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犯罪构成(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13 01:24:58 归属于刑法论文 本文已影响45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论文摘要:犯罪构成理论是近年刑法理论研究非常活跃的一块领地。针对有关这一理论的批判和争议,本文从犯罪构成概念界定,中外犯罪构成理论比较,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特点分析等三方面,在总体上肯定我国当前的犯罪构成理论,指出这一理论符合国情。

  论文关键词:犯罪构成;犯罪概念;犯罪构成理论

  犯罪构成理论是当代刑法理论中的核心内容,被认为是刑法理论皇冠上的宝石,是刑法理论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刑法学的传统犯罪构成体系移植于前苏联刑法理论,由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四要件构成。近年来,刑法学界许多学者对这一犯罪构成体系进行了批评,呼吁引进当代西方国家的犯罪构成体系。这些批判和争议有可能引起相关理解歧义乃至执法困惑,为此,有必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正确阐释和分析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并对它做出一个合理而公正的评价。

  一、犯罪构成及其与犯罪概念的关系

  研究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理论,首先涉及到对犯罪构成的概念该如何界定的问题。犯罪构成概念的正确界定,直接关系到如何评价犯罪构成的作用和地位。构成要件虽源于刑法学,但在今天,已经超出了刑法学领域,成为法学上一般概念,一般法学上,为使一定的法律效果发生而将法律上所必要的事实条件的总体,称之为“法律上的构成要件”。大陆法系中的构成要件仅仅是犯罪成立的一个条件,而在我国,犯罪构成又称为犯罪构成要件,实际上就是犯罪成立的条件,可以说犯罪构成要件是犯罪成立条件的总体。我认为可以理解为犯罪构成是犯罪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它解决的是定性和定量的问题,并侧重定量;而犯罪概念解决的是定性的问题。犯罪构成说明的是需要确定具备哪些类型化的事实条件才可以将某一特定行为评价为犯罪。犯罪构成理论在刑法学的理论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正如有学者指出,“当人们将犯罪当作规范现象来考察时,即作为一种符合法律规定的事实来考虑,就必须分析犯罪的不同侧面,因为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意义。”
  如何理解犯罪构成的属性,理论界有不同的学说,我认为以下三种学说具有代表性,下面作一简要概括:(1)法律说。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犯罪构成使刑法所规定或依照、根据刑法而确定的成立犯罪的标准、规格。此说强调犯罪构成的法律属性,高铭暄教授认为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理论说。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犯罪构成是一种理论。例如有的学者指出:“犯罪构成是一种理论,是依照法律的规定说明法律的。它本身不是法律,也不是权力机关对法律的解释。”(3)“法律+理论”说。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犯罪构成是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制裁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的主客观条件的总和,是刑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定罪量刑的基本理论依据。”
  比较上述三种学说,我更倾向于“法律+理论”说。理由如下:第一,犯罪构成作为定罪依据,它源于刑法规定,实际上,犯罪构成要件是罪刑法定明确性等派生原则的必然要求。犯罪构成只有建立在规范的、法定的刑事立法基础上才具有指导意义。离开刑法具体规范分析、论证犯罪构成,犯罪构成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会变得无法把握,不会得到实务部门的认同与应用。第二,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通常是具体的、个罪的,对个罪的构成特征进行归纳、抽象,是通过理论研究完成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人们认识犯罪成立的工具,用以指导对刑法具体犯罪构成特征的理解和认定。正如有学者指出,“犯罪构成的法定性并不意味着刑法对各个犯罪构成要件都需要明确而直接地做出规定。例如,不作为的概念,在刑法中并未出现,而是从刑法规定中推导出来的。……如果犯罪构成理论中的每一个概念都要寻找其法律出处,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犯罪构成理论虽然与法律规定具有对应性,但它又超然于法律规定”

  二、三种犯罪构成理论的比较与评价

  目前,以德、日刑法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刑法理论普遍认为,犯罪成立的条件或称犯罪成立要件,包括构成要件的复合型(即行为是否符合构成要件)、违法性和有责性三部分,从结构上看可以形象地称为“递进排除”式的犯罪构成理论。具体而言,它分为三个先后有序的层次:(1)一个行为要成立某种犯罪,首先必须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该罪的构成要件,构成要件是一个“观念形象”、犯罪的“类型轮廓”。只有符合这个“轮廓”外型,行为才有必要作进一步违法性和有责性的评价。(2)当一行为符合某一犯罪的构成要件即具有“构成要件符合性”后接着便进行违法性审查。通说的观点认为,构成要件是违法的类型,且不仅是违法性认识根据,而且是始终根据某个行为如果符合构成要件,一般就可以肯定它违法。(3)对于构成要件符合违法的行为,其是否犯罪,最后必须审查行为有无责任。责任因素包括责任能力、故意和过失,以及期待可能性等内容。如果没有责任阻却事由,行为最终就成立犯罪。大陆法系国家犯罪构成理论明显地体现了三个犯罪成立条件之间的序列性和由此决定的纵向贯穿性。
  英美法系缺乏较系统的犯罪构成理论,这与英美法系的司法传统有关。理论界一般认为,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具有双层次性的特点:第一层次是犯罪的本体要件(“犯罪行为”和“犯罪意图”),是刑事责任的基础,所有犯罪的成立都不得缺乏这两方面的内容。第二层次是犯罪的责任充足要件,如果被告人能说明自己不具有责任能力(如未成年、精神病)、不具有政策性的危害(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执行职务等)便可不负刑事责任;反之,被告人不抗辩或者抗辩不成立,则犯罪成立。


  前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与大陆法系不同的理论。前苏联法学家特拉伊宁教授认为,犯罪构成是指苏维埃刑法所规定的说明危害行为特征的诸要件的总和,并认为犯罪构成是事实的要件的总和,这些要件分别属于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任何犯罪都是一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统一,犯罪构成是刑事责任的唯一基础。这一理论强调犯罪构成要件是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并将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演绎为犯罪客体的内容。
  比较三种犯罪构成理论,各有利弊。大陆法系的“递进排除”理论虽然体现了定罪过程的严格,但是容易导致重复评价,对被告人会有失公平,而且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英美法系的抗辩理论,个案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其所长,但是缺乏系统性。前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虽比较直观,但在直观上并不反映认识犯罪的逻辑过程,具有静态的特征,难以包容一些合法的抗辩事由。

  三、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理解与评价

  (一)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理解
  在刑法学界,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客观要件的总和。在此基础上,认为犯罪构成具有四个方面的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有学者认为这四要件之间是一有俱有、一无俱无的关系。也有学者认为是“齐合填充”的关系。我认为,这两种表述的含义并没有实质的不同,都形象的概括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特色。
  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具有以下特点:(1)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构成是判断犯罪成立与否的规格或标准,是犯罪的成立条件。行为具备犯罪构成的要件、符合犯罪构成,就充分表明行为包含了犯罪成立的全部要件,成立犯罪。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不仅具有人罪功能,一切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都是犯罪;同时也具有出罪的功能,行为不具备犯罪构成,也就意味着不是犯罪。(2)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主客观要件的统一。我国主流的犯罪构成理论强调,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整体。也就是说,从数量上看,每一犯罪构成都包含有一系列要件,而不是单个要件;从性质上看,这些要件中既有客观的要件,也有主观的要件,而不是单种类的要件。因此,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能够成立犯罪,要把复数的客观要件和复数的主观要件结合起来加以综合的分析、判断。刑法史上的“客观归罪”或“主观归罪”为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所反对。此外,从各种要件的联系性来看,犯罪构成理论不是所有这些单个要件简单相加的复合体,而是这些要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有机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理论直接体现并贯彻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基本原则。(3)我国的犯罪构成由具有等价性的要件组成。各个要件处于平面关系,行为要么符合全部构成要件,因而成立犯罪;一个要件不符合,其他要件也就失去了评价意义,根本不成立犯罪。因此,各个要件的排序并不重要,有先客观后主观要件的排序,也有先主观客观要件的排序,还有主客观混杂排序的,很难说哪一种排序更合理。(4)我国的犯罪构成是形式要件与实质要件的统一。与大陆法系国家的内涵不同,我国刑法学中的构成要件理论实际上是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融为一体的。由于通说将犯罪客体置于首位,犯罪客体的评价体现的是一种实质性的价值判断。

  (二)对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评价
  中国犯罪构成理论在80年代中期进入探索阶段后,得到了深入探讨,与此同时,不少学者对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提出了批评、完善建议,内容涉及宏观和微观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其中特别是对犯罪构成应当包含哪些要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些探讨对于推进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乃至整个刑法理论都是有益的,而且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中凸现了价值。现在理论界主要有否定说(完全否定现存的四要件说,主张完全按照“构成要件符合说”、肯定说(赞成四要件平行模式)、改良说(新提出有“三要件”说、“二要件”说、“五要件”说)三种主张。
  认真分析理解这些学说,都有一定的道理,各种新的学说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犯罪构成的理论虽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刑法规定本身。不同的犯罪构成理论只不过是对具体犯罪构成要件诠释、归类的不同认知模式。我们今天固然有更多的理由重视大陆法系阶层轮的犯罪成立理论,但也完全用不着将其过分泾渭分明地“标签化”,更用不着动不动将坚持传统“四要件”的观点斥之为“保守”,斥之为对西方国家通过一百多年系统研究建立的刑法理论缺乏“敬畏感”更不能不分情由,把刑事立法和司法实务中存在的问题都归咎于“四要件”的理论。就刑法规定而言,我国刑法对具体犯罪的规定,与国外关于具体犯罪的规定,在内容上并没有太多的不同,我国的“四要件”也是“舶来品”,与大陆法系的三分理论在内容上也可对应,只是术语和概念有些差别。并且“四要件”本身是规范意义上犯罪要件的分解,是相互联系、制约的统一整体,同时具有“出罪”与“入罪”的评价功能。所以,当下形成的错案,有多少可归咎于“四要件”呢?
  第二,一种制度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的结果,平行式的“四要件”操作容易。某种意义上,有什么样的法官,就有什么样的刑法及理论。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一种制度得以长期且普遍的坚持,必定有其在现实条件下的存在理由,既要看到其历史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又要对这种正当性不能绝对化,必须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从我国目前执法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看,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已经在实务界的司法运作中得到了认同并形成了思维定势。与理论界相反,实务界并没有对目前的犯罪构成理论提出多少质疑。那么,德、日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的移植是否有现实基础呢?“当我们要否定一种既成的理论,并试图创造一种新的理论取而代之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新创新的理论是否比原来的理论更合理、更完善,只有当新创新的理论比原来的理论更合理、更完善的时候,这种否定和创造才是有意义的。”
  第三,评价犯罪构成理论的两个标准分别为逻辑性和实用性,以往的论述在体系比较时往往聚集在前者而疏忽后者。从所评价的行为为出发点观察,大陆法系犯罪论理论并不比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逻辑结构更有利于定罪。结合实用性标准的内涵看,目前全盘移植大陆法系犯罪论理论来指导司法实践的理由尚不充分。
  总之,我们对于犯罪构成理论,要根据目前的现实情况考察它是否能基本满足我们的需要,不能盲目的全盘肯定或否定,要客观的评价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并对它加以完善,但要记住: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刑法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