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下的日本文学作品(日本的中国文学)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6 16:14:29 归属于艺术论文 本文已影响37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本文通过对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特性的分析来简析日本文学的一些典型特征,并通过外来文化和思想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来简述日本文学一些特点的产生原因。

关键词:日本文化;日本文学;民族特征;影响
  日本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国家,其文化与民族特质也一直是各国学者充满兴趣的研究对象。Ruth Benedict 在其著名的研究日本文化的作品《菊与刀》中对日本就有这样一段经典的描述:“the Japanese have been described in the most fantastic series of‘but also’sever used for any nation of the world. When a serious observer is writing about peoples other than the Japanese and says they are unprecedentedly polite,he is not likely to add, but also insolent and overbearing.……”
  日本这种充满矛盾的民族特性在我看来是一种外来文明与自身文明的冲突或者说外来文明与外来文明之间的冲突之下产生的现象。日本早期大量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一种含蓄的隐秘的文化特质,注重外在的形式上的庄重。而另一方面在明治维新后大量西方文化的涌入又给日本带来了开放而多样的文化元素。这种明显的两种不同文化的特征在日本民族形成了内与外的民族心理的冲突与共存。很多人说日本文化可以被称作洋葱头文化,当被一层层的拨开,却发现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内核。日本这个国家对外来事物所采取的惯有态度是主动、兼容、富于创造性的,他不停的在吸收别国的精髓,海纳百川,并且在模仿中渐渐融入本民族的特色,形成自己的特色。
  这种文化上的独特进而也会反映在日本文学的特色当中。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日本文学在这种对不同质文化的吸收过程中究竟形成了自己怎样的文学特色?
  在我们看日本电视剧或电影的时候,非常难以接受的是,结局往往是不好的,没有我们期待的圆满结尾。而在日本文学作品中也不尽如此。日本民族倾向于一种“物哀”的审美意识,即“比起圆满更喜欢缺憾,比起宏大更喜欢纤小,比起华丽更欣赏素雅”【1】。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日本人对于樱花的喜爱。樱花是一种生命周期非常短的植物,而日本人最喜欢欣赏的就是樱花落下的美景。而对精致小巧之美的追求在日本文学作品的篇幅上体现为,其文学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结构单纯。
  另一方面,日本文学大多是与政治分离的,与激烈的阶级冲突一般都没有联系,与中国的文章为政治服务的特点不同,日本文学作品即使是少数有关政治的作品,作家的表现方法往往也是含蓄的,曲折的。究其原因,在日本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里,每个人的地位是固定的,一个人很少有机会从一个阶级转到另一个阶级中,所以日本武士不像中国的士大夫那样热衷政治。“日本文学一般都局限于封闭的个人生活,在脱离政治、疏离时代的观念下,个人、个性是日本现代文学的基本内核。”【2】个性意识、个性解放是作品中反映最多的。这一点在我看来体现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的影响,虽然日本文学早期实在模仿中国的道路上那个发展起来的,但是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之上他们更有创新,加入了不同的元素。我们看到日本接受汉诗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模仿到对格式的套用再到对神韵的吸收,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加入日本特色,因而成文日本文学的一部分。
  由此引出了日本文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擅长摹仿,变革迅速。例如,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仿《诗经》的形式,以五、七调模仿中国的五、七言诗,长歌出于乐府古诗。从9世纪到12世纪,日本文坛崇拜白居易,将其作为创作的楷模。后来江户小说的发达,同宋话本、明清小说的关系甚大。另一方面,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成长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在短短的几十年之间,就完成了欧洲近代文学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所经历的过程。
  日本文学与文化具有典型的外来文化本民族化的特点,在这样的去粗取精扬长避短之后便产生了独具本民族特色的文学样式。日本文学在接受了世界的改造之后进而用他的个性对世界产生影响。在近代以前主要是中国文学影响日本,近代以来,主要是日本影响中国。日本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首先源于留日风潮。中国留日学生中间出现了一大批著名文学家。他们大量译介日本文学,或以日本为中介译介西方文学,用新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促使中国传统文学向新文学转化,推进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初期的“小说界革命”和20年代的“小诗运动”很能说明日本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我们经常说美国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其实日本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多国文化的踪影,但又不是单纯的模仿抄袭,而是一种加以改造的创新。回想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正是缺乏了这种兼容并蓄的气概才导致落后,反观日本,我们更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不同文化下的不同文学,并且保持自己的特色,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使比较文学在中国获得更好的发展。
注释:
【1】《论日本民族的“物哀”审美意识》,方爱萍。
【2】《中日文学特质宏观比较》,黎跃进。
参考文献:
方爱萍,“论日本民族的‘物哀’审美意识”,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第10卷,第1期,2009年1月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