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pdf(城市历史脉络的控制性保护策略是什么)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3 02:52:21 归属于思想政治论文 本文已影响23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当文物保护已成为共识的今天,城市历史文脉的保存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大多数历史古城,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着割裂式的封存,周边毫无文脉关联的大拆大建依然在进行。城市历史文脉的保护需要扩大范围,并真正融入现代的生活。控制性保护策略是这样一个中间策略: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积极融入新的城市生活,并在更大尺度内成片存在,从而广泛地保留住城市历史文脉。

关键词:控制性保护,历史建筑, 旧城更新
一、背景:
历史古城鉴于其特殊的身份,往往面临着旧城更新和新城建设的双重任务。在坐拥历史文脉、文化积淀的同时,古城陈旧的设施、狭小的规模、脆弱的文化遗留,必然在现代生活的语境下,与城市的高速发展形成一系列的冲突。为了保留历史脉络,大多城市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定,将仅存的少量不可移动文物圈存在孤立的范围内,零星散落在城市之中——故居,城门,博物馆——然后堂而皇之地在周围进行毫无关联的大拆大建。如此封存的历史即是死去的历史——空间上时间上与城市环境、历史完全割裂,城市的文脉没有得到延续。如是,千城一面。

二、中西对比
  在欧洲,大多数历史城市更愿意另辟新城以寻求空间,对古城区则只做必要的更新,保持其整体格局的延续。在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古城,历史的风貌几乎以原封不动的方式被保留,以佛罗伦萨为例,百花圣母大教堂一千多年以来一直统摄着城市的格局,直至今日,依然是全城的制高点。但中国的古城面临着更高速的发展、更大的人口压力,很难像欧洲古城那样的全面保护。中国古城的保护策略往往是相对局部的。在古建筑保护方面,目前国家现行的历史建筑保护机制,往往侧重于分散的历史遗存点,而在这些保护点周围,一直在进行着破坏性的大拆大建,割裂了城市文脉的整体性,令人惋惜。

三、控制性保护:
  古城历史的保护需要扩大范围——即存其筋骨,也尽量留其皮肉。除了严格控制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之外,大量散布遗存的历史建筑——尽管文物价值并不突出——依然应被纳入保护的范围。这里须提到控制性保护的概念。
  控制性保护,并非法定的保护方式,更接近于一种行政策略:在控制历史建筑的遗存风貌的基础上,适当在功能上进行改动,融入现代生活,也被更多的民众所感知。
  在旧城更新中,新与旧的矛盾并非完全不能化解,控制性保护的策略可以说是供矛盾缓冲的中间地带,不失为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旧城更新策略。控制性保护单位往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同时又能继续为现代功能服务。不同于散布的少量文物建筑,控制性保护单位往往具有较大规模的基数,能够成片成区地存在——数量上的优势不仅让古城的风貌保护有了质量的提升,也提供给城市大量新的使用空间。
  
四、案例:
  以苏州的旧城更新为例,作为拥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并没有满足于仅仅对散布各处的少量园林建筑进行保护,而是运用控制性保护的策略,将城市保护和更新的范围扩展到整个古城区。苏州累计设立了三批共500多处控制性保护点,这些保护点往往称不上是景点或文物,但其大量的分布于城市各个角落,已经成为了构成古城风貌的主干。更为难得的是,这些历史遗存容纳着现代生活的新功能,从城市内部缓解了一部分人口压力,或作为民居,或作为单位,或被当成学校,还为这个城市发挥着自己的贡献。
  
如平江路历史建筑改造案例。苏州平江街区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水陆并行的街区格局至今保存相对完好,但建筑却破败不堪,门可罗雀。在03年对街区整体改造之后,一批控制性保护建筑焕发了新生。图中所示即其中一处案例。此处原是张氏旧居,在修复过程中,将其改建为住宿、休闲、会所为一体的“建筑会馆”。从改建前后的平面图可以看出,建筑的主体结构并无大的变动,而改造之处也是因地制宜,恰到好处——火巷改造为画廊,侧屋改造成客房,而茶座则充分利用天井的采光,成为公共空间。此外,空调,卫浴等设备的改进,也增加了这栋历史建筑的舒适度,但整体风格依然保存完好。
   
五、结语
二十多年来的大规模建设,实际上已经让大片的历史建筑化为瓦砾。其实城市建设与历史保护的矛盾本可得到缓解。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控制性保护策略作为化解旧城区新旧对立矛盾的一种中间策略,依然值得中国的古城借鉴运用。
参考文献:
金麒 王明非《城市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在利用——以苏州平江路31号改造为例》
福建建筑 2010.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思想政治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