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村先治水,扮靓新社区——浅谈大鹏下沙整体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19 23:44:07 归属于水利论文 本文已影响15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深圳市坚持人水和谐理念,实施生存先引水、建村先通水、治村先治水、发展先护水、便民先便水的“五先”措施。建设与改善同步,治理与保护并举,努力建设水生态环境体系,改善了百姓生产、生活条件。

关键词:水土保持;河道整治;生态环境;水力侵蚀;排水沉砂
1.项目概况
  安置区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街道下沙社区,北临鹏飞路,南接中山路,西侧为文化路,东侧为华侨医院。项目分三个地块建设,总面积为67233.05m2,其中A地块面积为28817.99m2,B地块面积为13851.56m2,C地块面积为24563.50m2[1]。
  项目用地宏观区位条件优越,选址紧邻规划中大鹏中心区综合旅游服务片区和人文生态旅游片区,有良好的城市功能支持;用地南侧与规划商业轴线相接,有利于社区商业经营;安置用地南侧有王母围村、王桐村钟宅两个传统建筑群保护区,是重要的人文文化节点,岭南文化气息浓郁。自然条件方面,用地北侧、东侧有山势优美的自然山体,东北侧可远眺打马沥水库。王母河从A、B地块中间穿过,带来无法比拟的自然景观资源。项目拟建建筑为居住建筑、物业管理用房、商业建筑。
  2.项目区地形、地貌及水土流失防治现状
  地块原始地貌为山前平原~冲积阶地,地形有一定的起伏,并有一条小河(王母河)由北向南从A、B地块中间穿过。场地现状大部分为菜地及荒地,场地内有部分水沟。地面标高17.50~19.86m之间,坡度在3~5°之间[2]。地块内部分被植被覆盖,且长势良好。
  据钻探揭露,场地内的岩土层按成因可分为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层、第四系残积层和燕山期中粗粒花岗岩[2]。场地内分布有地面水体,主要为场地中间的王母河及场地东侧的小水沟、水塘等。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王母河水补给,迳流方向大体由北向南流动。
  项目区地处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兼有重力侵蚀。地块内水土流失轻微。
  3.设计思路
  安置区用地由三个地块组成,且被水体(王母河)分割,相对独立且形状不规则。安置地块的分散对安置区布局、建筑形象及日后施工都带来一定的影响,设计工作需考虑合理的功能布局,统筹解决社区形象、快速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并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资源。规划布局充分考虑安置区的整体性,尽可能避免应地块分割而产生形象分异。自住区、出租区风格统一,有机相容,景观共享而不共用,物业统一而管理独立,真正做到和谐安置[1]。
  综合以上建筑设计情况,结合地块周边道路及河道,具有针对性的布设施工期水土保持防护措施,防治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沙流入现状市政排水管网及河道,避免造成水流淤塞,影响正常行洪。同时对工程本身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也尽可能降到最低。
  4.分期、分区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治理与河道整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无论从工程时序、工期安排及资金节约上都具有双重互利意义。结合地块特点及项目的特殊情况,分别对项目进行分期、分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
  4.1安置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4.1.1场地平整期防治措施
  首先对场地进行平整、建筑施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场地平整是该时段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环节。
  沿项目区周边修建围墙(沿王母河段修建防洪堤),对整个项目进行封闭施工。设计沿项目区施工围墙(防洪堤)内侧修建排水沟及沉砂池,用于收集项目内汇水,在排水总出口处设置二级沉砂池,最终抽排进现状市政排水管网及王母河。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场地内由于排水不畅造成漫流现象。施工车辆出口处设置一洗车池,清洗进出场地车辆轮胎,防止将泥沙携带出项目区,对沿途道路造成水土流失危害。
  直接影响区以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影响的区域为划定范围,根据直接扰动区现状地形、汇流分布及周边环境情况,确定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南、北及西侧现状道路及施工进出口的影响。项目区实施封闭式施工,但对直接影响区还是造成了一定的水土流失危害。主要采取每天洒水2~3次,及时清扫因施工产生的沙尘,保证地面湿润,避免对园区道路及附近区域的空气造成污染。通过项目建设区采取的措施,有效减弱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4.1.2地下室施工期防治措施
  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基坑开挖,产生的基坑坡面较陡,易在重力、雨水作用下,易发生崩塌、滑坡等水土流失现象,破坏土壤的物理性质,对在建工程造成安全隐患,基坑边坡需采取防护措施。
  基坑开挖应考虑采取相应的截水措施,在基坑顶部设置排水沟,用于截断基坑顶部的汇水。在基坑底部设置土质排水沟,用于汇集基坑内的汇水,基坑底部沉砂池中的汇水通过水泵抽至基坑顶部的沉砂池。项目基坑边线具周边市政道路较远,基坑设置止水帷幕,基坑支护采用旋喷桩(兼顾止水帷幕),必要时用冲孔桩进行防护[2]。
  地下室开挖过程中若遇雨天,及时采用彩条布覆盖整个开挖面,用潜水泵将基坑内的积水抽排坡顶截水沟,最终抽排进现在道路雨水管网及王母河中。
  4.1.3主体工程建设期防治措施
  主体建筑施工期间,仍然沿用场地平整期布设的排水沟和沉砂池。管道开挖先于主体工程,应对其进行分段施工,在管道开挖之前应将场内的清理干净,使施工方便快捷。沿管道开挖线设计临时排水沟及沉砂池。场地建成后,依据地形位置布置雨、污水管网,道路进行硬化处理。
  4.1.4施工营地防治措施
  根据项目区地形环境及土石方开挖回填情况,结合主体平面布置,针对主体工程施工期的情况,在C区东北角预留用地处布设一个施工营地,包括施工营房、临时堆土场和临时堆料场。施工营房为施工人员生活处,临时堆料场为施工建材的临时堆放,临时堆土场用以堆放后期绿化的覆土。
  将表土临时堆于堆土区以用于后期回填。由于堆土松散、施工裸露期较长,需做好防护措施。临时堆土区只作为临时堆土、土料中转之用,施工期间设置临时拦挡及排水沉沙措施,施工完毕后,拆除临时措施,进行绿化恢复。拦挡:堆土土体松散,易被雨水冲刷和被风吹蚀,需重点防护。堆土前,在堆土外围采用沙袋拦挡,临时堆土适当放坡(1:2.0)堆放。沙袋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单排、双排,上下层错开叠放。堆放期若遇暴雨天,及时用塑料彩条布覆盖防冲,避免因雨水直接冲刷土体形成水土流失。
  4.2河道整治水土保持防护措施
  通过对河道整治,使其满足设计标准下洪水过流,减免区域洪涝灾害;并且改善河道景观,与安置区协调,形成小桥流水,春红冬绿的河道景观[3]。
  依据设计洪水,对渠道断面不足段拓宽,清除渠底淤积,拆除渠道阻水建筑物,开挖河道改道部分,并对全段渠段进行景观设计及绿化种植,两岸设置栏杆,并修建人行道路[3]。
  王母河修复工程与建筑工程同期建设,施工过程中需做好二者的协调工作。河道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导流工作,以便保证河道正常行洪。施工过程中需在河沿线设置沙袋挡墙进行临时拦挡,同时在沙袋内侧修建临时排水沟,排水沟出口处布设多级沉砂池进行沉砂过滤处理。
  5.建议及要求
  项目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动土,并伴随有大面积的地表裸露,因此雨季或暴雨时必然会造成区内水土流失的发生,并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危害,为了将水土流失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需做到一下几点:
  (1)水土保持工程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工程施工时应重视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避免由于施工人员水土保持意识淡薄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应做好水土保持宣传工作,强化施工人员的水土保持意识。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降低因施工时间安排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水土流失。施工中要注意对施工红线范围以为土地的保护,减少扰动、占压土地面积。
  (3)施工单位应做好土方综合利用工作,尽量做到项目区内土石方平衡,减少外运,一方面节约工程投资,另一方面减少对城市道路污染。
  (4)河道施工过程中应做好与建筑施工处的衔接工作,避免土石方的二次开挖及造成不必要的水土流失的产生。
  (5)建议工程安排在苦水季节施工,一来避开雨季,减少裸露面被雨水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的产生;二来满足治河规范,保证施工期河道的行洪安全及要求。
  6.结论
  针对施工过程的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配置完成整个工程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并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设计,使得工程完工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综合整治后,争取使其成为:过去乱河滩变成生态河道,荒地成为景观小区。漫步河畔,清澈的河水潺潺而唱,行走河岸,翠柳葱葱随风而舞;一栋栋白墙红瓦的居民,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参考文献:
[1]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大鹏下沙整体搬迁王母安置区工程建筑设计方案. 2011.
[2]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岗区大鹏下沙整体搬迁安置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010.
[3] 深圳市广汇源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岗区大鹏下沙整体搬迁王母安置区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方案设计.201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水利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