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学经济学课程,农业经济学重点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30 00:04:32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30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在不同的高校,《农业经济学》的功能也不同。在农业类高校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以及农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农业经济学属于专业主干课,可看作相关专业的拓展。对于财经类院校本科教学而言,农业经济学属于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可以看作有关学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而对于这样的重点综合性大学而言,《农业经济学》则是学生拓展视野、了解国情的选修课。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应具备面向世界前沿、植根于中国土壤的全面知识结构和眼界,学习《农业经济学》将有助于大学生朝这一目标前进。本文基于安徽大学《农业经济学》教学,来研究综合性大学《农业经济学》教学问题,同时也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看法和建议。

  一、《农业经济学》教学现状在农业经济学教学活动中,笔者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各类高校《农业经济学》教学活动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也有重点综合性大学农业经济学教学所面临的特殊性问题。它们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重理论不重视实践和方法中国传统思想强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君子耻于器”,极端轻视实践体力劳动和实践。自汉唐至今学者皆重经书,而忽略自然。在科举制度下,更无科学教育可言。自西学东渐至今,中国科学教育至今也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在高等教育长期发展过程中存在把教育看做知识的教育,以知识学习为主,忽视实践和方法掌握等现实问题。重理论轻实践、重概念轻能力的大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眼高手低,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即便是一些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高校教师,也普遍缺乏对方法论的科学把和严格学术训练,这不仅导致了研究中存在着普遍的评判标准混乱、研究缺少积累性、“假说打架”以及诸多被“公认”的、被绝大多数人毫不犹豫地接受的谬误等诸多问题,如此这些造成研究水平的低下。

  当前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各说各话,学者瞧不起实际工作者,认为他们不懂理论。实际工作在第一线的人们却也瞧不起学者,认为他们出的是嫂主意,想的瞎办法,这种现象在三农领域中表现得更甚。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业经济学》更应植根于田野,直接面向真实的农业和农村现实。当然,这些问题与高校实践经费匮乏,教育方式落后有关,但教育取向上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从方法与方法论角度来看待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经常停留于“应该怎样”、“应该如何”的规范研究层面上,主要解决是“好”、“坏”等价值判断问题,且受政府政策层面影响较大。而超越于现象解择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无论是数理实证研究,还是案例实证研究均有许多值得商榷或有待改进之处,很难发展成为科学意义上的对农业经济现象进行解释或预测的理论体系。

  (二)教材内容滞后于现实

  首先,教材内容陈旧,内容严重滞后于现实。经济学教材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特点,但就中国农业经济学教材而言,其理论大多在建国初期从前苏联引进,建立在传统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强调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过分强调政治说教,概念性内容过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学又引入了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有关内容,但其框架体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而是成了具有政策解释功能的多学科大杂絵。缺乏学术方法的训练,对于学生能力培养不够,学生难以得到有效的方法论和专业能力训练。现行农业经济学教材由于更新不及时,无法解释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新情况,难以回答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的新问题,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研究对象学科边界模糊,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重复严重。在研究上,将“三农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这使得学科边界模糊,授课内容外延太大,必然导致内涵太浅,多而不精,缺乏应有的理论深度和现实穿透力。

  最后,学非所用,教学内容不适应现实市场需求。当前对于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宏观农业经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已趋于饱和,而对懂得农业企业管理、家庭农场经营的人才需求却在日益增长。但在农业经济学教学中,宏观内容、理论概念和有关政策比重过大,微观应用性内容,如家庭农场经营、农产品网络营销等涉及相对较少。

  (三)教学方法单一,效果不佳

  就教学主体而言,在《农业经济学》教学授课过程中,教学以讲授为主。长期采用“教师——教材——课堂”三位一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论体系完整性,与实践联系则相对不足。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忽视,甚至被剥夺,致使学生对于农业经济学课堂学习积极性不足6考核侧重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掌握,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及研究能力锻炼不够,使得学生日后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如此这些,使得农业经济学教学效果不佳。

  就教学实践的关系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学实践脱节问题。农业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的特点就是其立足于现实,从真实世界出发,针对现实问题。但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习基地相对较少,且建设落后,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等因素,教学与实践难以实现有效对接,学生难以全面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实用技能,实际动手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不足。

  就考核而言,学生学完了课程考过试以后,只是掌握了一堆理论和概念,而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缺乏系统认识。学生因受到现实就业因素影响,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学习目的仅仅是为了修得学分,应付了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实问题。

  就教学互动而言,缺乏师生互动和理论联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实际教学效果。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基本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往较少,学生学习仅仅是在课堂上被动地听教师讲,课后则很少进行自主学习或主动与教师沟通和交流。

  (四)学生差异性较大,不宜采取单一模式教学

  与农业类高校或者财经类高校本科生相比,综合性大学农业经济学课程更不容易讲授。前者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大多具有一致性,课堂教授相对难度较小。而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差别较大,同样的内容,经济类专业的同学可能觉得简单,而非经济类专业的同学却有可能觉得云里雾里。如果仅考虑到经济类专业的同学的需求,又有可能使得那些非经济类专业的同学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以安徽大学2012年和2013年农业经济学选修课开课情况来看,经济类专业和非经济类选课同学大致各占一半。在非经济类专业的选课同学中,有政治、历史、法学、档案、中文、英语、日语等文科专业的同学,也有数学、物理、化学、电子、计算机、生物等理科专业的同学。大致来说,文科专业的同学与理科专业的同学又各占一半,他们的生活背景、知识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异。同样的内容,经济类专业的同学可能已在《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等课程中学过,但对于非经济学专业同学而言,他们对于相关内容往往感到十分新鲜,甚至难以理解,要在54个学时里让没有经济学基础的和具有一定经济学背景的同学同样有巨大收获,显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