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双师教师队伍建设)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0-27 02:25:25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23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          

摘 要:“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广西工学院利用在与地方长期合作中形成的独特的“校市共建,校市相融,校企合作”办学特色和校董会、共建委体制机制,在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做的一些积极探索。

关键词:校市相融 双师型教师  培养措施


  一、引言
  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是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地方高校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根本保证。但高校教师对高学历人才的要求,引进的教师大部分是直接由学校走向学校、课堂走向课堂, 缺乏企业工作、生产实践的经验。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教师的教学任务激增,原有教师的专业实践也进一步受到限制,长期以往,造成高校教师的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导致高校普遍存在教学中偏重系统理论传授, 专业课的实验实训环节难以有效地开展的问题。地方高校的办学资源匮乏,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因此长期举步维艰,如何利用地方资源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一直都是地方高校不断探索的课题。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理解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概念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对教师个体层面而言,“双师型”教师是指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既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 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师,即“双素质”专业教师,对于工科、经济管理类等应用性较强学科的专业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尤为需要此类教师;二是对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层面而言, “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队伍在整体结构上具备“双师”能力, 即在专业教师队伍中既有“理论型”教师、又有“技能型”及“双素质”的教师,在“双师型”

教师队伍中这几类教师应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不必苛求每个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使教师队伍在整体结构上具有“双师型”和“多元化”的特征,也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接受不同类型教师的教育。
   三、“校市相融”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础
广西工学院是区属的地方院校,位于广西的第二大城市——柳州市,柳州是我国西南的工业重镇,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有着“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在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的赞誉,拥有工业企业3500户,大型工业企业10户,在汽车、钢铁和机械等方面优势明显,201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已突破3000亿元大关 ,当前正在全力冲刺2012年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的新跨越。广西工学院是该市唯一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以工为主的办学特点与柳州市深厚的工业基础相得益彰。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人才智力的支撑,柳州市的领导很早就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也正是源于这一发展要求,1985年柳州市政府主动要求将广西工学院从广西的省会南宁迁到了柳州办学,并由时任柳州市市长兼任广西工学院院长,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筹划学校的建设事宜。1994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柳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倡导下,广西工学院和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广西工学院董事会,下设人才培养委员会、科技合作委员会和基金委员会。如今校董事单位已发展到41家。2009年6月,在达成高度共识的基础上,柳州市、广西工学院和柳州医专三方成立了市校共同推进“大学”建设工作委员会,市委书记、市长亲任委员会主任,市校组成常设机构经常研究、谋划两校合并组建广西科技大学的重大事宜。由此,广西工学院经1985年迁柳办学、1994年成立“校董事会”和2009年创建“校市共建委”体制的长期合作,逐步形成了“校市共建,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1]。得天独厚的城市工业环境优势和多年形成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了广阔沃土。
  四、“校市相融”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措施
(一)由上至下建立三个层面的联动机制
  学校与柳州市从上至下构建了三个层面的联动机制。首先是在顶层设计上,即在市政府和学校领导层面上形成共识,把对学校的支持列入柳州市的“十二五规划”, 在政策上明确对学校的支持。如在人才引进方面,把柳州市引进人才的有关政策和待遇覆盖至广西工学院;中间层面为“校市共建委”和“校董事会”体制,市委书记、市长亲任委员会主任,市校组成常设机构经常研究、谋划市校共建的重大事宜。学校各部门和各市属区局办通过“博士联谊会”、“正高联谊会”和“科学协会”等形式建立交流和合作平台;底部层面则通过二级学院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博士后流动站,教师到企业挂职,高工进高校讲堂的“双聘双挂制度”等各种渠道建立基层联动机制。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联动机制,让学校和柳州市从上至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校企的深度合作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了坚强的机制保障。
  (二)利用政策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1.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和专业评估(认证)为载体,在全校范围内遴选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试点实施,学校拨给每个试点专业数十万元不等的建设经费,要求试点单位充分发挥学校董事会的作用,拓展校企的合作深度。通过“卓越计划”和“专业评估”工程的实施,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习内容与标准、教学模式与方法,采取校企人员“双聘双挂”的方式共同实施教学方案,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
  2. 在推荐和评审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等各类优秀人选,以及岗位聘任评定和分配制度上,向“双聘双挂”的教师倾斜,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吸引行业专家为高校服务。
  3. 在职称的晋升上出台鼓励政策,对工科和经济管理类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专业教师,在由讲师晋升副教授的条件设计中,要求具有累计12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或培训学习经历。
  4.利用柳州市人才引进覆盖广西工学院的支持政策,通过分布区内外各地的“董事会”、“校友会”、“博士联谊会”和“正高联谊会”等多种途径,发布和收集有意到高校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信息,从企业吸纳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5.利用市政府的科研经费支持,大力推动校企合作项目研发或合作办学,提高教师的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服务。鼓励教师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面向企业生产,主动开展科技服务,参与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应用和技术改造,使理论与实践、生产与教学、科研与应用、专业与就业紧密结合,促进专业教师从单一教学型人才向教学、科研、实践的综合型人才转化。
  (三)建立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
依托地方的企事业单位,积极从当地的知名企业中聘请一些专业基础好、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高、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高层次技术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出台系列校外兼职教师的管理文件,促进企业的兼职教师到校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兼职教师通过参与指导学科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学术交流,指导学生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和科研活动,不仅提高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也促进本校专业教师由“理论型”向“双师型”方向转型,并使学校的师资队伍在整体结构上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多元化“双师型”师资队伍[2]。
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地方院校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地方院校只有通过依托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利用地方教育资源,不断探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办学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担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的重任。
[1] 周德俭.深化特色上水平 服务社会新发展,中国高等教育[J],2011(3/4):47-79
[2] 刘勇.论结构型“双师”教师团队建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07(10):23-25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1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11JGZD018);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09A024)。

作者简介:叶雁冰,1972.1, 女, 广西容县人,人事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李创第,1964。1 男 广西柳州人,广西工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

------------------------------------------------------------

---------------

------------------------------------------------------------


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