社会实践,具备这样的经历在学校是很受欢迎的。   教师要交叉学习,以自己广博的知识影响学生。学生能力的强弱也取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就教师知识结构而言,其知识面越广,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力越大;就师资结构而言,教师越有经验,学生的有用系数就越高。近几年,我们国家周边的海洋安全受到了挑战,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了国家的强盛是多么重要,国家的强大是人才的强大。同样,设计教育的强大也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强大,强大的根基在于知识内涵的深厚。   偶然的机会,笔者遇到杭州两位有影响力的设计公司经营者,一位是从事博物馆设计的大师,另一位是从事建筑设计的总经理。在谈及设计人才需求及价值认定时,他们都认同企业中对三种不同能力的中层给予不同的认可:对具有管理能力和设计能力的中层管理者,支付约20万-25万元的年薪;对具有管理能力、设计能力并兼具文案策划能力的人薪金加倍;对具有管理、设计、文案和业务拓展能力的人,薪金则“倍上加倍”。这表明企业对于多元人才的尊重和渴望,如此高薪也反映了综合多元人才的奇缺。   为了培养交叉人才,满足日益活跃的市场经济需求,芬兰以国家的行为,把赫尔辛基商学院、赫尔辛基工学院和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合并成立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德国的波茨坦创意学院(The School of Design Thinking at the Hasso-Plattner-Institute, Potsdam)是一所非学历教育的学校,学员来自于人文、科学、艺术、管理等不同专业,共同进行设计项目研究。这两所不同性质的学校,他们进行教育改革的共同目的是力求在交叉中有更大的创新和突破,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创新。通过创意过程学生可相互补充对方的知识盲区。笔者常引导学生在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的学习最好实行交叉(平面、立体、空间设计),也可以实现大交叉(艺术、管理、技术),这样的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将前途无量。   因此,教师加强自我修炼是接受未来发展挑战不可忽视的,这种修炼除了拓宽教学内容、研究内容外,更寄希望从实践型项目中获取实践经验,这既有益于教师自身发展,也有益于人才培养。   艺术设计学生的四种能力   会说、会写、会沟通、会创意,这“四会”已经成为了西方设计类学生培养的目标。要达到这四点,首先要求学生从初中到高中阶段要接受完整的教育。以前那种为达到升学率而实行的文、理、艺术分班制,只能导致知识的缺失,是教育的大忌。其次,说和写在任何课程中都必须受到重视,因此,创意表达应从素描的第一节课开始培养,而应回避实物写生和单纯模仿。再次,艺术类教师的打分标准是个性化作品,而决不支持风格的拷贝。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学的学习是十分幸福的,与改革开放初期图书资料奇缺、没有通讯工具、交通十分不便的条件比较,数字时代的便利条件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十倍甚至百倍。时代发展了,自然新时代条件下的大学生也产生了不同的压力。比如,当初不存在找工作难的问题,可以挑个好岗位,而现在大学生找一份好的工作是百里挑一;当初大学学习安定、充实,学生普遍被教师关心、重视,而现在教师对于学生关心太少;当时教师教学很专心,而现在教师责任心相对淡化。   笔者自1997年留德学习回国后,一直到今年,已到过百余所大学做报告,很多学生面对现实和理想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如何在陈旧的体制中,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满足自身对知识的要求?笔者认为,除了尽可能传授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外,学生还应该学会“自救”。   一是主动学习,要“为表格而奋斗”。笔者从不同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中找到了一个共性,要求学生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1.大学学习要体现人文基础、技术基础和外语基础的学习;2.要重视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3.要有获奖和成就。这是为了完成表格上的3个方面、二十几项指标,接受毕业后社会学生的选择。如果可以完成,大学本科3年、研究生3年一定是很充实的。   二是全面提高,从设计创意、文学能力、谈吐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着手训练自己的能力。1.会创意。这是对学习设计专业本身的要求,设计是创意的代名词。设计原本是为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大家营造更生态的环境,以及如何在保护环境,保证安全、效益和提供经济实惠的服务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设计者带着高度社会责任去解决。2.会文案。文字是创造发明之前的思想表述形式。文字让计划更清晰、更条理性、更有说服力;文字会让思想更伟大。文和图一样,承载了历史,给后人以知识和力量。文字是一种思想,其引导设计行为。而今天的设计类大学生普遍不重视文字,因此,从学校走向社会之前应补上这一课。3.会谈吐,会沟通。语言是沟通最为直接的表述方式,也是最快捷的传播方式。政治家的演说能力是征服选民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样,设计方案的表述也是通过语言文案被甲方认同的。计划经济时代靠做事,而市场竞争的今天,靠沟通才能赢得机会。   要对教育的未来充满梦想,要改变领导、教师、学生的状况需要时间和认识,只要有意识、有梦才会有现实。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的核心内容是改变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和人居环境,这个广阔而又巨大的服务型产业正是我们最好的文化创意展示平台。中西设计有两大差距,一方面是法律、专利、版权的保护;另一方面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水平。因此做好教育十分重要。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