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入世十周年发展的综述怎么写(中国近现代农业发展历程)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0-21 18:23:25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63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政府根据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入世十年来,我们在认真履行入世承诺、大幅度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同时,努力抓住入世机遇,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入世挑战。总体来看,入世加快了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为我国农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也使我国小规模农业直接面对来自国外的激烈竞争。尽管农业减让幅度大、市场开放程度高、农产品进口增长快,但由于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的拉动和国家政策措施有力,我国农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认真总结入世以来农业对外开放的经验,科学分析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任务,对于提高农业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入世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情况及应对经验
入世十年来,面对入世带来的巨大挑战,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整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从2004年到2010年,粮食产量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连续7年增产;从2007年到2010年,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这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2011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有望实现“八连增”,这在当前全球粮价高涨以及通胀压力严重的背景下显得更加宝贵。除了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也稳定发展,肉蛋奶、水产品、蔬菜等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二是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从2001年到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连续迈上3000元、4000元、5000元台阶,年均增长9.6%以上。2010年农民收入同比增长14.9%,增速首次达到两位数,创1984年以来新高。三是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比重不断下降,畜牧业、渔业比重稳步上升,农业全面发展趋势进一步强化。从区域布局和品质结构看,农产品生产日益向优势区域集聚,优质农产品比重明显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势头良好。四是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迈上新台阶。2010年,我国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农业生产方式正由千百年来人力畜力为主转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科技正在成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五是农村改革逐步深化。入世以来,我国彻底取消了农业税,初步建立了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农业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开放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等因素,也得益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需求快速增加的宏观环境,更得益于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大幅度增加农业国内支持等政策保障。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宝贵经验:
一是以理论创新带动政策创新,切实强化农业基础地位。针对入世后的新形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1)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出发,提出了“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3)以“两个趋向”重要论断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取向,进一步明确了“多予少取放活”这一指导“三农”工作的基本方针;(4)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理论创新有效地促进了政策创新。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8个一号文件,分别就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等重大问题进行具体部署。一系列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强化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增进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对解决好“三农”问题重要性的共识,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快速提高,市场竞争机制得到进一步强化。面对环境和形势的变化,我们并非简单防守,而是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入世十年来,我们不断加快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步伐,在农村土地制度、税费制度、金融制度、保险制度、粮食流通体制等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使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市场运营的制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户市场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我国还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农业公共服务,农业行政管理部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正是这些市场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微观基础,使我国农业能够较快适应入世后的形势变化,抓住机遇,有效应对了入世带来的挑战。

三是紧紧围绕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用世界的眼光、全球的视角统筹谋划农业发展。入世为我国农业在更广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可能和机遇。入世以来,我们围绕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科学谋划农业发展,农业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
在农业发展目标方面更加注重综合协调。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向追求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竞争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重任务目标的有机统一。
在生产力布局方面更加注重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大政府支持和引导,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优化农产品区域和品种结构。
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更加注重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合作社建设。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参与市场能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在农业发展方式方面更加突出依靠科技进步。通过不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科技型转变。
四是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在开放中切实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合理保护。在开放和竞争中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合理保护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更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入世后,我们在认真履行承诺的同时,按照世贸组织规则积极调整和加强国内支持政策,用好“微量许可”支持,扩大“绿箱”支持,完善了农业支持方向、渠道和方式。中央连续出台多个一号文件,提出明确具体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求,政府对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增加了农业生产环节和农民的直接补贴,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五大补贴类别;对稻谷、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收购制度,适时对玉米、大豆、油菜籽等重要农产品采取临时收储政策;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控制、农业信息体系、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促销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此外,我们充分利用有限的关税和关税配额政策空间,完善和强化了对农产品特别是大宗农产品的进出口调控,加强了对农业的合理保护。
在对农业支持和保护方面重点是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这使得我国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自给率能够保持较高水平,也使得我国在面对粮食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时能够泰然处之。我国在这两次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和社会保持了相对稳定和较快发展,重要原因之一是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有效保障了国内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物质支撑和基础作用。
二、入世和农业贸易发展对我国农业的作用及影响
入世是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总体来看,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农业的市场化改革,推动了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贸易总额由2001年的279.3亿美元发展到2010年的1219.9亿美元,增长3.4倍。其中进口额由118.5亿美元增长到725.7亿美元,增长5.1倍;出口额由160.9亿美元增长到494.2亿美元,增长2.1倍。入世为我国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农业资源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更好发挥,增加了农产品有效供给,减缓了国内农业资源和环境压力,推动了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农业产业的整体水平。应该说,入世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显著的。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农业改革的深化和农业政策的调整。入世时,虽然我国农业体制和政策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一些关系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如粮食流通、农业税收、农村土地管理、农业财政支持等,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入世提高了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加快了我国农业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联系和接轨,使我国农业弱势地位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更加凸现,也使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任务变得更加突出、更加紧迫。这为全国统一认识、下决心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提供了条件。过去10年,我国农业政策调整和体制改革的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刻是多年未有的,这与入世的客观要求是密不可分的。
二是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优化步伐。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既增加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和回旋余地,也带来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动力和压力,从而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产品空间布局、品种结构、品质结构不断优化,这与入世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为应对入世后的激烈竞争,我国在充分考虑国内外农业资源禀赋和农产品市场差异的基础上,陆续制定并实施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出了发挥优势、合理布局、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优势农产品生产逐渐向优势区域集中,初步形成了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棉花、甘蔗、苹果、柑橘等经济作物优势产业带,肉牛、肉羊、奶牛等畜产品产业带和优势水产品产业带。新疆的棉花、山东的蔬菜、陕西的苹果等一系列区域特色产业都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优势农产品出口快速发展,对解决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增加了农产品有效供给,减缓了国内农业资源和环境压力。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我国对农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但国内部分农产品生产却受到资源、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尽管产量稳定增长,但产量增速低于需求增速,供给压力加大。在这种背景下,农产品进口特别是土地密集型产品进口对于增加国内有效供给、减缓农业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农产品进口也丰富了国内市场,有利于满足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后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此外,进口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相关加工制造业原料供应紧张的局面,特别是促进了油脂压榨和饲料行业的发展及纺织品的出口,增加了非农就业机会。
四是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完善和安全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既是价格竞争,也是质量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在立足国内市场和出口国际市场两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压力,质量安全问题得到高度重视。以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产品认证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安全体系日益完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4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共监测了6个大类农产品、101个农产品品种。监测结果显示,蔬菜、畜禽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均在96%以上,在2009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升。
当然,随着国内外两个市场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开放市场累积效应逐步显现,我国小规模农业与世界农产品出口国农业竞争力的差距更加凸显。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和调控政策空间,直接与国外农产品的激烈竞争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影响和挑战,而且这种影响和挑战呈现出不断加深和扩大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部分产品新增需求市场被进口过度挤占,生产受到挤压。近年来我国农产品需求增长显著,但新增农产品市场大部分为国外进口农产品抢占。大豆、羊毛新增市场几乎全部被进口产品占领,棉花新增市场60%~80%被进口产品占领。进口对国内新增市场过度挤占的最突出表现是,在进口快速增加的同时国内产品却形成积压,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受到抑制。在国内支持力度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大豆生产仍然呈现下滑趋势;棉花生产徘徊趋势明显,自给率水平不断下降。目前大豆自给率只有22%左右,棉花自给率维持在70%左右。
二是一些农产品趋势价格受到明显抑制和打压。由于我国农产品关税水平低,一些享有补贴的低价农产品大量进口对国内价格造成了严重抑制,使得国内农产品价格不能随着生产成本上升和需求增加而相应提高。价格打压使产业缺乏必要的利润激励,削弱了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这对大豆和羊毛产业的影响尤为显著,而且这种影响还在向其他产业扩散。
三是供需波动和市场风险明显加大。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供需平衡十分脆弱,“买难”、“卖难”经常交替发生。由于缺少有效的关税保护,近年来我国大豆、植物油、棉花等农产品的大量进口使国际市场波动更加直接传导到国内市场,市场波动周期缩短、频率增加、幅度加大,直接影响到国内生产的稳定发展。
四是外资对某些产业的大量进入给部分农产品的供给安全和产业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近年来,国外资本瞄准我国一些开放度大、需求增长快的产业,凭借雄厚的资金、技术等优势快速进入,在部分农产品的关键产业环节拥有了较大的控制力。以大豆为例,目前由少数几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外资企业在我国豆油压榨能力、大豆进口和食用植物油实际产量等方面都已占有很大份额,严重削弱了我国对大豆产业的控制力和定价话语权,给产业安全和农产品长期供给安全带来了风险。
三、未来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与形势
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农产品市场呈现波动性、不确定性加剧的态势,对国内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日益加深,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和形势。
一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人口众多,以土地和水为主的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在利益机制推动下,农业生产要素快速向高效益的非农产业及城市转移,农业发展在资源保障方面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国耕地面积下降了1亿多亩;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农业发展开始受到缺水的制约;农业劳动力成本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水、土以及劳动力等基本资源约束不断加强,将会使我国立足国内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是我国农业小规模生产特性难以改变,与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竞争力差距将长期存在。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放后面临的竞争主要来自一些农产品出口大国,与之强大的资源优势相比,我国农业资源匮乏、经营规模小、生产效益低。目前我国农户户均农地规模仅0.5公顷,相当于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即使在一定时间内将现有一半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出去、农业经营规模扩大一倍,规模化水平仍然很低。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小规模农户将面临着与发达国家大农场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直接竞争,劣势显而易见。
三是在我国大幅度开放农产品市场的同时,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高保护和高扭曲依然存在。我国现有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为15.2%,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关税形式单一、结构平坦,是世界上农产品市场开放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参与WTO多哈回合农业谈判和自贸区农业谈判,这意味着今后我国还将进一步开放农产品市场。在我国农产品市场高度开放的同时,国际农产品市场却存在大量高关税和关税高峰,乌拉圭回合后允许的国内综合支持量和出口补贴仍保持较高水平,各国实施的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SPS)和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数量不断增加、标准不断提高、程序越来越复杂,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以此为手段控制进口。高度保护和高度扭曲的国际农产品市场,一方面限制了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发挥,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使得我国开放的市场成为各国农产品出口的首要目标,进口农产品对国内产业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四是非传统因素对农业影响增强,农产品市场波动愈加频繁和剧烈。当前农产品市场不仅受传统的市场供需因素影响,而且还受到气候变化、技术壁垒、石油价格、生物质能源、投机资本等非传统因素的影响。石油等矿物能源价格通过影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投入品成本及农产品运输费用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非传统需求,而且打通了农产品市场与能源市场的价格通道,石油价格的频繁波动直接传递到玉米、大豆、食糖和油菜籽等农产品市场;投机资本在农产品和能源两个市场上的大进大出也成为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的重要因素。这些非传统因素的出现和对市场主导作用的增强大大增加了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开放条件下这些因素通过信息、贸易和投资等多种渠道向国内市场快速传递,使得国内农产品市场环境越来越错综复杂。
四、加强统筹,促进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规划》为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面对新的环境与形势,在开放条件下,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统筹,不断完善农业政策和体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促进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1.加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和重组加快,世界农业融合度不断提高。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参与农业国际分工与协作,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国际化带来的机遇。我国农业入世十年来的发展经验表明,坚持农业对外开放,在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同时,趋利避害,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不断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牢牢把握世界农业发展和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趋势,把握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努力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短缺农产品进口,合理调整进出口结构,加大对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引进,推动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2.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与很多国家相比,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还很不完善,支持保护水平很低,这使得高度开放条件下我国小规模农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为此,我们必须在遵循多双边规则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合理保护,创新支持和保护政策,形成既符合国际规则又反映我国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一方面,必须坚持农业投入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原则,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对农业科技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继续实施粮食直补、价格支持、良种补贴等政策,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同时加强运用财政信贷担保与贴息、补助、税收、担保等经济杠杆工具,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支持农业。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关税、关税配额管理、贸易救济等手段加强对农业的有效保护,确保产业安全。特别是要加强大宗农产品进口管理,加强贸易救济体系建设,减少国外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3.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但还不是世界农业强国。我们必须坚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第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第二,继续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实施,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第三,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第四,继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第五,继续增加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第六,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4.推动公平贸易环境建设。长期以来,高补贴和高保护一直是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主要特征。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虽然首次将农业纳入世界多边贸易管理框架,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所建立的规则存在着许多严重的不平衡,更没有充分考虑发展中成员农业的重要性和特殊需要。目前,以发展为主题的WTO多哈谈判步履维艰,再次陷入停滞,这对全球贸易发展和经济复苏是十分不利的。我国作为发展中的新成员,我们将继续与WT0所有成员一道,共同努力积极推动多哈回合尽早取得成功,为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环境。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