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内容(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内容)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4 03:03:21 归属于综合论文 本文已影响61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3-0014-04
  一、暖身活动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意义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采用催化取向的辅导模式,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团体动力营造和推动信任、接纳、理解、支持的团体氛围,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团体成员共同的发展性问题或共有的心理不适应问题,促进团体成员的共同成长。在活动课之初,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情绪、精神准备,对本次辅导活动课要探讨的主题和达成的目标也茫然不知,班级内尚未形成互动、交流、分享的氛围。因此,要打破这种僵局,启动团体动力,活动开始之初需要进行暖身活动,也称之为“破冰”。
  成功、有效的暖身活动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促进学生之间的初步互动,使学生消除防御心理,在团体内营造一种安全、轻松、开放、接纳的心理氛围。
  第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活动上来,引发学生参加团体的兴趣和需要,使其在心理上为之后的活动和讨论作好足够的准备。
  第三,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在辅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暖身活动的主要形式
  暖身活动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情绪接纳”,游戏、故事和音乐因为其所具有的特性能对个体产生一定影响,契合暖身活动应达到的目的,因此,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辅导教师常常采用游戏、故事、音乐等进行暖身。
  (一)游戏——营造良好的氛围
  游戏是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暖身活动形式之一,具有趣味性、自主性、创造性、社会性的特点。在游戏中,学生能充分放松自我、表现自我、流露真情,能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在忘我的投入中,个体的自主性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自然也就能为团体活动的开展营造一种轻松、开放、安全的心理环境。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考的一种表现形式。参与者在游戏中身心是处于放松状态的,积极性高涨,其思维也是最活跃的,团体成员之间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游戏的组成是团体形态,因此,游戏时也需要成员之间的协同、合作、配合。在游戏过程中,有时成员之间会形成大家认可的各种规则。这种不成文的规则,约束和规范着成员的活动。成员有共同的目标,规则及互动中产生的感情成为凝聚团体的力量,有助于使团体成员相互信任、真诚分享。游戏的这些作用与暖身所要达到的目的可谓不谋而合,辅导教师组织适当的暖身游戏,创设良好的辅导氛围,能顺利将学生带入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下一个活动阶段。
  (二)故事——引发初步的思考
  说故事和听故事是童年很自然的文化活动,故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种文化都以寓言、神话与传说来教化儿童,传递价值和伦理观念。故事治疗师们认为,孩子们的故事就像是潜意识的窗口,包含了直接的言语和隐喻的沟通,富含心理动力的意义、重要的主题和冲突,更显示出孩子们试图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努力。所以,听故事和说故事作为暖身活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初步的思考。既能渲染浓厚的心理辅导氛围,又使学生为辅导主题的引入作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三)音乐——渲染积极的情绪
  音乐是一种强有力的感觉刺激形式,音乐的特性使得它在生理、心理、环境方面对个体会产生一定影响。在生理方面,音乐可以引起各种生理反应,促进人体的内稳定,减少紧张焦虑,促进放松。在心理方面,音乐治疗师认为音乐对情绪的巨大作用,能最终影响人的认知体系。在环境方面,音乐的力量和价值在于它的非语言内涵,它能在较短时间内为个体营造一个安全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为个体提供一个通过音乐和语言来表达、宣泄内心情感的机会,为团体成员创造一个在情感交流中相互支持、理解的平台。音乐的这些特性对个体产生的微妙影响,正是暖身活动希望达到的目标。因此,只要辅导教师善于选择和使用恰当的音乐,音乐暖身作为暖身活动的一种形式是极其可行的。
  三、暖身活动的选择
  (一)暖身活动选择的一般原则
  1.趣味性。心理辅导课开始时,学生还没能进入良好的状态,或注意力不集中,或过于兴奋好奇,或观望避缩。此时,趣味性强的游戏能将学生很快引入辅导现场,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2.参与性。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体,暖身活动的选择应该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增强团体的凝聚力。暖身游戏“大风吹,小风吹”“口香糖”“面对面介绍”等,都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能较快地解除学生的防御心理,催化团体动力。
  3.针对性。要针对辅导对象和辅导内容选择暖身活动,在暖身活动中蕴含辅导主题。活动不仅能够“暖身”,还能够“辅导”,即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认知态度,还要能对接下来的主体辅导起到引导作用。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利用暖身活动开展一些与辅导有关的观察和了解。例如,在注意力辅导中,借助“抓手指”这一暖身游戏,紧扣主题,能取得较好的辅导效果。
  4.时效性。素材的选取应注意与时俱进,具有时效性。采用的素材应结合当前一段时期内备受大家关注的话题,用同时期的故事或具有时代特点的歌曲,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关注。
  (二)暖身形式及素材选择的操作策略
  不同的暖身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由此会带来不同的活动效果。一般来说,心理辅导活动课中选择何种暖身形式及其素材,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本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暖身活动需要达到什么目标?通常,我们设计暖身活动的目的是比较一致的,但因为学生的情况和活动主题的差异,每次暖身活动在目标达成的侧重点上会有所倾斜。所以,在暖身形式及其素材选择的具体操作上应以目标为导向,来提高暖身活动的有效性。具体说明如下。
 目标一:克服团体初建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陌生感,加强团体成员的凝聚力
  示例1:一些辅导教师常用“抓手指”游戏进行暖身。小组成员围成一圈,在轻松而又欢快的气氛中进行游戏,彼此认识、相互配合,增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
  选择策略:游戏的选择范围比较广泛,一般而言,可选择一些表现形式活泼、趣味性强、便于操作、能促进学生初步互动的游戏。
  选择理由:形式活泼的游戏能让学生较快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促进成员间的相互熟悉和默契配合,体验教师的尊重、关爱、接纳,感受成员之间的真诚。
  示例2:为外校学生上的题为“价值大拍卖”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考虑到该班为幼师班,学生能歌善舞,教师提议合唱熟悉的歌曲。歌声响起,紧张的气氛一下缓和许多。
  选择策略:一般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熟悉、所喜爱,能勾起学生美好回忆的流行音乐。
  选择理由:熟悉的歌词、旋律以及由此引起的回忆让人感觉安全。在这样的氛围下成员之间更容易意识到彼此的相同点,解除防御心理,不经意间打开心扉。
  目标二:引出本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示例1:“我们的注意力”一课中,暖身时边做游戏,教师边放有趣的图片和声音进行干扰,然后分享做对或做错的原因,最后引出活动主题可谓水到渠成。
  选择策略:通常可以选择动作与语言相结合的游戏,在游戏分享的时候引出主题。
  选择理由:在虚构的游戏情境中,学生体验合作、竞争、交流等社会实践行为,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这与许多心理辅导课的内容及目的一致。
  示例2:“情绪大转盘”一课中,教师让一名学生描绘自己曾经有过的不良情绪,以此作为引子引发团体成员的情感共鸣,激起了学生参与讨论的内部需要。
  选择策略:所选择的故事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紧密联系辅导主题。
  选择理由:由于故事来自学生生活,具有代表性,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充满活力。
  示例3:一堂初一学生异性交往的辅导课上,教师在暖身阶段播放了李娜的歌曲《女人是老虎》,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讨论:女人是老虎吗?自然引入讨论话题。
  选择策略:一般选择具有歌词的音乐。其歌曲表达的内容与要讨论的主题密切相关,且具有较强的话题性。
  选择理由:歌词内容提供了明确的主题指向,旋律和节奏营造了相应的氛围。而具有话题性的歌曲更能引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使其在讨论时言之有物。
  目标三: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使之符合心理辅导的需要
  示例:常常在上课刚开始时,教室里还一团糟。这时播放一段轻柔、舒缓的轻音乐,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认真聆听,结合教师的指导语展开想象,往往能使学生渐渐安静下来。
  选择策略:学生的情绪较为激动,而团体活动需要深层次的思考,可选用舒缓轻柔的音乐;学生的状态不够积极,而团体活动需要大家活跃的思维,可选用节奏感强、欢快的音乐。
  选择理由:音乐在调节情绪方面的优势在于它的非语言内涵,它与人类的潜意识活动联系紧密,因此它可以适当调节学生的情绪。
  目标四:渲染某种气氛,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当时的感受,引起特定的情感
  示例1:“应对挫折”一课中教师设置了记英语单词测试的情境,当学生有一定的受挫感时,教师适时引出本次课的主题“应对挫折”。
  选择理由:游戏具有情境性,游戏中虚拟的情境能引起游戏者相应的情绪体验。
  示例2:一堂高中生有关爱情观的辅导课前,教师缓缓讲述了自己高一时的一次特别经历。教师似乎回到了从前,也把学生拉到了那种难以选择的矛盾心理中。
  选择理由:故事能发挥其语言渲染作用,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有助于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
  示例3:一堂亲子交往的心理课上,教师播放苏芮和潘玮柏的《我想更懂你》。歌曲展示了母子间想爱又不知该如何爱的状况,使很多学生自然想起了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类似场景,体验到了对父母想接近又怀有不满的复杂情绪。
  选择理由:音乐对于情绪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它能把人带入某种情感体验中。
  综上,可选择的暖身活动素材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关键在于需要营造怎样的情境。
  四、暖身活动的呈现方式
  (一)游戏暖身的一般操作流程
  1.明确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可以通过书面和口头的形式呈现,规则的表述要详细、完整,即使用书面的形式呈现规则,辅导教师也要再进行口述,力求使每一位成员理解。
  2.示范游戏。有时,示范可以使成员更好地理解游戏。通常,教师会请志愿者和教师一起示范游戏的过程和规则,教师边讲解游戏规则,边和志愿者演示游戏的过程。最后,再确任是否每个成员人都已明白规则。
  3.进行游戏。游戏时,辅导员积极参与,和学生一起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4.游戏时间。游戏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以3~5分钟为宜,过长显得拖沓,学生容易疲倦;过短学生还未进入状态,团体氛围还未形成,达不到暖身的目的。
  5.分享游戏感受。全班范围内分享游戏感受,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二)故事暖身的呈现方式
  1.互动接故事。呈现一个故事的开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剧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但是容易出现时间上的拖沓,所以辅导员在设计故事时要灵活处理,把握好活动的时间。
  2.视频或文字呈现故事内容。用视频或文字直接出示故事,学生独立欣赏。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呈现方式,易于操作,学生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用文字出示故事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一般情况下,低年级的学生不适合采用这一形式,可以用图片代替文字或图文结合。
 3.角色表演。角色扮演可以满足学生内在的表演欲望和创造欲望,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中来。角色扮演能让扮演者体验角色的情绪,用表演的形式将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想法宣泄出来,以获得情绪上的纾解。例如在一堂以“认识情绪”为主题的心理活动课中,辅导教师在暖身阶段,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演一演教师用文字出示的各种情绪。表演者自然真诚、有创造性地进行角色扮演,其余的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认真体会个人情绪与外在表现的联系,既达到了暖身的目的,也很好地引出了辅导的主题。
  4.文字或图片呈现故事片段。用关键性的文字、图片呈现故事片段,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串联整个故事。教师讲述故事的时候,注意停顿、语调的抑扬顿挫,尽量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之中,加深学生的情感共鸣。采用这种方式时,辅导教师需要有较好的语言水平和朗读功底;也可以事先录制好故事,配合文字片段或图片播放,以弥补教师朗读水平的不足,但是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三)音乐暖身素材的呈现方式
  相同的音乐素材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暖身阶段,音乐素材的呈现可以分为作为主体呈现和作为辅助手段呈现。当我们将音乐作为活动的主体呈现时,可以考虑下面几种方式。
  1.音频呈现。单纯地播放音乐,只要求学生聆听,这种方式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感觉刺激和情感体验较少,因此这种方式较少独立应用。但在学生刚刚进入心理辅导活动室时,在活动课开始之前提供一定的音乐对营造温馨、安全的心理氛围是有益的。
  2.音乐电视呈现。音乐电视与单纯的音频呈现相比,多了视觉刺激,能更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画面的恰当性。一般来说,在暖身阶段,以画面来叙述故事或展示某个场景的音乐电视优于以舞蹈和歌手为主要画面的音乐电视,因为前者能够更多地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主题的思考,而后者容易让学生将注意点放在歌手或歌舞上,会消弱教师期待学生产生的情感体验。
  3.学生合唱。这一方式能够在一开始就自然而然地邀请学生主动加入到团体活动中来,营造轻松、安全、开放的氛围。合唱曲目必须是学生喜爱的、熟悉的、能朗朗上口的。曲目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产生:第一,现场征求学生的意见,集体清唱。第二,由教师事先准备相应的歌曲,暖身阶段呈现音频和歌词,学生集体跟唱。在辅导活动课中,一般第二种方式运用得较多,其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根据所要讨论的主题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歌曲,适当调控学生的情绪,为之后的团体活动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4.教师独唱。这一呈现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例如,在一堂借班上的以亲子关系为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以独唱《天亮了》作为本节课的开始,其悠扬的旋律和优美的歌声一扫学生对辅导教师的陌生感,对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期待。此外,教师独唱也是一种自我展示和自我开放,教师开放的态度给学生很好的示范,能有效地带动学生参与活动。一般说来,采用这种方式,教师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歌唱实力。值得注意的是,辅导教师不能过于彰显个人魅力,防止学生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不利于正常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5.音乐想象。音乐想象可分为引导性和非引导性两种。引导性的音乐想象指的是教师通过音乐的选择、想象情景的设定和想象进程的控制,主动引导学生进行联想;非引导性的音乐想象指教师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自由联想。两者相比,引导性想象中教师的控制性较强,适用于较浅层次的交流,其内容主要是美好的情境和良好的自我体验,目的是消除紧张情绪,强化安全感和放松感;非引导性想象中学生的主动性较强,更适用于深层次的交流。因此,在暖身阶段,引导性想象较为适用。例如,在一堂以克服考试焦虑为主题的心理活动课中,教师首先播放了班得瑞的一段轻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舒服地躺在沙滩上,听着海浪轻轻地拍击海岸……柔和的音乐配合教师缓缓的描述,很快让学生体验到了放松的感觉。
  五、暖身后的分享
  暖身活动后的分享是团体启动的预热,属于较浅层次的交流,一般在暖身活动后就直接进行全班范围的交流,不需要经过小组讨论。笔者认为此刻的分享目的仍在于解除个体的心理防御,创设开放、安全的心理氛围,因此在分享中应遵循“广泛互动,点到即止”的原则。即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与多个学生进行交流,但与每个学生交流的时间不宜过长,了解相关的信息即可。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分享不作对与错的价值判断,倾听、尊重、接纳学生真实的表达,但可以作适当的引导,使暖身活动紧扣辅导主题。通常,辅导教师需要根据该节课中暖身活动的目的确定一个具体的分享点。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分享点。
  第一,针对暖身活动的内容进行提问。
  第二,分享在暖身过程中联想到的生活实际。
  第三,针对暖身活动中涉及到的主题,简单说明自己的观点。
  第四,交流参与暖身活动时的情绪体验。
  六、关于暖身活动的注意事项
  1.暖身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5分钟。
  2.如果暖身后的分享是真实的现场生成和自然的情感流露,可以自然过渡到活动主题的展开,甚至不必拘泥于设计环节的限制。
  3.也许会出现暖身失败的情况,此时,我们应考虑再增加一个暖身活动,以便重新建立起良好的辅导关系和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美)杰洛德 布兰岱尔著.林瑞堂译.儿童故事治疗[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湖州,31310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