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探讨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22 17:02:40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58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整体性趋势显著增强,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也被放大。从经济结构层面看,金融危机的出现与金融业过度自我膨胀、实体经济萎靡有关。各国为提高实体经济在产业经济中的比重实施了许多调控措施,其中之一即为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能力。我国小微经济体的生存境况还十分艰难,小微经济体对资金的需求具有“短频快”的特征,但金融体系对其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这是现行金融体系运转秩序、国家政策以及小微企业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各要素在支持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和分量作系统性分析,整体把握实体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立足本国,有条件地吸收国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建设的有益经验,深入剖析当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及重点结构性矛盾,制定出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机制与政策。由梁云凤教授等执笔、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于2018年7月出版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研究》一书,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对金融支持小微经济体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未来规划进行了系统探讨,梳理了现阶段阻碍金融支持小微经济体发展的现实问题,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总体来看,该书对相关经济课题研究和国家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并在如下方面体现出内容特色。

  一、立足实际,详细梳理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从我国产业经济发展过程来看,以农业、轻重工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主要经济形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国也一贯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结构逐渐完善,以及实体经济在内外部环境影响下逐渐呈现发展疲态之际,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越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更大份额。该书对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与以金融和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依据发展特征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指出了这三个阶段实体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也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这对研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博弈关系,以及制定后续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与各自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明显,大致可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9年),实体经济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呈迅速下滑态势,而以金融和房地产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却迅速膨胀;第二阶段(1989—2005年)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平衡发展时期,实体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小幅上升,虚拟经济则小幅下降,基本处于均衡发展态势;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实体经济占比下滑趋势又显著增强,并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界呈现明显的转折趋势。这是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中梳理实体经济发展态势,是厘清实体经济发展疲态显现脉络的有效研究。从产业具体发展成就来看,我国实体经济表现出制造业产量不断上升、工业企业规模增速显著、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等向好趋势,证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成就斐然。同时,该书也梳理了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包括产业空心化、金融业发展过快、企业资本回报率下降、制造业大而不强、企业成本上升迅速、企业家精神缺失等。从整体上看,该书对我国实体经济成绩和问题的分析系统、逻辑严密,对后续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问题导向,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机制建设研究透彻

  除了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状况的准确判断,以及对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的系统梳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案,还需要对金融体系本身的运转机制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探究,对金融膨胀等对实体经济发展危害性较大的因素作系统性分析,明晰其产生的原因、动力与发生途径,这是整体观照实体经济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必要手段。但该书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探索还不止于此,除了通过权威数据系统调研金融自我膨胀、自我创新、自我空转发生的内部性原因及其危害,还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比例失衡的问题进行了专题性讨论,对大中实体企业高杠杆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究其对金融体系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小微经济体融资成长的危害性后果。因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路径的探索是一项涉及因素多、关系错综复杂、相互联系性强的工程,对这些要素的整体观照和全方位探究是制定科学有效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案的必要准备,也是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效抵御全球性金融风险的必经之路。从结果导向来看,该书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的分析最终以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增强国家经济抵御内外部金融风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目的。从现阶段实体经济发展的弱势环节和金融支持体系结构性失衡问题着手,该书将调整方向确定为加大对小微经济体的金融支持力度,认为治本之策在于建立普惠性的金融体系。这一改革立足点的确立要求研究者准确把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症结所在。该书通过对实体经济发展趋势的科学考量和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认为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金融体系资金未能放到实体经济中,即存在金融“脱实向虚、自我膨胀”等问题;二是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配置出现了失衡,主要表现为大中企业高杠杆而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不足。基于此,该书为金融资金进入小微企业的实现路径和作用方向进行了系统规划,对深入认识小微企业在实体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模式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三、整体思维,创造性完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配套政策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制度要发挥切实效用,不能单靠金融体系和服务机制自身的完善建设,也要注重政府主导下的有关财税、行政、产业、价格等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外部配套政策的作用。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程序来看,这些配套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体系及其服务机制改革对实体经济支持效用的发挥程度,因此,必然要将其纳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改革规划的整体框架中。基于此,该书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财税、行政、产业、价格政策的本质、作用途径、实例、现状、问题和完善方向作了专题性研究,系统而深入地分析了财税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机制涉及的政府与市场、宏观与微观、政策与产业之间的关系。该书基于新时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持续拓展,立足我国制造业发展实际情况,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行政、产业及价格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作了科学规划。从长远来看,这对完善以政府信用为支撑的中小微企业增信机制,推动经济市场各类产品价格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该书理论研究的先导性和实用性。

  作者:张忠民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