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新生儿药物性黄疸)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05 11:49:21 归属于医疗卫生 本文已影响16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脾胃病科于2011年7月-2012年1月对80例门诊及住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辨证论治法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痊愈12例(15%),好转64例(80%),无效4例(5%)。总有效率95%。 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有一定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很常见的胃部疾病,其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病情缠绵难愈,主要是以胃黏膜的上皮组织和腺体的萎缩,黏膜肌层变厚,黏膜变薄,并且伴有肠上皮化生以及非典型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胃部疾病[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升高的趋势,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是胃癌的高危人群,目前已引起广大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注意。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常收效不甚满意,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2],辨证论治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患者为2011年7月-2012年1月期间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治疗前1周内经胃镜及胃黏膜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26~70岁,平均47岁。80例患者病程最短者为1年,最长者为27年,平均10.5年。80例患者辨证分型:肝胃郁热型20例、胃阴亏虚型15例、脾胃虚寒型18例、脾虚气滞型27例。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拟定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胃脘痛”、“胃痞”内容[4]。胃镜和病理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为以长期反复发作或间断发作上腹隐痛,食欲减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餐后饱胀、反酸、口干、乏力等。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纳入治疗前1周内经电子胃镜检查,取病理活检确诊。③入选患者的年龄在26~70岁之间。
1.4排除标准
①合并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②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或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④过敏体质和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⑤未按规定用药治疗,或中断治疗,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辨证论治
2.1肝胃郁热型
证候:胃脘灼痛,口干口苦,泛酸烧心,嘈杂,胸痛连及两胁,口臭,尿黄,大便不爽。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疏肝散郁,清热和胃
药用:青皮10g、郁金15g、丹皮15g、栀子10g、黄连8g、蒲公英15g、浙贝10g、泽泻10g、白芍15g、陈皮12g、炙甘草3g
加减:恶心呕吐者加生姜10g,佩兰10g,竹茹10g;纳呆者加鸡内金10g,麦芽10g;大便不爽者加大黄6g(后下),枳实10g;胃痛甚者加川楝子10g,延胡索10g;胀甚者加木香6g,砂仁5g(后下);反酸较重者加浙贝15g,瓦楞子15g。
2.2胃阴亏虚型
证侯:胃脘隐隐灼痛,嘈杂,食少,饥不欲食,口干,舌红少津少苔,大便干燥,心烦失眠,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阴和胃,兼清虚热
药用: 生地15g、麦冬10g、石斛15g、玉竹15g、太子参20g、百合12g、知母12g、当归15g、白芍15g、炙甘草3g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生首乌10g、火麻仁15g;纳呆者加麦芽10g,乌梅10g、山楂15g;反酸嘈杂较重者加黄连6g,吴茱萸3g。
2.3脾胃虚寒型
证侯:胃脘冷痛或痞闷,喜温喜按,纳呆,肢软乏力,畏寒肢冷,气短懒言
便溏,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脉沉细弱。
治法:温中健脾,消痞和胃
药用:制附片6g(先煎)、干姜8g 、党参20g 、炒白术15g、台乌10g、炙黄芪20g、吴茱萸3g 、枳实10g、白芍12g、炙甘草3g
加减:腹胀便溏甚者加炒扁豆10g,薏苡仁15g,莲子肉15g;腹胀、嗳气者加佛手10g,炒三仙各10g;胃痛夜间甚兼舌瘀点或瘀斑者加莪术10g,姜黄10g,丹参15g,玄胡15g;泛吐清水较多者加半夏10g,茯苓10g。
2.4脾虚气滞型
证侯:胃脘胀痛,嗳气,食少,胸胁胀满,大便不畅,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或弦细。
治法:健脾理气,疏肝和胃
药用:柴胡12g、白芍12g、白术15g、半夏10g、佛手10g、丹参15g、枳壳10g、仙鹤草15g、蒲公英15g
加减:偏寒者加高良姜10g、乌药10g;偏热者加黄连6g、栀子9g;胀甚者加木香6g、砂仁5g(后下);痛甚者加川楝子9g、元胡10g;泛酸较重者加浙贝母15g、瓦楞子15g。
3 疗效观察
3.1疗程
均以7天为1个疗程,经6个疗程治疗后并追踪观察2个月复查胃镜和病理并统计疗效。在治疗期内停用其他治疗药物,清淡易消化无刺激饮食,正常工作。
3.2疗效标准
本病短期内不易观察镜下变化,主要根据病人临床症状改变,并追踪观察2个月以后,病情平稳,无反复,参考胃镜和病理变化,综合评定疗效。痊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并且胃镜或病理复查有明显改善,胃黏膜变薄和腺体萎缩好转。好转: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或病理复查至少有一项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和病理检查无好转。
3.2治疗结果
80例经6个疗程治疗后,并追踪观察个2月以后,结果:痊愈12例(15%),好转64例(80%),无效4例(5%)。总有效率95%。
4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范畴,不同证型其病机有别,故需辨证施治。肝胃郁热型: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调,郁而化热,导致脾胃升降失司;治宜疏肝散郁,清热和胃;故重用疏肝理气药以清肝郁。胃阴亏虚型:因胃病延久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气郁化火胃阴耗伤;治宜滋阴和胃,兼清虚热;故重用滋阴生津药以养阴清热。脾胃虚寒型:因过食生冷,寒从中生,或肾阳虚衰,火不生土而致脾阳虚衰,运化无力;治宜温中健脾,消痞和胃;故重用温里补虚药以温阳助运。脾虚气滞型:因饮食失调,劳累过度,或病程日久耗伤脾气而致脾气运化失健,气机壅滞;治宜健脾理气,疏肝和胃;故重用理气药调理气机。本病多用辛香理气药,一般应中病即止,不可过剂,更不宜久服,以免耗气伤阴。因此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运用。同时要预防重于治疗,建议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心情舒畅,增强体质,起居有常,勿使过劳,避免刺激性食物,饮食规律。注意防止所有药物副作用以减轻胃粘膜的损伤,对重症患者要定期复查,以防癌变。

参考文献:
[1]程冕,陈亮,史有松.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0例[J].淮海医药,2008,26(2):152.
[2] 王 萍,唐旭东,卞立群,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特征及辨证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2):92-93.
[3] 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S]. 1995.74-78.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