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行业风险与防范,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措施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9 22:39:47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24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金融机构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和竞争也日益彰显。目前,操作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越发突出,正视日益严重的操作风险,加强和完善内部风险管理与控制,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建全我国金融机构体制,完善操作风险防范机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唤醒我国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的重新认识,预防操作风险再次发生,以确保我国金融业更好地运转。

关键词:金融机构;操作风险;防范建议 1 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概述  2004年的6月颁布的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金融机构操作风险被定义为由于不完善或存在问题的内部业务操作程序、人员的失误操作、系统出现故障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直接间接损失的风险。  从一般意义上讲,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金融机构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因为操作风险事件具有不可预期性,很难在事件发生前提早做出防范准备,且操作风险往往源于机构内部人员主观舞弊行为或内部监管制度或系统的缺陷,因此其明显的内生性决定了即便是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也很难将内部舞弊的违法犯罪行为彻底杜绝。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可预防性。金融机构的业务操作是操作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多个操作风险因素共同导致操作损失,单个因素与损失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因果联系。业务操作风险是可以预防的,是可由银行内部自身控制的风险。  广泛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几乎涵盖了银行日常经营所遇到的所有风险。无论是发生频率大损失小的风险,还是发生频率小但产生损失极大的风险都包含在内。  不确定性。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规模越大,损失事件相对越多,损失金额总量同总资产量不存在规律的相关性。  多发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发生在经济发达的分支机构并不是必然的,但是往往会发生在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监督管理有漏洞的机构,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多发在业务量多、交易频繁、经常更改结构的业务领域。  多变性。金融机构技术水平的日渐提高,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也越发多变。正因如此,对于操作风险的监督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2 我国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职能划分不明,无法最大程度发挥作用。风险隐患在经营管理中,不能及时被发现,更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抵御风险。金融机构会计核算缺乏明确统一的核算管理部门。更多的分支机构自己担负繁重的会计任务,分支机构的营业部自行代理行并使会计核算与风险控制职能,致使部分管理职能丧失原本的功能。   审查人员的监督管理被忽视。分支机构审查人员在现阶段充当对外营销的客户经理角色和对该分支机构承担大量授权、核算、管理责任的业务主管。网点人员较少,审查人员外出营销就无法兼理授权工作。少数网点一心考虑营销业绩,负责人往往忽视了主管的监督管理职责,出现审查凭证不认真、不合规的现象,甚至将授权卡直接交于经办柜员。形同虚设的监督与授权审查,必然导致业务操作上存在一系列的漏洞。   风险管理未纳入考核体系。我国金融机构对基层柜员的绩效考核还存在管理与考核体系存在空白或交叠区域。风险管理尚未完全与柜员、网点考核体系相连结,柜员无法充分发挥自身防控风险的积极性。多数业务发展指标均与柜员收入挂钩,指标兑现相应的收入。在绩效考核作用的指引下,忽视了本该重视的核算质量,操作风险问题严重。   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各业务部门对基层管理职能不明确,相关业务部门在一些新产品、新业务的推广过程中往往是只制订业务管理办法与操作流程,并以操作流程替代会计核算手续。这就把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割裂开来,造成大家一起做业务,风险责任分不清的形势。   技术建设滞后且存在漏洞。网上银行业务、代理业务的发展中,代理业务的凭证使用问题最为严重,代理业务的项目开发多数由分支机构自行完成,部分代理业务中新增的交易未纳入全功能系统统一管理,形成混乱、分散的外围系统参数管理现状,缺少严密的规章流程和不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造成操作风险问题形成。3 以齐鲁银行为例对防范我国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分析  2010年岁末,山东省济南市发生一起伪造金融票证案,济南市公安接到报案,某银行在受理业务过程中发现其中一个存款单位所持的“存款证实书”为伪造。这起金融票证伪造案将众多相关金融机构牵连其中。据透露该案涉案金额共约60亿元,其中齐鲁银行涉案金额最多,华夏银行、中信银行等银行均牵扯其中。在齐鲁银行票据诈骗案件中操作风险漏洞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风险防控体系漏洞百出。政策性因素与市场性因素间接地导致齐鲁银行案件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更直接的原因是管理不善及内部存在腐败犯罪现象。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我国的金融机构内部缺乏一个良好的、健全的、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  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制度执行力差。相比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建设来说,其执行力的强弱更为重要。如齐鲁银行大案中,相关法律法规早已明确规定,相关人员本应严格遵守执行,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也是导致齐鲁银行票据诈骗案件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  人员素质较低。案件的发生主要源于内部人员的违规及相互勾结。齐鲁银行大案中,犯罪嫌疑人刘某通过伪造质押贷款证明、伪造存款单印鉴等手段骗取大量资金,其中与刘某相配合的就是内鬼。金融机构内部人员缺乏对经营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理念,缺乏对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认识,缺乏对职业道德方面的风险防范文化培育,内部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风险防控能力都还需要全面提高。  监管水平及票据技术防范水平较低。由于银行监管不够,承兑汇票大部分仍为纸质汇票,纸质汇票让很多不法分子钻了技术防范的漏洞,用多种多样的造假手法伪造票据。对于此类科技犯罪手段,只有提高金融机构内部的监管水平及票据技术防范水平才是迅速有效的解决办法。4 我国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防范建议  第一,加快改进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步伐。要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就必须有及时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是解决操作风险问题的基础与核心。金融机构自身因素的转变和发展应随着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不断变化而动态的调整与保持。金融机构要遵循规范化的监督管理和账务核对,要遵循安全审慎性原则,金融机构自身因素与市场因素必须相匹配,必须及时根据国家法律和金融法规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同时完善金融机构授权授信程序,建立有效的授权分责制度,并加大风险防范工作的落实力度,以提高机构内部风险防范能力。  第二,提高对风险管理计量的重视。提高对操作风险管理计量方法的作用在于提升金融机构资本对操作风险的敏感性,提升对于金融机构各个条线的激励作用。提高现有的风险管理计量方法,使金融机构各个条线的激励作用最大化。要想使风险计量得到提高,还需要做必要的数据补充准备,对金融机构内部数据进行补充,还要对大量的情景分析进行补充。运用大量的操作风险案例,为金融分支机构提供情景分析,为提高操作风险管理计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借鉴。  第三,加强组织体系上操作风险的防范 。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控制制度大体分为三方面:业务部门方面,风险管理部门方面和审计和监察方面。这三方面中,风险管理部门方面是相对薄弱的。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控制职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弱化,甚至消失。因此,在组织框架上我们需要对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同时进一步加强。机构内部人员审计应提高独立性,保证内部审计部门较其他部门相对独立,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未来我国金融机构应该考虑在银监会内部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操作风险实行内部控制的部门,实施多重管理,进而起到更加有效制衡监督管理的作用。  第四,提高操作风险的电子化管理水平。尽快推动金融机构间损失数据搜集与共享平台的建立。我们发现外部数据的缺失程度严重,我们需要购进外部数据,将购进的外部数据有效转化为内部的可用数据。我们要借鉴国际上同业的一些有效做法,由监管部门推动,或者由银行业协会出面,搭建一个操作风险数据搜集和共享的平台。这个平台既可以是非营利的,也可以商业化运作。这样,在新操作风险计量法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就能够得到更好、更有力的数据支撑。  第五,加强员工业务素质培训。要针对员工本身,在业务操作方面、法律法规方面、职业道德方面、规章制度执行方面以及自我安全意识方面上进行良好的风险防控文化培训。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要改进柜员培训方式,在短时间内,使员工能够快速熟悉新制度、新办法,并掌握标准的业务流程,进而提高金融机构内部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要及时对柜员进行更新与补充,避免因业务不熟练的柜员匆忙交接,而导致对外服务质量下降或造成操作风险损失。要正确引导员工将自我的奋斗目标及利益追求同企业整体的发展相统一,时刻保证避免违规违纪操作。要吸取操作风险教训,重视对金融机构内部人员的警示教育,提高犯罪危害认识,从思想深处谨防操作风险的发生。  结 论  在我国金融机构蓬勃发展同时,我们必须重视操作风险防范问题。正视日益严重的操作风险,加强和完善内部风险管理与控制,成为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只有建全我国金融机构体制,完善操作风险防范机制与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重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重新认识我国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树立操作风险防范意识,才能预防操作风险再次发生,以确保我国金融业更好地发展。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