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区古村落调查研究(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0-23 04:44:38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26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随着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古村落成为了乡村旅游的热点。但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古村落也是一把“双刃剑”作用,一方面它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古村落的价值,对于古村落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也会因旅游发展而对古村落带来新的威胁。通过龙井村的案例,探讨如何提炼当地建筑元素对建筑风貌进行整治,并吸取凯文•林奇的空间五要素原理对村落空间景观系统进行规划。

关键词:乡村旅游规划;古村落;风貌保护;贺州市

一、古村落与乡村旅游
村落是农村聚落的简称,是一个边缘清楚、地域固定的农业人群长期聚居、生活和繁衍的空间单元[1]。古村落则是有幸保存下来的距今已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古代村落。古村落是一种有较为特殊形式的乡村,它以整体的风貌体现其历史文化价值,展现村落的典型风貌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认知、情感依托、审美观赏、生态环境等价值[2]。
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乡村田园风情、农家生活和民俗文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旅游吸引物的休闲、观光、游览及度假活动[1]。乡村以农业文明为主体, 因此乡村旅游也与“农”字分不开,如农事活动、农村建筑、农村环境、农民生活、农业文化等。乡村旅游是一种以空间为坐标的旅游分类, 其内容涵盖了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根据旅游项目和活动内容,乡村旅游主要有观光游览型、参与体验型和休闲度假型3种类[1]。
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是以地方的特征及当地的文化为基础的,它把保护自然和地方各种特征作为地区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3]。通过小范围使用古村落中的传统建筑,既保留了原有的特色又为大量居民创造了收入来源,这些收入被再次用于他们旧建筑的修缮、现代化和改造,于是改善了广大居民的生活条件[3]。随着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古村落成为了旅游的热点,但同时也将带来对古村落破坏性的危险。因此,保护好古村落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可持续旅游的前提条件。
二、规划原则和方法
(一) 规划原则
古村风貌保护原则应按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技术价值而定。而保护标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以发展为指导,立足未来,以人本为出发点,一切以满足人民的生活、文化、环境需要为目的[4]。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挖掘古村的历史人文特色,做到历史文化真实性和延续性。
2.保存村落的基本格局、历史风貌和建筑特征,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3.从发展和更新来看,一定要贯彻古村的独创性,包括布局、风貌、空间、结构、环境、细部、装饰、纹样等。
(二) 规划步骤和方法
1.领会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方针和政策。
2.调查摸清现状,如历史、文化、习俗、人文、性格爱好、民居现状、建筑布局、建筑特征、建筑损坏现状及自然条件等。
3.研究古村旅游发展定位和价值,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贯彻政府、群众、技术人员三结合的方法。重视群众的利益,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4]。
三、龙井村乡村旅游规划
(一) 村落结构和建筑特色
龙井村位于广西贺州市中部沙田镇,离市区12公里,全村人口2700人,共500户,总面积32.27公顷。主要有张、黄两大姓氏,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体现我国传统选址和布局理论以及精湛建造技艺的村落。龙井村山脉形如飞龙,在山脉的东端与沙田河交界处有一泉水正位于“龙头”上,据说此泉可以预报天气。故此,当地人将山脉称为龙脉,将泉称为龙井,龙井村因此得名。如今龙井泉是贺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龙井村东面的小凉河流域是贺州著名的古人类聚居地,也是闻名于世的战国时期古青铜文化的发祥地。在龙井村附近山地出土的麒麟尊,成为贺州出土的年代最久远的文物。
龙井村传统建筑具有古朴典雅的岭南建筑风格,建筑为青砖黛瓦、木格窗、坡屋顶和硬山墙。这些建筑一般分为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可概括为“一进一层一书房,二进二层二厅堂,大门不通走侧廊”。主体建筑部分座西向东,分两进,前后进间有天井,由两廊连接,两廊都开有侧门。其中北廊的侧门与巷子相通成为外出的主要通道,南廊的侧门主要连接厨房,杂物房等附属建筑。龙井村的民居建筑都以砖墙承重,砖墙一般用三层青砖砌成,墙顶屏风密实,刻有浮雕或画有彩画。这些建筑中大量使用艺术构件,其中木构挂落较多,一般门、窗、檐板、楼板、屏风及落地罩都进行精雕细刻,颇具艺术价值。
(二) 建筑保护和改造规划
根据对龙井村中的建筑质量、结构类型以及风貌的调查结果,规划将建筑分保护类建筑、修缮类建筑、改造类建筑、更新类建筑、拆除类建筑五类,整治的建筑面积为90648m2,其中整治保护类建筑的面积为2831 m2 占整治建筑面积的比例为3.12%,整治修缮类建筑面积为13705 m2 ,占15.12%,改造类建筑面积为54836 m2 ,占60.49%,更新类建筑面积为4979 m2 ,占5.49%,拆除类建筑面积为14297 m2 ,占15.78%。
1.保护类建筑
主要为风貌特色较典型,质量较好的名人故居以及具有代表性文物古迹——祠堂、门楼等,主要为砖木结构建筑,实行修旧如旧式保护与修缮措施。
2.修缮类建筑
对于风貌和主体结构情况较好的民居建筑,主要为砖木、土木结构。保持原建筑结构,按原有的特征进行修缮。具体的措施有:①结构加固:对出现损毁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承重墙和构造柱进行局部加固处理。②门窗改造:对腐坏的木质门窗,按原有风格进行更换。③建筑墙面改造:对已开裂的青砖墙面进行更换,新砌墙面进行做旧处理。并对非青砖砌的外墙进行统一抹灰勾线仿青砖饰面处理。④屋面、檐口及博风板的处理:对破损的建筑屋面、檐口及博风板用小青瓦和木板对其进行更新。
3.改造类建筑
对于建筑质量较好,但风貌较差的砖混、砖木建筑,通过改造屋顶、调整外观材料、色彩等方式使之与村庄整体风貌相符。那些现状层数以二层为主,部分达到三至四层,屋顶形式以平顶的建筑,对其二层的女儿墙改造成小披檐,外墙抹灰勾线仿青砖饰面,增加木质装饰柱、垂柱及石质墙身装饰线,并更换统一风格的木栅格门、窗。对平面布局不合理的砖混平房进行布局调整和外立面处理。改造建筑和新建建筑外墙颜色统一为青砖色;以木窗为主,非木窗可贴木处理,砖混建筑门;在建筑顶部边缘增设檐架。
4.更新类建筑
对已无法修缮的危房和与历史风貌冲突太大的建筑,予以拆除,为了不破坏村庄的空间肌理,并在原地重建。主要为危房、砖木房等。其中庭院式的传统民宅按原有样式重建后作为特色博物馆,非庭院式建筑按体现传统建筑风格的单层建筑重建后作为商铺。
5.拆除类建筑
可分两种类型,一类为破败而无保护利用价值的建筑;另一类为对景观风貌影响较大的建筑。这些建筑拆除后结合景观规划作绿地或休闲空间。



(三) 村落景观空间规划
龙井村的景观系统规划根据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出的城市空间五种构成要素的理论,将龙井村的景观分为标志、区域、边缘、道路与节点五个部分[5]。
1.标志
主要是一些能识别村落的标志性景观[5]。在龙井村景区入口处建一座具有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的标志性牌坊,营造当地建筑地域特色。并在旭升楼西北面修建一座魁星楼,作为村屯主要制高点之一。对龙井村水口处的风雨桥按三桥亭的形式改建,细部装饰突出祥瑞文化主题,并对周边景观环境进行绿化。
2.区域
区域是指构成村落肌理的大片区域的建筑景观、水域景观、农田景观[5]。其中规划水域景观时,对小凉河流域的环境进行整治,清理河道垃圾,拆除临水的废弃建筑,控制沿岸建设,并修建必要的游览步道、观景设施和生态驳岸。整理、疏通村屯内部的水系,形成环村的活水景观。并对村里的玉龙池、麒麟池和荷塘进行水域及水岸环境整治,加强植物景观建设。
3.边缘
边缘主要包括村屯的水岸景观以及过境公路沿线景观[5]。二级路沿线商业街是村屯对外的门户窗口,拆除废弃的建、构筑物,将现有民居进行风貌改造。沿小凉河打造一条休闲水街,主要布置购物、餐饮等旅游商店。其中对靠近村屯一侧的沿街建筑进行统一立面风格的改造,使之形成连续的建筑景观。对靠近水域的一侧主要加强园林绿化,营造自然生态滨水景观。并在民居间建一个两层的歇山顶阁楼——望水阁,从而活跃建筑立面轮廓线。
4.道路
道路主要包括村内街、巷沿线的道路景观[5]。龙井村的道路通过沥青、青石板、卵石、青砖等不同材质强化道路系统的结构特征。对巷弄加强细部景观的打造,包括建筑的山墙、檐口的雕花、铺地的材质以及转角处的园林小景等。并梳理原有民居,适当修建半开放的小广场,在空间组织上做到时而收束、时而开朗。
5.节点
节点主要指与道路相连的、具有丰富空间环境的、增强空间可识别性的景观,主要包括门楼(牌楼)、祠堂、戏台、广场、桥等[5]。对龙井村中现存的具有传统建筑特色的旭升楼、镇龙坊、龙井门楼、俊臣公家祠等进行修复和改造;并根据历史资料在水街荷塘东南面重建曦跃楼和在庚臣公家祠东北面重建西山门;在人流聚集地以及祠堂、阁楼、古树名木等处修建休闲、集散功能的广场,并选用古朴的乡土材料作为广场铺装材料。在水街南面以及俊臣公家祠古榕北面修建戏台,使其分别与魁星楼、俊臣公家祠形成对景。在玉龙池、麒麟池和龙井门楼南面建桥,丰富整片区域的立面景观。

图3 龙井村村落景观空间规划图 图4 龙井村村落局部效果图
四、小结
对古村落风貌进行保护的目的是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但在农村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的今天,提倡对古村落进行“原汁原味”的保护偏失于理想化。因此,协调好旅游发展与风貌保护的关系,进行合理、科学的旅游规划,并结合保护工作的具体实践,才能使真实性原则在古村落保护中具有可操作性。龙井村通过这次基于风貌保护的乡村旅游建设规划,对村落结构及建筑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既保护了原有的村落风貌特色,体现村落景观的地域性,又对村落中的古民居建筑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使其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注释:图片来自2011年3月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的《贺州市平桂区龙井古村旅游建设规划》。

参考文献:
[1] 束晨阳.基于古村落保护的乡村旅游规划——以安徽绩溪龙川村为例[J].中国园林. 2008.08:9-15.
[2] 周彩屏.古村落型旅游地旅游管理体制实证研究——以浙中古村落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5(11):11.
[3] 赵勇等.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6-78.
[4] 陆琦.广东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76-277.
[5] 凯文•林奇[美]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第7版本.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35-64.

作者简介:於涤非(1984--),男,汉族,重庆,旅游规划所副所长,学士学位,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53001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