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的三大特点(浅谈新闻语言应具备的特点有哪些)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3-01-10 02:19:26 归属于新闻传播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35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陈原先生指出:“把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有用的信息,有效地并且正确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叫做净化,或者叫做语言的纯洁化,也叫做排除语言的污染。”由此可见,新闻语言的运用不仅仅关乎新闻报道中信息的传递,还关乎社会用语的净化与纯洁化的问题,关乎整个社会文明语言环境的构建。下面就新闻语言的应具备的特点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新闻语言的真实性

  新闻界都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视为金科玉律,这一原则在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确保新闻媒介完成其使命、促进新闻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真实性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原则,它指示着新闻传播的方向,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精神。比如说,我们讲某某员工工作认真、某某领导身先士卒,则不如用一些事情把它反映出来,让读者去品味,而不一味去下结论。报导一个人死了,身旁有安眠药的空瓶一个。我们只能说“身旁有安眠药的空瓶一个”,不能凭猜测说他“服安眠药自杀”。除非法医验尸之后如此宣布。

  新闻报道的目的就是让广大群众了解国内外的大事,从中获得信息。例如,一篇报道的题目名为“失败的地铁造成堵车,龟速的北京”,从这句新闻标题中我们就很清晰地得知是因为地铁比较失败,造成了人们出行的不便,从而导致了堵车。从这个新闻标题我们可以看出,新闻语言必须是真实的,不带虚假陈述的。新闻语言不需要引起大风大浪,但是必须是真实的。

  当然,现在的新闻中也存在虚假新闻,多半是新闻记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而乱用新闻语言,从来会导致轩然大波,引起关注度,当关注达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引起人们的质疑,到最后只能被发现是假新闻。从这点上我们来看,新闻记者以及新闻从业人员一定要具备专业素养,有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及时准确地播报出新闻,正确地使用新闻语言,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党和人民的喉舌。

  二、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语言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文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大大拓展了新闻语言的发展空间。尽管信息时代的新闻语言呈现多元多变的特点,但新闻语言的核心必须是准确、规范。新闻以事实说话,新闻工作者要实事求是,一点也夸张不得。

  新闻报道的主要目标,就是力求使受众阅读报纸(或者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之后所产生的印象与事实真相一致。没有准确的语言,记者就无法使新闻报道符合事实本来面目。因此,新闻界历来把“准确、准确、再准确”奉为写作格言。

  比如,有的新闻写作中喜欢使用“最近”“长期以来”等比较含混的字眼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时间;有的用“许多”“广大”等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数量;有的则用“大概”“差不多”“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语句来代替可以具体表明的程度。此外,新闻语言的使用要求精确性较高,但并不完全排斥语言的模糊性。新闻的模糊语言是相对于精确语言来说的,其精确度较低,但又不失之确切。比如,“近200吨”就比“几百吨”要精确。在叙述新闻事实时,也有部分新闻语言不恰当地选用了“最好、最新、全部、一致”等极致修饰用语,把话说过了头,违背客观事实,反而让受传者怀疑。

  三、新闻语言的得体性

  新时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培育出众多的具有自主意识的受众的同时,也必然促使新闻语言的“立言得体”。

  新闻语言有自己一些特殊要求,一般不用不确切、有歧义的委婉词。广告语言大都有急功近利之嫌,有些记者受广告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影响,总是有意无意地“锦上添花”,明明是偶尔为之,却把它说成是“一贯如此”;动不动就是“极大的鼓舞”“深刻的教育”。这样所得到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新闻语言要具体形象,还要求简洁明了。新闻要求快、及时迅速,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具体形象与简洁明了都不是目的,它们都是为清晰地表现新闻事实这个目标服务的。

  “英国报业之父”笛福说:“我的写作原则是假设面对五百个不同职业的群众讲话,而使每一个人都能听得懂。”为了使每一个人都听得懂,我们有必要在写新闻报道时把那些普通人感到费解的专业术语变成通俗易懂的新闻语言。平民化的语言,受众愿意接受;而指令性的语言、高高在上的话语,受众是反感的,会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

  四、新闻语言的时代性

  新闻语言包括报刊新闻语言、广播新闻语言、电视新闻语言和网络新闻语言。它作为一种语言而言,自然具有时代性,而作为一种传播载体,更是如此。

  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我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一直在变化。大量的新词语、外来词,老词新义、老词有新的语法特征等也不断产生。副词修饰名词运用在新闻报道中使新闻语言具有了更强更丰富的表现力和张力,它创造了一种模糊的意象,构成了无穷的魅力与诱惑,如“很中国”“很阿Q”“很青春”等。

  针对上述情况,新闻记者应站在时代的前列,考虑受众的需要,使新闻语言充满时代气息。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消费文化似乎成为主流,当下新闻媒体就起着十分重要的精神引领和文化导向作用。这就要求新闻语言在富有时代特色、增强新闻可读性的同时,又要力避新闻语言的世俗化、娱乐化倾向。

  新闻报道要打动人心,新闻语言一定要形象生动,富有时代感。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也应该保持对新闻语言的敏感,及时发觉其中的细微变化,反映这种细微变化,使新闻语言在讲究准确、规范、得体的同时,又能富有时代特色,永远保持鲜活。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