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中脏腑中医辩证论治(中医内科学中风的辨证论治)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05 23:33:10 归属于医疗卫生 本文已影响39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本文从临床资料作为分析的依据。结合生痰、便秘以及气血虚弱这三个病症的治疗方法,对临床资料中35名病人做出对脾胃辩证治疗。得出治疗中风的关键是调理脾胃,为中风病病机的研究和病理分析提供相应的研究资料。

关键词:中风; 脾胃; 诊治
中风是多发病,一旦患上就很难治愈。脾胃内若机体失调,就会生痰导致经络不通从而引发中风。中风与脾虚有关,脾虚以生痰为标志。为了提高中风临床疗效,我院对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 年1月—2011 年1 月35 例中风患者,其中男20 例女15例; 年龄45 ~ 72 岁,平均61. 9 岁; 患病时长9-14天。诊断标准: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症状主要有以下方面:睡眠质量差,大小便偶尔失禁,便秘,面部僵硬,时感头晕、头痛、舌头僵硬、暗红、厚、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滑等。[1]
1.2 治疗方法
①生痰,是中风的标志。用健脾化痰法,可抑制生痰,调理脾,通经活络。处方:夜交藤9g,大黄3g,天麻6g,茯苓9g,陈皮6g,钩藤12g( 后下) ,石决明15g( 先煎) ,半夏9g,白术15g,甘草6g。每日1剂,煎一次给患者服用。②便秘是中风常见症状。采用通腑泻下法可以养阴通腑。处方: 菊花24g,瓜蒌30g,黄连、黄芩、杜仲各12g,大黄( 后下) 、钩藤30g,栀子、姜竹茹各10g,石菖蒲15g。每日1剂,煎2 次取汁250 ~ 300ml,分3 ~ 4 次内服,且每日冲服朱砂1g。同时还要服用止痛药,控制器水解质电解平衡等。③气血虚弱,是脾虚表现。采用补气活血法,可补气活血。处方: 黄芪30g,焦白术15g,陈皮15g,柴胡10g,党参20g,当归20g,升麻10g,防风15g,钩藤15g,炙甘草15g。每日1 剂,煎后取汁200 ~300ml,分2 次服用。[2]
2 结果
对35 例中风患者采用脾胃辩证治疗:健脾化痰法、通腑泻下法和补气活血法后效果显著,症状也不再反复。
3 讨论
脾胃出问题时就会使得气血紊乱,这是中风病前兆。脾胃与中风有着很大联系,痰多是脾出了问题。中风患者一般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黏血症,预防中风关键是健脾化痰。积极的急性期中风,主要是热的火焰,火了气升,血与气走。火盛血热可导致血瘀,血液运行不畅并增加出血。《素问·调经论》云: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大厥是正中急性发作时症状。“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是治疗中风的根据,治疗时要去体内内火,使血液通畅。通腑泻下法需配合平肝潜阳、熄风开窍、化痰诸法效果才会更佳。对不同种类中风者要施以不同治疗方法,补气活血法对缺血性中风之中经络者及中风恢复期就很有疗效。正如《灵枢·五味篇》云:“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5]
总之,脾胃是生气活血的根本。内火不旺不寒; 脾胃衰败,就会导致身体功能退化。治疗中风的关键是调理脾胃,脾胃恢复是对于中风的预后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黄孝全,张红,王洪京. 浅谈中风发病与脾胃[J]. 山东中医杂志, 2003, 23( 10) : 637.
[2] 中华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 379-380.
[3] 靳丽珍. 调理脾胃辨治中风[J]. 中外医疗,2008,18( 26) : 83.
[4] 刘耀东,王敬华,孙丽萍,等. 浅谈脾胃与脑中风的关系[J]. 光明中医, 2009, 24( 7) : 1375-1376.
[5] 朱其广. 中风从脾胃论治[J]. 河北中医,2003,25( 11) : 827-828.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