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如何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9 22:26:01 归属于综合论文 本文已影响43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如何在现代艺术中立足于传统文化底蕴,而又把握设计发展方向,已经成了当代设计师共同思考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的母系文化,在设计中一直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设计。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昨天的传统文化,我们正在创造明天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曾经成就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它也必将对人类不可能终止的文明发展,继续发挥着巨大的、无处不在的影响。传统文化之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设计,如鱼得水,须臾不可离开。

关键词:现代设计;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当代人看待传统时,很大一部分都会形容其是老观念、老封建。这样使得我们研究传统时只停留在一些表象的东西。
  著名民艺家张授一先生解释传统时认为 “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总的说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由历史沿传来的思想、道德、人伦、风格、艺术、制度等,概括起来主要是表现在文化方面。而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所创造并渗透于一切行为系统里的观念体系。
  由于人类发展是在不停的进行着文化沉淀,设计作为文化的一个门类也是一样。脱离传统来谈现代设计无疑是片面的。现代设计无论怎样的发展,都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化内涵,无法脱离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不但无时不刻地影响着现代艺术运动,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
  如何在现代艺术中立足于传统文化底蕴,而又把握设计发展方向,已经成了当代设计师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顾来对其现阶段在现代设计思路中的综合运用进行了总结。
将设计思路转向传统
  自从20世纪以来的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产品的大量制造,也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设计师在开拓设计思路时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传统文化,试图在过往的图形符号中寻找未来的发展方向。无庸质疑,现代设计源于西方.但为何西方艺术家又将目光投向了东方呢?
  由于工业革命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技术革命激发起来的新思潮,使投身现代设计运动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如果我们回眸这场至今未果的现代设计运动,便会发现,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真正对我们今天的设计文化产生全方位巨大影响的,当属德国的包豪斯(Bauhaus)。英国人弗兰克·惠特福德(Flank whitford),在他的《BAUHAUS》一书的前言里就写道:“很显然,包豪斯的影响至今依然存在。”“设计我们生活环境的那些人,还是继续从包豪斯的作品当中汲取着灵感。而在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艺术院校里,包豪斯的艺术教育方法依然普遍地影响着它们现在的教学。”
  事实上,我们对包豪斯的眷恋,就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一点——进入信息时代的我们,不曾把传统文化与艺术丢掉,甚至还到传统文化与艺术中找寻能够激发,或者指导我们今天艺术与设计活动的东西。其实,这种不废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思想,正是包豪斯一以贯之的文化精神。譬如,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披乌斯,主张艺术与技术统一,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等等思想,就是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艺术精神。现代设计讲的“以人为本”,就是古希腊哲学强调的“人本主义”,更是源于中国古典哲学——老庄的“天人合一”、“以人为贵”的思想;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更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艺术唯美、求实、创新精神的体现。包豪斯这种立校精神,的确为现代主义运动开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的先河。
  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器物和习惯。就像一个家族的传家宝和日常行为。站在历史的角度,传统文化即是一些物质与精神的沉淀。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物质得到改进和创新,使人类有了新的征服自然和表述情感的工具。物质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使得人在神经系统养成的习惯也同时发生变化。
  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而艺术与科技,又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虽然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总是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里程碑,但传统文化还是如影随形,到处可见。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或者直接,或者间接,都对现代设计产生连带的巨大影响。
  由此可见,受着现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双重制约的现代设计,无论怎样的发展,都无法脱离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不但无时不刻地影响着现代艺术运动,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
  在强调创新的现代主义设计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滥觞时,现代主义创造一个全新世界的决心使人们在机器的丛林中迷失了自己。而当人们意识到人类古老悠久的传统和似乎已很遥远的过去时,后现代主义者出现了,他们企图连接起过去和现在及未来的链,找回在机器声中失去的自我。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在设计领域中的探索性活动,具有明显的实验特点。其目的是要打破现代设计中国际主义风格单调乏味的沉闷气氛,表明了人类面临信息时代而惧怕"失去控制"的感觉,是一种乌托邦的构思与物质材料的结合。
  回望中国现代的设计圈,里能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人就是大师。陈汉民先生解决了一点,靳埭强先生解决了一点,所以我们称他们为大师.陈汉民先生在设计王府井饭店的标志时,把传统的中国结与建筑墙壁上的装饰融合起来,使我们看到这个标志时,既有中国的文化的情结,又具备现代设计的特点。
  靳埭强先生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例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贝聿铭先生更是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在做中国的香山饭店运用江南水乡的青砖灰瓦白墙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共鸣。他们这些大师自身都具备得一定的文化素质,挖掘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种韵致,让我们感到了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
  人们观看一幅艺术设计作品的时候,他们是希望在作品中寻找到能够关照自身的熟悉的东西(即传统),这种东西就存在与我们的身边和我们默许的深层记忆里。但是它还不能完全是我们朝夕相处的生活,还必须的经过整理和改良后和我们已知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人们对头脑中已知的东西会视而不见,所以这种设计语言必须在保持熟悉感的基础上,改变人们的视觉习惯和认知习惯。一幅设计作品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寻找着和它相同的人群进行表达和共鸣,万能语言本身就是对语言特异性的否定,这就好比一个设计师的品质,实际上一个人的品质被无数人悄悄的拥有着,就象那种泥土般的质朴能感染我们的整个民族一样,我们必定有我们共同的和共通的东西,那才是我们思想交流和心灵共鸣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理论正是这种共同品质的最直接和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所以采用这样的语言,就是为了获得通俗易懂而且不言而喻的传达效果。如中国设计师王序在设计2003深圳水墨双年展海报采用传统水墨与中国汉字相结合,文字与水墨相溶,一方面体现展览的主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深圳设计师陈绍华设计北京2008年申奥标志,则是东方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运用的经典,该标志用五个太极人的形象组成,象征中国人的友好,平等竞技的奥运精神,以及民族内涵。整个设计充满了创新感,又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
  西方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建筑在对于“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关怀上的。但是由于对于人的过分关注而陷入了极端,这样的结果.其实是出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将事物一一割裂开,再逐一进行分析所注定的。这种认知方式虽然能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但运用在针对本属于自然本身的“人”身上却显得有了相当大的局限,在设计中汲取整体性思路成为了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将思路转向了东方。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影响东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和其他的古代文明相比, 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脉相传的传承性。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各种古代文化都未能得到传承,如作为西方文化发展始祖的希腊文化就湮灭于外来野蛮民族的侵略以及黑暗中世纪的强大宗教狂热。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在5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站在整体的思维模式上关注自然,关注人本.这一点在古代中国的园林设计装饰中都得到了体现。基于中国传统思维的特质,从整体上对事物进行把握,来进行设计应该是设计发展的方向。
关于中国当代的设计
  中国幅图辽阔,各区域的经济、文化还有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一些经济水平落后的地方,设计师在做设计时总会遇到困难,做好一项设计与大众接触时得不到认可,最终结果是设计被改得面目全非。使得设计师在做设计时索然无味。紧跟是庸俗不堪的设计,严重的污染了文化视野。大众群体认为在接受设计师作品时,往往感到很多地方不尽人意,殊不知自身的文化素质低下也有一方面。经济发达的地方,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设计师耳濡目染带有一点崇洋思想;加之,大众群体也有类似思想,一拍即合。经济的地域性差异对于设计的这两种影响都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我们国内的艺术设计界应该提出自己的设计理论,即基于本民族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西方文化只能借鉴,不能克隆。因为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讲,他要通过设计作品来传达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想,然而,思想居住在语言里,要想准确的表达我们的思想,就必须选用我们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这种语言就是我们的“本土语言”,它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母语。所谓发扬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绝不是一种“复古”的思潮,不是一种狭隘的、片面化的对传统的膜拜和崇尚。它是整个设计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国际风格”的现代主义潮流之后出现的多元化的,强调传统和本土性的新设计艺术潮流。在全球性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本土语言”的艺术设计理论一定能为设计的发展提供出新的可能性。所以“传统性”和“当代性”是现阶段设计理论发展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它的发展也应该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属于曾经经历过殖民文化“书写”的国家。但中国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第三世界社会和民族。中国是一个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第三世界国家,是有着极其完备的历史叙述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国从未经历过较完全的殖民化过程,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也从未消失过。因此,发掘中国的本土性的设计理论使之能够在现在社会发挥作用,将是一个具有巨大魅力的课题。发扬传统将设计的理论的提出,必将成为中国艺术设计理论从传统形态转向当代形态的可能性和契机。
结 语
  21世纪,被人们称为文化趋同、文化危机的全球化新世纪,传统文化与艺术,民族文化与艺术,仍然是人类在创造新文明时,不可或缺的智慧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的母系文化,在设计中一直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设计。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昨天的传统文化,我们正在创造明天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曾经成就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它也必将对人类不可能终止的文明发展,继续发挥着巨大的、无处不在的影响。传统文化之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设计,如鱼得水,须臾不可离开。
   
   
参考文献:
1.《世界通史·上古部分》 周一良主编 1962年10月人民出版社第一版.
2.《中国工艺美术史》.
3.《现代装帧艺术》 刘丰杰 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
4.《装饰》 2002.9.
5.《艺术概论》 孙美兰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7.
6.《外国艺术设计史》 辽宁美术出版社 邬烈炎 袁熙阳著.
7.《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 湖北美术出版社 梅格斯(美) 1993.6版.S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