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企业融资研究现状,西方企业融资方式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30 06:33:22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27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融资是满足资金供给双方不同需求的有效途径,融资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融资的效率。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与设置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融资体制,决定了不同的融资模式和融资结构。。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分析美、日、德企业融资模式与融资结构的特点,揭示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与企业、资本市场、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方面的差异,以便为中国企业融资模式与融资结构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融资模式 英美模式 日德模式 我国模式 借鉴 一、序言  融资就是企业取得运营所需要的资金,融资模式是多种融资方式组合的结果,应以某一种融资方式为主,其它融资方式为辅的融资格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融资渠道的单一化造成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由于企业与银行的同源性(同是国有企业)使得这种债权债务关系缺少应有的监督和约束力,致使企业经营不善,银行不良资产增加。为了改变这种企业、银行两难的格局,有必要探讨国外企业的融资渠道,取其精华,在我国建立合理有效的融资模式。  目前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模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以证券融资为主导的模式,证券融资约占企业外部融资的55%以上;另一种是以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及德国为代表的以银行贷款融资为主导的模式,银行贷款融资约占企业外部融资的80%以上。下面我们将对这几种融资模式分别进行探讨,并力图找出一些可供我国企业融资得以借鉴的经验。二、发达国家企业融资模式的比较研究  (一)英美企业以证券为主导的融资模式  英美是典型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非常发达,企业行为也已高度的市场化。因此,英美企业主要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方式从资本市场上筹集长期资本,证券融资成为企业外源融资的主导形式。  美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内源融资,在其外源融资中,证券融资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与美国证券市场极为发达有着相关的原因;德国企业的内源融资比重较高,这与美国企业类似,但在其外源融资结构中,德国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贷款;日本企业外源融资的比重高达66%,而在其外源融资中,主要是来自银行的贷款,其证券融资的比重只有7%,银行贷款在企业总资金来源中占到了59%的份额。可见,从外部资金来源来看,美国企业主要依靠证券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也占了不小的比重,而日本和德国的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贷款。从企业的股权结构来看,美国企业的持股主体经历了由个人股东完全持股到个人股东与法人股东共同持股的历史演进。这是因为,美国经济的主体是私有经济。这种经济是以个人产权制度为基础的,所以在美国自由市场经济的早期,美国的企业几乎全部是由个人股东持股的,但近20年来,美国机构持股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在总量上约占美国全部上市公司股本的60%,其总资产已由1950年的1070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9.65万亿美元。主要的机构投资者是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捐赠基金等。这些机构投资者把众多、分散的小额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分散风险的组合投资,应该说,机构投资者的快速发展,为美国个人投资于企业开辟了交易成本更低、风险更小的中介机制。尽管美国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但由于这些机构都是实行分散投资,机构投资者投资于单个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比重并不高,因而使得美国企业的股权结构高度分散,许多企业往往有成千上万个股东,而且最大股东持有的股份多在5%以下。  (二)以银行融资为主的日德模式——直接融资模式分析(以日本为例)  在日德模式中,以日本银行融资模式最为典型和突出。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主要公司的融资始终以银行融资为中心,1957-1974年间,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内部融资(折扣和利润留成)所占的比重仅在25.6-37.7%,公司融资主要依赖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银行融资所占比例很高,一直在40%左右,而股票和债券等证券融资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从1957-1959年的18.5%,下降到1970-1974年的8.3%。正是这种公司自我表现积累能力低,而证券市场又不发达的情况下,日本公司形成了以依靠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结构模式。日本公司形成这种融资模式有其条件和原因,主要有:(1)日本公司过热的投资引起巨额的投资需求。(2)日本证券市场的不发达不利于公司通过股票和债券进行外部融资。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日本作为一个后起国家,证券市场不发达,融资体制也不同于欧美国家,主要采取的是银行导向型融资,大公司基本都有自己的主办银行。因此,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日本公司治理结构,具有与英美等国很不相同的特点。  (三)德国企业的全能银行融资模式  德国企业的融资模式基本上与日本相同,都是以银行贷款融资为主,不过,德国实行的是一种全能银行融资体制。顾名思义,德国的全能银行是“全能的”,可以自主地从事从商业银行到投资银行的广泛业务,也就是说,银行既可以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业务,也可以直接进行证券投资,并且,全能银行可以持有任何非金融企业任何数量的股票。三、我国现有融资模式的特点与评价  长期以来,我国融资模式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80年代才开始发展证券市场。我国现有融资模式有如下特点:  一是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为主。我国四大国有专业银行集中了全社会 75%以上的存款和80%的贷款。  二是企业内源融资率低,外源银行融资依赖过高。目前我国企业资金80%来源于外源融资,其中60-70%又来自于银行。  三是直接融资发展迅速,但比重仍然偏小。现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这一比重分别达70%和90%。  四是融资机制保留着很强的行政化特征。目前我国四大专业银行属国有独资,主要官员由政府委派,承担着政府管理经济和自主经营的双重职能,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相混合。在证券市场,从股票发行上市审批制到股市涨跌都有政府干预的痕迹,违背了市场的内在规律,扭曲和削弱了证券市场的功能。四、发达国家企业融资模式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从发达国家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它实际上也是两种不同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的选择。无论是英美市场导向型模式还是日德银行导向型模式,都可为我国融资模式、融资结构与企业治理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益的借鉴。但与国外发达的市场经济相比,市场机制还不完善,企业的主体地位尚不稳定,况且企业的融资环境并不宽松,融资渠道与融资工具较为狭窄和单一,因此,这些理论与经验还不足以完全用于我国融资体制与治理结构的改革实践。  我国融资机制与融资方式的变革,是沿着二条主线推进的:一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拨款型融资向银行贷款型转化;二是从银行单一融资方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型融资方式转化。也可以说,企业融资机制经历了财政拨款型→银行贷款型→市场多元型的不同模式,其资金配置从纵向划拨、行政性流动向纵横交融、市场化流动发展。在融资机制的变革中,企业形成了以外部融资为主、内部融资为辅;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融资格局,这种不平衡的融资结构使企业的资金“短缺”也表现为不平衡,即股本资本(资本金)相对短缺、债务资本相对充足。从本质上说,以过度负债为特征的企业“资金短缺”是一种体制现象。通过与发达国家融资模式相比较,对照我国目前的状况,要促进经济更快的发展,必须选择适合我国的融资模式:  (一)完善公司融资结构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除日本公司外,英美德三国公司的内部资本充足,都在60%以上。即使日本,近年来,公司内部资金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在外部融资中,虽然存在着以证券融资为主的英美模式和以银行融资为主的日德模式之分,但无一例外的是,在证券融资中,公司债券融资比重都高于股票融资比重,甚至出现股票融资负增长的现象。特别是在证券融资为主的国家,公司融资结构的选择大都遵循“啄食顺序理论”。

www.nokibar.com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通过两大融资模式的比较而言,笔者认为选择证券融资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法律的监管作用,由于强大的股东约束和市场约束,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制衡关系较为平衡,公司经营透明度大,股东权益一般能得到较好的保障,私人收益在每个时期都比较高。实际上,目前我国的银行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却不能做到这一点。银行即不能实行“相机性控制”,也没有对公司实施监控的动因和能力。公司在不能按合同规定履行支付义务的状态下,银行并不能接管对公司有关资产的控制权,唯一能对内部人的控制权进行制约的是国家,而国家行使其控制权的具体方式是各级政府机关对公司的行政干预。因此,从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性这一意义上考虑特别是总结东南亚和东亚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之后,我们更认为,一个国家不应该依赖银行作为较大比重的融资方式,必须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以减少对银行融资的过度依靠。在过度依靠银行的融资体制中,除非银行能有效地运作避免呆坏账,否则经济迟早会受到巨大影响;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美国经济发展中得到启示。因为美国经济已整整持续增长了七年,这是二战后美国第三个最长的经济发展时期。对比两者我们认为美国市场约束型融资结构更值得借鉴。应该成为我国公司融资方式选择和治理结构改革的方向。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融资机制。  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自我积累能力严重弱化,内部融资相当匮乏。这不仅与计划经济体制和融资机制有关,而且还与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分配制度以及企业融资行为有关。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融资机制主要包括:(1)确立法人财产权,明确界定国家和其他投资者向企业投资形成的财产最终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产权边界。 (2)规范企业融资行为,强化企业内部积累。主要是通过明晰的产权制度,加强对经济活动当事人行为进行约束,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经济人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3)建立和规范内部资金补偿制度,主要包括完善所得税政策、健全企业资本金制度、完善企业的折旧制度以及放松对信用领域垄断的限制,适当鼓励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创办附属金融组织。事实上,内部融资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源泉,是企业取得外部融资的基本保证,外部融资的规模和风险必须以内部融资的能力来衡量,很难想象一个单纯依赖外部资金的企业会健康发展。  (四)培育与发展资本市场。我国企业的资金短缺是一种体制现象,它们“短缺”的不是债务性资金,而是资本性资金。因此,缓解企业资金困境的基本出路应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机制促进社会闲置资金转向资本性资金。培育与发展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按照效率的原则不断调整与完善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结构。结束语  从我国过去的实践来看,我国实际上一直实行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上世纪80年代初,在制定金融体制改革方案时,我国金融管理层学习和研究了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一种是欧美强化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的作用,另一种是日本强化银行和间接融资的作用。政府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多地借鉴了日本的模式,注重银行贷款融资的作用,忽视并限制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的作用。我国以银行贷款为核心的间接融资,在集中资金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是非常有效的, 它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连续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我国还是一个处于市场化改革初期的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也不太发达,经济证券化的水平还不高,并且,我国政府实行的是一种渐进式推进的经济改革。因此, 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不仅应该借鉴国外的做法,更应该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融资新道路。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