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作品(再现有声有色的中国音乐史作品)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7 14:11:12 归属于社会艺术 本文已影响18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内容摘要 :中国音乐史作为我国高校音乐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各类音乐教育的基础课,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从分析现阶段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中的矛盾入手,对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考核措施进行了由浅入深的探讨,旨在为高校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 键 词 :中国音乐史 教学 改革
  
  一、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存在的矛盾与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部于2001年9月颁布了音乐教育标准、艺术教育标准,这是我国政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创造性人才改革步骤中的重大举措之一。因此,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基础音乐、艺术教育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将是未来高等教育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中国音乐史作为我国高校音乐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各类音乐教育的基础课,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查与文献,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矛盾:第一,课堂教学课时量减少与课程内容繁多的矛盾。目前应教育部文件的要求,音乐史论课程的教学周期已有所压缩,部分院校甚至只有一学期,使得原有的教学内容变得紧张和繁重。第二,教学手段单一与中音史研究方法的矛盾。传统的音乐史论课是以教师讲述音乐历史,分析音乐史实,介绍历史人物,欣赏乐曲为主要内容,学生普遍对需要大量理论知识、翻阅文献资料准备的史论课程不感兴趣,主动性差。第三,教学方法与学生求知欲的矛盾。课时有限,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由任课教师单方面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学习气氛僵化的现象。第四,考核结果与学习效果的矛盾。传统考核形式单一,对学生的考查以期末卷面考查为主。这种只注重教学结果而不考虑教学的过程,使得通过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得来的教学成果难以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对“中国音乐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改革举措
  
  当代教育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因此,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改革宗旨也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将起到主导的作用。这里,笔者结合传统中国音乐史课程的特征,从“赋予学生较大的学习自由度”“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教学思想出发,提出符合现实情况的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去繁存精、融通古今
  中国音乐史是一步渊源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史,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根据一定的教学时数、以适用教材为主线,适当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并积极与现实音乐生活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教学,将是明智之举。同时,为了避免重复教育,将传统“中国音乐史”课程中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音乐欣赏”等课程的相关重复内容进行删减;20世纪音乐等课程则可以采用专题的形式,与学生座谈。此外,在讲述课程时,注意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有意拓宽知识面,将历史、文学、古汉语、美术等相关学科的资料与音乐学知识进行有机的融会贯通。另外,把音乐、美术和诗歌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精简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将中国音乐与文学、艺术、历史等相关交叉学科进行融会贯通,是中音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重点。
  (二)教学形式以点带面、注重多元
  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以教师黑板板书、口头讲述为主的教学形式,使用多媒体课件教授中国音乐史,能够通过音像、声音、图片比较直观地展示中国音乐史上重要的乐器、乐谱、文物等图片和音像资料,提高学生对中国音乐历史文化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很多重要的乐器图片,传统的教学中受条件限制,展示的图片不多而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有了多媒体课件之后,许多古代乐器以及描绘音乐场景的古代名画均可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很好的解说效果。

  (三)教学方法以人为本、综合多样
  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形式,提高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指定相关的参考书籍、音像资料并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在课上,一边提问,一边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将新课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以演绎作品的方式,来使中国音乐史变得鲜活起来,如:让学生按照古典诗词的音韵规律为之谱曲,配上简单的伴奏,并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演;有器乐专长的同学,可以组织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的演奏专场;其他专长的同学则可以以一部音乐作品、一段历史故事、一个历史人物甚至一个美学理念为主题,尝试创作多媒体课件。
  (四)完善评价机制,以考督教、以考促学
  首先,学习成绩评价要时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每次课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以及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评定,这里对经常性的形成性评价要加以记载,并且尽可能给每一位同学都实施客观评价。学期结束的终结性评价尽可能做到教考分离、建立考试题库、丰富考试方式,在平时考查的基础上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制定出科学的平时与期末考核的内容与评分标准。其次,在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时,要对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等情况,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简要加以描述,并且进行适当的量化,以获得每个学生在学习音乐理论时方式、方法以及态度的等级或分值。最后,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自评主要是以学生填写为主。互评则可以以“班级音乐会”、艺术作品展示会等形式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互相交流和激励,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小结
  
  中国音乐史作为音乐院校和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肩负着培养高素质艺术教育专业人才的重任,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本文从现阶段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中的矛盾入手,借鉴学分制的教学理念,深入理解“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考核措施进行了由浅入深的探讨。在多元文化的视角下,努力尝试再现有声有色的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制度,为新世纪中国音乐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彭丽.“中国音乐史”教学改革初探[j].齐鲁艺苑,2001(2):67-68
  [3]吕锋.高师音乐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j].2003(3):68-70
  [4]刘沛.传统教学评价与素质教育的悖论及评价的换代方案[j].2004(2):24-28
  [5]柳青.对中国音乐史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2004(3):89-9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