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座谈会,浅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30 02:23:00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48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当前国家对地理信息产业的扶持力度达到空前水平,国内各从业单位纷纷扩大经营规模,急需大量测绘地理信息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技术人才。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积极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全方位深入加强校企合作,逐步探索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并形成常态机制,以提高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的办学水平和毕业生就业质量。

  当前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迅速兴起并保持高速增长,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1]。从政策层面来看,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同年7月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测绘地信局联合印发《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至今,国家层面下发的支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鼓励性、指导性文件已接近十余项,为地理信息产业明确了发展蓝图和行动纲领。从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将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地理信息行业必将升级为推动国家经济“提质增效、结构优化”的重要产业,可以预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势头将更加迅猛。

  校企合作是一种企业与高校间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的“双赢”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高校与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加工需要大量相关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对高校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的发展是难的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2]。因此,依托行业企业发展优势,不断整合校方资源,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搭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学生就业质量、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互惠共赢将产生重要意义。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对于企业和高校的“双赢”效益显而易见:一是尽可能地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企业的“招人、育人、用人”节省了成本;二是有助于学生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大大降低学生就业期间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三是有助于降低高校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四是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校企合作还拉近了制约企业和高校之间紧密衔接的两大距离,一是拉近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要求的距离,二是拉近了课程教学与职业实践的距离,有助于提高教学与就业的协调统一。

  一、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预测

  (一)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其内涵不断拓展,作用更加广泛。根据《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供的数据,截止2013年底,从事地理信息产业的企业达2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年产值近2600亿元。“十二五”以来,产值总规模年增产率30%左右。未来行业有望保持在20%以上的复合增速,2020年总产值将超过80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二)高校人才培养规模

  现阶段,国内高校测绘地理人才培养包括高职(专科)、本科、研究生。2011年计划培养人数共计35191人,其中本科生17468人,占50%,研究生2900人,占8%。如表1:

  (三)地理信息产业人才供需分析

  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逐步向空间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自动化处理、一体化管理[3]和一站式服务方面发展,在这一目标实现过程中需要一批能坚持在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测绘地理专业人才。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预计,到2020年地理信息产业形成万亿的年产值,2011年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为1500亿元,由地理信息产值情况,结合劳动生产率[4],预测出到2020年,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可以达到160万人。若按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从业人员计算,2020年地理信息产业将产生80万左右的人才缺口,形成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

  实际上,目前地理信息行业各大企业不同程度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数据采集人员,以正元地理信息公司下属的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例,仅2015年招聘新员工达175人,来自全国43所高校,其中硕士研究生19人,本科生133人。但如此庞大的招聘规模仍无法满足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项目生产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等环节仍然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

  二、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的途径

  (一)找准企业需求,加强就业引导

  经过前期广泛调研,现阶段各地理信息从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随着业务形态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目前绝大多数单位与各地市规划部门签订了大量合同,而工期进度和生产组织问题是制约各单位合同履约的关键问题。因此,在目前状况下,企业需要的人才绝大多数是负责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是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如测量搜点、工程物探等。而该类工作相对比较辛苦,工作环境也相对恶劣,导致在企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愿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系。因此,该类专业的高校辅导员首先应该积极缓解这类矛盾:一要积极为毕业生通报地理信息单位的发展状况,使其知晓目前企业的用人需求均为项目生产类;二要为毕业生传达最新就业形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三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教育工作,地理信息相关单位中,项目经理是企业中承担生产任务和管理任务的“双重”且关键岗位,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决定性作用。一个好的GIS人才除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技术能力外,还应该具备实践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工程建设能力、宏观管理能力、市场竞争意识和高尚的品德[5]。

  (二)积极构建学生实习见习基地

  根据学科、专业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习条件的地理信息单位,在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学生实习见习基地对于高校和企业来讲,是“双赢”模式。企业现阶段在用工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一是人才缺乏,这是由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二是高校毕业生对工作性质认识不清,导致入职企业后离职率居高不下,给毕业生本人和用人单位都带来不小损失。因此,企业方面对构建学生实习见习基地具有内在需求,一方面可以使毕业生提前了解用人单位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避免入职后大范围离职带来的较大损失;另一方面学生实习见习期间不同程度上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帮助,有助于缓解企业的产能压力。而对高校而言,构建学生实习见习基地,对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具有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实习基地是稳定长效的校外教学场所,要具有一定的接待能力,主要涉及到交通、食宿、安全等方面[6],而地理信息从业企业的项目驻地恰恰满足了上述条件,可以成为具备强大后勤保障能力的实习见习基地。

  (三)校企共同开展项目申报或科技研发

  地理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给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带来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目前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是各从业单位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诸多课题申报、项目研发和技术创新领域,需要高校的密切协助,并且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各从业单位为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对高校的需求也达到了空前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技术革新、产品研发等,形成科技研发思维与教学理念有机结合、科研成果转化与教学内容改革良性互动的深度融合机制。在校企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辅导员要加强与高校内学术教师、科研人员的沟通和联系,善于整合各方资源,努力为学生就业寻求新的突破口。

  (四)共同组织教育教学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应当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以行业发展为基础,而企业处在市场竞争中的前沿位置,对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趋势具有较为敏锐的洞察力。因此,要与企业加强联系和沟通,推进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搭建工作与学习相结合、产学研紧密联系的教育教学平台,将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及时引入到日常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完善实践教学

  产业的发展带动技术的进步,当前地理信息产业各从业单位在运用传统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基础上,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和延展。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力度,推进实践教学的新型培养方法,进一步鼓励运用生产现场开展教学、运用项目实施开展教学、运用实际案例开展教学等。以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例,高校测绘地理类毕业生进入单位后,绝大多数将进入生产一线实习锻炼,而项目一线的测量工作与高校的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仍然需要较长时间进行适应,降低了生产效率,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对高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下降。

  (六)发挥校友资源优势,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高校的校友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对学生就业也会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要全面梳理校友资源状况,在全面梳理分析校友资源的基础上,可通过多种措施加强校友资源的开发使用:一是构建定期交流制度,运用新媒体平台广泛聚集校友资源,掌握动态发展信息;二是广泛开展校友活动,通过邀请回访、校友联谊等活动形式,增强校友爱校、助校、荣校意识;三是开辟学生就业校友互助平台,畅通沟通渠道,将有助于学生就业的信息及时传送给学校。

  (七)尝试以冠名等形式的特色办学模式

  将班级冠名为企业名称,实行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若符合企业要求,则可以直接到企业就业,这种订单式的冠名班培养法,很好地做到了两个衔接和两个统筹,即入学与工作衔接,毕业与就业衔接,学校招生与企业招聘统筹、教学改革与企业需求统筹。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则是由高校和企业一同承担,学生的行为考核和日常培训均源于企业的需求,这种校企合作模式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比较普遍,在本科高校中仅有个别专业采取了订单培养的形式。面对地理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和极其庞大的用人需求,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在国家政策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冠名班和定向培养的形式,这样有助于加强专业建设、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对企业而言,有助于吸纳人才,减少招聘成本和培训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学生就业工作可以和学团工作进一步紧密结合,例如学校内的各类科技文体活动,宜多采取冠名的形式开展,有助于加强和企业的沟通联系,促进企业在校内的宣传,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程度。

  总之,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必须紧跟时代发展,面对地理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高校应该积极尝试、主动作为,使学校和企业能够深度融合,促进校企双方的合作关系能够层层递进、互惠共赢,提高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学生就业质量。

  作者:高静 来源:当代青年(下半月) 2016年5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