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和天分(工作能力与天赋的关系)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3-01-12 00:35:14 归属于综合论文 本文已影响29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本文将从对天赋观念的实际应用的研究为目的,阐述与证明天分对工作的积极作用,并说明对天赋观念的体现。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天赋观念的研究,来证明天分对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并说明这种积极作用对天赋观念的体现。首先对“天赋观念”学说的研究进行说明,分别归纳了柏拉图,笛卡尔,莱布尼茨关于天赋观念的学说;其次,对天分做了研究和说明,并从原因和形式方面证明了天分对工作的积极作用;最后,阐述了这种积极作用对天赋观念的体现,旨在说明天赋观念在现实学习和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天赋观念; 天分; 工作; 积极作用

引言
天分与天赋,在中国的解释是一样的,可谓是“未学先懂,禀受于天”, 从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开始,哲学家对“天赋”开始了的研究,而且从未停止,但是对天赋奥秘的探索不仅是哲学家的追求,也一直是当今自然科学面临的问题之一,对大脑天赋的研究无疑还要经过漫长而曲折的探索道路。然而从积极意义上说,对天赋观念的研究,应做到帮助人们认识自我的同时,对现实的学习和工作起到积极地作用。
  唯理论者,“天赋观念”学说的创世人笛卡尔,认为天赋作为获得确定性知识的逻辑前提,在推论中起到整理感性材料,把观察到的现象纳入规律,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的作用,笔者认为“天赋观念”学说作为使人们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依据,可以并且应该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从兴趣等方面发现自己的天分所在,并做适合自己天分工作,对社会来说,做到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可以有效进行资源配置;对个人来说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一 天赋观念的研究
天赋观念学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一般认为,关于天赋观念的学说从历史上看可追溯到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但是17世纪以前,天赋观念被普遍忽略,直到18世纪,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对人的发现,引导哲学家把目光和思想回到人本身,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儿从普遍怀疑中得出我思故我在,并进一步提出“天赋观念”,才引起人们对于认识来源和能力的极大关注、讨论。莱布尼茨等人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做了继承和发展,唯理论天赋观念论者认为:知识是人生来就有的,它先于经验,是人脑固有的。
(一)天赋观念的内涵
最先明确提出了天赋观念概念的是欧洲大陆唯理论哲学家的创始人笛卡尔。首先,笛卡尔对“观念”做出了界定,他说:“观念,我是指我们每个思维的这样一种形式说的,由于这种形式的直接知觉,我们对思维才有认识。”1也就是说作为思维形式的观念,同时也是通知到人脑的精神本身的影像。因此,笛卡尔及后来的哲学家都从来源上对观念进行了探索。2笛卡尔在解释“天赋观念”的含义时说,这种观念“既不是来自外部对象,也不是来自我们的意志的规定,而完全是来自我内部的思想能力”。3他认为天赋知识来源于直觉,由直觉而来的第一原则是人出生之前由上帝印入人心中的,“上帝创造我的时候把这个观念放在我心里,就如同工匠把标记刻在他的作品上一样”。4但笛卡尔有他自己的弊端,他把“自我”看作一个正在思想的东西,只是一个心灵、一个灵魂、一个理智、一个理性。在此,笛卡尔就把心灵与肉体、精神与物质割裂开来,必然陷入心物二元论。
(二)天赋观念论的历史演化
1 起源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理念”的学说,认为人的认识是灵魂“分有”理念,在这种学说的基础上,柏拉图提出了“灵魂回忆说”,即,学习就是回忆,认为知识是从天上(理念世界)掉下来的,是灵魂(头脑)中固有的。他肯定知识包含于灵魂之中,已经是被知道的东西,并且灵魂里已经分有各种各样永恒的普遍形式的“理念”,只是在灵魂与肉体结合而降生为人的时候把它们暂时忘记了,后来受到客观对象的刺激,引起回忆,才重新恢复他原有的精确知识。旨在说明知识不是后天获得的,也不是从灵魂中自发产生的,而是灵魂固有的,灵魂在未跌落之前,对理念有所观照,包含着天赋的知识。“回忆说”它是欧洲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唯理论的最原始的形式,是后来一切唯心主义唯理论的先驱。
  笛卡尔提出天赋观念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演绎推理提供逻辑前提,为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如何获得知识的确定性寻找根据。费尔巴哈曾评价,“他只不过想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确定性原则。”5在笛卡尔看来,一切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只有通过直观一演绎法才能获得。天赋观念作为获得确定性知识的逻辑前提,在推论中起到整理感性材料,把观察到的现象纳入规律,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的作用。
2 发展
莱布尼茨也继承了笛卡尔的的天赋观念论,并有得出具体的发展,他提出了“大理石花纹假说”,他指出,“天赋观念不是现成地存在于每个人心中,或现实地呈现于每个人的心智之前”,认为人的主体性,如心灵是能动的,是像有花纹的大理石,在未经雕琢时并未现成的任何形象,但其特定的花纹却是它与生俱来,的,而且还是适合于雕成什么雕像的根据。因此,莱布尼茨把天赋观念看作是知识当中的一种构成要素,而不是知识本身。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总结了他之前的在此问题上的合理性,同时克服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局限性,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二 天分的研究
天分的提出,是天赋观念的具体化,对象化,而提出对工作的积极作用,实质上就是要解决天赋观念在实际中如何被应用、怎样被应用的问题。然而在说明天分对工作有积极作用之前,我们要首先明确的是什么是天分以及天分是否存在,本章将对此进行一个深入细致的分析。
1 什么是天分
  “天分”二字来自拉丁文的innatus,卡米洛夫一史米斯提出的“先天规定的素质”(predipositions):“当系统素质只是一种偏向或一个概略时,那么环境的作用就不仅是一个触发器,它通过心理和物理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丰富的后成互动而实际影响大脑的随后结构。概略涉及对特定输入的注意倾向和一些限制计算这些输入的原则倾向性。注意,我假设人类心理学既有一定的详细规定,也有某些很概略的领域特殊的倾向性,这取决于在什么领域。”6
  心理哲学家皮利幸有关天分的定义,是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当人们声称某个认知状态或能力是天分的时候,他们的意思是,或应该是:不是与环境的影响无关,而是与根据对环境相关特征的表征而进行的由规则控制的建构过程无关。换言之,单从语义(或信息)内容方面看,它与环境原因没有系统的关系”7。总而言之,“天分”是认识对象之前就已经具备的认识特性,针对特别的东西或领域的特殊天生执念,而使其可以在同样经验甚至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以别于其它人的速度发展起来,而且有它的独一性,特殊性的成长潜力,已经在他的人生中或事业生涯中表现出来的,那么他就具备了该方面的天分器量。
2 天分存在的证明
随着近现代科学的发展,逐步证明了人类的知识虽然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先天就正确的。但是,对概念的认识是后天的经验,而对某个领域有着灵感和更强的记忆力,则可以说在这个领域有着天分,也就是,当主体开始对客体进行认识时,必须有心理学和遗传学在先天的因素上起作用,并且在主体怎样认识客体的问题上,知识学的先天因素和心理学、遗传学的先天因素是相互作用的。正是由于它们的作用,认识主体才能对客体进行初步的选择、排列、规范、构造等等,从而构造我们的知识。人类操作活动、认识能力的发展,是科学知识发展的结果,而科学知识的发展,又大大扩展了人类实践活动的范围,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这种能力又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地强化,又转变成心理的和遗传的先天因素,如此往复,使整个人类的先天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也正是因为人脑有天分,人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
有许多证据证明人的大脑最初对某领域存在着天分,自柏拉图开始的唯理论者,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创始人的笛卡尔,他们都普遍认为人类的认识来源于主体,开始关注认识的主体以及主体的先天因素,也就是天分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也肯定某些天赋因素对认识起作用,比如恩格斯就曾经明确指出,“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能力”8。格式塔心理学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都认为,人的头脑不是白板,也不单单是对客观事物的逐一经验,皮亚杰承认天赋因素的存在,他说,“一些类似前语言智力的结构,是天分的,因而是固定不变的,绝对不能为表现型的建构所改变。”9神经生理学也同样发现:大脑本身也产生大量的信息,而不仅仅是接受外来的信息,更不是镜子般的经验或相机般的摄影,“生物本能”可以证明这一点,生物可以“生而知之”,不同点在于,狮子的天分在于懂得集体作战的战术,老虎的天分则在于懂得独行的秘诀。
三 天分在天赋观念中的体现
  现在我们要考察的是这种积极作用在天赋观念中的体现,它与天赋观念有着怎样的关系。唯理论的哲学家都承认和证明了天赋观念的存在,但关于天赋观念是什么及其怎样存在的问题,其回答不尽相同,
  首先,在柏拉图看来,天赋观念就是“理念”,所谓天赋是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在理念世界中赋予的,人需要通过回忆才能重新获得天赋观念。这种回忆不仅体现在学习上,在工作中也同样得以体现,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天分,用天分来积极作用于工作,工作得来的经验又补充了知识,这是个循环有益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柏拉图所说的“回忆”的过程;其次,在笛卡尔那里,天赋观念就是以“我思”为原则,它们是与生俱来的,这种证明则是通过“普遍怀疑”和对“我思故我在”的论证来实现的。“我思”是纯粹的思想,而天分就蕴含在这纯粹的思想之中,可以怀疑一切,却不能怀疑“我思”的存在,也就不能怀疑天分的存在;最后,在莱布尼茨看来,天赋观念不是现成的观念,而是潜在的能力、倾向,它们就像“大理石的花纹”一样潜在人们心中。天分与他的“大理石的花纹”说极为相似,我们不能在一出生就知道自己的天赋何在,常常是通过兴趣的所在表现出来,或者是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所长。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天分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的,合理地利用天分,会对工作有积极的作用,但不能无视后天的勤奋努力,这启示我们:(1)在个人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根据自身的天分或潜能进行自我规划,不能盲目效仿别人或跟随潮流;更要看到后天的努力程度对未来成就大小的重要作用,不能过分自恃天赋,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2)教育方面,要注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而因材施教,要在充分尊重个性的前提下进行各种素质的培养。(3)重视文化积累在个人成长中对于性格塑造、心理形成的影响,家庭和社会要努力创造条件,为个人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实现的对天分的合理应用天分对工作有积极作用的阐释以及这种作用对天赋观念的体现的说明,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天赋观念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颇有新意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60.
[2]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60.
[3]《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45页.
[4]《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j,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56页.
[5]转引自朱长征:《两种知识发生论述评及其相互关系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期.
[6]ige主编,沈政等译,《认知神经科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5页.
[7]詹·拉·洛威尔,《写给批评家的寓言》,2002年版,第78页.
[8]卡米诺夫一施米斯:《超越模块性—认知科学的发展观》,缪小春译2001年版,第8页.
[9]福多:《心理模块性》,李丽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8页.
[10]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60.
[11]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60.
[12]《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45页.
[13]《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j,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56页.
[14]《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48页.
[15]田平:《关于思维模块性的再思考》,《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年1期.
[16]朱新秤:《进化心理学理论、意义与局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4期.
1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60.
2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60.
3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45页
4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j,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56页。
5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48页
①卡米诺夫一施米斯:《超越模块性—认知科学的发展观》,缪小春译2001年版,第8页。
②福多:《心理模块性》,李丽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8页。

8转引自朱长征:《两种知识发生论述评及其相互关系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期。
9 ige主编,沈政等译,《认知神经科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5页。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