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水利工程(新疆地区灌溉农业)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19 23:42:50 归属于水利论文 本文已影响20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及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加之水利工程建设滞后,管理薄弱,更加加剧了工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用水的矛盾,干旱缺水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受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农作物灌溉亩次偏低,特别是旱情较重年份不能保证农作物适时适量的生长灌溉要求,制约了产量和效益的提高。因此,在大力推行高效节水技术、土地平整及渠道防渗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农业水利灌溉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水利灌溉;荒漠绿洲;灌溉农业
新和县是典型的“荒漠绿洲、灌溉农业”特点的农业县,现有灌溉面积86.6万亩,地表水源唯一来自渭干河。
  一、当前新和县农业灌溉管理的几点举措
  1. 农业灌溉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
  水是宝贵的物质财富,也是有限资源,节约用水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长远方针。年初与渭干河流域管理局签订限额供水目标责任书,依据年度灌溉供水计划,结合我县各乡镇种植不同作物及土壤、气候及渠道输水情况所确保的冬灌及春灌定额、生长期的定额,根据来水情况,按确定的定额配水。超定额的乡镇实行减供水量,降低定额的乡镇实行增加奖励供水量。通过加强对节水工作的领导,强化定额配水的理念,广大农牧民群众一定程度树立了节约用水思想。
  2. 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群管组织建设
  我县农民用水者协会试点工作从2006年开始,至今已在全县推广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6个,协会涉及农户525户,人员2720人,管理农业灌溉面积达7.2万亩,条田453块,测水点364个。为规范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水利局加大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培训力度,共举办协会培训班8期,培训协会管理人员74名。
  为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我局督促协会完善了《新和县农民用水者协会章程》、《新和县农民用水者协会实施细则》。为协会运转打下了基础。同时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各项规章制度,如用水者协会灌溉管理制度、用水者协会工程管理制度、用水者协会财务管理制度等。但从目前运行情况看并不理想,用水者协会的管理职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3. 水价核定及水费计收情况。
  根据自治区水利厅、地区水利局的安排,新和县组织工程、水管、财务等部门技术人员对全县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进行了全面核算,编制完成了《新和县渭干河灌区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算报告》。据新计价非[2001]476号文件《关于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分步调整意见的通知》规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核算必须以成本核算为基础,严格控制成本开支,努力降低供水成本,没有完备的成本核算资料,一律不予制定或调整水价”。经两次修改核定,新和灌区1997年单方水成本为0.0596元/m3,2000年单方水成本为0.0715元/m3,2002年单方水成本0.0829元/m3(上述水价不含克孜尔水库和渭干河流域管理局水价)。
  目前新和县水价为1996年供水成本价,单方水价为40.3厘。2006年以来,水费足额全部征收完,征收率为100%。
  二、农业灌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农业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渠道防渗率低,渗漏严重,2011年新和县共计完成渠道防渗92.494公里,全县干、支、斗三级渠系总长1935.08公里,2011年前,全县渠道防渗总长671.46公里,到2011年底渠道防渗总长达763.954公里,防渗率达到39.5%,同比增加了1.14%。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8(含农渠)。各级渠道输水损失水量约为1.03亿立方米。
  二是多数已建工程建设标准偏低,配套不完善,或工程损坏严重、设施老化,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效益降低;
  三是田间灌溉水平较低,条田划分不规范,田间土地高低不平,平整度差,灌溉过程中跑水漏水及大水漫灌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8,平均亩灌溉定额为795立方米,高于全疆平均水平;
  四是乡镇水利站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欠缺、自身素质不高,管理工作停留在固有的模式上难以突破;
  五是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实际工作中只注重水量分配,一分了之,半途而废,没有建立保障水量分配有效实施的管理机制和技术支撑,水资源实时计量、监测和监控体系缺乏,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难以落实;
  六是节水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尚待健全,节水型社会建设不能仅依靠行政手段,而是要通过综合节水途径,特别是水价等经济手段。2011年以来我县在农业用水水费征收过程中,坚持“谁用水、谁交钱、多用水、多交钱”的原则,做到水价公开、用水量公开并张榜公布,使老百姓用放心水,交明白钱;严格实行“五统一、三公开”制度。当前的农业灌溉水价一直沿用1996年的单方水价,即40.3厘/立方米,还不足2002年水成本核算时单方水价0.0829元/m3的50%;
  七是水管体制改革方案落实不到位,基层水管人员得基本支出经费和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拨付不到位,使基层办公生活条件长期得不到合理改善,加上现在拆迁重建工作力度加大,致使县城附近的两个水管站用地被征用,至今没有解决办公场所的重建问题,影响了基层水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水利基层设施维修养护工作受阻,效益降低。
  三、加强农业水利灌溉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农业水利灌溉管理是水利工作的重要领域,健全完善的农业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必须从体制和机制上加大改革力度,从体制、人员、经费等方面保障农业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正常运转,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农业水利管理服务体系,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要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的建设.
  全县各乡镇水管站是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主要职能是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防汛抗旱,灌溉抗旱,水资源管理,协助做好水行政执法和规费收缴,新技术推广等等.乡镇水管站要从单纯的农业灌溉用水调配管理向制定规划、监督建设、经营管理转变,加大水利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尽快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综合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相结合、科技性服务和指导性服务相协调,努力提高水利队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积极推广先进的地面灌溉节水技术。
  目前,农田灌溉节水技术方法较多,而地面灌溉是最古老的,也是最普遍的农田灌溉技术。新和县利用地面灌水技术灌溉的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90%以上。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灌区基础设施状况及管理水平,地面灌溉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仍然是主要的灌溉方式。传统的地面灌水方法能充分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对灌水技术要求不高,很容易掌握运用,不需特殊的设备,投资最低,费用最低,耗水量大,所以,改进地面灌溉技术也是节水的最好方式,可采用以下方式:一是进行土地平整和条田建设,据有关试验表明,平整度较好的土地比较差的土地平均节水10%―20%,这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的基本条件;二是高度重视农艺节水技术,根据作物生长周期,需求饱和度进行适时、适量供水,实现节水、增产和增效,打破部分农牧民只要有水就浇,浇的越多越好的片面认识。据新疆在开展棉花和玉米采取覆膜灌溉(膜上灌)的实验表明:其灌溉定额为180m3/亩―250m3/亩,即可满足要求,作物产量达到了较高水平,比传统地面灌溉定额少,200m3/亩―250m3/亩。
  (三)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水的利用率。
  近年来渭干河来水量减少,向各县下达的指标水量也在减少,农业种植结构、种植工艺发生变化,对田间需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用水供需矛盾的加大使得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禁止非法开荒的规定,坚决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倡同一作物连片种植,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和低耗水作物面积,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保证粮食、棉花和林果业的产量。
  (四)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超引加价”的原则,深化水价改革。水权不明晰,水价偏低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我县可采取以下措施深化水价改革。一是扎实推进供水到条田工作,通过核定用水户供水面积,确定用水定额,层层分配水量,明确水权,实行按方收费,多用水多交钱,打破平摊水费,与农民利益直接挂钩。二是按照促进节约用水和降低农民税费支出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完善计量设施,推进农业计量用水收费,实行以供定需、定额灌溉、超用加价得积极激励机制,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当前我县农业灌溉水价一直沿用1996年的单方水价,即40.3厘/立方米,还不足2002年水成本核算时单方水价0.0829元/m3的50%,远未达到供水成本。通过水价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让精于计算的农民互相监督,自觉节水,
  (五)加快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基层水利良性发展。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农业水利灌溉工作的根基,我县现行水利管理体制已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新技术节水的发展需求,必须加快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才能促进基层水利良性发展。一是结合水管体制改革,切实落实基层水管单位公益性管理人员基本支出经费和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落实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险,大力推进管养分离。二要结合各乡镇所辖水资源特点和工作需要,改革乡镇水管站管理体制,明确水管站的公益性质和管理体制,明确人员编制,落实人员和经费。三要依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加快解决小型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破损严重的问题,改进管理设施和技术装备,改善基层水利工作条件。四要制定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专业人才到基层水利单位就业,同时加强在职职工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增强发展后劲。
参考文献:
[1] 陈雷. 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水利友好又快发展,《中国水利》2008.第24期.
[2]《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研材料》P15-17.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水利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