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汉语阅读中预视效益的经济逻辑分析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7 11:45:10 归属于综合论文 本文已影响54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1 问题提出

  老年人阅读中的老化问题是近年来老年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一些研究者以眼动仪为工具,实时记录老年人阅读时的眼动轨迹,发现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阅读时的眼动模式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老年人注视词的次数更多(Kemper,Crow,&Kemtes,2004;Kemper&Liu,2007; Kemper&McDowd,2006;Kliegl,Grabner, Rolfs,&Engbert,2004;Rayner,Reichle, Stroud, Williams, &Pollatsek, 2006; Rayner,Castelhano,&Yang,2009,2010; Rayner,Yang,Castelhano,&Liversedge,2011),注视时间更长(Kliegl et al.,2004;Rayner et al.,2006;Rayner et al.,2009; Stine-Morrow,Shake,Miles,Lee,Gao,& McConkie,2010;Rayner et al.,2011);第二,老年人的眼跳幅度更大,词跳读率更高,这导致老年人对跳读词的回视次数更多(Laubrock,Kliegl,&Engbert,2006; Rayner et al.,2006;Rayner et al.,2009; Rayner et al.,2011);第三,老年人的知觉广度范围(一次注视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范围)更小,知觉广度的不对称程度低(Rayner et al.,2009),老年人从副中央凹预视(在注视一个词时,读者也会从副中央凹处获得右侧词的部分信息)中获取的信息更少(Rayner et al.,2010;Risse& Kliegl,2011);第四,老年人阅读消失文本(文本中的词在被注视40ms,50ms或60ms后掩蔽或消失)的时间长于年轻人,词汇加工的效率低(Rayner et al.,2011)。老年人阅读时表现出的这类眼动模式可能与其阅读速度慢有密切关系(Stine-Morrow, Miller,&Hertzog,2006;Rayner et al.,2010;Rayner et al.,2011)。

  从以上研究可知,老年人的眼跳幅度大,词跳读率高。对此,Rayner et al.(2009)解释为老年人阅读时采用更冒险的策略,倾向于采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如猜测处于副中央凹位置的词的信息,以补偿他们阅读速度低的现状(Rayner et al.,2011;Risse et al.,2011)。既然老年人采用补偿策略,那么为什么老年人的阅读速度仍然低于年轻人呢?理解该问题的关键是老年人的知觉广度范围以及老年人预视效益的获取问题,它们分别从获取信息的范围以及获取信息的类型来考察读者的阅读效率。以往研究给出了该问题的部分答案,如老年人的知觉广度范围较小,他们只能从当前注视词以及注视词右侧一个词获取信息(Rayner et al.,2009),从注视点右侧词获取的预视效益少(Rayner,et al.,2010;Risse et al.,2011),等等。

  以上研究结果基于拼音文字获得。汉语阅读研究的发现与拼音文字基本一致,老年人的知觉广度范围小于年轻人,老年人只能从注视点及注视点右侧一个词(2个字)获取信息(王丽红,石风研,吴捷,白学军,2010),而年轻人可以获得注视点右侧大致2~3个字的信息(Inhoff&Liu,1998;闫国利,王丽红,巫金根,白学军,2011);从获得右侧词的预视效益看,当右侧第一个词是高频词时,年轻人能够从第二个词上获取信息(Rayner et al.,2009; Yang,Wang,Xu,&Rayner,2009;Yan, Kliegl,Shu,Pan,&Zhou,2010)。闫国利等(2011)发现,年轻人可以从副中央凹预视中获得汉字的形和音的信息。基于老年人阅读中的老化问题,他们能够从副中央凹预视中获得哪些信息类型,与年轻人有何差异?这是本研究关注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老年人为何阅读效率低于年轻人。

  本研究采用以往预视效益研究所使用的边界范式(Rayner,1975)。实验中操纵预视字的类型,具体分为四种:与目标字相同、与目标字形似音异、与目标字音同形异以及控制字(与目标字在音形义上完全不同)。在目标字的左侧设置一条看不见的边界,当眼睛越过边界时,预视字迅速被目标字所代替。分析前三种条件与控制条件在阅读指标上的差异,从而探讨老年人能够从副中央凹预视中获取汉字的哪些信息,与年轻人有何差异。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从某老年大学随机选取老年人被试32名(男17名,女15名),年龄在60~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岁),受教育水平为初中以上,每天都会阅读1小时以上。被试的裸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母语为汉语,实验结束后获得一份礼品。

  2.2 实验材料的选择及评定

  使用闫国利等(2011)在实验二中的材料。材料中有64个目标字,每个目标字对应4种预视条件,等同、音同、形似和控制字,这些字在笔画数和字频属性上进行了严格的匹配,四种条件均无显著差异。

  分别选取18名老年人(不参加眼动实验)对形似音异字、音同形异字与目标字的形状相似性进行5点评定,1为毫不相似,5为非常相似,形似音异字与目标字的相似性为3.98(大学生评定为4.01),音同形异字与目标字的相似性为1.22(大学生评定结果为1.12)。

  64个目标字嵌入64个句子中,句子长度为14~17个字,目标字位于句子中间位置。选择18名老年人(不参加眼动实验)对句子的难度进行评定,1为非常容易理解,5为非常难理解,评定结果为1.23(大学生评定为1.08)。21名老年人(不参加眼动实验)对目标字在句子中的预期进行评定,预期的结果为3.10%(大学生为1.09%),预期非常低。

  2.3 实验仪器

  采用Eyelink 2000型眼动仪记录被试的眼动数据,仪器的空间分辨率为0.01度 RMS,采样率为1000Hz,刺激呈现延迟变化的时间为6~12ms。被试机屏幕的刷新频率为150Hz,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被试眼睛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63cm。

  2.4 实验设计及材料呈现

  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预视信息的类型,有4个水平:等同、音同、形似和控制。刺激以宋体呈现,字体大小为30×30像素,每个汉字占0.96度视角,这样预视字大致处于副中央凹位置。

  采用边界范式技术。首先在目标字的左侧设置一条看不见的边界,操纵目标字位置呈现的信息(预视字:等同、音同、形似和控制)。被试开始阅读时,预视字出现在目标字位置,当眼睛越过看不见的边界时,预视字迅速被目标字代替。这种变化极为迅速,被试一般意识不到边界的存在,但是会影响读者对目标字的加工过程。实验材料呈现举例:

  爸爸参加了义务宣传 税/税收知识的活动。(等同条件)

  爸爸参加了义务宣传 税/睡收知识的活动。(音同条件)

  爸爸参加了义务宣传 税/悦收知识的活动。(形似条件)

  爸爸参加了义务宣传 税/伙收知识的活动。(控制条件)

  2.5 实验程序

  对被试进行个别施测。具体程序如下:(1)被试熟悉实验室环境后坐在距离被试机屏幕63cm处;(2)对被试进行眼校准,实行三点定标,分别进行C校准(刻度标示)和V校准(刻度确认);(3)向被试解释实验要求,要求被试认真阅读句子,并理解句子的含义(每次屏幕上只出现一句话,理解后按键翻页看下一句话。有些句子后面有判断题,需要口头回答后再按键翻页);(4)被试理解要求后,先读4个练习句以熟悉实验程序。练习结束后,正式实验开始。实验中设置判断句的目的是保证被试认真阅读句子。整个实验需要20分钟左右。

  3 结果

  3.1 眼动指标选择及数据删除标准

  3.1.1 眼动指标选择

  参考以往的研究(White,Rayner,& Liversedge,2005;Chace,Rayner,&Well,2005;闫国利等,2011;闫国利,白学军,2007),采用如下眼动指标: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总注视时间。首次注视时间是指眼睛第一次落在兴趣区的注视时间,凝视时间是指眼睛离开兴趣区之前在兴趣区停留时间的总和,总阅读时间是指读者对兴趣区所有注视时间的总和。其中,首次注视时间反映词汇激活过程,凝视时间反映词频效应以及几个词的整合加工过程(Inhoff&Radach,1998;Clifton,Staub& Rayner,2007),总注视时间对词汇识别后的语言加工过程敏感(Inhoff&Radach,1998)。本研究只对划定的兴趣区进行局部分析。

  3.1.2 数据删除标准

  参照(White et al.,2005;Chace et al.,2005;闫国利等,2011)的数据删除标准,删除以下数据:(1)眼动追踪丢失的句子;(2)被试眼睛越过边界时,意识到目标字发生变化的句子(1.67%);(3)注视时间小于80ms或大于1200ms的注视点;(4)三个标准差之外的数据。

  在数据分析中,以单个字作为兴趣区进行分析时,单字的跳读率比较高,其中首次跳读率(第一遍阅读时,单个字被跳读的比率)达到40%以上(有时大于50%),逻辑学论文发表总跳读率也在30%以上。另外,在边界范式中,必须删除那些意识到边界变化的数据,这导致数据量减少,影响结果的可信度(王穗苹,佟秀红,杨锦绵,冷英,2009;崔磊,王穗苹,闫国利,白学军,2010;闫国利等,2011)。本研究虽然操纵的是边界后的目标字,但对相同句子而言,目标字前后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本研究采用以往一些研究者(Liu,Inhoff,Ye,&Wu,2002;王穗苹等,2009;崔磊等,2010;闫国利等,2011)的处理方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合并成一个区域进行分析,降低兴趣区的跳读率,以增加结果的可靠性。

  3.2 结果分析

  分析中以隐含的边界为界限,将边界前两个字划为一个兴趣区,为关键前区;将边界后两个字划为一个兴趣区,为关键区,也是本研究重点关注的区域;关键区后两个字划为一个兴趣区,为关键后区。分别分析关键前区、关键区和关键后区。分析三个区的原因是读者阅读时,每次注视获得的信息在一定范围之内,对关键区变量的操纵可能对关键前区和关键后区的信息加工有影响。数据分析时,以控制条件为基线,分析等同、形似、音同与控制条件的差异,从而确定读者可以从副中央凹预视中获得哪种类型的信息。在如下分析中,是以被试为随机误差的方差分析值,是以项目为随机误差的方差分析值。

  3.2.1 关键区分析

  根据数据删除标准,在关键区总共删除8.44%的数据。关键区的跳读率为2.92%。老年人在关键区的眼动结果见表1。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这两个反映首次加工的指标结果一致,表明老年人能够从副中央凹处获得信息,而且可以获得字形信息,但不能获得字音信息。总注视时间上只发现老年人能够获得预视效益,与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将在讨论中进一步解释。

  3.2.2 关键前区分析

  根据数据删除标准,在关键前区总共删除11.15%的数据。关键前区的跳读率为4.90%。老年人在关键前区的眼动结果见表2。

  对关键前区的分析发现,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的结果完全一致,均没有发现预视的主效应。

  3.2.3 关键后区分析

  根据数据删除标准,在关键后区总共删除13.07%的数据。关键后区的跳读率为6.25%。老年人在关键后区的眼动结果见表3。

  对关键后区的分析发现,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的结果完全一致,均没有发现预视的主效应。

  4 讨论

  老年人的阅读速度低于年轻人,在眼动指标上表现为注视时间长,注视次数多,眼跳幅度大,词跳读率高,回视次数多等。 Rayner et al.(2009)认为,老年人眼跳幅度大是采用更冒险的阅读策略,通过猜测下一个词以补偿阅读速度低。另外,老年人的知觉广度范围小,从副中央凹处获得的预视效益少是他们阅读速度低的部分原因。本研究从老年人阅读时对信息精细加工的角度——从副中央凹获得哪种类型的预视信息,来深入探讨他们阅读效率低的原因。

  研究设置了预视字的四种条件,分别是等同、形似、音同和控制条件。数据分析时以控制条件为基线,比较其他三种条件与控制条件的差异,从而确定老年人能否从副中央凹处获得信息以及获得哪种类型的信息——字形、字音还是两者都能获得。对关键区、关键前区和关键后区的数据进行分析。关键区的分析发现,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的结果一致,即等同条件的注视时间短于控制和音同条件,形似条件的注视时间短于音同和控制条件,形似条件和等同条件无显著性差异,音同条件与控制条件也没有显著差异。从这两个指标来看,老年人从副中央凹处获得了预视信息,而且获得的是字形信息,没有获得字音信息。在总注视时间上,等同条件短于音同和控制条件,也比形似条件的总注视时间短(被试分析显著),形似、音同条件和控制条件均没有显著差别。总注视时间的结果表明老年人能够获得预视信息,但不能确定预视中哪些类型的信息促进了汉字的识别。从副中央凹预视中获得哪种类型信息是对阅读中信息精细加工的考量,崔磊等(2010)认为总注视时间对副中央凹的信息加工不敏感,闫国利等(2011)也认为影响总注视的因素比较多,较不稳定,所以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更能反映读者注视信息的情况。这都可以解释为何在总注视时间上没有发现字形信息的促进作用。另外,分析关键前区和关键后区,均没有发现预视的主效应,更加确定了关键区的分析结果。

  以上分析表明,老年人在副中央凹预视中获得字形信息,但没有获得字音信息。而闫国利等(2011)研究表明成人能够从副中央凹预视中同时获得字形和字音信息,其它多项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Pollatsek,Tan,&Rayner,2000;Liu et al.,2002;Tsai,Lee,Tzeng,Hung,&Yen,2004)。这表明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通过副中央凹预视获得的信息少,无法在预视中提取语音信息以加速目标字的识别,只有字形信息能够促进老年人对目标字的识别。因此,这可能是老年人阅读效率低于年轻人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有研究考察了低年级读者(如小学五年级学生)或阅读技能低的读者的副中央凹预视效益,发现他们均不能获得语音预视效益(闫国利等,2011;Chace et al.,2005)。老年人的研究结果与之相似,原因却并不相同,前者不能提取副中央凹处的语音信息可能是由于阅读技能发展不完善,而后者则可能由他们的认知老化造成,对不能获得语音信息原因的探讨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总之,本研究从副中央凹预视获取信息类型的角度探讨了老年人阅读效率低下的原因,年轻人能够从预视中同时获得字形和字音的信息,而老年人只能获得字形信息,这会导致老年人对字词的加工效率低,从而导致老年人阅读效率低下。该发现对于揭示老年人的阅读老化机制有重要意义。

  5 结论

  老年人只能从副中央凹预视中获得汉字的字形信息,而不能获得汉字的语音信息。这表明老年人在预视中只能提取字形信息以加速汉字识别,而语音信息没有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老年人阅读效率低于年轻人。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