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的意义,水域景区打造建议和意见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9 20:24:23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50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目前人们在进行旅游规划过程当中,对于水域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利用的比较充分,对于它的文化属性的挖掘不是很深。充分挖掘水域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并将其与水域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相结合,进而运用到旅游活动当中,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水文化的传播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充分论述了中华文明中深厚的水文化积淀,由此展开了挖掘水域旅游资源文化属性的重要意义的探讨

关键词:水资源;自然属性;旅游

  水文化在旅游中的运用  (一)建立水文化博物馆,宏扬中国水文化“江山虽好,亦赖文章相助”。

Www.XuezuoCai.Com

水因为其独特的景观吸引功能,成为世代文人笔下旷古不衰的“文学母题”。一部中国文学史,倘从“水文化”的角度去审视,说它是渗透着“水”的精髓的人类文化史卷,亦绝非是一种牵强之谈。关于水文化的文学绘画及音乐形式都可以作为水文化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山海经》载“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的故事。另外,还可以以文字的手段向游客展示泉、湖、冰川的形成过程,以图片的形式来展现多姿多态的地表水,以模型的形式来演示水循环过程,以照片的形式展现触目惊心的水污染等,这种方式集观赏性与教育性为一体,可以针对中小学生游客群体来开发,使大家在领略水资源神奇奥秘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开展游览著名水利设施的旅游活动我国先人在治理水患的过程当中,建立了许多宏大的水利工程,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河流水文知识。比如都江堰,相思棣,长江三峡等等。长江三峡,中国10 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 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它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长二百零四公里。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江面狭窄曲折,江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瞿塘峡中的白帝城非常出名。原因就是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宋以来,著名诗人留下了无数吟咏白帝城的作品。因此,白帝城又称诗城。白帝城众所周知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此处也是重要的三国遗址,其中著名的托孤堂为刘备白帝托孤之处。还有就是巫峡。唐朝诗人元稹曾赋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见巫山云雨乃是天下云雨之冠了。

  (三)亲水园林,彰显我国戏水文化在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中,各种不同的水型,配合山石、花木和园林建筑来组景,是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水是流动的、不定形的,与山的稳重、固定恰成鲜明对比。水中的天光云影和周围景物的倒影,水中的碧波游鱼、荷花睡莲等,使园景生动活泼,所以有“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之说。园林中的水面还可以划船、游泳,或作其他水上活动,并有调节气温、湿度、滋润土壤的功能,又可用来浇灌花木和防火。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推崇好的风景要有山有水,亭台楼阁,讲究错落有致,体现一种文化氛围。诸如在苏州杭州一带的旅游景点都可以看到这种“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景致。在亲水园林中,可以利用水面大的特点,突出水文化主题,建设“水乡泽国,小桥流水人家”式的园林。通过生动有趣的湖、河、岛、桥、水景的运用,营造中国水文化的典范意境

  (四)开展民俗旅游,展现水崇拜文化我国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不少少数民族都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表现他们对水的喜爱以及崇拜。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泼水节也是傣历新年,傣语称“尚健”、“尚罕”,是送旧迎新的日子。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每逢泼水节,儿童们纷纷砍竹作水枪,家家户户的门框、窗户上都贴上各式各样的剪纸,城镇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牌坊,顶端站立着象征幸福吉祥的金孔雀。傣族男女老少则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上山去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妇女则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接着青年男女提着木桶、脸盆,互相追逐,你泼我泼,水花飞溅。被人泼得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也就越多,被泼的人也就越高兴。节日里,傣族人民还要放孔明灯,举行龙舟比赛。当龙舟在江上前进时,船上就会不断传来“洪一窝洪一窝”的锣声和“水、水、水”的欢呼声,汇成一曲动人心弦的交响乐。结语  国家旅游局曾对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德国五国游客的访华动机综合调查表明:排在第一位的是为了了解当地民众的生活文化占100%,第二位的是了解历史文化,占80%,第三位的才是游览自然风光,占40%。也就是说,光是自然风光,对游客的吸引力不是很大。旅游规划过程当中若光是在水资源的自然属性上做文章,可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对水资源的文化属性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并将其与水资源的自然属性进行组合,才能开发出生命力旺盛的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1]吴殿廷, 等. 水体景观旅游开发规划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3.[2]朱钧珍.?园林理水艺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3]刘刚, 等. 中国名水游览[M].?广州:广东地图出版社, 199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