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影响,2018年国际能源价格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30 06:02:01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160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一、 国内外能源价格走势差异分析

中国是从一个完全计划经济下的能源价格逐步向市场化改革的过程,相比于比较对象国,中国的能源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绝对价格上是低于国际市场的。以电力价格为例,鉴于电力的价格数据收集存在巨大的难度,为保证电力价格比较的科学性,一般将其分为上网电价和终端电价的比较,目前除个别国家外很少有以国家为单位的上网电价统计,我们为了方便比较,将各国及各地区电力交易所的交易价格视为上网电价。根据2010年中国与美国、墨西哥两个国家的平均销售电价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电价在国际上属于较低水平(如表1所示)。

鉴于国内外能源标价口径的差异,能源品种的复杂性,以及汇率换算等问题的存在,使单纯的绝对价格的比较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以下我们尝试建立一个衡量国内外能源价格一般水平的指标,然后比较二者的变动幅度来对比下国内外能源价格机制下的能源价格走势。我们首先构建一个衡量能源价格一般水平的指标来反映国内外能源价格的指数变化幅度的对比,由于能源概念本身涵盖的范围较广,同时受制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学者们在国内能源价格衡量指标的构建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林伯强等(2009)采取中国人民银行季报所公布的煤油电的价格指数代表能源价格变动。考虑综合评价国内能源价格变动的科学性,本文亦采用煤油电价格指数作为衡量国内能源价格变动的指标。国际能源商品价格指数衡量国际市场上的能源价格变化水平,其中包含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数据来源于IMF数据库中的Primary Commodity Prices。比较区间为2005年5月~2012年12月,比较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的显示可知,国内外能源价格走势差异与本文前面分析的情况基本一致,呈现出整体走势相似,但是国内能源价格走势相对平稳,而国际能源价格走势波动幅度较大,具体价格调整节点国内价格滞后国际价格的特点,尤其是2008年之前的阶段,国内能源价格的上涨幅度被控制得很好,相比于国际市场的巨大上涨趋势,国内能源价格始终保持着稳定的走势。这一现象的存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历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否有利于中国出口贸易的长期稳定发展?接下来的分析将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

二、 国内外能源价格走势差异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1. 国内外能源价格走势差异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机理。各国能源的禀赋决定了供给状况,与要素需求一起决定了本国该要素的价格,进而影响本国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成本。要素相对丰裕使要素的供给获得了保证,使要素绝对价格低廉,生产出的商品价格较低,故而形成了本国在这类商品上的出口比较优势。从动态视角来看,一国能源要素的国内外价格走势存在差异,则密集使用能源要素的商品出口会相应地受到冲击和影响。

首先,国内外能源绝对价格差异导致出口商品静态成本不同。从静态的视角来看,国内外能源的绝对价格差异导致能源要素价格的不同,同类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投入的成本也因此不同。表现出来的就是使商品的生产成本和交通运输成本都不同,而这二者又是构成出口商品市场价格的主要部分,最终形成了国内外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差异,也即在出口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的不同。能源价格的绝对低廉会使一国在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商品上积累绝对比较优势,在出口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其次,国内外能源价格走势差异影响出口商品动态优势稳定。从动态的视角来看,国内外能源价格走势的差异表现为在价格调整过程中的幅度和时间节点的控制问题,调整幅度过大带来的要素成本变动的冲击越大,对商品出口的固有优势的影响就越大,相对来说,价格调整幅度越小则对商品最终市场价格的冲击也越小。调整的时间节点延后就具有了时间上的滞后效应,结合国内外开放背景下比较来看,应该将价格走势的调整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世界能源价格上涨的情形,此种情况下,上涨幅度较大的带来动态比较优势的丧失;另一种是世界能源价格下降的情形,此种情况下,下降幅度较大的带来动态比较优势的获取。

2. 国内外能源价格走势差异对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积极贡献。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在既无资本优势,又无技术优势的基础,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没有经过训练的劳动力也是低效的,也就是说连劳动力优势都没有。此时的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要在出口贸易上有所发展,只能依靠资源优势,在缺乏其他竞争力的条件下,中国政府只能以能源价格管制方式实现国内能源要素优势,以降低国内企业的能源成本,进而降低产品价格,增加其国际竞争力。这一政策思路为当时的出口贸易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时中国一半以上的出口贸易产品来自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贸易,其中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占较大比例。

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0年初期,中国的出口贸易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口规模大幅度提高,很大程度上同样是得益于当时的能源价格机制,继续保持了国内能源价格对国际能源价格的绝对优势,使贸易中的能源成本得到控制,大量的能源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得到改善。维持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优势进一步导致了对能源价格继续管制的粘性效应,无法实现国内外能源价格的接轨,只能利用政策维持国内能源相比国际市场的低价现状。

2000年后至今,这是中国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阶段,出口的总规模已达到世界前列,出口贸易的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国家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近年来,伴随着出口贸易的快速稳定发展,部分能源品种的价格机制逐步尝试市场化改革,原油、煤炭等基本实现与国际市场的价格走势同步,整体能源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差距减小,能源价格动态走势的波动幅度减小。一方面,出口贸易的发展对能源价格优势的依赖正在通过政策的调整得以缓解;另一方面,由于能源价格优势的逐步丧失,中国的出口贸易的优势维持出现了一定的困难。3. 国内外能源价格差异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制度困境。

首先,较低的能源价格使中国出口贸易发展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中国在能源价格管理上的特殊机制使中国在本国国内并不具备能源要素优势的情况下,与国际能源价格相比,无论在静态绝对价格上还是动态的价格走势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因此在能源密集型商品出口上形成了优势,中国的出口规模近年来持续增长与此不无关系,出口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能源密集型的升级也跟这一能源价格管理模式有关。较低的能源价格一方面对中国近年来的出口贸易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使中国的出口规模持续增长,与此同时,较低的能源价格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节能技术改进的促进不利,使出口企业陷入低效率、低技术、高能耗、高污染的经营模式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表现出出口企业产业升级的动力和压力不足,中国的整体出口贸易陷入了能源密集化的比较优势陷阱。

其次,当前背景下政策诉求对中国出口贸易现有优势造成冲击。随着近年来国内能源消费问题的日益凸显,碳排放等环境问题在国际范围的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不得不思考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即如何应对节能减排的压力,在制定国家战略中将能源与碳排放约束加进来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从出口贸易规模角度来看,低价的能源使出口获得能源要素优势,进一步促进出口规模增长,而出口规模的扩大又通过“内涵能源”的形式拉动了国内能源消费,进而给碳排放增加了压力。从出口结构对能源消费的拉动效应来看,无论是静态的分析还是动态的分析,其结论都支持出口结构的不断能源密集化是能源消费增长的内在推动力之一。在当前国际国内节能减排的政策诉求背景下,能源价格杠杆的使用势必会动摇到中国出口贸易的现有优势的基础。

最后,能源价格走势的滞后波动影响到中国出口贸易稳定持续发展。从能源价格的调整机制来看,无论是电力、成品油还是天然气的价格调整都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参考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的前提下,根据一定的指标设计,在符合指标的要求的前提下,再进行价格调整,从实际的操作情况来看,这种模式的管理对维持价格的稳定,缓冲能源价格的变动对经济的冲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应当看到,这种机制的明显缺陷在于其在价格调整上的滞后性,导致的直接的结果是,无论是价格上涨或者下跌都要滞后于国际市场,在前期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持续上升的背景下,极易形成国内外人为的能源价格差。从能源成本而言,一方面稳定了成本,另一方面,在成本上升过程中可获得到滞后的优势。近两年的国际能源市场趋于缓和,能源价格迅速回落,表现出国内能源价格回调的滞后性,致使动态的角度而言,中国在能源相对成本上失去了优势,直接表现为中国的出口贸易的发展势头受阻,一度出现负增长的局面,长期而言,这种现象也不利于中国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 对策建议

国内外能源价格的差异是缘于国内外能源价格机制差异所导致的,国内一直采取的能源价格管制措施为中国的出口贸易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能源领域“节能减排”诉求的越发强烈,政策制定既要逐步实现国内外能源价格走势的同步化,又要保障出口贸易发展的稳定性。以下分别从能源政策视角和出口贸易政策视角提出几点建议:

1. 采取合理的能源政策来降低国内能源价格差异的冲击。

(1)建立能源市场价格平抑机制,缓解国内外价格差异对出口的短期冲击。在当前国际国内能源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要缩小国内外能源价格波动差异,进而缓冲其导致的经济影响,必须有有效的市场平抑机制来对市场的稳定性加以保护。当前国际能源市场受到国家间的政治因素影响较大,国际油价波动也越发频繁,能源金融市场的建立虽然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外生的干扰,但是金融市场上衍生的金融风险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市场波动的幅度。国内能源价格机制的改革步伐的推进的同时,考虑建立国内的能源储备机制,用于平抑短期市场的过度波动下的价格。从出口贸易发展的视角而言,能源价格的平抑机制可有效地缓解国内外能源价格差异的短期冲击。

(2)逐步实现国内外能源价格波动同步化,长期缓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在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和调控。政府要在改革中逐步退出价格制定者的角色,而转变为价格形成的监督者,同时,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就要促进能源行业竞争机制的形成,让更多的、符合一定资质的企业能够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得平等的机会,通过有效的竞争促成行业的良性循环。对不合理的定价给予纠正与惩治,维持市场的正常秩序。逐步培育具备实现能源价格市场化的市场基础,进而真正与国际能源市场接轨,实现国内外能源价格波动的同步化,使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降到最低。

2. 采取积极措施从出口企业角度来应对国内外能源价格差异的影响。

(1)支持出口企业构建有效的能源价格冲击的应急防范机制。国内外能源价格差异的存在,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下的必然产物,出口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进行竞争,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的客观存在。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利用能源金融市场的远期合同、期权期货等产品来规避能源价格的差异波动带来的冲击。同时,企业自身也可以通过进行适当的能源储备,来缓冲能源价格的国内外差异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

(2)利用有效的财税政策,促进出口企业进行出口结构的调整。目前从出口产品的能耗视角来看,很多出口产品的能源消耗比例都较高,此类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受到能源价格的波动影响最大,相对而言,低能耗、低排放的行业出口受到能源价格的差异化波动的冲击较小。政府必须首先明确地将出口行业进行归类,进而采取差别化的财税政策进行干预。对于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政策以限制和控制为主;对由于客观原因无法进行限制的行业,应加强技术改造和升级工作。同时,应积极引导企业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合理利用税收、补贴等手段促进出口企业在这些领域的竞争优势构建。长期而言,这是应对能源价格国内外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治本之术。

(3)企业自身应通过采取灵活的贸易方式,加大技术改进等来应对冲击。条件成熟的企业到海外开拓市场,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来替代部分能源密集型产品的简单出口的贸易形式,进而减少国内外能源价格差异引发的出口商品成本变化,可直接利用国内或者国外的相对低价的能源。规模以上企业要力图拓展企业的全球网络资源,通过设立海外分、子公司,并与海外分、子公司之间进行交易,来实现能源价格内部化,有效规避国内外能源价格差异的影响。同时,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改进,最大限度降低产品从生产到出口过程的能源投入,从长期角度而言,也是企业避免国内外能源价格走势差异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有效手段。

作者:杨迎春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