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教学创新,计量经济学教学研究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9 21:31:28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190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要:国内高等院校本科经管专业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掌握和运用,从理论层面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计量模型的基本特性。掌握计量经济模型的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的方法,并能够对联立方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模型识别及参数估计与检验。从实践技能层面,能够根据实际经济问题设定理论计量经济模型,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并进行预处理。能够利用Eviews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对计量经济模型的进行参数估计及检验。在理论方面的讲解主要是以性质推导为主,而繁杂的性质推导的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经管类本科生的数据分析和数学思维能力,但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并非数学基础学科,更应注重对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对于现实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分析以及预测能力,软件操作教学也应建立在对现实分析与理解的基础上。为此,将从性质推导、案例分析、软件应用、论文写作四部分论述计量经济学学习中利弊与可行性。

  关键词:计量经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现状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性质推导

  (一)性质推导的利弊分析(以现行教学现状为例)

  目前,计量经济学课程更侧重与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理论知识教学。在理论学习中,较多数的数学性质和工具在先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所展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过分注重对于某一性质的推导,对于软件操作和实例分析的展示弱化,将广义差分模型的各个步骤,结构方程模型识别过程详细的演板,而学生面对着印着一模一样详细步骤的课本,很难不陷入昏昏欲睡的状态。仅仅可以理解相关的数学性质,明白一般的经济学关系,缺乏深刻内涵的了解,也没有建构完整的经济学研究机制和理论框架,导致容易出现理解数学性质而不知现实意义,懂得分析相关软件的完备结果却未掌握软件操作方法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情况。

  (二)教学过程中合理性质推导的可行性

  计量经济学本身的性质决定在研究某一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过程中,必须使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因此适当的性质推导也是十分必要的。以ECM误差修正模型为例,多数教科书以文字叙述为主,简单的将两步骤介绍为“建立长期关系模型”以及“建立短期动态关系”,而数据建模第一步仅为:

  在第二阶段,误差修正方程直接以一般形式给出:

  作为首次接触数学建模的学生面对如此过于精简的步骤难免陷入无法理解的尴尬局面,而这就需要老师进行较为详尽的性质推导,在模型转化分析的过程中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现实中误差修正模型的现实意义的掌握。

  而对于例如联立方程模型的秩条件,面对系数矩阵:

  究竟存在几个非零行列式等问题完全可以由学生在课间自行学习和分析,教师无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堂上演算和推导。因此,对于复杂且未曾在前期学习中有所介绍的数学分析过程着重讲解推导,而对于先前已经有所介绍和讲解的数学性质和工具的学习,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自行复习先前知识,为课堂理解奠定良好基础。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的相关背景

  通过案例教学法,既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思考,又可以进一步的培养团队协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分析的利弊分析(以现行教学现状为例)

  产生于对经济现象的定量研究的计量经济学显然在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恰当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对于现实生活中各种经济关系的理解也颇有裨益。

  然而根据前文所述,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现状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老师仅仅在课堂上占用很短的时间进行Eviews软件的操作,相关案例的数学模型的回归结果以及参数的录入步骤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认知与理解的时间就结束操作转入下一单元理论的讲解,以至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无法和老师的课程进度相匹配,例如,虚拟变量背景的本质实际上是完全多重共线性,而由于先前的课堂学习对于现实中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模型估计和对共线性问题的解决的步骤未掌握透彻,就極容易导致无法深入理解虚拟变量陷阱的相关问题。理论和案例的学习本应相辅相成,而当前的教学现状往往割裂其相关性的关系,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即使课下少部分学生有意愿自行上机操作,学生也只能模仿记忆中老师操作的步骤,或者是按照书上提供的步骤进行实验,无法独立自主的完成相关操作。

  其次,如果教师仅仅以教科书上的例子作为教学资料,由于教材出版时间和教学时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往往教材上所提供的数据不能很好的解释目前某些经济问题的发展现状。

  而由于教材编排的格式所限,案例分析都是独立作为每一个单元的内容,就容易导致案例分析过于单一,每一个单元所对应的相关案例只能够解释一个类型的问题。而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在建立模型,参数估计后假如出现一系列例如多重共线性,自相关,异方差等问题理应综合分析解决。割裂整体的单一讲解也不利于学生对于整体计量思维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中合理案例分析的可行性

  根据前文所述的案例分析法的背景,案例教学中小组讨论与交流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例如,某研究案例要求利用102个国家的数据来分析教育投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时,教师提供相关能够体现实时性的数据后,由学生自行成组讨论要引入解释变量的类型,是否要采用交互效应分析,出现两个以上类型的虚拟变量和多个不同性质的虚拟变量时应如何确定引入的虚拟变量的个数等等一列问题。而非简单依据老师的讲解理解案例分析之后对于该经济问题的解决过程。

  教师在对于案例的引入时,也应注重对整体的把握。尤其是在课程结束,或者接近尾声时,鼓励学生利用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中提供的各项参数值进行多个问题的检验和解决,培养学生整合理论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于现实经济问题解决过程的认知能力。

  三、计量经济学学习中的软件应用

  (一)软件应用助力计量经济学学习

  在现代经济学教学的大环境下,数理知识要求日渐突出,计量经济学涉及微积分、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理论等多个学科,使其在经济学教学中地位突出。Eviews(EconometricsViews)是當下广泛应用的计量经济软件,是一个专门用于计量统计、回归分析和数据预测处理的工具。不仅帮助同学更好理解这些经济方法,免去计算枯燥性,又能提高学习兴趣,发挥创新性。具有现代软件可视化操作的优点,使操作简洁化;应用领域涉及科学的数据分析与评价、财务分析、经济预测、销售预测和成本应用等。掌握计量经济软件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相关计量经济研究、未来工作应用等有着莫大帮助,因此,学生在学习理论化知识同时,应结合案例分析操作软件,真正达到学会能应用的目的,而不是只针对理论化知识泛泛而谈。

  (二)软件应用的利弊分析

  软件应用在学习中的优势体现在:其一,现阶段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主要包括检验经济理论的合理性以及辨别经济理论的适用范围,其学习依赖于数理统计、矩阵代数等较为繁琐的高等数学知识,推导过程枯燥乏味,打击学生学习热情。为改变这种这局面,可适当引入计算机模拟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和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使用Excel可有效模拟普通最小二乘原理,使用Eviews结合案例分析针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等。其二,教师在课上进行计量经济软件应用的讲授,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同时掌握到软件应用的操作,在今后学术研究或正式工作中,当需要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后续学习。软件应用学习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据分析概念,一方面解决理论模型过于抽象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建立计量经济学软件的正确使用方法,其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实践环节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软件应用在学习中的弊端体现在:其一,数据操作页面过小,字体过小,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同学是否能完整观看操作过程,若学生未能学到操作方法及过程,失去软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其二,课下未做好充分准备可能会浪费课上时间,软件操作需要提前准备好案例,最好是当下较新较热的案例,还需提前收集好数据,数据收集不当可能造成软件操作困难。软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会造成实施困难,但其障碍可以规避,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三)软件应用在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软件操作与理论教学脱离。在课上教学过程中,更多教授学生关于参数估计、检验方法及模型应用等方面,未全面讲解如何将实际的经济问题转化为计量经济学模型,并运用计量经济软件实际操作出结果。学生虽然掌握了较多的模型检验和参数估计等方法,却不能灵活应用。

  2.软件操作教学课时少。在软件操作实验授课环节教授软件使用,可以使学生将繁琐的计算过程交给计算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计量经济学课程安排上课时间较少,一般在48课时,其中软件操作实验课一般在4至10课时,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软件操作方法,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重理论轻实践。目前,许多高校的经济学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数学基础并不牢固,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推导占用大量时间,可能会使学生更加害怕学习接触计量经济学,比起数学推导过程,大多数学生倾向于用现成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使用可操作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发挥经济学理论思想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中软件应用可行性分析

  1.做好充分课堂准备。学生可自行带电脑,安装Eviews软件,或选择课时去机房上课,理论部分讲解完成后,结合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并用软件与老师同步操作,对软件输出结果进行解读;老师提前收集到较新案例及数据,也可分配给学生完成。

  2.在课余时间布置相关作业。软件操作是持续性学习过程,在课余时间,可分配班内成员组成小组,每小组成员确定研究方向并收集数据,用计量经济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合适模型,分析其经济意义,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3.增加软件操作教学课时。许多模型的建立和运算需要计算机的辅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针对计量经济软件应用知识进行系统化讲解,一般是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仅由老师操作一遍输出结果,对学生学习软件操作意义不大。除理论教学外,还应合理安排学生上机操作时间,直观清晰了解到各模型公式、分析运算结果。

  四、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作为计量经济学教学应用性极强的手段,应在学生学习过理论知识和软件后,成为展示其学习成果,检验其掌握程度的重要方法。本科学生在经过短暂学习后,其综合能力不足以支撑其完成一篇高质量论文。因此,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对论文写作这一板块的定位和设计仍需探讨。

  (一)论文写作的利弊分析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不能止步于学习理论知识,而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实证经验分析的重要方法类课程,必然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理论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只有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通过对每一环节认真考量,才能真正体会前期所学理论知识的价值。一是初期选题,考验学生精准把控问题的能力,提出一个有意义、可操作的选题就足以体现学生的部分能力。二是文献参考利用。获取有效文献,了解已有研究成果,明确自身应该研究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当下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写作中,对学生获取、使用、评价信息的能力的提升将在未来的学习与科研中奠定深厚基础。三是模型设定。就目前的计量学习来看,学生通常都是根据已有模型,按照相应方法学习相关处理过程。而模型设定将考验学生对经济问题的深刻理解,抛开其他普适性的能力,模型设定是计量论文写作中关键且独特的环节。四是数据收集处理。根据自己的研究所需,选取恰当的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处理,这是对学生硬性能力的考验,要求其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五是报告研究结果。当完成所有幕后的工作,提交一份格式专业的报告尤为重要。这不仅体现整个研究的架构,也对学生文案处理能力有要求。总之,一次好的论文写作能从多方面提升学生能力,也可以实现老师的教学目标,因此,论文写作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学生重视程度不足以及论文写作经验不足等各种原因,论文写作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常常出现抄袭和同质化严重等情况。一方面,本科学生认识不到论文写作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且专业知识技能欠缺,如若老师对论文验收把关不严,学生态度不端正,就极易出现拼凑网上资料的情况,这是性质极其恶劣的抄袭行为。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同样的指导,难免限制其开拓思维,从类似的选题,到类似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软件操作,都有极大的同质性,很难得到有创新性的论文,更像是要用模板得到的作文,最终成效与教学目的相背离。因此,如果不能提升学生对论文写作的认识,增强其重视程度,并从论文验收方面提出有效方法解决抄袭问题,那么,肆意的写作环境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反倒会造成恶劣的研究习惯与学术态度。如果论文写作带来的此类本质性弊端超过其培养学生能力的优势,其存在的必要性值得深思。

  (二)论文写作的可行性分析

  综合论文写作在教学中的利弊,对其可行性进行以下探讨。一、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例如,提升课程论文在总成绩中的占比,鼓励参加比赛项目,适当补助。以此方式提升学生对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从而减少抄袭等行为,提升论文质量。二、严格的验收评审程序。老师要对论文格式和内容把关,抄袭的论文一律不及格处理。另外对可以改进的部分提出修改意见,后期进行讲评,让学生觉得论文写作有回应、有成果,而不是一次交上去就完成的作业。总之,论文写作与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同,要求学生以正确的态度主动实践,因此实施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阻碍,只有认识到其中利弊,采取妥善的行动,才能在教学中将论文写作落实并取得一定成效。

  五、结语

  通过对计量经济学学习中性质推导、案例分析、软件应用、论文写作四方面论述得出现有教学体系存在不足,仍有改进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即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求能够实践操作。要重新认识性质推导、案例分析、软件应用、论文写作四方面在计量经济学学习过程的利与弊,对学习可行性进行探讨,找出合适的教学与学习方法,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运用计量经濟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重视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使教师教学效果得到最好体现。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