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聚焦电流场对宫颈癌荷瘤小鼠的治疗的分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07 11:50:51 归属于医疗卫生 本文已影响23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 目的 观察高能聚焦电流场对u14小鼠宫颈癌杀伤作用以及对荷瘤小鼠生存转归状况的影响。 方法 取64只雌性ICR小鼠,制备u14宫颈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对治疗前后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肿瘤体积变化曲线及小鼠体重变化分析,同时对照观察两组生存期和肿瘤转归状况,探讨高能聚焦电流场治疗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 组织学、术后肿瘤体积变化曲线及手术前后小鼠体重变化证实:高能聚焦电流场可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肿瘤细胞变性坏死等征象,随时间推移坏死愈加明显。两组荷瘤小鼠术后31 d肿瘤转归状况:治疗组完全应答(CR)占69.56%。对照组全部为进展性疾病,死亡率为39.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生存期分析表明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高能聚焦电流场对u14小鼠宫颈癌细胞具有杀灭作用,可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关键词] 高能聚焦电流场;混频电流场;宫颈癌;u14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a)-0014-04
  高能聚焦电流场不同于传统的消融技术,临床上用于治疗宫颈炎、宫颈糜烂,但是其应用于宫颈癌以及其他肿瘤的治疗尚未见报道。为了了解高能聚焦电流场消融技术对宫颈癌的治疗作用,笔者采用高能聚焦电流场治疗仪直接作用于u14宫颈癌荷瘤小鼠,探讨其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高能聚焦电流场治疗仪
  妇科消融仪(型号:AIRE3000,华年电子公司提供)利用混频电流场原理对蛋白质变性进行处理,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该仪器能够实时温度控制与显示,最高治疗温度为70℃,最长治疗时间为100 min,其治疗电极(型号:Aire-1014,柱状)直径为4 mm。
  1.2 动物模型分组及治疗
  雌性ICR小鼠64只,鼠龄5~6周,重量15~18 g(清华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传代腹水型ICR小鼠u14小鼠宫颈癌瘤株(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提供)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107个/mL,于小鼠右后肢外侧行皮下接种0.2 mL,常温饲养。待肿瘤最大直径达0.9~1.0 cm时(游标卡尺测量),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只。将各组小鼠采用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2.5~3.0 mg/100 g)麻醉备皮后固定在治疗板上,充分暴露肿瘤组织。将高能聚焦电流场治疗仪的治疗电极放置并固定在肿瘤组织上。治疗组治疗条件设定为固定输出温度69℃,功率6 W,治疗电极作用于肿瘤组织(90±2)s。对照组仪器不做任何条件设定,将治疗电极放置肿瘤组织,行假手术。高能聚焦电流场消融技术术后两组小鼠同等条件下饲养。
  1.3 形态学观察
  术前(对照组)及术后(治疗组)即刻、第9天、第18天时间点处死3只小鼠,取瘤组织置10%中性甲醛中固定,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即刻的瘤组织切取1 mm×1 mm×1 mm,戊二醛、锇酸固定,脱水,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铀/铅染色,应用FEI Quanta 200型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
  1.4 实验小鼠体重变化
  术前及术后第35天称两组荷瘤鼠体重,计算平均值。
  1.5 生存转归观察
  术后第31天测量两组小鼠肿瘤体积(V)(单位:cm3)。瘤体V=1/2ab2(a:最长径,b:最短径)。采WHO肿瘤应答评估规则评价[1-2]:①完全应答(CR),指治疗至少30 d后未触及或测量的瘤体,皮肤完整性恢复;②部分应答(PR),指瘤体积减少> 50%;③稳定性疾病(SD),指瘤体积减少< 50%;④进展性疾病(PD),指瘤体积继续增加。
  1.6 生存期观察
  相同条件饲养两组小鼠,顺其自然生存,记录小鼠生存或死亡时间(以d为单位),并绘制荷瘤小鼠生存曲线。
  1.7 统计学方法
  采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生存期资料进行Log-rank检验,并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肉眼观察
  对照组肿瘤组织,肉眼观察呈类球形,质韧,灰红色,表面血管丰富,与邻近组织连接紧密,剥离困难,直径约1 cm,剖面呈鱼肉状,中心无明显的出血坏死。治疗组术中,治疗电极作用处表皮无出血,术后立刻剖开肿瘤,质软,灰白色,有液化区域。术后第9天及第18天,治疗电极作用处表面结痂,切面有瘀血坏死区,质硬。随时间推移,部分焦痂脱落,皮肤完整性恢复,皮下未见瘤体。见图1。
  2.2 光镜观察
  肿瘤接种后7 d,对照组肿瘤细胞呈条索及团块状生长,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细胞核大,核膜厚,染色质粗,可见核分裂相,胞浆少,呈轻度嗜碱。对照组肿瘤接种后16、25 d与接种后7 d形态相似。治疗组在术后即刻切除的样本中发现,治疗部位的表皮组织形态与正常表皮组织形态有明显差异;光镜下观察发现,大部分肿瘤细胞结构尚完整,部分肿瘤细胞核结构疏松,少数肿瘤细胞有核固缩,肿瘤细胞有坏死;术后第9天发现,治疗部位的皮下脂肪、结缔组织、肌肉等组织内未见到肿瘤组织,有较多核碎裂的坏死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充血,部分区域纤维组织增生;术后第18天治疗部位可见痂下愈合,有再生的薄层鳞状上皮,其下脂肪结缔组织中未见肿瘤细胞,肌肉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间有较多炎性细胞及核碎裂的坏死细胞,血管内可见机化血栓。见图2。
  2.3 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表现
  对照组肿瘤细胞核大,核膜厚,核仁较大,细胞器少,胞浆内大量游离核蛋白体,少量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伴轻度内室肿胀。治疗组肿瘤细胞膜失去连续性,核固缩、碎裂、溶解,多脂滴,细胞器受损较严重无法辨认结构,以上说明肿瘤细胞受到不可逆性损伤。见图3。

 2.4 实验小鼠体重变化
  术后小鼠饮食、睡眠、活动力等一般生命体征良好,治疗电极接触的靶区皮肤发白,皮肤温度升高。根据实验小鼠术后和术前的体重变化观察,随着各组荷瘤鼠的鼠龄增长,体重增加。术前和术后第35天,治疗组荷瘤鼠体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5 生存转归观察
  在观察期内(高能聚焦电流场消融术后35 d),治疗组术后第2天肿瘤表面开始结痂的小鼠占65.21%,切面可见瘀血坏死区,质变硬。随时间推移,术后9~11 d约有36%的小鼠焦痂开始脱落,待30~31 d 69.60%的小鼠皮肤完整性恢复,且皮下未见瘤体。术后第31天,治疗组荷瘤小鼠23只,CR 16只,占69.56%,PD 6只,占26.09%,1只术后第1天死亡,占4.35%。而对照组23只均为PD,其中,死亡9只,死亡率达39.13%。对照组随着时间延长,荷瘤鼠的肿瘤体积增大,肿瘤组织呈灰红色,质硬,肿瘤体积逐渐增加。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术后35 d的观察期内,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见图4。
  2.6 生存期观察
  术后荷瘤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如图5所示,小鼠荷瘤生长前44 d,治疗组与对照组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4 d后对照组荷瘤小鼠死亡数量增加。分析发现,术后90 d,对照组荷瘤小鼠全部死亡,治疗组22只小鼠仍存活,生存率达95.65%,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照组荷瘤小鼠中位生存天数为50 d。
  3 讨论
  热疗具有放射增敏和化疗增敏作用,热疗联合其他治疗主要应用于进展性及复发性宫颈癌。研究认为,当温度达到43℃时可以使肿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及产生热诱导凋亡[3-4],可以延长患者5年的生存期和提高局部肿瘤控制率,有较广的临床应用前景[5-6]。在临床上高能聚焦电流场消融技术手术主要集中用于宫颈炎、宫颈糜烂的治疗。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能聚焦电流场对宫颈癌的治疗,需要进一步动物实验。
  前期实验证实,高能聚焦电流场治疗仪4 mm直径的柱状治疗电极作用于肿瘤组织(90±2)s,仪器设定输出温度69℃,功率6 W可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本实验高能聚焦电流场消融技术手术中,小鼠生命体征平稳,治疗部位肌肉有短暂收缩反应,小鼠均能耐受,治疗电极1.2~1.5 cm范围内肿瘤细胞出现凝固性坏死。随时间延长,坏死细胞增多,炎性细胞浸润增多,肿瘤体积缩小,小鼠体重恢复,表面焦痂脱落未见瘤体。治疗电极外1.2~1.5 cm的正常组织,损伤后可在56 d内恢复。血管内的机化血栓对于电场覆盖不到的较大肿瘤的边缘区瘤细胞,有很好的补充杀伤作用[7-8]。荷瘤鼠术中及术后观察无任何远期副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高能聚焦电流场消融技术对宫颈癌移植瘤有杀伤及抑制效应,可以改善荷瘤小鼠生存状况,延长其生存期,损伤后修复良好,治疗比较安全。高能聚焦电流场治疗宫颈癌荷瘤鼠,与放疗、化疗、手术相比是种损伤相对较小的局部物理治疗宫颈癌的手段之一,期望临床中进一步研究、探讨,成为人类宫颈癌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Hyacinthe M,Jaroszeski MJ,Dand VV,et al. Electrically enhanced droug deliv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sarcoma [J]. Cancer,1999,85(2):409-417.
  [2] Mir LM,Glass LF,Sersa G,et al. Effective treatment of cutaneous and subcutaneous malignant tumours by electrochemotheray [J]. Br J Cancer,1998,77(12):2336-2342.
  [3] Moper HR,Delman KA. The role of hyperthermia in optimizing tumor response toregional therapy [J]. Hyperthermia,2008,24(3):251-261.
  [4] 周菊梅,唐劲天,廖遇平,等.不同温度热疗对宫颈癌Caski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3):255-257.
  [5] Van -Rhoon GC. Cervical cancer: radiotherapy and hyperthermia [J]. Hyperthermia,2006,22(3):229-234.
  . Hyperthermia,2007,23(5):443-450.
  . Biol Chem,2004,279(22):22964-22972.
  [8] Chen N,Schoenbach KH,Kolb JF,et al. Leukemic cell intracellular responses to nanosecond electric fields [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4,317(2):421-427.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