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学生干部培训方案(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中团体辅导模式的探索包括)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0-27 01:37:53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67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          

摘 要:团体辅导因其参与度高、开展经济便捷等特点,能够运用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本文欲从团体辅导的内涵定义与特点归纳出发,在分析目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基础上,探求建立完善团体辅导模式在解决学生干部培养问题,发挥自身教育实效中的优势作用。

关键词:团体辅导;学生干部;培训体系
学生干部往往是高校中各类学生组织、学生团体选拔出的优秀代表,是高校团学工作开展的积极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但目前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培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工作主动性差、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并日益呈现普遍趋势。面对目前90后的学生干部,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例如团校的课堂讲授等已无法完全适应其需求,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积极推进团体辅导的方式,完善培训体系,能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干部的领导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压受挫能力等综合素质。
  一、团体辅导的内涵与特点
  (一)团体辅导的内涵
  团体辅导(group counseling)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过程①。它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群体动力论、社会化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团体互动为主要作用载体,让参加成员相互启发、鼓励,令成员在互动体验中成长、学习并改进其态度、观念和行为方式。目前,我国高校大多设有专业心理辅导中心,团体辅导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运用广泛,但是这种方式没有渗透到辅导员及其他学生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中。事实上,高校各类学生工作中出现的诸如新生适应性辅导、贫困生工作、沉迷网络学生教导、学生人际沟通交流辅导、学生干部培养等多种问题中,都能够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有效的实现教育目的。
  (二)团体辅导的特点
  1、经济便捷。
  团体辅导中,只要有培训师、有必要场地等软硬件支持,一次培训活动可以面向一个团队实施,相对“一对一”的教育模式,消耗较少的人力资源,能够有效缓解当前高校学生工作者数量有限与教育体制改革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之间的突出矛盾。
  2、 参与度高。
 采用团队活动的形式,开放、活泼、生动的辅导方式,相对于传统课堂讲授的培训方式,能够对学生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学生主动参与意愿更加强烈,由以往的“要我参加”转变为“我要参加”。
 3、 感染力强。
  团体辅导过程中,参与者在资源分享、真实场景、群体互动、归属体验的条件下,大致经历热身、凝聚、探索与结束四个发展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完成不同任务和内容,在高参与性、互动性的保证下,活动对参与者感染力强,影响深刻,易于达到较为明显的教育效果。
  二、目前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目前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中的常见问题
  1、内容守旧,针对性不足。
  学生干部培训课程内容相对固定,很多高校相关课程内容甚至存在严重形式主义倾向,仅仅为了走过场完成任务而开设,不能紧跟时事变化,针对不同学生干部需求设计课程范围,对学生干部工作技能与综合能力提升涉及较少,学生很难从培训课程中汲取真正需要的养分,得到锻炼和提高。
  2、 形式单一,创新性不足。
  目前,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多以“党课”、“团课”等形式出现,以“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说教为主,很少能够有形式上的突破和内容上的创新,理论多案例少、说教多实践少,相对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单纯的灌输,难免会使培训对象感到疲惫乏味,不仅难以吸引学生干部,有时甚至会造成学生干部的逆反心理。
  3、 被动参与,实效性不足。
  学生干部参与干部培训课程往往源于行政性的强制命令,加之前述课程形式与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造成学生“人在培训课堂内,心在培训课堂外”,被动参与、应付了事,严重影响培训效果,无法达到其实际效用。
  (二)目前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干部培养重选拔轻教育。
  学生干部往往在初期选拔时遵循严格的筛选制度:需要符合德、智、体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需要有相关团学组织,同学老师的推荐;需要经过特定团学组织、学生代表的民主投票等。但培训环节却往往难以有专项经费支持,师资多以团委老师、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为主,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造成学生干部任用过程中实际上只重选拔,而轻视后期跟踪培训等环节。
  2、 高校学生工作中“学生本位”理念难以贯穿始终。
  虽然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逐步得到社会大众、高校师生的认同,但是在传统行政化管理方式影响下,各项工作的开展仍然带有部分“官本位”、“师本位”倾向。学生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扮演的往往是处在高校金字塔最低端,无条件服从各级行政组织、领导老师命令的角色。同样,在学生干部培训课程中,“学生本位”理念也难以贯穿始终,其形式和内容的设计中,多以学校领导、老师角度去考虑,以他们的意志为主,很少在学生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去真正挖掘学生需要什么,培训效果难以呈现。
  3、“90”后学生干部呈现新特点。
  目前,本科在校生基本以“90”后为主,因其生长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些新特点。“90”后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部分学生也表现了更强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些性格特点决定了“90”后学生在担任学生干部时,具有更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但同时,“90”后学生思想开放、追求自由独立,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学生的管理更加复杂困难,对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的培训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新要求。必须与时俱进,随着学生干部切实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培训课程体系。
  三、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中团体辅导模式的建立与完善
  (一)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中团体辅导的优势作用
  1、提升德育工作形式吸引力,体现工作实效成果。
  通过寓教于乐、灵活多样的团体辅导方式,让学生干部能够以主动的姿态参与交互性较强的培训体验中,在开放、灵活、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交流,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主导培训的内容,从传统模式下的被动接受转化为课程吸引下的主动汲取,体现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成果。
  2、 强化团学组织向心凝聚力,打造精品干部队伍。
  团体辅导课程中授课对象之间的交流,小组内的组织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与学习是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作用方式。授课对象在学习中充分的交流和全方位的了解,能够使团学干部最快的实现从陌生到熟悉、从追求自我能力展现到团队价值实现的转换,直接强化团学组织的向心凝聚力,打造精品的学生干部队伍,实现干部在普通学生中的组织引领作用。
  3、 创造学生成长成才新平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团体辅导课程体系涵盖不同主题课程的相互配合、不同培训形式的相互作用,通过系统化的培训,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身份、不同特点的学生,可以分别针对其领导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等设计课程内容,从而形成有机体系,在整体培训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中团体辅导模式的探索
  高校学生干部的培训就其内容而言应当由知识、技能和素质三部分构成。各部分因内容差异,培训形式应有所区别,集课堂讲授、实践活动、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其中团体辅导模式可以在上述各部分内容中运用,但在第三部分综合素质提升中其运用最为广泛、成效最为显著,故本文以素质培训中团体辅导模式运用为例,构建学生干部培养的团体辅导模式。
  1、培训组织体系建设。
  首先,建立必要的领导组织。领导组织的建立,是提升对学生干部培训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必然要求,应当由高校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带领高校学生处、团委及各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成立领导小组,保证工作开展能够在思想上得以重视,师资上得以保证,经费上得以支持,将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学生工作的重点工作范畴。
  其次,建立高效的师资队伍。学生干部的培训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单纯由团委老师和辅导员等学生工作人员构成的师资容易构成师资重复,培训内容与视角有一定的局限与制约。应当集高校各种师资力量,设置分层分类的培训主题,邀请高校思政教师、职业辅导教师,尤其是心理教师共同参与培训,保证团体辅导能够有效的运用于各类主题教育之中,灵活的形式与主导的培训内容有机结合。在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校外师资人员的匹配更是能够帮助学生干部从不同视角获得实用性的知识和能力。
  再次,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团体辅导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从培训组织到师资、计划到内容、评价到总结等各方面制定规范,以明确培训的责任部门,确定培训目标和方式,规范培训工作的每个环节,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确保培训效果。②
  最后,建立充分的后勤保障。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保障支持,充分的后勤保障,例如培训场地的安排、培训时间的分配、培训经费的开支等是完成学生干部团体辅导培训组织体系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2、培训课程体系建设。
  (1)团队合作能力训练。针对传统培训模式的不足,设计一些需要由受训对象彼此间深入交流,合作完成的目标任务,例如“无家可归”、“跌倒信任”、“人体多米诺”等内容,加强受训学生干部间的团队合作,并让学生在受训及交流过程中领悟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使其能够在团队配合中自觉发挥智慧才能,维护团队荣誉和成果,发挥自身价值。
  (2)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发展学生领导力是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应有之义。③高校中的学生干部往往是学生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学生的榜样模范和带头人,其领导力的培养最为关键和迫切。以启发教育为主,运用“领导力初探”、“领袖风采”、“自我飞跃”等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在培训过程中了解领导力的基本要素,不断进行自我探索,明确提升自我成功素质的努力方向。
  (3)沟通交流能力锻炼。作为学生干部,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是做好上传下达、高效完成工作任务、协调上下关系、促进内部交流必然素质,可以通过设计“传话筒”、“内圈外圈”、“信任之旅”等课程内容,强化学生干部沟通交流能力。
  (4)心理抗压能力提升。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扩招,学生干部的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更加艰巨的挑战,培养学生干部有效的管理情绪、适时调节自身心理状态,增加抗压受挫能力,是提升综合素质的必然组成部分。可以设计诸如“挫折垃圾桶”、“承担责任”、“喜怒有因”等课程内容。
  3、培训评价体系建设。
培训过程中应当同时注重对学生受训情况的反馈,包括对学生的考核以及对课程效果的评价。这是保证学生能够认真参与培训过程并且从中受益的必要手段,也是逐步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强化课程实效的必要途径。其中针对学生干部受训情况的考核,主要以激励为主,注重考核方式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对培训过程中态度认真、表现突出、大胆创新、团结友爱的学生干部给予精神为主物质为辅的奖励,促进培训质量的提升;而针对课程效果,则可以采用问卷调研、实效反馈等方式,及时总结反馈,归纳优缺点,对培训过程中效果明显,学生喜爱,教师认可的优势项目继续巩固,对培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重新思考与审视,不断修正培训课程体系,以促成学生干部团体辅导培训质量的不断提升。
  ①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81页。
  ② 参见汤宗礼《新形势下高校干部培训的思考》,载《文教资料》2006年7月刊,第12页。
  ③ 文茂伟,房欲飞《在通知教育中发展大学生领导力》,载《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月刊。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