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30 06:52:45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60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金融危机使各国开始更为关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金融体系风险共担问题,本文从此次危机各国暴露的经济现象及问题入手,浅谈全球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关键词:金融危机 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

  2008年初,无论是经济学家们还是媒体各界,都在关注美国的“次贷危机”;但在雷曼兄弟倒闭后,这一称呼转变为全球金融危机。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在住房抵押贷款中只占有一部分,但为何能够引发全球的经济衰退,文章认为,原因在于对全球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认识不足。  一、非系统性风险  次级贷款一直以来是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一部分,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并没有对经济稳定产生过大的威胁。由于单个金融工具自身的风险是可以相对量化,也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来弱化,这种能够消除的风险即为市场中的非系统性风险。银行把次级债务打包证券化,即为一种消除非系统性风险的方式。  单纯从美国来看,自2001年开始的美国低利率经济政策,从最开始的5%上升到了2006年的20%。同时,由次级贷款衍生的各类担保债务凭证为其赢得了高额收益。利润的刺激让经济体中各主体不断地强化收益看淡风险,证券业、保险业、银行业都痴迷于新的衍生工具的创造,沉浸在高额回报的狂热中。乘着房地产发展的东风,整个经济体膨胀速度不断加快。但当经济体系中的绝大多数主体都参与到一种投资的非理性行为当中时,“非系统性风险”就已经悄然转化为“系统性风险”。

Shunde.Net

  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美国基准利率不断缓慢攀升,但各大金融机构并没有放缓衍生品的交易,由于次级贷款及其衍生工具所带来的利润率显然可以将这种成本覆盖。进入2007年,利息开始快速增加,迟付和违约现象不断出现,拖欠债务比例和丧失抵押品赎回率上升,加之2006年开始的房地产降温,经济体中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开始显现。  二、美国系统性风险  1、美国国内居民储蓄率在近30年来持续下降,消费文化使美国国民形成了贷款购买的消费习惯,其风险承受能力仅建立在每期收入和未来收入预期的基础上,然而利率上升幅度一旦超过其每期收入的可支配购买力,居民就将处于破产状态。这是美国国内经济的一种潜在系统性风险,即经济运行良好,持续性的收入可以使这种无储蓄状态维持下去;一旦收入不可维持,经济则将陷于“釜底抽薪”的困境。  2、美国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监管不足。一方面,美国金融机构不断整合,庞大的金融帝国囊括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种金融机构,原来机构间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后,风险也越来越隐化,内部机构间信息不透明。另一方面,信用评级体系也并没有对这种系统性风险给予足够的认识与评价。因此,一旦经济体降温,这种低估系统性风险的问题就会很快被认识,随之而来的迅速修正也引发市场信心的普遍下降。经济体自身并不能承受这种快速的资金撤离,流动性枯竭,危机全面爆发。由风险忽视到理性认知的“顿悟”,健康的理性回归却成了加速危机传导的“助推器”:抵押贷款银行经受不住违约贷款增加的压力破产——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迫于赎回、保证金增加等压力出卖优质资产,最终破产——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商业银行优先级证券评级下降,抛售低级别证券,市场赎回压力上升——股票市场、商品市场波动加剧——危机爆发。纳西姆· 塔勒布(Nassim Taleb)将意料之外又改变一切,但人们总是视而不见的现象形象的比喻为黑天鹅。美国经济体中被忽略的系统性风险正是这种“黑天鹅”。  三、全球系统性风险  1、货币体系。重要贸易商品的美元计价体系,从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大国开始就无法撼动。单一化的计价结构、普遍性“美元结算贸易”建立在美元稳定基础上,长期的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麻痹性,各国普遍倾向于忽视这种系统性风险。承担国际货币功能的主权货币价值波动(如地缘政治、大国博弈、衍生机制、战略性资源等因素影响)都可能引发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债务危机。  2、贸易体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贸易体系联系逐渐加深。各种贸易投资的自由区范围不断扩大,壁垒也呈现减弱消除趋势,自由化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在现在的世界贸易体系中,规则的制定以及解释权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在本轮经济危机中,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正是通过贸易途径向各国传播,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渠道传播中受害较为严重。危机的爆发并没有给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权力,相反,WTO组织2009年3月26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23个经济体实施了85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较1月底增加了4倍。这种“怕井绳”的反应显然将在下一轮经济复苏中起到反作用。  3、金融的全球化。回顾金融全球化的过程,监管一直处于缺位状态。这种不健康的发展模式在这次金融危机过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全球金融机构通过一个规模不断扩大的金融市场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网络效应增强,对于风险的放大效应和共振效应同时增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日益趋同,无论是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还是金融市场的运作,都在全球化的推动下走到相似的道路上,这种趋同强化了全球金融市场的趋同性和单一性,也就相应加大了全球市场在出现风险时的放大程度。  四、总结  经济危机从2007年开始显现,到2008年波及全球各个领域。可以说2009年,是经济危机效果完全显现的一年,全球经济能否与2010年走出低谷,要看各国能否加强合作,共同面对危机,需找经济复苏方式。  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正是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不断被发现、认识、改正的过程,金融危机在各个方面影响我们生活的同时,让我们对经济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消除可预见的非系统性风险,增强对系统性风险程度的计量,是本次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参考文献:[1]舒家先,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反思,求实,2009.1[2]杨琳 李建伟,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及风险扩张机制,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马宇 韩存 申亮,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为何如此之大—基于风险分担视角的解释,经济学家,2008.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