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心理特征对媒介管理的影响综述研究报告(受众角色的变化对于新闻媒介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3-01-22 02:07:17 归属于社会艺术 本文已影响15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0 引言
  学者对媒介与受众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关于需求与满足理论的研究。专家指出,受众的心理特征等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如果要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受众个体心理特征与媒介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对受众个体的心理特症作一个深入的探讨。本文结合观众的需求、性格、期待、行为动机等心理特征,探讨观众的心理特征对媒介管理的影响。
  1 观众的需求对媒介管理的影响
  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各自的发展任务,总的来说,就是一个从自然人进化成社会人的全过程。人的社会化表明了人类在主观上有受教化的需求[1]。
  从人的社会化结果的来看,传播媒介在教化普通大众上的作用不容小觑,它已经成了最重要的教育工具和社会化手段。当前,我国的信息传播媒介主要根据受众的年龄段来制作节目,满足婴幼儿、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等不同年龄段的人的需求。婴幼儿出生后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左右就能够对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刺激产生反应了。在这个时期他们的生理需求比较占优势,这决定了他们喜欢音画合一的动画片,并且爱好模仿其中的人物和情节。所以信息传播媒介在编排节目时,就要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制造情节简单、画面生动的节目。青少年的需求相对于婴幼儿来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希求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同。他们喜欢活泼有趣、娱乐性强的节目,而不喜欢说教式的节目。所以在制作节目时要增加节目的互动性环节,鼓励青少年参与到节目中来。而对中年人来说,自尊与自我实现是他们的心理主旋律,因此,节目的编排要以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为出发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又与其他三个年龄段的人有所不同,他们对生理需求和生命安全需求达到了一生中的最高值,针对这种情况,节目的主题和内容要贴近健康和生活。
  2 观众的性格对媒介管理的影响
  所谓的性格就是人格特质在个体生命中的表现。现代的人格特质的理论主要有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和艾森克的人格三因素模型理论等。奥尔波特是人格心理学的先驱,他的人格特质理论在心理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特质是基于生理发展的一种不变的性格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格研究者发展了奥尔波特的理论学说,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式,它们分别为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谨慎性五个因素[2]。
  用人格五因素学说来分析观众的性格,可以得出以下几种:以情绪稳定性作为参照,受众的性格可以分为焦虑型、压抑型、冲动型等;以外向性为参照点,受众的性格又可以分为热情、活跃、冒险、乐观等;以开放性为参照,受众的性格可分为想象力丰富、情感丰富等;以随和性为参照,受众的性格可分为依从型、直率型、谦虚型等;以谨慎性为参照,受众的性格则可分为条理性强、自律性强、谨慎等几种类型。
  观众的这些不同的性格特点要求媒介在制作节目时进行分类管理,比如针对乐观、热情、活泼、喜欢冒险的受众,就要编排喜剧类、旅游类节目;针对想象力丰富、情感丰富的受众,媒介应该编排爱情类的影视剧或者情感类访谈节目;对于焦虑型、压抑型性格的观众来说,媒介应该编排新闻类的电视节目。如此不一而足。
  3 观众的期待对媒介管理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观众对节目的期待值在接触前后会发生一个变化。在接触某个节目之前,观众对节目的期待方向有所不同。因此媒介在编排节目之前首先要把握好观众的期待方向,否则将面临作品少有人问津的尴尬局面。观众的期待方向主要有教化期待、娱乐期待、情感体验期待等[3]。
  从当今社会大部分人都有工作压力大等方面的问题,他们在欣赏节目时,更多的是要寻求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这时娱乐是他们观看节目的主要目的。而在娱乐之余,观众也有获取知识、资讯来弥补自身的局限性的教化期待。除此之外,人还有情感体验方面的期待。所谓的情感体验期待就是人希望现实中无法实施的体验,自己能够通过别的方式得到实现。而媒介制作的节目比如冒险类电影,就成了观众释放感情的理想天地。不同的期待影响着节目制作的题材选择、制作数量、发展方
  向等。
  4 观众的行为动机对媒介管理的影响
  动机是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思想着力点。受众观看影视剧、收听广播节目、网上冲浪等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动机作支撑,因此,要管理好媒介的节目制作,就要对观众的行为动机做一个分析,如此才能满足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需求。
  对于观众来说,媒介活动的全过程是在预期动机、导向动机和维持动机的支撑下完成的。预期动机是受众在采取具体行动之前在心理机制上做出的一种价值评判,它往往主导了人的行为方向;导向动机是在媒介的使用过程[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中产生的行为指向,它可能是预期动机的变体,也可能保持了预期动机的行为指向性;维持动机是在媒介使用后产生的,它起到维持行为的作用。
  作为媒介管理者,有必要对观众的行为动机做一个预测,事先估算观众在使用媒介前后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动机,而这些动机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具体又是怎样的情况。这些因素对判断节目播出后有没有后续发展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5 结论
  观众的心理特征与媒介管理之间联系紧密。深入把握观众的需求、性格类型、心理期待、行为动机等,有利于找到观众的心理特征与媒介管理之间的联结点,从而为媒介的节目制作降低风险,实现媒介健康、快速发展的目标期望。
  参考文献
  [1]刘莹.从审美需要看影视观众的期待心理[J].电影文学,2009(15).
  [2]刘京林,丁迈.电视对象性节目与观众心理需要的应对性研究[J].现代传播,2005(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